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支柱養老金改革需三步走 有望惠及10%國民

2020-12-16 中國銀行保險報

□記者 房文彬

近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發布《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通過對美國、英國、德國等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的國際對標研究和經驗學習,聚焦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體制建設和發展改革,為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髮展提出建議、構建藍圖。

8-10萬億養老金缺口

《報告》預測,未來5-10年時間,中國預計會有8-10萬億的養老金缺口,這個缺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擴大。中國養老體系當前主要由第一支柱承擔,第二支柱部分補充,第三支柱發展不足。對標成熟市場第三支柱養老金改革歷史和經驗,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的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替代率、資產規模等都低於絕大多數成熟市場,在結構特點、市場有效性和政府管控程度上均有提升空間。

總結經驗、完善政策已經成為發展第三支柱養老刻不容緩的工作重點。《報告》指出,首先應儘快打造基礎設施建設。政府和各界參與主體應首先從基礎設施主線發力,建立全民養老專屬帳戶,明確「合格」第三支柱產品定義,便於給予所涉及企業統一而公平的「合格第三支柱養老金」激勵政策。

其次,優化養老金產品和投資政策,推動養老金成為有吸引力的資產。《報告》認為,應增加產品和投資優惠政策力度,激勵並吸引多方商業機構參與,使養老金成為長期資產增值最有吸引力的產品。包括大幅提高養老金在權益類和另類資產投資的比例、匹配國家屬性長期優質資產、給予養老金企業特殊企業稅收優惠等。

此外,引入網際網路等科技手段,打造普惠的、線上的養老金分銷和帳戶管理體系。《報告》指出,普惠是此次養老金政策建議的一大核心目標,傳統保險的分銷渠道成本過高,難以覆蓋小城市和鄉村。

資本市場可相互促進

《報告》顯示,未來8-10年,養老金第三支柱有望實現10%的人口覆蓋,資金規模將達10萬億元。

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期在2020年金融街論壇上表示,我國已初步建立包括基本養老、企業(職業)年金和個人商業養老在內的養老保障「三個支柱」。第一支柱覆蓋近10億城鄉居民,第二支柱規模很小,第三支柱長期處於起步階段。相較一些國家,第三支柱發展較為緩慢,佔比過低,對養老的支撐明顯不足。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到來,發展第三支柱十分迫切。金融業應發揮重要作用。

中國資本市場高速發展,但市場深度不足,缺乏長線、機構主導的投資資金。從國際經驗看,養老金是資本市場長期穩定資金來源,發展第三支柱將承載彌補我國養老金缺口和助力資本市場發展的雙重使命。

報告稱,未來8至10年,第三支柱資金規模將達10萬億元,屆時,可以和資本市場形成相互促進的閉環,第三支柱可為資本市場提供3萬億元的長期機構資金,佔資本市場資金規模的2%。隨著資本市場建設不斷完善,風險、利率管理對衝工具交易市場更為成熟,也將反哺第三支柱建設。

郭樹清表示,近年來,銀保監會與相關部門和金融企業對養老金融改革發展進行廣泛調研,形成了下一步的工作思路。總的方針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抓現有業務規範,要正本清源,統一養老金融產品標準,清理名不符實的產品;另一方面開展業務創新試點,大力發展真正具備養老功能的專業養老產品,包括養老儲蓄存款、養老理財和基金、專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金等。銀保監會將選擇條件較好的金融機構和專營機構先行參與,堅持從我國實際出發,借鑑國際正反兩方面經驗,探索養老金融改革發展的新路子。

改革需要「三步走」

基於美英德等國家的比較和對標,《報告》認為,第三支柱一定可以發展成為一個重要的養老支柱。

《報告》指出,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的打造是一個系統性工程,如果以十年發展到十萬億資產的願景來進行規劃,改革需要進行「三步走」。2021-2024年為改革第一階段,以「打造基礎、實現突破、提高吸引力」為重點目標,聚焦帳戶體系建設、養老金企業的專項政策的落地。2025-2027第二階段將以「持續擴大覆蓋廣度和深度」為階段使命,以稅收制度作為槓桿撬動更大的民眾群體。2028-2030年進入第三階段,實現養老金市場的「全面騰飛」,使養老金成為民眾標配和默認習慣。

第三支柱養老金

養老三支柱模式目前是國際上普遍採用的養老金制度模式。

第一支柱:法律強制的公共養老金。第一支柱一般是由政府法律強制實施的公共養老金計劃,旨在給退休人員提供最基本的養老保障,同時政府為公共養老金提供最終責任和保障。

第二支柱:企業個人共同繳費的職業養老金計劃。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費的職業養老金計劃在有些國家已經成為了養老金體系的主體。

第三支柱:個人養老儲蓄計劃。第三支柱是基於個人意願和完全積累制的個人養老儲蓄計劃,由個人自願繳費,國家通常會給予稅收優惠,體現個人養老責仸,能夠為老年生活提供更為豐厚的養老回報。

資料來源:各項目組公司分享,麥肯錫分析

相關焦點

  • 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是什麼意思 一分鐘get!
    三馬"也只能共用一張!  退運險怎麼進行理賠?帶你揭開退運險的神秘面紗   2016怎麼給孩子買保險?買哪種保險比較好?  ====全文閱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04月22日訊  【李超:加快建立以個人帳戶為基礎的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超22日在個人養老金制度與實踐國際研討會上指出,強大的養老金管理體系既是社會發展的穩定器,也是資本市場良性發展的壓艙石。
  • 《中國金融》|張曉慧:加快促進養老金第三支柱發展
    持續改革並不斷完善現代養老金制度,構建起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機制安排,不僅能夠使國民獲得可靠的養老保障,而且可以通過培育養老金融產業來促進資本市場發展,暢通金融市場的長周期資金循環,促進經濟增長需要的長期資本的形成,從而保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順利實施,助力新發展格局下國內大循環的暢通。
  • 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
    該課題由保險業協會主辦,聯合麥肯錫公司和國內外知名保險機構和養老金投資機構,通過對美國、英國、德國等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的國際對標研究和經驗學習,聚焦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體制建設和發展改革,為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髮展提出舉措和藍圖。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指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到來,發展第三支柱已經十分迫切。金融業可以,也應該能發揮重要作用。
  • 中保協養老金第三支柱研究報告:未來5-10年預計會有8-10萬億養老金...
    《報告》通過對美國、英國、德國等第三支柱養老金體系的國際對標研究和經驗學習,聚焦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體制建設和發展改革,為中國第三支柱養老金髮展提出舉措和構建藍圖。  《報告》預測,未來5-10年時間,中國預計會有8-10萬億的養老金缺口,這個缺口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進一步擴大。中國養老體系當前主要由第一支柱承擔,第二支柱部分補充,第三支柱發展不足。
  • 養老金第三支柱擴圍準備就緒,老百姓要多一份退休金了?
    試點已經延期半年的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改革有新動向。按照近期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安排,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改革是明年經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第一財經從多個相關部門獲悉,在前期上海等三地試點的基礎上,新一輪更大力度支持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擴圍」的政策已經在緊鑼密鼓地制定過程中。
  • 深耕養老金業務十五年 招商基金以專業助力國民養老
    趕得早不如趕得巧  近年來,為解決養老保險發展結構性不平衡問題,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動三支柱協調發展,發揮各自在養老保險制度體系中的效能,釐清國家、單位和個人在養老保險中的責任義務。  在這一背景下,養老目標基金應運而生,成為第三支柱建設的重要抓手。
  • 博時基金:英國養老金改革介紹及其對我國的借鑑
    但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法使得英國的養老金體系變得極不穩定,頻繁的制度改革和參數變化使得制度變得越來越缺乏可預見型,民眾不知道今後養老金制度還將如何改革,也往往不知道自己退休時到底能獲得怎樣的保障。(三)利益團體的阻礙英國大力改革公共部門的養老金計劃。英國公共部門涵蓋地方政府僱員、國民醫療體系僱員、教師、軍人等群體,佔了英國人口的20%。
  • 董克用:關於我國養老金制度中長期改革的思考
    一、養老金制度「十四五」規劃期的改革重點1、加快實現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是我國養老金制度改革的關鍵。只有完善和穩定了第一支柱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才能給第二、三支柱的發展釋放更大的空間。
  • 周小川:關於養老金改革的幾個問題
    也就是說,在機制設計時,養老金在企業活力、激勵方面的重要作用應該考慮在內。提高個人帳戶在養老金三支柱中所佔的比重較應該大幅度增加個人帳戶在養老金三支柱中所佔的比重。充分發揮個人帳戶的激勵作用,一是對生產率的激勵,二是對個人供款的激勵,避免再次出現中國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吃大鍋飯」的道德風險。三支柱的定義和劃分及比例關係是很重要的。
  • 沙雁:養老金改革,三項安排最關鍵
    傳統現收現付制養老的核心是代際轉移,在職職工繳費, 為退休一代支付養老金。隨著老年人口比重逐年提升、在職人口比重不斷下降,現收現付制養老面臨日益嚴峻的可持續發展壓力。為應對這一挑戰, 在世界銀行的倡導下,發展由公共養老金、職業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共同構成的三支柱養老金,建立政府、單位、個人責任共擔的養老保障體系,逐步成為各國養老金改革的普遍趨勢。
  • 什麼是養老的「三支柱」?
    在我國,養老金的構成體系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層次,通常稱為「三大支柱」:第一支柱:國家幫你養老這是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下政府兜底的公共養老金,旨在保障國民養老安全。劇中蘇大強每月領的3000塊退休金,就是這部分。
  • 智利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向多支柱的平穩轉換與保障責任安排
    在此背景下,智利政府從1980年開始對本國養老金制度進行徹底改革,建立新的三支柱現代養老金體系,並在隨後的幾十年中不斷完善養老保障體制,使其同社會、經濟、國民需求以及資本市場發展等多方面相匹配。 二、智利養老金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明確第一支柱的基礎保障角色,建立以第二支柱為主體、第三支柱進行補充的養老保障體系   新制度徹底打破了原來單一的現收現付模式,建立了一個以個人帳戶為基礎的多支柱繳費確定型養老金體系 。
  • 《日本養老金制度演變、稅收政策及經驗借鑑》之四:他山之石
    (一)公共養老金由不同職業養老金各自為政到向全國統一的進程中注重公平分配,「敢升敢降」、新老劃斷、不斷提高投資管理水平面對養老金給付的極大不公,日本對統一公共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決心以修訂三法(《國民年金法》、《厚生年金法》和《共濟年金法》)的形式最終確立,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實踐,從針對不同職業人群的相互割裂的養老金計劃走向一體化
  • 日本養老金制度演變、稅收政策及經驗借鑑(完整版)
    日本和我國均採取綜合和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其在養老金稅制設計中將年金方式領取的養老金所得納入綜合所得課稅,鼓勵長期領取;打通各支柱,實施多層扣除,提供特有的養老金扣除安排;注重公平分配,統一公共養老金繳款安排,根據每個人參與的一、二支柱情況,確定第三支柱的繳款安排。日本養老金制度轉型中的經驗教訓以及養老金稅制設計中的公平、精確安排均可為我國建設第三支柱、完善多層次養老金體系提供思考。
  • 第三支柱助推完善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堅定「兩條腿」走出...
    加快第三支柱改革發展,不僅有利於完善我國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更好地滿足居民多樣化的養老需求,也有利於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長期的機構投資者,為資本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   雖然「以房養老」在我國仍是居民養老的主流觀念,但個人養老金融產品體系已經在近年來實現了較快發展,養老金融產品在種類和規模上都取得了明顯提升。從發行方來看,目前主要包括保險系、基金系和銀行系產品。
  • 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幾無進展 頂層設計兩條路可走
    編者按:養老金改革成為當前人們熱議和期待的問題之一,是因涉及每個人當前的或潛在的切身利益。歷史形成的「雙軌制」造就了養老金的不公平也成為了改革收入分配及養老金機制最難啃的硬骨頭。人社部近期表態,養老保險「並軌」大方向是明確的。但如何並,怎麼並,用多長時間並仍未有清晰路線圖,改革仍在繼續。
  • 養老保險第三支柱 增加養老保障供給的有效形式
    隨著全球老齡化發展趨勢明顯,「三支柱」模式正成為各國養老金體系改革的主流選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規範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何為三支柱模式?我國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包含三大支柱,其中,第一支柱基本養老保險,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由政府主導;第二支柱即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是與職業關聯、由國家政策引導、單位和職工參與、市場運營管理、政府行政監督的補充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包括個人儲蓄型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是個人利用金融手段增加養老保障供給的有效形式。
  • 清華大學教授:養老金改革應給公眾明確時間表
    清華大學教授:養老金改革應給公眾明確時間表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和她的團隊建議,在目前的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結合的「統帳結合」制度基礎上,將養老金變為「國民基礎養老金」和「個人儲蓄養老金」的二元結構。前者保基本,不同人之間差距小;後者則拉開差距。  他們建議,改革機關事業單位養老金,即公眾關注的養老金並軌;也建議延長領取退休金年齡。這兩點正是公眾關注的熱點。
  • 美、德、韓三國如何進行養老金投資
    第三個支柱是僱主發起的私人養老金計劃,它是由個人自願參與、聯邦政府提供稅收優惠而發起的補充養老金計劃,主要包括私人退休帳戶和僱主資助的養老金計劃,如個人退休帳戶計劃、401K計劃、403B計劃等,後二者可以歸為企業年金,主要特徵是僱主資助、個人自願、政府給予稅收優惠。私人養老金又可分為個人退休帳戶和僱主發起的退休金計劃兩個部分,前者屬於商業性質的自我管理養老金,後者屬於法律強制性的養老金計劃。
  • 泰康資產:養老目標基金有望成為個人養老金的首選投資標的
    泰康資產相關負責人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這一重磅指引的發布,將會大力推動公募基金行業為未來管理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做好產品、人員、投資、運營、服務等多方面的準備,加速公募基金向我國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投資主力軍邁進的步伐,養老目標基金有望成為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的首選投資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