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大學78歲教授仍講課 被評「最敬業老師」

2020-12-15 騰訊網

方凱老師在講課前一小時就來到教室早早的把圖畫在黑板上,課堂上教與學都很用心。 記者 紀力元 攝

方老師的備課筆記像一本教科書。 記者 紀力元 攝

年初,方老師的老伴兒意外摔傷,做飯打掃都成了方老師的任務。記者 吳懷宇 攝

堅守

「堅」是一種意志「守」是一種信念

候選人物輥輷訛

方凱:

遼寧大學物理系教授,78歲高齡的他還堅持在講臺上教課。滿頭白髮的他認真寫板書的照片在網絡上傳播,被網友稱為「最敬業老師」。

12月14日午後,陽光斜照在遼寧大學博雅樓內。12時40分, 78歲的方老師蹣跚著腳步走進教室,脫去衣帽,取出備課筆記,信手捻起一隻粉筆,不消一刻鐘的工夫,兩張黑板上就布滿了整整齊齊的電路圖。

此時,距離上課還有半個多鐘頭,這是方老師本學期的最後一堂電工技術課。

備課筆記像本教科書

方老師有一個總是隨身攜帶的手提包,一提到這隻特別的手提包,方老師滿眼笑意,「這是從前的一個學生送我的,好幾十年了,老古董嘍,我也習慣了! 」手提包內明顯的修補痕跡記錄著方老師半個世紀來的講臺生涯,「哎呀,人老嘍,記性不行了,那個學生叫什麼名字來著……」回憶了好一陣兒,方老師無奈地搖搖頭,緩緩地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了這一堂課主題。

在手提包內,有一本用訂書夾整齊裝訂的備課筆記,每一頁都寫滿了整齊的鋼筆字,圖文相間,構圖和諧,像一本精心印刷的教科書。方老師說,這本筆記用了好多年,「這些物理公式不變,可學生在變,筆記也總是得改。 」也因如此,筆記上幾乎每頁都粘著一塊兒添加修正的紙片,「教文科學生和教理科學生不一樣,我知道有些理科的東西對於他們而言不太容易懂,得想著孩子們能接受到什麼程度。 」

上課愛寫板書不嫌累

下午1時準時上課,90分鐘的課程裡,這位78歲老教授緊握粉筆的手一刻也沒停過,講解著電學知識的嘴一刻也沒歇過,沒喝一口水,沒坐一下,可他卻說,「怎麼會累?教師不都這樣嗎,這是教師的本分。 」

方老師從包裡拽出手絹簡單拭了拭手,換了支粉筆繼續寫,雙手和右袖口已經滿布了白色粉塵,與老人花白的頭髮交相輝映。

有學生心疼他,建議老師用電子課件,可方老師覺得,「電路圖的解析、公式的推導、理論的運用之間有著很強的連續性,課件一翻,學生的思路就亂了,反而板書更靈活,一邊講一邊解釋,想寫就寫,想畫就畫,比較生動。 」

對學生不苛刻 對教學很嚴格

「一個學生也一樣講。 」提起那堂讓自己成了「網絡紅人」的課,方老師不願再說,「作為老師,對學生不能太苛刻,但對自己的教學一定要做到嚴格、一絲不苟。 」

1994年退休後被返聘,2004年開始為文科學生講課,方老師最初也猶豫過,「私底下和學生聊天,很多人從初中畢業就不再接觸理科課程了,不過只要有人需要,我就會繼續講下去。 」

下一節課,是「考試課」,考慮有些大四的學生們已經離校實習,方老師的開卷考試格外「簡單」,「我把試捲髮下去,大家可以找書翻筆記,都是我講過的內容,下節課交給我。」方老師說,教學這些年,印象中只有兩個學生掛科,「一般都不會為難學生,能過的都讓過了,學生掛科,掛不住面兒的是老師,咱咋能好受呢? 」

整整4大張的捲紙,全部是方老師手寫的試題再複印,卻連一筆勾抹也沒有,「考試卷得規矩啊,寫錯了字就重寫一張。

自稱「怪老頭」愛看《三國志》

「我是一個很守舊的人,也不愛和別人一起溜達啦,打麻將啦,生活很單調,脾氣有點兒怪。」方老師說,自己好靜,平時就在家看看書、看看電視,除了物理外,比較喜歡歷史類的書籍,《史記》和《三國志》是他的心頭好,《百家講壇》是每天準時要看的。

年初,方老師的老伴兒意外摔傷,照顧老伴兒,做飯打掃都成了方老師的任務。也因如此,方老師子女並不太願意老父親教課,「他們說我年紀大,不想我再工作。可我做了50多年老師了,閒不下來,也沒有別的貢獻,只能在講臺上發揮餘熱。 」

但老伴兒卻很支持他,「老頭可倔了,認準的道兒牛都拉不回來! 」聽著老伴兒的數落,方老師一言不吭,廚房裡方老師剛熬好的二米粥還冒著熱氣,床頭上,有方老師擺好的手絹,看見老伴兒被子掉了,趕緊撿起來給她蓋上,老伴兒笑了,「該做的倒是都做了,就是嘴上從來不說。 」

老師像「爺爺」同學「挺心疼」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王同學:「方老師和我們的爺爺年紀都差不多了,有時看他那麼賣力地講課,確實挺心疼。 」

播音主持專業胡同學:

「老師講的很細,也是別人推薦我選修老師的課。老實說,很多內容我聽不懂,但只要提出問題,老師都會非常詳細地解答。 」

法律專業趙同學:「實話實說,我逃過老師的課,因為老師不太點名兒,挺慣著我們的,從來不在這個上面卡我們,自從看了關於老師的報導,我還覺得挺內疚的。這麼大年紀還在給我們講課,我再逃課就太讓老師心寒了。 」

外孫子小龍:姥爺雖然不愛笑,也不太會像人家的姥爺對我噓寒問暖,他的關心都是很沉默的。我都高二了,每次到姥爺家想幫他幹活他都不讓,非要自己幹,可逞強了!雖然他是個物理教授,但也不會太多幹涉我和姐姐弟弟們的學習,對我們挺縱容的。

記者 李晨溪 實習生 呂品

相關焦點

  • 遼大78歲教授堅持講課被稱最敬業老師
    記者 吳懷宇 攝  堅守  「堅」是一種意志「守」是一種信念  候選人物輥輷訛  方凱:  遼寧大學物理系教授,78歲高齡的他還堅持在講臺上教課。滿頭白髮的他認真寫板書的照片在網絡上傳播,被網友稱為「最敬業老師」。  12月14日午後,陽光斜照在遼寧大學博雅樓內。
  • 講課好也能評教授!這所大學改革力度大
    李雪(右一)在學校講課  李雪沒想到,憑著教學好,自己也評上了教授。「以往評教授大都得看論文,現在講課好也得到充分認可。」  李雪是哈爾濱工業大學(以下簡稱哈工大)外語學院英語專業教師,多年來她專注教學,不僅將英語知識、溝通技能教給學生,也將中外文化融合在講課中,啟發式、互動式課堂受到學生喜愛。她憑藉突出教學成果獲聘2018年「龍江學者」,並於2019年成為學校長聘崗教授。
  • 僅「講課好」就能評教授,全國中小學推廣是否可行?
    哈工大教師李雪沒想到,從事教學多年的她,不靠發論文,因為講課好也能被評為教授。李雪,哈爾濱工業大學外語學院英語教師,憑藉自己出色的教學,不靠發論文,只因講課好,年紀輕輕就被評為教授,引起教師行業的關注,然而哈工大這次改革,網友直呼:這樣的職稱評定,值得在全國中小學推廣。
  • 90多歲白髮老教授仍站立兩小時講課
    截圖來源:@梨視頻90多歲白髮教授站立講課乾貨滿滿>15日,西安建築科技大學潘鼎坤教授再登講臺,儘管已90多歲,但他仍站著講課。、最享受,也是最留戀的地方。>@排骨要加糖醋:感覺很多老師都很敬業我導師昨天沒吃午飯,上課之前啃了幾口麵包。
  • 視頻| 從24歲到55歲!湖南這位大學老師31年只講課不評職稱,你聽過...
    24歲那年被評為講師時,龔德才曾經開玩笑說:「我要創個紀錄,成為一個從最年輕到最年長的講師。」不料,一時戲言如今卻成為現實。最近幾天,湖南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55歲的講師龔德才在網上走紅。接受幾個學生的採訪後,他31年「專注教學,不評職稱」的經歷被大量轉發,隨即引發網友討論,「大學老師到底是課講得好重要,還是科研搞得好更重要?」龔德才本人說,看到那麼多學生肯定自己的教學,「做30多年老師很值得。」
  • 沒有論文也能評教授,讓大學老師更安心教書育人
    某大學的學生們正在上課(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程敏/圖)據新華社報導,最近,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教師蔣華松沒有一篇「達標」論文卻評上了教授,成為該校憑教學專長晉升教授的第一人。2018年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威廉·諾德豪斯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獎,但是為了不耽誤原定的本科生宏觀經濟學課程,他把新聞發布會推遲了。被稱為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的理察·費曼1950年代開始到加州理工學院任教授,他給本科生上課的錄音後來整理成《費曼物理學講義》出版,至今仍是物理學本科生最重要的入門課程。
  • 又一位大學老師火了!從業31年不評職稱,在職女教授都是他的學生
    你還記得在大學的課堂裡,最喜歡哪一位老師嗎?為什麼這位老師能讓你念念不忘呢?對於很多湖南師範大學的學生來說,最讓他們喜歡的應該就是這位從業31年不評職稱的龔老師了。今年是龔老師當講師的第31年,雖然他不評職稱,但是整個湖南師範大學新聞系在職的女教授都是他的學生。
  • 沒有一篇論文也能評教授,講課高手不再一輩子做講師
    在大學教授界,一門心思教書的不受待見。都說科研是自留地,教學是公家田,講課高手嘛,一輩子做講師。不過,最近南京林業大學蔣華松老師,成為該校第一位「教學專長型」教授。蔣老師此次入圍,無一篇論文,無一分科研,全靠教學硬實力。
  • 94歲老教授站3小時講課 這種傳道授業解惑的方式值得敬佩
    當94歲的潘鼎坤教授017年,一段網傳視頻中,穿著藏藍色中山裝的潘鼎坤教授,站在講臺,高聲說:中國的寶貴的傳統文化一定要傳承下去,這就是,我這個外行,今天來班門弄斧的原因,唐詩、宋詞不能在我們這一代絕了。先做人再做事對此有網友表示稱,師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上學的時候最敬佩也最喜歡聽老教師的課,因為他們的文化底蘊是靠時間和經歷積累起來的。
  • 中小學幼兒園老師也能評教授 南京現一批「小學教授」
    王鼎宏,金陵中學龍湖分校校長教書寫書還要去支教,王教授很忙王鼎宏在南京的中學界,絕對稱得上是「老教授」了。早在2006年,江蘇在全省範圍內試評「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他就順利評上了。當時,他是南京金陵中學的一名政治教師。
  • 16歲上大學,36歲晉升教授,多次拒絕多項榮譽,他的事跡令人動容
    16歲時考上重點大學,36歲時評上了教授職稱。張建華教授1982年本科畢業後便來到西安石油大學工作,幾十年來一直在崗位上兢兢業業、默默奉獻,在教學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讚嘆的成績。張建華,工學碩士,西安石油大學理學院教授。1982年8月至1985年8月、1988年4月至今在西安石油大學工作,1994年任副教授,1998年任教授。他先後主持國家攻關項目及中石油中青年創新基金項目2項,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油田合作研究項目6項。出版專著2部,發表論文40餘篇(其中SCI收錄4篇,EI收錄15篇)。
  • 大學老師不寫論文也能評教授?高校闢謠:在理解上過於片面
    原標題:大學老師不寫論文都可以評教授?高校闢謠:在理解上過於片面  東方網8月23日消息:今年3月,南京林業大學出臺職稱評審新政,增設「教學專長型教授」職稱崗位,評審過程不考核論文。3個月後,任教33年的蔣華松成功晉升教授,成為該校第一位「教學專長型」教授。
  • 大學老師講課怎麼樣,有高中老師講得好嗎?
    原因是,現在評職稱標準制度,科研論文獲獎都好量化,而大學課程多類多樣,甚至很多專業課就一個人講,無法評價,所以職稱制度讓人無法對教學認真,講課好,也需要時間精力,而且不是一年兩年能見效的,學生說你講課好,還真不一定好呢。可是評職稱不等人,一年兩次評職稱,需要做的工作太多,科研任務焦頭爛額,論文催的爛額焦頭,哪個大學老師不想評上職稱,提高收入啊。
  • 大學老師不寫論文都可以評教授?高校闢謠:在理解上過於片面
    近日,南京林業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均向長江日報記者表示,「不發一篇論文也能評教授」的理解有誤。趟一條「唯論文」之外的新路子南京林業大學工作人員向長江日報記者介紹,在以往的職稱評價體系中,高校老師們面臨的是「一刀切」境遇,發表論文數量是硬指標。
  • 給本科生講課的教授們
    當教師是個良心活兒姚建宗 37歲,吉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吉林大學理論法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這位教授說:「當老師的,面對學生的眼睛,敢不敢理直氣壯地說——我講的是真話,我講的話是我自己相信的?」喜歡真誠的姚建宗,用自己的貧窮出身鼓勵家境不好的學生,他讀大學時因為家窮,有強烈的自卑感。現在他都拿不出大學本科畢業時的集體照,因為當時沒錢買。就連考研時的12元報名費,也是借同學的。「只要你對生活有熱情,知識會給你光明的未來。」
  • 「不需要發表論文就能評上教授」引發的爭議
    今年54歲、從教33年的蔣華松,前不久終於評上了教授。     與被大家所熟知的「在大學職稱評比中,最看重科研成果、論文數量」不同,這位在副教授崗位上待了12年的南京林業大學理學院教師,用「無一篇論文、無一分科研,全靠平時課堂教學的表現和成績」開啟了「教授」的大門。
  • 看完普通大學老師工資,再看北京大學教授,網友:後悔沒好好讀書
    看完普通大學老師工資,再看北京大學教授,網友:後悔沒好好讀書眾所周知,北京大學作為我國最頂尖的高等院校之一,可以說是不少莘莘學子都夢寐以求的最高殿堂。北京大學也是我國的歷史名校,在這裡有著全國甚至世界知名的學術成就,知名教授更是數不勝數。而很多網友也很好奇,在如此知名的高等院校裡當教授,工資待遇會有多少呢。大家都知道,在我國的編制體系中,最主要的就是公務員編制和事業編制了。公務員編制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基本上都是國家公職人員,像一些黨政機關、執法機關的工作人員,很多都屬於公務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公務員編制。
  • 南林大老師蔣華松:沒發表一篇論文,評上了教授
    今年三月,蔣華松所在的南京林業大學出臺了職稱評審新政策:在對「教學專長型」老師進行職稱評聘時,不再以發表論文數量作為考核內容,而是將教學業績取代科研業績,重點考查其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的成績。三個月的評選結束後,蔣華松成為校內憑藉「教學專長」晉升教授的第一人。
  • 渤海大學與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交流會舉行
    他指出,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全國重點馬院一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思政治課建設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許多建設舉措走在全國前列,這次房廣順書記帶領學院老師來校交流,必將助力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發展和遼西地區馬克思主義學科教學質量的提升。
  • 西南政法大學有個學霸美女老師 31歲評上教授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 發  華龍網3月30日11時12分訊(記者 周夢瑩 實習記者 祝可)她是西南政法大學教授、博導,在27歲時破格晉升為副教授,31歲評上教授……這樣一位研究型學者,還是一位漂亮端莊的母親。她就是本期華龍網「尋訪重慶最美女教師」活動的主人公,西南政法大學教授王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