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某少年剃光頭自殺:責任與權力的平衡

2020-12-20 百家號

據北京青年報報導,2018年11月2日下午,西安某校初三年級學生畢某某在其家所在小區跳樓身亡。家長認為,孩子自殺與此前班主任強制其理光頭不無關係,因此希望校方為此承擔責任,雙方協商未果。

目前網上確切的信息不多,無法判斷對錯。我們不知道老師是強制這學生一個人去理髮,還是有一批學校認定的「問題學生」同去理髮;也不知道學校對學生頭髮的長短要求,他之前的頭髮是否超標;更不知道這位成績尚可的學生是否被老師針對,相比其他同學在學校受到更嚴格的管教。但我們知道,這事情發生了,難以理解但就這樣成為現實。

頭可斷,血可流,髮型不能亂——這不是嘲諷這名學生,可能是當代青少年身上被幽默化的共性,對此是不理解,一種徹底的隔閡感。當然,儘量不把屬於自己的標籤認為是陳舊或者成熟,也不把無法理解的行為認為是幼稚或者真我。如果看不到觀念的交匯,可能只是目光不夠長遠。

冰與火的交匯

在筆者讀初中時,學生基本都是平頭,偶有中分或三七分之流,但都不太長,大抵符合學校要求,記憶中沒有出現被校方勒令理髮的事情,即使有也很可能是自己去理了,不需要讓學校興師動眾地「押赴」理髮場。但這種約束應該保留至今,作為校規或傳統在國內中小學校裡傳承下去:學生,就不應該有「二流子」的形象。對於這種觀念,相信大多數家長和學校都能達成共識,所以個人認為去質疑為什麼是校方而不是家長帶小孩去理髮這點,沒有多大必要,如果否認了一切非法律文本化的權力,只能讓社會回歸到血親維繫的簡單關係,而這,只能讓社會變得冷漠和缺乏秩序,畢竟,現代社會血脈聯結不像古代那麼龐雜。

出現重大分歧的點在於:光頭是否是對此的懲罰,以及這個懲罰是否過重。報導提及剃光頭是理髮人員操作失誤,對此不太相信,平頭和光頭雖就只差幾毫米,但除非是新手,否則基本不可能出現這種低級錯誤,因為理髮店顧客中沒有幾個人剃光頭。如果這是懲罰,光頭就是學校對學生違反校規的處理,基於一個很簡單的逆反思維:你喜歡長,給你短;你喜歡甜,給你鹹,讓你心裡不痛快就是懲罰。但令校方和家長沒有想到的是,這種不痛快引發的是死亡這樣的巨大痛苦。

導致自殺的也許會有其他因素,嚴謹點說一切先後發生的都可能是因果,但理性區分出起源或者核心因素是不可能的,因為現實沒有那麼多的光頭都指向自殺這樣的先後事實來搭建這樣的邏輯。所以,交給法院或者社會道德審判的結果,很可能也是衝突與混亂,但這就是現實,如同在文章隨筆-死刑1: 正義的審判還是全民狂歡?中的小故事一樣,左和右很可能都不正確。但這種不正確,從某種意義上又是正確的,它讓人或者社會走在中間的溫和地帶,避免一種極端。

相關焦點

  • 西安自殺少年史學「奇才」母校確認其遺言
    2月25日,中國青年報記者致電「史學奇才」少年林嘉文生前學校,得到確認,網上公開的「林嘉文『最後的話』」確實為其本人所寫,學校也將此複印件上報了相關部門。  18歲高三學生林嘉文被稱為「史學奇才」少年,24日有媒體報導,其因抑鬱症跳樓自殺身亡。
  • 西安「史學奇才」少年自殺 母校確認其遺言
    2月25日,中國青年報記者致電「史學奇才」少年林嘉文生前學校,得到確認,網上公開的「林嘉文『最後的話』」確實為其本人所寫,學校也將此複印件上報了相關部門。18歲高三學生林嘉文被稱為「史學奇才」少年,24日有媒體報導,其因抑鬱症跳樓自殺身亡。
  • 西安某高校領導被曝:猥褻女學生致其自殺,炫耀收乾女兒讓喊爸爸,紀檢委調查
    11月18日,據新京報等多家媒體報導,近日,西安音樂學院一名學生家長舉報鋼琴系原書記梁某性騷擾自己女兒,致女兒抑鬱自殺。女生遺書中寫道,梁某曾讓她叫其爸爸,常對她動手動腳。女生父親稱,梁某曾向他們索要十六萬七,還威脅孩子不讓她發聲。目前省紀委已立案調查。
  • 領導者與團隊成員之間如何協商權力平衡?
    領導者和團隊成員之間達成權力平衡,通常有一個無意識的適應過程,其驅動因素可能是:組織的文化、氛圍對領導者和團隊成員各自角色和行為的期望領導者的個性、能力和安全意識。例如,在好奇心和不願冒險之間保持平衡團隊成員分擔領導職能責任的意願和能力在以下的領導風格匯總中,每種風格都有相應的權力暗示語,它是領導者和團隊成員間權力協商的良好開端,而雙方在協商的過程中探討了如何能夠最好的實現團隊領導力和目標。
  • 西安某高校領導被曝猥褻女學生致其自殺,曾炫耀收多名乾女兒讓她們喊"爸爸",省紀檢委已調查
    11月18日,據新京報等多家媒體報導,近日,西安音樂學院一名學生家長舉報鋼琴系原書記梁某性騷擾自己女兒,致女兒抑鬱自殺。女生遺書中寫道,梁某曾讓她叫其爸爸,常對她動手動腳。女生父親稱,梁某曾向他們索要十六萬七,還威脅孩子不讓她發聲。目前省紀委已立案調查。
  • 西安交大博士自殺後的反思
    西安交大博士自殺後的反思  安徽華圖 劉敏  事件回顧:2017年12月25日18時左右,西安交大藥理學博士楊寶德因不堪其博導周老師的奴役在滻河溺水身亡  2、現行的導師制下導師權力過大。在我國,導師被學生叫為「老闆」。國外一流大學,導師也被學生稱為「老闆」,但是,其內涵是不同的。總體而言,發達國家大學的博士導師,其導師職權是被限定的,導師不能布置學生完成超出學業、學位論文之外的任務;布置額外的任務,需徵得學生的同意,且按聘用員工支付相應的報酬,否則,導師的行為會遭到倫理委員會的審查。
  • 西安音樂學院某領導被立案調查
    西安音樂學院的一個系領導被學生家長實名舉報,舉報稱自己在西安音樂學院學習的女兒因為遭受到了系領導梁某的性騷擾而抑鬱自殺。梁某之前是西安音樂學院鋼琴系的書記,根據自殺的學生遺書顯示,梁某要認這一個女生為乾女兒
  • 權力、責任和正義
    權力、責任和正義 ——世界哲學大會專題會議綜述  2018年8月17日上午,主題為「權力、責任和正義(rights,responsibility在現實生活中,行動的責任歸屬是一個重要的話題。Julian Nida-Rümelin教授在題為「哲學與法的責任」的演講中,首先援引了英國法哲學家哈特的觀點,即法律事件中的責任歸屬同日常生活中的責任歸屬密切相關。
  • 自殺事件中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分析
    自殺事件中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分析 ——安徽蚌埠中院判決方某等訴許某等生命權糾紛案
  • 西安交大自殺博士被罵矯情 指責受害者良心不會痛麼
    周末侃自殺博士死於「不懂事」?早些年微博上有個挺火的帳號,叫「亞洲善待博士組織」,一聽名字就知道不正經。西安交大在讀博士楊寶德自殺了。他生前遭到了導師的奴役和精神壓迫,他死後被「大V」罵矯情,「太把自己當回事」。導師到底要負多大責任不說,自殺是真的,導師的壓迫也是真的,學校已經停了她的招生資格。跳出來指責受害者,你的良心不會痛麼?六六老師,你說是不是?依六六的邏輯,伺候老師也是一種學習,學的是「做人的道理」。
  • 學生自殺事件的法律責任與預防
    學生自殺事件,是一類比較特殊的學生傷害事故,往往存在「多因一果」的特點,事後處理和法律責任認定也比較複雜。自殺事件發生後,家長往往把問題的矛頭指向學校,要求學校承擔責任,而學校則認為學生自殺的問題不是出在學校身上,不應由學校擔責。那麼對於學生自殺事件,到底誰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呢?對於學生自殺自傷事件,我國《侵權責任法》以及教育部、北京市地方法規均做出了明確規定。
  • 西安音樂學院女學生自殺,生前總塗鮮豔口紅,背後真相令人心酸
    11月19日,西安音樂學院自殺女學生的媽媽發文稱,女兒遭到校領導梁某猥褻,患上抑鬱症被迫休學,復學後再次遭到梁某的騷擾,致使女兒自殺身亡。前日,她走上街頭,實名聲討梁某,目前,陝西省紀委已對此事立案調查。
  • 降低自殺率
    來自英國雜誌《經濟學人》統計數據表明,中國青少年自殺率居全球第一;在國內,北醫兒童發展中心發布數據顯示,中國每年有約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平均每1分鐘就有2人自殺死亡,有8人自殺未遂。調查同時發現,近幾年來,中學生的自殺意念、自殺計劃、自殺未遂等情況都比2002年所做的調查結果增長了好幾個百分點。
  • 16歲少年服毒自殺 農藥銷售店主被判賠7.5萬餘元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的判決書內容顯示,小楊是一名留守少年,父母在他7歲時離婚,一直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小楊去世後,其父母將銷售農藥的農藥店經營者告上法院。日前,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了本案一審、二審判決書,判決農藥店經營者承擔10%的責任,賠償小楊家人7.5萬餘元。
  • 西安音樂學院女生自殺事件:人家寶貝變成灰了,你們只顧捂家醜?
    偶然刷到一則新聞,西安音樂學院一女生遭系領導梁某猥褻後患抑鬱症自殺,留下的遺書裡控訴梁某讓她稱其「爸爸」、抱坐在腿上「摸來摸去」「親來親去」等。凡家有女兒者,都看不得這種醜陋的事情。我開始以為這是新近發生的事,細看原來該女生在2018年底就已自殺。近兩年來,女生父母多次向學校紀委、省教育廳紀委反映情況,雖然說是調查中,但一直未有一個明確的結論。家屬也曾向派出所報案,但因證據不足警方未予立案。
  • 山東某學院大一男子,混入四川大學錦江學院,捅殺女友後跳樓自殺
    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珍貴的,一輩子只有一次,我們每個人都有在這世上生存的權力,但是我們沒有剝奪他人生存的權力。這件事情主要發生在11於29日,據網友爆料稱,四川大學錦江學院中有一名大一男學生在一名大三女學生宿舍將一名大三女孩殺害後跳樓自殺。對此該名男學生的行為讓人感到十分不解,雙方之間到底有何深仇大恨竟然能下此狠手,當事情發生之後,彭山區公安局也立即介入案件調查當中,並在11月29下午三點多鐘左右發出通告。
  • 跳橋自殺致人死亡,要承擔哪些刑事、民事責任?
    #男子自殺砸到七旬行人雙雙死亡#的新聞成了熱點。事情發生在10月12日中午,一男子從大橋上墜落,砸到不幸恰巧路過的、79歲的鄒某。非常不幸的是,二人均當場死亡。經過公安機關的調查,初步查明系該男子(秦某,47歲)跳橋自殺所致,並非刑事案件。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正值壯年的秦某選擇了自殺,而秦某的自殺行為導致鄒某的不幸死亡,更是讓我們唏噓。
  • 茶座丨為了權利與權力的平衡——對話羅豪才
    當時我國大多行政法學教材體系的構成模式,首先是由緒論或稱導論部分闡述行政法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則、基本制度等,然後主要分行政行為和監督行政行為兩部分,再加上行政責任和行政賠償等章節,具體闡述有關內容。我稱其為「二段論」。這種方式有一定不完整性和局限性,有必要加以突破。二是嘗試著以「平衡論」作為我國行政法的理論基礎。「平衡論」是我國行政法乃至公法領域原創性的基礎理論。
  • 少年不堪教育培訓機構教官打罵服藥跳樓自殺
    少年不堪教育培訓機構教官打罵服藥跳樓自殺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6日 04:10 來源: 四川在線-華西都市報     華西都市報訊 因不堪忍受被學校教官和其他受訓孩子暴打,4月27日,被父母從北京送到重慶渝北某教育培訓學校接受教育的13歲「問題」少年小志(化名),在服下4粒高錳酸鉀強氧化劑藥片之後,從培訓中心教學樓2樓縱身跳下……據了解,除了小志之外,在該校接受培訓的還有另外60名被家長送來的「問題少年」,在這裡,孩子們一旦「出錯」,教官們便會對他們進行罰戒教育。
  • 《少年天子》博果爾為什麼自殺,烏雲珠是導火線,太妃才是根源?
    看過《少年天子》的都知道,博果爾的死與烏雲珠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繫。如果不是烏雲珠不守婦道,整天惦記著皇上,甚至還進宮跟福臨幽會,明目張胆的精神出軌,讓他成為大清朝的笑柄。但當我們仔細看時,會發現博果爾的死,其實太妃是要負一大半責任的,如果時候烏雲珠是那根導火線,那太妃才是那個埋地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