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珺菡
產後2、3個月了,肚子還是圓滾滾的,外出乘坐地鐵還被別人讓座,新媽媽真是一臉大寫的尷尬啊。已經很努力的減肚肚上的肉了,可怎麼也不見肚子變小呢?偶然諮詢醫生,醫生的一番話,讓這位新媽媽大吃一驚:原來,肚子大不全是因為肚子上的肉太多了,竟然是因為子宮復舊不良導致的!並且,這個子宮復舊不良不僅看著肚子大,給身體帶來的危害也很嚴重!到底什麼是子宮復舊不良?怎樣才能避免呢?
什麼是子宮復舊不良?
分娩後,隨著一系列的生理變化,新媽媽的子宮將逐漸縮小,子宮腔內的胎盤剝離面也會隨之而相應縮小,再加上子宮內膜自身的再生,子宮通常在產後5~6周時恢復到接近懷孕前的狀態,這個過程稱為子宮復舊。在此期間,如果由於一些因素使子宮復舊的過程延長,就叫做子宮復舊不良。
子宮恢復不好風險多
子宮復舊不良會是導致產後出血的主要原因,嚴重者可出現大出血,甚至危及生命;長期出血會導致盆腔感染,出現下腹痛、腰酸等後遺症。子宮位置恢復不好會導致子宮脫垂,出現白帶增多、尿失禁,影響新媽媽的生活質量。
子宮復舊不良的原因
造成子宮復舊不良的原因比較複雜,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部分胎盤、胎膜殘留。
2、子宮內膜炎、子宮肌炎或其他盆腔感染。
3、因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等,導致子宮復舊功能受到障礙。
4、子宮過度後屈或側屈,惡露排出不暢,致使惡露滯留在子宮腔內。
5、胎盤面積過大或胎盤異常情況(如多胎妊娠、前置胎盤等)影響子宮復舊,這些情況使胎盤附著部位的肌層較薄,子宮收縮能力減弱。
6、多次分娩的女性子宮肌纖維多次拉伸,復原較慢,可能影響子宮收縮。
7、膀胱過度膨脹或膀胱經常處於膨脹狀態影響子宮收縮,產後尿瀦留是常見的原因之一。
如果有以下症狀,新媽媽就要提高警惕,可能就是子宮復舊不良導致
1、惡露時間延長
血性惡露時間延長,超過7~10天或更長時間,量明顯增多。整個惡露時間超過一個月未淨。
2、不規則的或多量的陰道出血
人流則超過半月未淨。感染時惡露渾濁,或有臭味,膿性分泌物。
3、骨盆和腰部疼痛
骨盆區疼痛或骨盆區有沉重感,腰腹重墜或疼痛,也有人背痛或有異常的疲勞感。
4、子宮大而軟或子宮有壓痛
子宮較同期產褥期子宮大而軟,多呈後傾位,常有輕度壓痛,宮頸軟,可未關閉。
新媽媽必須收藏——產後輕運動助力子宮恢復
產後第1周:腹式深呼吸
新媽媽平躺,閉嘴,用鼻深深吸氣使腹部鼓起,再慢慢張嘴吐氣並讓腹部鬆弛,重複5~10次。
腿部運動:平躺在床,輪流抬高雙腿與身體成直角,待產後體力稍有恢復時,可同時抬起雙腿,重複5~10次。
提肛運動:主要就是收縮肛門,新媽媽可以按組來做,像做廣播體操一樣,有節律收縮肛門。自然分娩的媽咪,最好在當天就開始做提肛運動,可幫助盆底肌肉恢復,防止子宮脫垂。
產後第2周:臀部運動
新媽媽平躺在床,將雙腿屈起,慢慢將臀部向上抬起離地,以腳跟及肩部支持片刻,然後慢慢地放下還原,重複數次。
產後第3周:膝胸臥式
新媽媽跪在床上,大腿與床面垂直,身體俯向床面。每日2次,每次約15分鐘,連續1周,可促進產後子宮復舊。
產後第4周:腹部運動
平躺床上,兩手交叉於胸前,慢慢坐起,同時保持雙腿併攏,待體力完全恢復後,雙手可放置在頭後再坐起,似仰臥起坐的動作,重複數遍,每日2次。
產後第5周:骨盆鍛鍊
屈膝仰臥,兩腿外展,兩腳掌相對,向上抬臀,收縮骨盆底肌,促進子宮恢復。
產後第6周:產道鍛鍊
跪立,兩手撐地,收腹弓背,低頭,收縮骨盆底肌;
抬頭,挺胸彎腰,促進產道恢復。
小提示:以上運動,新媽媽都要量力而行,根據自身的狀況而鍛鍊,如遇到身體不適,要及時停止,等身體能夠承受的時候再次開始運動。
此文轉載
文章來自寶寶知道,更多孕產育兒精彩內容,請下載「寶寶知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