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支柱助推完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堅定「兩條腿」走出...

2020-12-16 中國保險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到來,發展第三支柱已經十分迫切。金融業可以,也應該能發揮重要作用。」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日前在「2020年金融街論壇」上表示。

  助推完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顯然也是「十四五」時期保險業向高質量轉型的題中應有之義。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近日召開的「中國壽險業峰會2020暨人身險專委年會」上,如何推動以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為代表的第三支柱養老金髮展,也成為業內人士討論的熱門話題。

數據資料

  第三支柱發展有很大空間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約2.54億人,佔全國人口的比重為18.1%;65周歲以上老年人口約1.76億人,佔比為12.6%,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歲。老年人數量多、老齡化速度快、人均壽命不斷延長,再加上「未富先老」的特點十分突出,我國居民養老安排的充足性、持續性可謂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數據資料

  國際經驗表明,發展養老第三支柱是利用金融手段增加養老保障供給的有效形式。加快第三支柱改革發展,不僅有利於完善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更好地滿足居民多樣化的養老需求,也有利於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長期的機構投資者,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雖然「以房養老」在我國仍是居民養老的主流觀念,但個人養老金融產品體系已經在近年來實現了較快發展,養老金融產品在種類和規模上都取得了明顯提升。從發行方來看,目前主要包括保險系、基金系和銀行系產品。其中,保險系產品扮演著最為重要的角色。

數據資料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團隊報告稱,總體而言,從設計原則來看,國內個人養老金融產品比其他理財產品更注重長期穩健增值;從期限來看,投資期限普遍更長,以1至5年為主,信託和商業養老保險則為長期;從投資風險級別來看,國內養老金融產品的投資風險等級多數為中低風險等級,資產配置以固定收益和流動性資產為主;從預期收益來看,保險系和銀行系產品收益在3%至5%左右,相對偏低。

  對標成熟市場來看,顯然我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的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在結構特點、市場有效性和政府管控程度上均有提升空間。

  考慮到我國個人養老金融市場呈現出來的特點,加上我國民眾普遍對收益保障有一定要求、金融知識普及有限以及缺乏較為豐富和靈活的資本市場和資產選擇,因此,會上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建議,將保險系產品作為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髮展初期的產品主體。

  銀保監會首席會計師馬學平在會上透露,2020年前9個月,養老年金保險保費收入551億元,同比增長32.7%;期末有效保單超過8000萬件,積累了5600億元的保險責任準備金。此外,保險業還積極參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基金的管理,受託管理和投資管理的企業年金基金規模均超過1萬億元,成為社會保險基金市場化運作的重要參與者。

  此外,保險系養老產品還包括養老保障管理產品和更為小眾的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養老保障管理產品規模在9000億元左右。

  近年來,我國也在積極探索運用稅收優惠手段推動第三支柱發展。2018年5月,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施行試點。但從試點狀況來看,截至2019年底,參保人數4.7萬人,保費收入2.45億元,顯然尚未達到預期。

  第三支柱中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發展長期處於起步階段,金融產品供給不足,也使人民群眾自發性的中短期儲蓄理財成為個人積累養老資金的主要形式,缺少制度化的、長期的養老安排。

  推動第三支柱發展仍需面對諸多挑戰,長江養老董事長蘇罡表示,例如,除稅延養老險外,其他第三支柱產品均無稅收優惠,而且稅延養老險的延稅力度有限,稅收負擔還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個人商業養老保險在稅收政策、購買門檻、投資範圍等方面的標準也亟待統一。

  「兩條腿」走出發展新道路

  如何應對挑戰,加快以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為代表的第三支柱養老金髮展?監管層已經給出清晰的方針信號,即「兩條腿走路」。

  銀保監會副主席梁濤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一方面,將堅持正本清源,研究明確養老金融產品的標準,按照「名實相符」的原則,對不符合標準各類帶有「養老」字樣的短期金融產品堅決予以清理。另一方面,將穩步推進創新試點,選擇少數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先行開展養老金融試點。支持相關機構發展體現長期性、安全性和領取約束性,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養老金融產品,包括養老儲蓄存款、養老理財、專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力爭通過示範引領,為養老金融全面發展探索出一條新路。

  《報告》也建議,以「長期養老為目的」「提前領取面臨懲罰」這兩條國際上對於養老產品進行定義的一般規則,來規範第三支柱養老金的定義。「明確的第三支柱養老金產品定義可以減少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理解誤區,也便於針對第三支柱養老金產品實施相對統一且有針對性的激勵政策。」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合伙人陳鴻銘表示。

  在明確「合格」的第三支柱養老金產品定義的同時,建立居民個人養老專屬帳戶體系也多次被業內人士提及。與海外比較來看,我國個人養老金融產品期限偏短、資產配置更偏向固定收益類產品,風險等級更低,收益也偏低,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缺少相應的稅延養老金帳戶支持,導致能夠長期持有產品、真正用於養老的並不多,從而限制了投資期限和投資的風險承受能力。「只有真正建立養老個人帳戶,鼓勵居民養老的『長錢』進入個人養老金融產品市場,才能更好地讓養老金融產品提高風險承擔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發揮資本市場為養老金保值增值的效力。」業內人士表示。

  而在加快創新方面,蘇罡建議,產品需要更加突出養老功能。目前,除稅延養老險外,大部分產品都是短期運作,不能實現長期管理、退休領取,而且包括稅延養老在內的大部分產品也未體現生命周期特徵,不能對風險收益偏好進行動態匹配。此外,大部分產品都更關注養老金積累期的資產保值增值,而對於老年人領取養老金後的財富管理需求關注不足。

  馬學平也在發言中強調,人身保險業要提高產品創新能力,優化產品服務,滿足消費者終身領取、長期領取需求;要通過科技賦能,不斷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水平,實現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

相關焦點

  • 養老保險第三支柱 增加養老保障供給的有效形式
    隨著全球老齡化發展趨勢明顯,「三支柱」模式正成為各國養老金體系改革的主流選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何為三支柱模式?我國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包含三大支柱,其中,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由政府主導;第二支柱即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是與職業關聯、由國家政策引導、單位和職工參與、市場運營管理、政府行政監督的補充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包括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是個人利用金融手段增加養老保障供給的有效形式。
  • 養老金第三支柱擴圍準備就緒,老百姓要多一份退休金了?
    試點已經延期半年的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改革有新動向。按照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安排,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改革是明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第一財經從多個相關部門獲悉,在前期上海等三地試點的基礎上,新一輪更大力度支持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擴圍」的政策已經在緊鑼密鼓地制定過程中。
  •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億人,未來社會老齡化程度還會加深,更需要從長計議,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其中之一是,要做好養老資產儲備,特別是要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是一個「三支柱」體系。第一支柱為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為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為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
  • 探究泰康養老GBC商業模式 全面對接國家醫養保障三支柱體系
    中國網財經3月20日訊(記者 郭偉瑩) 我國正邁入老齡化社會,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已成為各界共識。而作為政策的重要承接者,保險公司將如何全面對接國家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亦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同時,今年兩會期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向大會提交的報告中也明確提出,「要推動建立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結合我國養老保險制度「三支柱」體系來看,「多層次」指的就是政府、企業、個人醫養保障的全面發展。  那麼,作為政策的重要承接者,保險公司將如何全面對接國家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
    該課題由保險業協會主辦,聯合麥肯錫公司和國內外知名保險機構和養老金投資機構,通過對美國、英國、德國等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的國際對標研究和經驗學習,聚焦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體制建設和發展改革,為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髮展提出舉措和藍圖。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指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到來,發展第三支柱已經十分迫切。金融業可以,也應該能發揮重要作用。
  • 國常會提速第三支柱建設 為老有所養提供保險力量
    新華網北京12月11日電(黃浩)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將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加快建設。那麼,養老保障第三支柱究竟該如何理解?商業養老保險又將在未來養老保障體系中充當怎樣的角色?  據了解,我國正逐步建立起多層次(三支柱)的養老保險體系。政府主導並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為第一支柱;政府倡導並由企業自主發展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為第二支柱;包括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在內的個人養老金制度為第三支柱。
  • 抓住「十四五」應對人口老齡化寶貴窗口期 養老第三支柱如何快速成長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到來,發展第三支柱已經十分迫切。」  為何發展第三支柱已經到了十分迫切的階段?  我國養老金體系由三支柱構成,第一支柱為基本養老保險,由政府主導並負責管理,為退休人員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為政府倡導、企業自主發展的補充養老保險,包括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
  • 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是什麼意思 一分鐘get!
    買哪種保險比較好?  ====全文閱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4月22日訊  【李超:加快建立以個人帳戶為基礎的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22日在個人養老金制度與實踐國際研討會上指出,強大的養老金管理體系既是社會發展的穩定器,也是資本市場良性發展的壓艙石。
  • 《中國金融》|張曉慧:加快促進養老金第三支柱發展
    我國現行養老金體系尤其是第三支柱的發展仍有諸多不足從政府兜底的單一支柱轉到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責任共擔的多支柱養老金體系,是全球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基本經驗,中國也在不斷朝著這個方向前進。1993年11月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中提出的社保改革框架,就已強調要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這實際也是我國「三支柱」養老體系最早的頂層設計。這個框架體系不僅強調政府、企業、個人責任共擔,以更有效地應對老齡化,緩解公共養老金資金缺口壓力,而且對不同支柱的功能定位加以區別,以期實現再分配性與激勵性的兼容。
  • 胡曉義:第三支柱的內涵和外延尚待形成統一認知
    剛才,培林院長做了非常精彩但是也很簡短的演講,他的觀點我都完全贊成,藉此機會,我也講一講和這個年度發展報告有關的,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建設的我個人的思考。  首先,「十三五」國家規劃提出來要構建包括職業年金、企業年金和商業保險的多層次的養老保險體系。這個我認為是今後相當一段時間我們養老保險體系建設的重要任務,就是國家規劃是明確的。
  • ...論壇熱議企事業單位員工保障 企業家共話醫養保障三支柱體系建設
    " 長壽時代養老金分論壇 " 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主辦,泰康保險集團承辦。分論壇上,百餘位企業相關負責人和專家學者一道,聚焦多層次醫養保障體系建設,為企事業單位員工醫養保障體系建設建言獻策。
  • 第三支柱養老金改革需三步走 有望惠及10%國民
    □記者 房文彬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發布《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通過對美國、英國、德國等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的國際對標研究和經驗學習,聚焦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體制建設和發展改革,為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髮展提出建議、構建藍圖。
  • 對比美國和日本的養老三大支柱體系,我國個人補充養老保險迫在眉睫
    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由三大支柱構成: 一是政府主導的基礎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是我國最主要的養老支柱; 二是企業主導的補充保險,主要是企業年金,其規模還比較小,企業參與度也不高; 三是個人商業養老保險
  • 什麼是養老的「三支柱」?
    在我國,養老金的構成體系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通常稱為「三大支柱」:第一支柱:國家幫你養老這是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下政府兜底的公共養老金,旨在保障國民養老安全。劇中蘇大強每月領的3000塊退休金,就是這部分。
  • 商業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促進人身保險擴面提質穩健發展的措施,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需求;通過《醫療保障基金使用監督管理條例(草案)》和《排汙許可管理條例(草案)》。會議指出,要適應群眾對健康、養老、安全保障等需求,推動保險業深化改革開放、突出重點優化供給,提供豐富優質的人身保險產品。一是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支持開發更多針對大病的保險產品,做好與基本醫保等的銜接補充,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保障能力。促進開發適應廣大老齡群體需要和支付能力的商業醫療保險產品。鼓勵保險公司將醫保目錄外的合理醫療費用納入保障範圍。
  • 養老第三支柱單靠制度推動還不夠,應鼓勵市場創新發展
    上周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這意味著發展多樣化的養老金融業務勢在必行。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也於近日透露,銀保監會正在持續推進養老金融發展,著力完善養老保障第三支柱,圍繞養老金融長期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特徵,採取多種措施,豐富和優化銀行業、保險業養老金融產品體系。
  • 中保協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未來5-10年預計會有8-10萬億養老金...
    《報告》通過對美國、英國、德國等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的國際對標研究和經驗學習,聚焦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體制建設和發展改革,為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髮展提出舉措和構建藍圖。  《報告》預測,未來5-10年時間,中國預計會有8-10萬億的養老金缺口,這個缺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擴大。中國養老體系當前主要由第一支柱承擔,第二支柱部分補充,第三支柱發展不足。
  • 開展專屬商業養老險試點,提升第三支柱保障水平——總理點題...
    商業養老保險納入養老保障第三支柱統一規範,有利於充分發揮其長期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特點,建立更為科學合理的制度標準,進一步提升第三支柱的保障水平。養老保險也是當前一個比較熱門的話題,因為我們國家正快速進入老齡化。從世界各國來看,解決養老保障問題比較多的都是政府、企業、個人共同來承擔,政府承擔部分為基本養老,企業承擔的就叫企業年金,個人的叫養老金。還有一個形象的說法,就是「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第三支柱」,我們把政府的養老保障叫第一支柱,企業的企業年金叫第二支柱,個人養老金叫第三支柱。
  • 智利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向多支柱的平穩轉換與保障責任安排
    在此背景下,智利政府從1980年開始對本國養老金制度進行徹底改革,建立新的三支柱現代養老金體系,並在隨後的幾十年中不斷完善養老保障體制,使其同社會、經濟、國民需求以及資本市場發展等多方面相匹配。 二、智利養老金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明確第一支柱的基礎保障角色,建立以第二支柱為主體、第三支柱進行補充的養老保障體系   新制度徹底打破了原來單一的現收現付模式,建立了一個以個人帳戶為基礎的多支柱繳費確定型養老金體系 。
  • 大家保險:保險資管解養老難題作用不容忽視
    中新網8月17日電 作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下最重要的一環,保險資管如何助力養老財富儲備?近日,由中國養老金融 50 人論壇(CAFF50)主辦,大家養老承辦的「養老財富儲備系列公開講座——保險業專場」上,大家保險集團總經理徐敬惠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保險資管機構在第三支柱的發展過程中,主要依託自身投資管理經驗承接養老金的管理,並協同保險公司其他業務部門開發相關養老帳戶產品,打通二三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