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兩篇刊發於中文學術期刊《冰川凍土》的論文引發關注。作者在論述生態經濟學的過程中,列舉了導師程國棟夫婦的事例,進而闡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並且論文標註屬獲資200萬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成果。
經調查,論文作者徐中民因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中提供大量虛假信息,已被作出相應處理。
項目申請書含大量虛假信息
追回已撥資金
9月17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官網發布《2020年查處的不端行為案件處理決定(第一批次)》公示。
處理決定書顯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監督委員會在對基金項目進行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原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徐中民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支持項目「黑河流域生態-水文過程集成研究」申請書中,多名參與人員的身份信息與他們發表論文中標示的身份信息不符。
經調查核實,徐中民2011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重點支持項目第4至第9參與者共6人的職稱均填寫為助理研究員,但其中5人在項目申請時(2011年3月)是徐中民指導的在讀碩士、博士研究生,另一人是徐中民項目組臨聘人員,無職稱。
徐中民在其項目申請書中提供了大量的虛假信息。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原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對上述問題的發生負有疏於監管的責任。
經監督委員會五屆六次全體委員會議審議,自然科學基金委2020年第15次委務會議決定:
論文:
在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下
論證「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
今年1月,一篇論文引發了網友的關注。文章全篇,作者都在誇導師和師母的光輝事跡與崇高品性,加上各種人生感悟。
「人如其名,我的導師程國棟,上海人,胸懷博大,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已20年,『移山造海』的成果豐富,實乃國之棟梁,望之可讓人頓生一種崇高感。」「師娘美,其風姿綽約,雅致宜人,當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導師崇高與師娘優美」論文圖表。
「綜合來看,導師和師娘為我們提供了兩幅畫面:近景是一張和諧的家庭照;導師揮毫落筆如雲煙,師娘恰如玉樹臨風前;遠景是一副和諧的山水畫:導師青山不改千年色,師娘綠水長流萬木春。」
這兩段話,分別出自《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和《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I):理論框架與集成實踐》兩篇論文中。其中,第一篇論文中,作者圍繞著「美與道」「導師的崇高感」「師娘的優美感」「生活之美與人生大道」等5個部分展開論證,並輔以多張圖表說明。
2013年7月12日,《冰川凍土》發表了上述兩篇論文,共計佔據了35頁的篇幅。論文發表7年後,文章作者徐中民被推上了風口浪尖。人們質疑,論文大篇幅談及「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是「拍導師馬屁」且學術性不足。
「一般人只看到『導師的崇高感和師娘的優美感』就炸毛了。」1月13日,上述兩篇論文的作者徐中民向南都記者表示,不理解他的研究框架的人不應該謾罵,「這個其實和我自創的『四位一體』研究框架理念是對應的。我在文中勾勒出了共同的發展之路,作為個人未來的圖景」。
「好多人破口大罵,說我的論文是『狗屎』,這一點我不能接受。」徐中民表示,他對於日常的爭議都習慣了,不過沒有想到這一次的爭議會這麼大。他表示,文章靈感還是來自於康德的《道德感與優美感》。
「盧梭說過,科研是孤獨漫步者的遐想。」徐中民告訴南都記者,他相信自己的文章是值得檢驗的,唯一有問題的是可能發錯了地方。「但是如果你能夠理解我的底層邏輯框架,你就能理解我,學術科研都是從想像力中發展的,我的文章很有想像的『張力』。
2020年1月12日下午,《冰川凍土》表示將對徐中民的相關文章進行撤稿處理。
此次撤稿涉及的兩篇文章為《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集成思想的領悟之道》和《生態經濟學集成框架的理論與實踐(II):理論框架與集成實踐》。
據了解,這兩篇論文屬於《黑河流域中遊水-生態-經濟模型綜合研究》項目成果,項目負責人是徐中民,依託單位為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屬於重大研究計劃,資助金額為200萬元。
此前報導:「論導師崇高感和師娘優美感」上核心期刊!官方回應,作者解釋了
來源:央視新聞、南方都市報、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