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有深度思維

2021-02-08 銘史錄

一位專門搞思維模式教育培訓的人寫的一本深化思維的書淺顯易懂有一定啟發性。正如書名所說這是一本想讓你擁有深度思維的書。全書分上下部分,上部為具體技巧偏術、下部為大思維為道。個人建議先看下部在看上部,先學道再學術。圍繞四個板塊來寫。一,延伸思維鏈。二,換位思考,轉換視角。三,大數據時代如何處理紛繁複雜的信息。四,普通人該怎麼逆襲。五,如何擁有更宏觀的大格局,不要被眼前的事物所局限。話不多說客官您自有公論。


上篇:具體思維方法

第一章:抓本質


主要寫邏輯鏈的前後延伸是深度思維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也推薦了兩個方法。


第一部分:寫到深度思維的重要性,吸引讀者興趣。


第二部分:寫遇到問題要抓本質即五why提問法,像原因多追問幾個為什麼而不是浮於表面治標不治本。但是要注意幾點一,要朝對解決問題有意義的方向提問。二,不要帶情緒去質問要心平氣和去分析去想辦法解決。


第三部分:寫推測結果嘗試預見未來即五so提問法。作者提出要注意五why五so這些方法只是招數,知識,常識才是內功。二者都很重要,不可或缺互為補充。


第二章:多角度思考

寫要學會換位思考,教了幾個小方法。

第一部分:寫換位思考的重要性與作用。

第二部分:教你怎麼換位思考,其核心思想有兩個。一,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我執。(經常反問自己如果我是他會怎麼樣,建立抽離感從旁觀者角度看,觀察他人喜好)。二,建立共同認知(重溫,臨時體驗,借鑑別人經驗)。

第三部分:多角度思考問題。有一本很出名的暢銷書《六頂思考帽》詳情可以去看原作者。需要記住:藍帽(統籌全局),白帽(數據、客觀事實),黃帽(樂觀、冒險),紅帽(感性、直覺),黑帽(小心謹慎、保守),綠帽(創新)。


第三章:提高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升工作效率。

要掌握可視化思維就是看得見的思維比如思維導圖等,順應人腦不能同時處理幾項複雜事物的思維機制。利用工具,建立矩陣和儀錶盤釋放大腦內存。

第一部分:講了什麼是可視化思維為什麼要用可視化思維,因為大腦工作記憶差、運行內存低。

第二部分:矩陣分析法。就是可視化思維的運用變形,可以製作適合自己個人的時間管理法等。只需要要掌握兩點:1.可視化思維可以提升我們認知事物的緯度和內容。2.不會遺忘錯亂,避免分心。

第三部分:儀錶盤可以化繁為簡,提升效率。作者給出一個六個活動區域的方法很靠譜果斷選擇抄作業,下載便籤app編輯六個區域。美滋滋


第四章:平凡中創造奇蹟,普通人也可以超越天才的方法。全流程優化可以享受複利模式後期很可怕。所以我們要在平時工作中努力優化全流程。合理制定適合自己的優化計劃。

第一部分:不要被媒體所誘導,人生沒有成功秘籍。平時點點滴滴積累才是王道,雖然似乎這樣子積累又變成有些人苦苦尋找並深信不疑的人生秘籍了,同理也不能把本書的深度思維當成成功秘籍。

第二部分:介紹了什麼是全流程優化,怎麼做只需兩點:一,把任務細分多個環節。二,每個環節都努力提升效率。作者特別指出全流程優化的複利模式屬性是雙刃劍,用好了超越天才,用不好白努力。

第三部分:流程按類型分為順序(互相獨立運行影響小)和連貫(前後互相直接影響,不能有偏差)。按結構分為並行(獨立,影響小)和串行(直接影響,互為因果)。按重要(損益率,影響廣度,擴散率)和簡單(難度,時間)來逐步優化自身結構流程。


下篇:思維模式


第五章:超越個體,直視整體。重視各部分的關係,注重整體思維。

寫了個體被大環境所支配,不應該只關注單獨的個體。

第一部分:揭示了什麼是生態思維。

第二部分:淘金就是換位思考,共生模式。

第三部分:森林模型就是市場生態位,揚長避短避實就虛求生存,廣積糧緩稱王悶聲發大財求發展。

第四部分:池塘模型就是平臺,不僅是思維模式也是現實的發展戰略。不要以為建立平臺有什麼難需要高成本,我們可以建立小平臺。


第六章:系統思維揭示了,為什麼看似反常無關的行為卻取得了難以置信的成功。

寫站在有序的大整體上思考。

第一部分:指出常規線性思維的局限性

第二部分:顛覆線性因果,指出要看到系統內部互為因果而不只是單個環境的因果。

第三部分:不一樣的思維。比如人生大系統下面由家庭,個人,學習,工作,生活等等環節構建的結構決定。注重理解系統是動態,各環境相互聯繫互為因果。不能只看到自己眼前遇到問題,而應該立足整個人生來考慮,該放棄什麼該堅持什麼。

第四部分:指出為什麼系統思維下非常規行為為什麼合理合情,要我們大膽跟著系統思維去做超出一般人常規的方法。

第五部分:提出構建自己人生的良性循環。一,先構思出合理的適合自己的良性循環,設計計劃。二,是每天按計劃來完成,朝正循環發展 。


第章:大勢所趨,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寫了大勢由邏輯和規律組成的大概率要發生的事情。有很多規律決定了我們的發展方向。我們應該順應大勢。

第一部分:告訴我們應該順應趨勢,趨勢影響命運。

第二部分:趨勢的本質就是規律和邏輯。

第三部分:提出馬太效應和二八定律加複利模式很像。提出我們要重點關注主要的規律有馬太效應,政府規劃,人口結構,科技進步等規律。世界的表象在變化但是深層次的核心是不會改變的要求我們以古鑑今現在可以也預見未來。

第四部分:就是大雜燴混用。之前學的思維模式和思維技巧等等


第八章:兵法思維實戰思維。

寫人生就是戰爭,我們要避免損失為主然後謀求勝利。掌握人生主動權。

第一部分:寫為什麼要有兵法思維。

第二部分:為自己設計合理有效的策略先保護自己在謀取勝利。

第三部分:掌握主動權,不要受制於人。


第九章:慢就是快,專注才能成功。

寫了作者經歷和洗白司馬懿。讓人動容,平凡人也偉大。專注和堅持是打破命運局限性唯一方法。

第一部分:小心倖存者偏差,不要被媒體誤導不要分散精力。

第二部分:普通人唯一出路是專注。

第三部分:寫了作者經歷。

第四部分:為普通人加油,我們也能用別樣精彩


相關焦點

  • 思維訓練:如何提高一個人的思維邏輯深度?
    思維邏輯的深度有多深?我們一直在提倡人要想遠一點,看遠一點,那怎麼樣才能看遠一點啊?就算是站到山頂上去看,那也是需要山頂這個支撐點來讓我們看遠啊。有一個支點這是看遠最核心的地方。工具要理解,我們可以提問「有什麼工具來協助啊?」「做好這件事情可以用哪些工具啊?」……術,就是方法,就是用來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程序、步驟等。比如,煮飯的方法,炒菜的方法,教學的方法……方法也是很多很多,要理解方法就提問「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完成?」「做好這個有什麼步驟?」
  • 知識深度:父母提問要有拓展性,激發孩子思維,擁有多元化視角
    知識深度又稱:DOK,主要強調孩子的深度學習、鍛鍊思維和提升孩子核心素養。早在1997年時,美國的教育專家韋伯就曾提出,知識深度這個詞,並且還整合了一套關於知識深度的表格以及方法。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學這個知識、學這個知識時有沒有什麼方法,如何採用這種方法去學習,在提問的過程中引導孩子的獨立思維能力的發展。但是,光靠啟發式提問還遠遠不夠,思考深度才能拉開孩子和孩子之間的差距,這就需要父母提問時要具備拓展性,讓孩子擁有多元化視角。
  • 《深度思維》學習筆記
    在連續追問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保證提出對當時場景來說是有意義的,否則連續追問最後會變得離題萬裡。5Why思考法的提問,應該是不帶情緒的提問,是疑問而不是審問,是為了尋找關鍵信息而非尋找責怪的對象。核心原則就是要往我們可以控制的事項上面回答,避免不可控制的內容。
  • 《深度思維》
    本書簡介:思維的深度邏輯思維:正確的思維才能有對的結果。換位思維:如果人將心比心,萬事大吉。形象思維:把事物具現化,才通俗易懂。博弈思維:不是每個人都是理性的自己。系統思維:掌握要素和整體的互相轉換。辯證思維:從矛盾中找到事物對立統一。共贏思維: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 如何培養孩子思維的深度?
    之前在微信群,我們特意請來北京兒童數學思維訓練第一人周爺爺,為大家帶來了一場滿滿的乾貨分享:3-10歲都要聽的數理思維能力培養免費講座。周老師的講座內容特別好,我們在今天繼續為大家分享周老師的講座精華。在講座之前的這篇「孩子前學後忘,越教越笨?
  • 《深度思維》十大模型簡介
    思維是人用頭腦進行邏輯推導的屬性、能力和過程,很多時候我們說某一個人聰明,實際是指這個人思維能力強。深度思維對應著淺度思維,淺度意味著停在表面的、淺層的,思維層次簡單,而深度則是深層次、底層、本質的,思維層次複雜,更加多樣化,更加完善。深度思維是形成模型思維的底層根基。深度思維共有十大模型。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深度|為什麼,我們人人都應該掌握批判性思維?
    說完了「想得淺」這件事,我想我們對批判性思維的好處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但如何建立批判性思維,這依然是一件知易行難的事。批判性思維其實就這麼簡單:科學性的思考框架,區分因果和關聯,以及最重要的不斷發問。但正如同我所說的那樣,批判性思維知易行難,要想在生活中維持批判性思維的必要性,這七個小習慣可以幫助我們鞏固和維繫。
  • 許衛兵:《用思維的高度丈量學習的深度》
    其關鍵在於「幫助學生學會思維」!特別是,能逐步學會想得更清晰、更深入、更全面、更合理,並能由「理性思維」逐步走向「理性精神」。這對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應當努力做到「深度教學」;進而,適當的「問題引領」正是我們實現上述目標最重要的一條途徑。[2]很顯然,「有深度」的教學才能帶來「有深度」的學習,好的問題引領能促進「深度的學習」。
  • 如何成為具有深度思維能力的人?
    深度思維是什麼我們先說說思維低下的一些表現,比如以偏概全,喜歡主流媒體激發情緒的東西,喜歡聽一些勵志故事,把一些低概率事件當作必然事情,目光狹窄,只關注眼前的利益得失。相反的深度思維,是看到更全面的多維度的思維,思維的鏈條更加長,更加有深度,長遠。
  • 有哪些「百試不爽」,提高思考深度的思維模型?
    問:有哪些「百試不爽」,提高思考深度的思維模型?赫伯特西蒙說,發現真理的關鍵在於找到自然中隱藏的模式,因為模式是定律、規則、機制的產物。「現實世界」是極其複雜的,我們不得不用「故事」和「模型」來把握「外部世界」。
  • 真正厲害的人,都在用「深度思維」,全方位提高你的思考深度
    人人都想擁有有深度的思維,然而這個時代,思維的膚淺卻是人的通病。那到底什麼是膚淺的思維,什麼是由深度的思維呢?本文將分三個模塊,分別為大家講解什麼是膚淺的思維,為什麼我們會產生膚淺的思維,以及如何獲得深度思維。
  • 深度學習:讓思維照亮課堂
    骨幹教師風採熠熠,精彩演繹「深度學習」。本屆研討活動以「深度學習:讓思維照亮課堂」為主題,來自不同省市的六位骨幹教師精彩演繹了「深度學習」。骨幹教師風採熠熠,通過問題引領學生深層思考和情感投入,有效的引導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問題,課堂上高潮迭起,笑聲陣陣。課後,《小學教師》封面人物、小課題研究式教學法倡導者、日照市教育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軍從深度學習的角度出發對每節課的亮點及不足之處作了精彩的點評。教學專家示範引領,精闢詮釋「深度學習」。
  • 「思維」深度思考:給大腦安裝探測器
    在當今社會,人人都想要具備深度思維,大多數人碌碌一生,也沒有學會如何具備深度思維。看待問題的角度與深度,決定了我們對事物的認知和反應,也決定了我們未來的成就與高度。我們應該如何學習具備深度思維呢?在商業課程中,有一則經典的故事,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 如何拓展思維廣度和深度,這道面試真題解析中有你要的答案
    要提高這兩種能力,要麼拓展思維寬度,要麼提升思維深度。比如我們學霸去考試,都像庖丁殺牛一樣,很無所謂,題目一拿過來,隨便一畫就好了,出來後非常有把握,再來一瓶冰鎮雪碧,坐等高分,這就是庖丁解牛的境界,因為他們把各種題型已經練透了。所以,建議大家多刷題,把庖丁那種「所解數千牛」的實踐變成「所解數千題」的練習,自然能夠得到解題之道。
  • 精準 精練 精進——基於「思維可視化」的深度教研
    如何實現深度教研深度教研的聚焦點是將思維與教學進行有效、深度的融合,那麼,實現深度教研的路徑及策略是什麼呢?筆者認為,思維可視化策略的運用,可以助推深度教研的發生。1、運用追問模型,分層設計教學問題課堂教學要有「問題」意識,有效的教學問題可以引導學生的思考、引領學生的深度學習。如何設置有效的問題,是教研活動的核心內容之一。針對課堂問題的有效性和精準性,在深度教研時,教師們要圍繞「問什麼、怎麼問、為何要問、何時要問」展開思考和討論。
  • 如何探索遊戲中的深度學習,拓展幼兒的思維?
    要進一步理解深度學習,還需要搞清楚另一個困擾大家的問題,即深度學習與發現學習、有意義學習之間有什麼區別,有什麼關係?從有意義學習的角度來說,在整合內容之前,先要考慮內容之間是否存在合理的或邏輯上的聯繫。從深度學習、發現學習、有意義學習的概念可知,這三者都是含有高思維層次(如聯繫、理解、遷移、運用等)的學習;發現學習和有意義學習是實現深度學習的途徑;深度學習是一種以解決新問題或發現新事物的主動態度進行的富有意義的學習。
  • 思維可視化支持下的幼兒體驗式深度學習
    筆者認為引導幼兒深度學習是有效路徑。如何理解幼兒的深度學習?我們發現在相同的學習活動中,幼兒的學習態度、探索興趣、參與程度和學習效果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水平,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心智捲入」的程度差異。劉濯源老師提出:深度學習即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心智的深度捲入及正向發展。結合幼兒的心智發展目標,我們可以將幼兒的深度學習理解為:在學習活動過程中,幼兒能夠在規則的引導下,自發且自主的參與感知、觀察、想像和表達的思維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的確立自我價值。幼兒可以深度學習嗎?
  • 要想改變課堂困境走向深度學習,我們可以這樣改革
    學生虛假學習、淺表學習的問題不解決,課堂教學的困境就會越陷越深。要走出困境,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要向能夠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方向轉型。什麼是深度學習?佐藤學提出教師傾聽兒童的發言的時候,應當著眼於:這個發言同該兒童的內在品性有什麼關聯,這個發言是由誰的哪一句發言觸發的,這個發言同已知的學習內容有什麼聯繫,在兒童們評價自身的力量把發言連貫起來理解之前,教師需要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要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就要讓學生能夠有自主學習的機會。
  • 《深度思維》培訓師授權認證班圓滿結束
    本次集訓的主題是《深度思維》培訓師認證,目的是培養首批優秀的學習教練升級為職業講師,以更高的質量要求對企業(toB)和個人學員(toC)進行課程交付。因為本次集訓是上海總院推出的首批版權課程講師認證,所以只對內部學習教練進行開放,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模型思維愛好者加入。
  • 什麼是深度思考,掌握這套思維方法,深度思考能力更上一層樓
    在生活中,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大多數人的做法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很少有人願意花時間去思考問題表象的背後,到底深藏了什麼意義。於是我們逐漸習慣於從淺層解決問題,而非通過深度思考來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看過這幾天文章的觀眾老爺們,應該還記得之前的文章。通過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結構化思維能力,能讓我們掌握深度思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