臺灣人過年必吃的糖!48炷香時間,熬出濃濃中國年味兒

2020-12-25 新晚報

中國人過年,怎麼少得了糖呢?

但是一般的糖都太甜,用料也是各種添加劑……老人吃擔心高血糖,小孩吃擔心長蛀牙,成為「甜蜜的負擔」。

一條生活館尋尋覓覓,從寶島臺灣找到了「月十二曲」的年糖禮盒!

「月十二曲」是臺灣的知名餅店,他們家的綠豆糕、芋頭酥、琥珀酥都是經典。

臺灣美食家胡天蘭對他家也是讚賞有加:「某些食物就跟古董一樣永遠無法被取代。」

年糖,可是「月十二曲」每年過年才會做的,一上架就會被搶空,幸好我們提前搶到了貨。

這次的年糖禮盒,包含松子桂花、南棗核桃兩種口味的年糖。

看這糖,用料可謂很實誠了——長白山的大松子、美國加州的核桃,每年都會去原產地挑選、預定當季最優質的堅果。

市面上很多商家為了節省成本,堅果的比例都很少,但是「月十二曲」的年糖,滿滿的都是堅果!

「月十二曲」始終遵循古法製作,要連續熬糖48炷香,用最傳統的方法讓蔗糖轉化成軟糖,有果香又不黏牙。

配料除了白砂糖、麥芽糖、木薯澱粉、奶油,沒有其他任何添加劑。

這樣做出的年糖,不會很甜,一顆糖的熱量只有56~57大卡,可以放開了吃!

吃起來軟糯清甜,味道十分自然,不粘牙卻有嚼勁!

滿滿的堅果爽脆鮮嫩,竟然一點油齁味都沒有!

不會像其他糖,熬糖時間不足,還有明膠、糖精、奶精……各種添加劑,只剩齁甜。

這樣良心製作、好吃健康的年糖,怎麼能不來兩份?!

「月十二曲」年糖禮盒,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包含2種口味:

松子桂花:200g

南棗核桃:300g

限時特惠價 198(日常銷售價 218)

滿2件打9折,上不封頂!

1月25日23:59特惠結束

年糖 · 松子桂花

松子桂花口味的糖,是古時候大戶人家才能吃到的,算得上是養生珍品了。

為了做出完美的松子桂花糖,用料一點也不在乎成本,長白山紅松的大松子,滿滿當當地裹在糖中。

吃過的人都驚呼,松子果仁太大太飽滿了!最重要的是新鮮,一點油齁味沒有,全是松子的香氣~

看這拉絲,古法熬製48炷香的糖就是不簡單!有嚼勁,卻一點不粘牙。

拉絲都帶著滿滿的松子仁,吃任何一口都不用擔心吃不到堅果,還帶著桂花的清香,幸福感爆棚!

年糖 · 南棗核桃

南棗核桃糖,是江浙一帶的傳統年糖。

南棗的製作,就需要燙紅、曬紅、煮棗、烘焙、曬棗……等一系列步驟,才能還原南棗的傳統味道。

核桃仁用的是美國加州的,飛到美國找食材,也算是下了血本了。

白淨細膩、香脆爽口的核桃仁,融合南棗的甜糯,簡直就是天作之合!

南棗核桃口味的糖,也可以拉絲,不過小編換了一種方式向你展現它的質地。

琥珀色的糖閃著光,南棗的果肉完全糅合在糖中,瓷實軟糯有嚼勁!不會很甜喲,老少皆宜~

「月十二曲」年糖禮盒,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包含2種口味:

松子桂花:200g

南棗核桃:300g

限時特惠價 198(日常銷售價 218)

滿2件打9折,上不封頂!

1月25日23:59特惠結束

「月十二曲」的創始人陳次闓,父母就是浙江人,小時候媽媽常會在過年時做松子桂花糖、南棗核桃糖,他就會幫忙攪拌。

開店之後,每年過年時,都會做這兩款年糖,沒成想勾起了一大波人的鄉愁,做了20多年,紅了20多年,每年都賣斷貨。

其實別家也做年糖,為什麼只有他家火呢?

還是因為原料用得好,就拿松子來說,陳次闓每年都會親自跑到長白山挑選。

長白山紅松的松塔,個頭就比普通松塔要大一圈,比成人手掌還大。

長出的松子,更是個大飽滿。

「月十二曲」選的都是當季最新鮮的大松子,還要經過篩選、晾曬、古法烘烤、手工剝殼,才能作為年糖的原料。

如此用心,怎麼可能不好吃呢?

其他原料:杭州的桂花、美國加州的核桃、山東的棗,也都是一樣樣親手挑選。

只為了讓大家在過年的時候,能吃上記憶中好吃的年糖。

「月十二曲」年糖禮盒,現一條生活館有售

包含2種口味:

松子桂花:200g

南棗核桃:300g

限時特惠價 198(日常銷售價 218)

滿2件打9折,上不封頂!

1月25日23:59特惠結束

相關焦點

  • 閩南人過年必吃,來自深海的年味兒,一位絕美的「紅娘子」
    我們平時吃魚,常見的是海魚清蒸,保留鮮香,河魚麻辣,去除土腥。但在閩南有這麼一道菜,把水果與魚肉結合起來了,創造出了一種特殊的風味。它賣相極佳,口感絕美,每到過年時節,閩南人的餐桌上都能見到這道菜的身影,用閩南人的話來說,鳳梨紅秋姑和紅蟳米糕是兩種來自大海深處的年味兒。
  • 70年代東北過年的年味兒,看的讓人懷念,現在的年味兒都哪去了
    標題1:70年代東北過年的年味兒,看的讓人懷念,現在的年味兒都哪去了   標題2:以前過年,街面上年味兒十足,現在過年當天都靜悄悄的,年味兒呢   東北人過年是年味兒最足的一個地域,尤其是在70年代的時候,基本上就是最足的時候,那時候的人們的經濟已經有點緩和了
  • 傳統年畫飄出濃濃中國「年味兒」
    新華社北京2月15日電 題:傳統年畫飄出濃濃中國「年味兒」  新華社記者  年畫,是中國的古老傳統文化;過年貼年畫,是中國人的傳統年俗。  每當家家戶戶歡歡喜喜地在門窗、牆壁貼上年畫,祈求來年家宅平安、風調雨順,一股濃濃的中國年味兒便撲面而來。  在濃濃的年味兒中,對於中國人來說,年畫就不只是一幅畫,還是承載著追夢的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精神圖騰、幸福之舟。  貼起年畫,才算過年  臘月二十九下午,古城蘇州陽光和煦。
  • 進臘月燉鍋肉 尋覓河北邢臺年味兒中的醃肉香
    中新網邢臺1月26日電 題:進臘月燉鍋肉 尋覓河北邢臺年味兒中的醃肉香  作者 牛琳 張鵬翔 米京濤 劉曉英  「進臘月,要燉肉。」中國北方部分地區迄今仍流傳著殺豬過年的習俗。在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山區,這個習俗不止殺豬燉肉那麼簡單,還要經過炸、醃、封油等工序,把一塊塊肥美的自養豬肉做成能讓全家吃一年的醃肉。
  • 又香又脆的小食過年不能少,嚼著嘎嘣脆,吃著滿口香,趕快試試
    過年就是一個字:忙,沒有忙忙碌碌,就不像是過年。現在的人們,總是說過年沒了年味兒,其實並不是沒了年味兒,而是沒有了小時候忙碌,少了企盼。小時候一進臘月,家家戶戶就忙著過年,打掃衛生、採買物品、蒸饅頭、炸丸子、蒸年糕、製作孩子們喜歡吃的各類小零食……現在的人們什麼都是買買買,少了太多動手的樂趣,所以會覺得年味兒越來越淡。不過,我家過年依然會自己動手,比如打掃衛生,我不會找家政,自己動手,其樂無窮。再比如過年的小零食,儘量自己製作。今天這款小饊子,是童年的回憶,媽媽的味道。
  • 過年啦!老蘇州過年的味道,還記得嗎?
    老蘇州的年味,是那濃濃筍乾味。 蘇州人俗語:「一亂勿亂,先浸筍乾」,意思是其它不去管,先買點筍乾發起來。節節拔高的筍乾,有個好口彩,自己泡的乾淨無異味,還有一股濃濃的筍乾香味。筍乾用來燒肉吃特別香,而且越燒越入味,甜鹹鮮香,肥美可口。
  • 沒有年味兒?那是,我們這樣過年......
    ,更是東莞人年前必做的一件事!現在好像沒什麼人肯做了家裡已經很久沒有吃這些過年美食了…偶爾想吃只會出去買一點回家,但吃這些哪裡夠以前自己弄的好吃呢"賣懶,賣到年三十晚…",以前年三十晚上,東莞的小朋友都會換上新衣服、新鞋子,穿上新襪子,拿上一個紅雞蛋,在雞蛋上插上一炷香
  • 搶頭香、搶福袋、搶零花錢的臺灣新年!好新奇!
    近幾年,在和朋友聊到農曆春節時,總愛跟小時候的過年來比較。比較後總感嘆,年紀越大,年味兒越淡。但再怎麼淡,總有些「具有臺灣特色的春節活動」,仍是目前臺灣人津津樂道的公事,例如「搶頭香」、安太歲、排百貨公司福袋、在家摸個兩把麻將。
  • 凍米糖飄香 那是甜蜜的年味兒
    凍米糖飄香 那是甜蜜的年味兒 發布日期: 2021-01-12
  • 港臺腔:臺灣人如何「搶頭香」
    臺灣人信佛崇道者眾,所以春節拜佛、敬神、祭祖都必不可缺。除夕一早,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清掃門面,生火爐,搬桌子,準備祭祖儀式。接近中午時,各家各戶已擺好祖先牌位、香爐,桌上放置全雞、全魚等貢品,開始了祭祖活動。對於閩南人、客家人來說,祭拜祖先的儀式感不可或缺。
  • 臺灣春節滿滿的都是年味兒
    小時候特別喜歡過年,除了穿新衣、拿壓歲錢,還能放鞭炮、逛廟會、看花燈,街上熙熙攘攘的人,連吵鬧都成了熱鬧,喜慶得很。下面給大家帶來滿滿的年味兒的臺灣春節。平溪天燈節坐小火車去平溪放天燈 最文藝新年祈福乘小火車到平溪放天燈,是無數女生去臺灣的必做,而「平溪天燈節」,可是臺灣元宵節時最著名的節日盛事,享有「北天燈、南蜂炮」的盛譽,更曾獲得Discovery票選為世界第二大夜間節慶嘉年華!在天燈上寫上祈福吉祥語,讓天燈隨著風向吹向祖先以報平安、求庇佑,看著盞盞天燈冉冉上升,照亮夜空,一定是2016年最美好的體驗。
  • 大連廣播特別節目帶你聽見濃濃年味兒
    大連上空的聲音盛宴送來濃濃年味兒 除夕至初六,大連七套廣播頻率將帶來「2019新春特別策劃」,傾情打造、精心編排的700多小時的聲音盛宴充滿濃濃年味兒,這裡有童年的回味、餐桌上的年味兒變遷、大連年俗的追憶、還有關於「年」的音樂記錄......它們將陪伴你的耳朵度過一個歡喜中國年。
  • 朝運萊傳統文化講堂:為何燒香都是三炷,三炷香又有什麼含義呢?
    古往今來,從南到北,從東到西,我們做的相同的事情就是過年過節都要拜神拜祖先,而怎麼拜呢?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我們每次拜的時候都是需要燒香,你只是知道燒香,只知道一次要燒三炷香,但是你知道為什麼要燒香,為什麼要燒三炷香嗎?
  • 過年必吃!糖環、蛋散、角仔...清遠15種春節傳統美食,你吃過哪些?
    過年必吃!糖環、蛋散、角仔...清遠15種春節傳統美食,你吃過哪些?過年啦清遠人過年必吃的春節傳統美食,到底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炸油角作為清遠人傳統賀年小吃——炸油角,又名「角仔」,外觀像「荷包」,口感酥香,是家家戶戶每年必備的一款春節美食。炸糖環糖環製作用料簡單,工序也不複雜。
  • 2020年版《歡樂中國年》立體繪本,「玩」出濃濃年味兒
    猶記得我們小時候過年,辦年貨,貼對聯,放鞭炮,吃團圓飯,看春晚,守年夜,穿新衣,領壓歲錢……種種極具儀式感的習俗,為我們帶來濃濃的快樂,成為一輩子的幸福記憶。但如今過年,很多傳統年俗越發少見,年味兒也越來越淡了。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們,都無從體驗這些傳統的年俗,更不知道「年味兒」是什麼,總覺得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缺失。
  • 電影《舌尖上的新年》:在美食中找尋年味兒
    尋找年味兒,是創作《舌尖上的新年》的立意之本。「人們時常會說,如今的年味兒越來越淡了。其實如果我們走出城市、來到鄉村,就會重新找回那些記憶中的年味兒。」鄧潔表示,影片中的大多數美食都由農民們粗糲的雙手烹飪出來,正是因為只有在農村,過年才保留著傳統的那種儀式感:「得益於這種儀式感,農村的年夜飯才更有意味和韻味。」
  • 一炷香的,寂靜無染
    在進山門的時候,他不禁發牢騷說:「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意思是告訴和尚,我官至翰林學士,還要挑水給出家人喝,你們怎麼能消受得了?門後方丈大和尚剛巧經過,於是說道:「老僧一炷香,能消萬劫糧。」意即挑水給大眾飲用有什麼了不起,老僧坐一炷香的功德,千年萬世的供養都能消受。翰林學士挑水負薪,是奉獻勞動,能滿足一時的生活所需,讓人得到短暫的紓困,卻是世間有為的功德。
  • 管它有錢沒錢,先殺個肥豬好過年?曬年味兒照就有錢啦
    記憶中的年,是從殺一頭年豬開始的,"管它有錢沒錢,先殺個肥豬好過年!"是重慶人過年常掛在嘴邊的話,過年前都會宰頭豬,請親戚朋友左鄰右舍來吃一頓熱熱鬧鬧的刨豬湯,親朋好友圍坐在豐盛美食桌前分享快樂,享受"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熱火朝天的年味。
  • 遇到它我必買10斤,我家過年最受歡迎的零食,大人小孩都愛吃
    遇到它我必買10斤,我家過年最受歡迎的零食,大人小孩都愛吃。過年走訪親戚,晚輩給長輩拜年是中國傳統習俗。因為我這一輩是輩分比較大的,所以基本不用出去。每到過年,我家都會來很多人,我就會準備好零食水果和糖。我發現吃得最快的是我自己做的怪味花生,不一會就會見底,所以今年要多準備些。
  • 上香為何要點三炷?每炷香有什麼含義?
    無論是各大廟宇的祭壇,還是各家的小香爐,都插著三炷香。燒香插三炷,拜佛拜三拜,已經約定俗成了。但為何一定是三呢?而不是二或者四呢?多一柱少一柱為何不能為人接受?「三」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偏愛,比如三皇,退避三舍,三打白骨精,三思而後行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