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肚皮隨著寶寶長大而變大
到後面肚皮會緊繃、會癢、會長妊娠紋
產後人瘦了但肚皮卻收不回去
這就是腹直肌分離惹的禍
它除了對身材有影響以外
還會對產後媽媽有哪些不良影響?
為了給一天天長大的胎寶寶更舒適的環境,在孕期激素及其他因素的作用下,媽媽的腹部兩側的腹直肌(一對長而扁的肌肉)會被拉開並向兩側分開。
在順產後3天(剖宮產視傷口恢復情況而定)可以自行檢查腹直肌分離情況。
具體步驟:
1、平躺仰臥,屈膝露出腹部,左手在頭部支撐,右手食指和中指,垂直探入腹部,身體放鬆。
2、上身抬起,感覺到兩側腹直肌向中間擠壓手指,如果感覺不到擠壓,那麼就把手指向兩邊挪動,直到找到緊張的肌肉,測量左右兩側腹肌的寬度。
3、如果該寬度超過兩指,就說明已經發生了腹直肌分離。
1、生理原因
妊娠中隨著子宮內胎兒逐漸增大,腹部原本平行且連接的左右兩條腹直肌逐漸分離。當超過一定限度時,皮膚彈性纖維發生斷裂,使腹壁明顯擴張變薄,腹壁肌肉之一腹直肌出現分離,逐漸形成腹直肌分離。
2、剖宮產
手術會直接損傷前腹壁肌群及其腱膜組織,局部損傷處僅靠疤痕癒合,而疤痕組織的強度和彈性都會減弱。如術中不及時縫合,可能會導致產後腹直肌分離狀態難以恢復。
3、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韌帶、肌纖維的彈性下降。高齡產婦產後腹直肌分離症的發病率更高,分離程度也更嚴重,產後身體恢復更困難,所需時間相對會更長一些。
4、缺乏運動
寶媽懷孕後,得到非常周全的「照顧」,躺著的時間也越來越多,運動越來越少,腹部肌群逐漸弱化,從而導致肌力不足。
5、巨大兒影響
孕媽媽產前營養過剩導致的巨大兒羊水過度,一般新生兒體重超過四公斤以上的都被認定為巨大兒,不僅會導致生產困難,還會加劇腹直肌的過度分離。
6、多胎妊娠影響
多胞胎媽媽分泌的孕激素比一胞胎媽媽會更多,這意味著腹白線會更加鬆弛,腹直肌承受的壓力更多,腹直肌分離的也更嚴重。
7、其他因素
多次剖宮產、衣著影響、飲食影響、腹部肌肉先天發育缺陷等也是導致產後腹直肌分離症發生的高危因素。
1、腰背骨盆帶疼痛
腰背痛是指腰部或下背部疼痛,腹壁肌肉功能減退,增加內臟下垂和盆底鬆弛的風險。同時,盆底肌群功能障礙,盆底支撐面減少,會導致如尿、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等併發症。
2、不良姿勢
懷孕後由於腹壁的張力和彈性大不如前,盆底肌與膈肌託撐的腹腔與盆腔空間發生較大的改變,腰骶椎會承受更大的壓力。久而久之,腹直肌分離患者會出現骨盆嚴重前傾,腰椎前凸的不良姿勢。
3、身姿不挺拔
因易使腹腔內臟器向外膨隆,同時伴隨著產後腹壁脂肪的增厚,就變成了很形象的「青蛙肚」:腹部膨隆、增厚,形成懸垂腹,狀如「麻袋裹腹」,嚴重者可呈鼓狀,腰圍增粗,腹型肥胖。
4、呼吸與消化
腹壁核心肌力減退,會造成前腹壁肌肉屏障功能減弱甚至缺失,導致腹腔內臟膨出、膈肌下降,使呼吸功能減弱、肺活量減少,胃下垂、腸蠕動減少,容易發生打嗝、噯氣、便秘等情況。
1、在懷孕期間要控制糖分、脂肪等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儘量多吃新鮮低糖水果,少吃餅乾、膨化食品等零食,以幫助腹壁肌肉和皮膚增強彈性。
2、懷孕期間每個月體重增加不宜超過2 公斤,整個懷孕過程,體重增加應控制在10-13公斤。
3、適度的運動、輕便的家務都有助腹壁肌肉和皮膚恢復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