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麼教育孩子,怎麼才能避免溺愛,又不會太過嚴厲?

2020-10-04 浩媽聊教育

「溺愛」,是一種失去理智、直接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愛。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數家長都知道溺愛孩子有害,但卻分不清楚什麼是溺愛,更不知道自己對待孩子有沒有溺愛。「嚴厲」,是指對做錯事後給予的厲害的、高程度的懲罰,不姑息。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這兩種極端現象的家庭。那麼,如何教育孩子,掌握怎樣一個「度」,根據我多年的教育教學經歷,結合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思考,我認為,家長要注重以下三個方面:

制定家規

家長要和孩子一同遵守,家長不能過於寵愛孩子,由著孩子的性子,慣著孩子。讓孩子懂得敬畏,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不能讓孩子覺得在家庭中,自己的地位高人一等,處處特殊照顧。

理性懲罰

當孩子提出無理要求或發現孩子有不良表現時,家長要進行冷處理,自己先冷靜幾分鐘,不看他,不說他,讓孩子也冷靜下來,之後要和孩子講明白道理。教育孩子時,切忌讓孩子有「保護傘」和「避難所」,該嚴格要求時,家人要意見一致,不能當面袒護孩子,以免造成孩子性格扭曲,是非曲直不分。

培養獨立性

引導培養孩子去做事,包括吃飯、穿衣、洗手、收拾自己的玩具等,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去做,也不要全部包攬,給孩子時間,讓孩子慢慢學會,不能妨礙孩子作出獨立行動的任何努力。家長不能為了絕對安全,不讓孩子走出家門,不許孩子和別的小朋友玩。要讓孩子學會與小朋友相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性,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

總之,家長不能溺愛孩子,同時對孩子也不能太過嚴厲,要理性地教育孩子,包括允許孩子犯錯誤,給他改正的時間,家長要帶頭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過分地控制孩子,不要拿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比較,多給孩子成長所需的空間和時間等,盡心打造一個富有理性和愛的家庭,使孩子朝著越來越優秀的方向發展。


相關焦點

  • 分清尊重和溺愛,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都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尤為重要的一任老師,已為人父母的家長們總是有這樣的困惑:管教嚴厲了怕孩子變得膽小怕事,管教鬆懈了又擔心孩子調皮的無法無天;陷入兩難的家長們真是一個頭兩個大。到底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怎樣才能教出好孩子?家長要區分好尊重孩子和溺愛孩子的界限在哪裡。
  • 教育孩子,始於尊重,止於溺愛
    都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也是尤為重要的一任老師,已為人父母的家長們總是有這樣的困惑:管教嚴厲了怕孩子變得膽小怕事,管教鬆懈了又擔心孩子調皮的無法無天;陷入兩難的家長們真是一個頭兩個大。到底應該如何教育孩子?怎樣才能教出好孩子?家長要區分好尊重孩子和溺愛孩子的界限在哪裡。
  • 愛孩子但不能溺愛孩子,溺愛孩子只會把孩子引向歧途,毀掉孩子
    第一,大多數獨生子女的兩代家長都認為「孩子還小,等他們長大了,自然就會懂事了」的寵愛加溺愛意識所造成的。人性中有很多弱點,比如自私、懶散、好吃、好喝、好享樂、好表現……大家認為孩子還小,這些道理他們不會明白,等他們長大後再教育也不遲,這就為教育孩子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孩子的很多毛病,都是小時候養成的,就像生病一樣,病得輕的時候好醫,等到病入膏肓的時候,就無藥可醫了。
  • 一次尿床毀一生:嚴厲教育是一種「危險教育」,請尊重和包容孩子
    父母為此大驚失色,說你2歲就不再尿床了,現在都5歲了,怎麼反而又尿床,越活越倒退了。父母的話讓小小的她非常羞愧,以至於當天晚上睡覺的時候,心裡非常擔憂,好久都沒睡著。但也許是因為太緊張,也許因為前半夜沒睡著,後半夜睡得太香,第二天早上醒來,居然又一次尿床了。這下子,父母特別不高興,說你是怎麼搞的,昨天尿了床,今天怎麼又尿了,是不是成心的啊?
  • 「溺愛」到底是什麼?養育好孩子的前提,是學會尊重孩子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教育越來越重視。以前人們生活條件不好,很多人都是吃不飽穿不暖。生活條件變好以後,人們把這種愛彌補到孩子身上,可是這種愛變得沒有底線,沒有原則,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溺愛。隨著溺愛的危害越來越大,人們也逐漸意識到這種溺愛的危害,在生活中也逐漸開始避免這種愛的存在,甚至有點矯枉過正。人們對溺愛的誤會太深,造成了對溺愛的一刀切。
  • 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他過得「太舒服」
    」為何孩子會變成這樣?還不都是因為父母的過度溺愛,讓孩子變得太過自我,從而變得蠻橫無理。所以說毀掉一個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讓孩子過得「太舒服」。著名演員戚薇曾說過,一定不要溺愛孩子,她曾經因為一條裙子跟孩子發生了爭吵,她不會慣著女兒毛病,要讓她知道,不是她的東西就不能給她。一味的縱容孩子,並不是對孩子的愛,這只會讓孩子落入深淵之中。
  • 面對撒謊的孩子,父母怎麼教育效果更好?要注意太嚴厲的後遺症
    很多家長對待孩子的撒謊,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情緒。曾有媽媽跟我說,不怕孩子懶不怕孩子笨,就怕孩子騙人。更有家長認為,孩子騙人,就要重重的嚴厲懲罰,否則小時候就會騙人,長大後還得了?這多麻煩,要我說,直接上去批評就行了,嚴厲的父母態度,一定會讓他下次不敢再騙人了。
  • 《正面管教》:3個角度論證,對孩子過分溺愛和嚴厲失度都會出偏
    小時候孩子無力反抗,只能接受。等到上初中後的某一天,孩子最終與媽媽爆發了正面衝突:言辭上說不過強悍的媽媽,孩子採取絕食抗議,並揚言再讓他練鋼琴就跳樓自殺。為防意外,全家人只好一切順從了孩子。好不容易動員上了高中。以後鋼琴上再沒伸過一指頭。這個媽媽的管教正是嚴厲管控型的管教。
  • 從博物館又見熊孩子,看教育孩子到底有多難
    ,到底有多難?3、每個父母與孩子相處模式不同,別人的方式你也學不來。每個父母也是不一樣的,每個父母和孩子的相處模式也不同。沒法照搬別人的成功經驗。如果你是溫和型的,比較嚴厲的方法,你就學不會。當我看到朋友的孩子特別懂事、特別守規矩,我就會去請教方法,但是,同樣的方法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完全不管用,我的孩子根本不買帳。因為我是屬於溫和型的,想學嚴厲些,也只學個表面。沒學到精髓,當然不管用。因此,我只能自己摸索適合自己孩子的方式。4、太寬鬆,怕溺愛;太嚴厲,又怕孩子失去自我,教育的「度」很難把握。
  • 「跟你說多少次了,怎麼就不長記性」:你的嚴厲正在悄悄毀掉孩子
    朋友一把將他扯到跟前,厲聲說:「怎麼回事,到底懂不懂規矩,再鬧別怪我不客氣了,出去!」 她兒子扮了個鬼臉後跑到其他房間躲了起來,但不一會兒,又在另一個房間繼續蹦躂,聲音比剛才更大了。朋友一怒,起身「啪啪啪」地揍起孩子,邊揍邊吼:「讓你鬧,讓你鬧……」 我趕忙過去勸架,說孩子嘛,鬧點很正常,跟他好好說就是了。
  • 溺愛和包庇孩子有害無益,從心理學角度出發,教你怎麼下「狠心」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做父母的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但是在教育的過程中,因為不捨得打罵他們而縱容溺愛,只會害了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的確不能以暴力來實施教育,但是一味的偏袒包容,就會讓他們的道德觀進一步歪曲,甚至影響著未來。曉格帶著兒子睿睿逛街。
  • 婆婆教育孩子太過嚴厲,孩子被訓哭,覺得大人都不愛他了
    雖然我不贊成爺爺奶奶嚴厲的教育方法,但是如果在孩子面前反駁或者批評這樣的做法,受益的絕對不會是孩子。而且,爺爺奶奶已經形成了固有的行為模式,要求爺爺奶奶改變教育方式,我覺得其實並不是一蹴而就,甚至,這麼多年了,我覺得,很難。比如,爺爺是權威性家長,他既兢兢業業照顧一家,但是同時他又希望孩子能在他可控的範疇成長,因為他是真心希望孩子好,他的嚴厲會讓他使用激將法。但是這些不好聽的話或多或少能提高他的抗挫折能力。
  • 家長怎樣教育孩子,才能避免出現"窩裡橫,出門慫"的現象?
    這就是孩子缺乏安全感的一種表現,因為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同,培養出的孩子性格會有很大的差異。往往在孩子小時候,孩子會出現&34;的現象,家長沒能正確的加以引導,導致孩子產生這種對陌生人害怕的現象。有些孩子當自己的需求達不到時,就會產生哭鬧,而一些家長看到孩子的哭鬧行為時,就會妥協,滿足孩子的需求,長期如此,孩子就會養成一種錯誤思想,不管自己怎麼鬧,父母都是不會批評教訓自己的,就會變得特別任性。但在外人身邊,沒有了父母的關照,就會對自己的行為產生拘束,變得&34;。
  • 這些行為其實就是在溺愛孩子,家長還全然不知,注意避免
    對於孩子溺愛的這個話題相信很多的家長都知道,這是似乎就是中國家長對孩子一貫的作風,雖然說這是對孩子的愛,但是有個成語叫物極必反,如果一個孩子天天沉溺在父母的「愛」之中,這樣孩子就會變成一個囂張跋扈,對別人嗤之以鼻。但是有很多的時候父母就是不好把握對孩子愛的那個範圍。怕給少了就對孩子嚴厲了,給多了又溺愛孩子了,其實這很好分辨只要父母對孩子不要做這些事情就可以了。
  • 南寧男子殺害父母:看待嚴厲教育和過分溺愛的極端教育
    引言教育孩子的方式,越來越呈現出兩種極端化,一個是過分溺愛,由著他的性子,想要什麼都儘量的滿足。等到有一天父母不能滿足時,就開始心生恨意。而更極端的家裡,還保留著「重男輕女」的極端思想。記得前些天看過一條信息,姐姐不給弟弟買房被父親砍死,這是怎樣畸形的一種家庭關係?
  • 傾訴:夫妻倆經常為教育孩子而吵架,怎麼處理?
    孩子是夫妻愛的結晶,夫妻二人都在孩子身上寄予厚望。但是由於兩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環境、不同的成長經歷,性格特質、價值觀存在差異,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出現不一致的情況。有些家庭常常會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產生爭吵,那麼,該怎麼處理呢?
  • 對孩子管教越嚴厲,以後越能成才?專家的回應很打臉
    文|文兒有一次和閨蜜探討如何教育孩子,她就說對孩子一定要嚴厲,否則孩子不會怕你,你說的話他就更不會聽,到時候很容易管不住孩子。對孩子管教嚴厲,他就怕你,你說的話他就會聽。教育起來也省事,有家長幫孩子把關,孩子以後才不會走歪路,才更容易成材。
  • 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出現這4種行為,家長請立刻進行嚴厲教育
    因為有些孩子的過分行為,並不是家長只用客氣的教育就能夠讓孩子改正的,需要家長對孩子立刻用嚴厲的教育進行管教。,這樣行為無理又偏激,這時候再用溫柔的教育方式已經不管用了,一定要立刻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嚴厲制止。
  • 都說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到底要如何把握「愛」和「溺愛」的度?
    孩子喜歡玩舉高高,大人已經手臂酸痛孩子還沒玩夠,要不要堅持?咋一看這些都是處在原則邊界的事情,滿足不滿足都有足夠的理由去說服自己:可是滿足了他吧,覺得太「慣」孩子了,怕孩子被越寵越任性;拒絕他吧,好像又很冷血缺乏溫情,感覺孩子很傷心很可憐,怎麼做都是錯!
  • 孩子變"白眼狼"?溺愛的危害早知道
    答案很簡單,這老兩口對孩子的愛根本不是正常的「愛」,已經變得畸形,成為了溺愛,他們讓孩子過上「皇上」般的生活,自己卻變成了「奴才」,這樣的家庭環境只會讓孩子變得不可一世、傲慢蠻橫。那到底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危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