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電影《師父》的教育學意義

2021-02-10 噪音

武俠電影《師父》的教育學意義

文/齊亮

 

 

「入天津搏名」的南派詠春傳人陳識是一個好老師嗎?

若以現代教師的職業規範來衡量,他遠遠比不上那些照本宣科混吃等死的老師們,那些人只是混口飯吃,並沒有誤人子弟。(「誤人子弟」這個詞,往往本身就高估了老師和教育的力量。)陳識卻是真的「誤人子弟」乃至「害人子弟」。他教學生是為了幫自己「踢館」,明知道學生完成炮灰的使命後,要被驅逐甚至可能被廢掉。卻覺得「好在是個小人,毀了,不可惜。」

 

據說偉大的老師眼中沒有差生。陳識卻視學生為「小人」。

他不僅給學生貼標籤,還是一個勢利的老師,發現這個更有天賦的學生後,馬上讓前一個學生捲鋪蓋回家了。連一句安慰的話都沒有,全然不顧學生的心理陰影面積。一般老師,即使對某個學生憤恨之極,以至於非要開除而後快,也要尋找一下這個學生論文有沒有抄襲,校外有沒有嫖娼。陳識不然,一句話,直接開除。這要是放在現在,學生只怕要拿著《教育法》去起訴他。問他憑什麼剝奪自己接受(武學)教育的權利?

 

陳識入天津,想開武館,做教育創業,目標卻不是幫助青少年成長,而是赤裸裸的為了名利。(「我想了,揚名,但不教真的。」)並且認為(武學)教育事業去獲取名利的捷徑。(「以為拳法揚名,成敗都快。」)這種不加掩飾的急功近利,放在今天,是要被公知們批判和被教育同行們所鄙夷的。

 

一個急功近利的人,能不能成為一個好老師?

一個不知道蘇霍姆林斯基,說不出一大堆教育理論的人,能不能做好教育?

在史生榮的長篇小說《大學潛規則》中,幾位教授就在一起爭論「如果煤老闆可以辦大學,他們能不能辦好大學?」

在鄭淵潔的《舒克舌戰貝塔》中,舒克和貝塔激辯「學生是老師的搖錢樹嗎?」——但是,如果老師就是拿學生當「搖錢樹」,甚至當炮灰,老師有沒有可能是一個好老師?


 

想做武學教育的陳識來到天津,創業的困境在於天津的武學教育是被現有的這些武館所壟斷的。壟斷有兩種,民間的壟斷和官方的壟斷,任何一本經濟史都能讓你看到,民間的壟斷,只要沒有官府在背後支持,就斷無長久之理。民間的壟斷像網,有許多點可以突破;官方的壟斷像鐵桶,讓你無處下口。天津的武學教育是被壟斷的,但是放水的卻是壟斷聯盟的領袖。

武學泰鬥鄭老爺子希望陳識能做真正的教育,不要像他們一樣,「不教真的。」

 

那麼問題來了,天津的武行「不教真的」,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年輕人來學武?

明知道陳識拿自己當炮灰,是在利用自己,而且被利用的代價可能是非死即殘,兩個學生為什麼還要跟隨陳識學習?

不是應該跟隨那些對學生充滿了愛、滿口教育理論的教育家去學習嗎?

 

武者,技也。

車行的耿良辰來學武,是因為他知道學習武術有可能讓自己出人頭地。學習關係著他的前途。他學習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這個世界更美好」之類宏大的目標。

就像今天的年輕人去新東方一樣。

 

那些奔赴「新東方」的年輕人,也許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而出生底層,為了名利而努力學習的耿良辰們,是「不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耿良辰跟隨陳識學習詠春,是一個利己主義的學生跟隨一個利己主義的老師學習。

 

《師父》的導演徐浩峰也是《一代宗師》的編劇,我喜歡《一代宗師》遠勝於《師父》。《一代宗師》裡,武林泰鬥宮寶森胸懷遠大,想的是「南拳北傳」,想的是提攜後進,著眼的是「中華武林」。不囿於門戶、地域之見,看重的是「讓年輕人出頭」,不在意自己的最後一戰能否完美收場。

這才是一代宗師,是大教育家。《師父》裡的天津武術家們蠅營狗苟,格局狹小,他們顧忌的只是自己的眼前利益。沒有一個人身上有宮寶森那種大氣。即使主人公陳識,雖然功夫精湛,想的也只是揚名。

 

但是如果要求每一個老師都像宮寶森那麼心地無私,世間就沒有了教育。

如果要求老師和學生都不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的利己主義者,教育也就淪為了扯淡。

 

學習,在很多時候就是急功近利的,就是為了學以致用,為了出人頭地。

教育,很多時候也是急功近利的,就是為了養家餬口,賺取學費。(「開了武館,就是開了財源。」)

 

逐利之心,人皆有之,何錯之有呢?現代教育動輒被公知們批判為「急功近利」、「教育產業化」,實在荒謬!現代教育最嚴重的問題正在於政府主導的看似廉價的公立教育剝奪了無數企業家去做急功近利的商業教育的機會。政府所主導的行業,往往正是社會詬病最多的行業,是最缺乏活力的行業。這是由官僚體制所決定的,並不是什麼理念問題。

 

如果我們不能容忍急功近利的餐飲業,我們就會沒有飯吃。

如果我們不能容忍急功近利的房地產業,我們就會沒有房子住。

但是很多人偏偏不能容忍急功近利的教育。


 

電影裡的那個時代,天津武行蠅營狗苟,對內不把真功夫傳給每一個學生(「天津的師父都不敢(教真的))」,對外設置門檻來一致排外(「有個老規矩,打了八家武館,就可以在天津立足。」)。武術教育的從業者們心胸狹隘(「你打,被踢的武館不會容你。」),搞教育只是為了賺錢。然而那卻是中華武術的黃金時代,高手輩出,星光璀璨。正如電影結尾北方的各種刀鋒迎面而來,令人驚嘆。只想揚名,不想教真的的陳識老師用短短兩年就把自己的學生培養成了一個可以挑戰各大武館的青年高手。電影的結尾一戰更是構成了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與學習,常常只能發生在真刀實槍、酣暢淋漓的挑戰中。

 

那時的真實世界裡,「國家主義」大行其道。在以後的歲月裡,各國政府將陸續壟斷教育、醫療乃至許多行業。讓我們在電影的結尾來想像一下:政府若壟斷了武術教育行業,從此就再也沒有一個學生會因為老師覺得他「天賦不夠」而被開除(再也沒有一個老師擁有可以自由選擇學生的權利),鄭老爺子、鄒館長們也許會變身為在層出不窮的會議與上級檢查中口若懸河匯報工作的校長,每天大談蘇霍姆林斯基、杜威、誇美紐克;陳識們再也不用真刀實槍的用自己的本領去吸引學生,而是可以每天大談「只有不好的老師,沒有不好的學生。」可以通過撰寫武學論文和教育專著來成為一代教育家。

市場化的武學教育充滿了市儈的氣息,我們期待武術家們都像大俠(正如我們期待老師都像天使。)誰知道他們都像小商人一般粗鄙。如果我們都是學武之人,也許我們也都會呼籲朝廷來主導武學教育。只是這種選擇的代價是,武學輝煌的時代,會從此湮沒於歷史。那些精湛的技藝,從此失傳於江湖。從此,教育淪為扯淡,我們每個人都將習慣於大談「真正的教育」,並且不知自己為何活永遠在虛妄之中。

 

 

2016.3.3

 

 

 

 

 

相關焦點

  • 十部經典國產武俠電影排行榜,經典好看的武俠電影推薦
    武俠的江湖裡除了各種江湖恩仇俠義和打打殺殺,還有兒女情長,逍遙自在、雲遊四方。也許,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武俠夢,如楊過般灑脫痴情,玩世不恭;或如令狐衝般的 放蕩不羈,爽朗豁達;或如喬峰般義薄雲天,擔當天下。雖然我們不能身在江湖的武俠世界裡,但我們可以從銀幕上感受到武俠江湖世界中的種種恩仇俠義,兒女情長。
  • 舊派武俠集大成者是《功夫》,新派武俠則首推廖凡主演的《師父》
    前段時間參加邑人影院的第一次線上分享會,自己算是留下一個伏筆,說舊派武俠/動作電影集大成者是周星馳自導自演的《功夫》,而新派武俠/動作片我最推崇徐皓峰導演的《師父》,有機會還要聊聊。可是作為重度拖延症患者,草稿打了個開頭就被擱置起來。現在難得忙裡偷閒,趕緊把自己挖的坑填上。今天就從個人感受的角度跟大伙兒嘮嘮《師父》。
  • 一部電影描繪了整個江湖《師父》
    今天要講的是一部國產武俠動作片《師父》,這部電影是由廖凡、宋佳主演的,講述的是南派宗師北上天津開武館的故事。這麼多的武俠動作片,之所以說這部是因為,在電影之中的每一個打鬥場面雖說不驚豔,但是卻實實在在給人一種這就是江湖的感覺。
  • 金庸武俠中有哪些沒有師德的師父?謝遜的師父成昆最差!
    狄雲的師父戚長發,明明是個文武兼通博學多才的人,卻偏偏裝作不識字的老實鄉下人,把《唐詩劍法》教成「躺屍劍法」,改唐詩名句「孤鴻海上來,池潢不敢顧」為「哥翁喊上來,是橫不敢過」來矇騙徒弟狄雲甚至自己的親閨女戚芳。戚長發外號「鐵鎖橫江」,意思是讓人「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得」。
  • 新武俠巨製電影《白夜俠》定檔 向武俠經典致敬
    由金王來擔任製片人,馬中軒執導,張寅蒞監製,周楓平編劇,謝苗、南笙、黃一山、醬爆(何文輝)、梁家仁、徐少強、狄威、雪村、趙鐵英、吳瀟娜、陳奕名、陳凱、曹筠妮等主演的浪漫喜劇武俠電影《白夜俠》將於2018年3月2日上線。
  • 經典武俠電影《武俠》觀後感
    導語:經典武俠電影《武俠》觀後感作為一個有輕微文字癖的人,我賞識臺詞裡沒有病句的劇本。陳可辛導演的影片《武俠》便是。「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這是韓非子的經典語錄。可見為俠之道,一開始就要憑武力衝決人間禁忌的。
  • 《師父》裡的武術實用嗎?
    《師父》劇照寫下這個題目時,我的心裡是糾結的。剛剛看了電影《師父》,我是很喜歡的,成為了徐浩峰的粉絲。徐浩峰是導演,也是作家,被稱為「新派寫實武俠」、「硬派武俠」的代表人物。他最先以其《逝去的武林》一書開了中國武俠紀實文學的風氣,其後又出版了多部武俠小說,其中《道士下山》被陳凱歌拍成電影。筆者想以他2011年的電影《倭寇的蹤跡》為主,附帶著涉及一些《師父》的內容,談一談他的武俠電影中對武術表現的真實性。徐浩峰武俠片在武術指導上最大的追求,就是寫實,不搞特技,堅持表現實戰,然而這談何容易。實戰的技法一般是不好看的。
  • 1993年,可能是香港武俠電影最輝煌的一年,至今難以超越
    說起港片,武俠電影永遠是抹不掉的一環,僅1949年到1959年十年間,香港就有297部武俠電影上市,而1993年更是號稱「香港武俠電影年」。為什麼這麼多經典武俠片都扎堆在1993年上映呢?本該高歌猛進的武俠電影卻在1985年遭遇危機,當時,號稱武俠電影「領頭羊」的邵氏公司宣布停產,一時間,喜劇、靈幻、殭屍、槍戰等各式港片崛起,武俠電影漸漸被人們淡忘。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 武俠劇中被弟子殺死的八位師父,鐵膽神侯僅排第二,雄霸第一
    在武俠劇中師徒關係可以說是最為普遍的,強大的武學沒有師父的傳承也不可能造就強者。不過有一些弟子卻因為師父作惡多端或者謀奪師父的神功,因而出手殺死師父,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被徒弟擊殺的八位師父。7、北海神僧出自:電影版絕代雙驕在這部作品中江玉郎十分歹毒,他為了成為武林盟主,暗殺了自己的父親江別鶴,還得到了黃山雙隱傳授絕世神功寒冰烈火掌,修煉之後他將雙隱的武功廢掉,更是在諸多門派之前揭穿了自己師父北海神僧的真面目,北海神僧和江別鶴一樣乃是隴外雙魔之一
  • [學子論文]視覺語法下武俠電影海報的跨文化傳播現狀分析
    摘 要:近年來中國武俠電影逐漸走向了世界影壇,其電影海報的宣傳推廣功能不可忽視。傳統的電影海報研究多聚焦在表現技法和藝術特色層面,少部分針對電影海報的意象解讀層面。鑑於此,本文以社會符號學為視角,以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中的視覺語法框架為基礎,從再現意義、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三方面切入,在跨文化傳播的層面上探討武俠電影國際版海報是如何實現圖像的「本土化」與「國際化」雙重編碼的。
  • 四大武俠網遊,兩款口碑涼涼,《逆水寒》《九陰真經2》將如何?
    武俠文化一直以來都是中國最為傳統、最為純正的文化之一。太史公司馬遷在《遊俠外傳》中對俠客的描述是武俠文化最初的表現之一,對後世影響意義深遠。從那時起,武俠文化就一直在延續。隨著科技的發展,武俠文化傳播的載體也從文字、圖片、影視延伸到了遊戲領域。網遊《九陰真經》畫面21世紀前十年間,西方魔幻主題遊戲在國內大行其道,與武俠相關的遊戲也多以仙俠為主,純正武俠作品屈指可數。西山居《劍網三》與蝸牛數字《九陰真經》的相繼問世,填補了國內武俠網遊大作的空白。
  • 張徹武俠電影中的數字哲學
    文|啼豆張徹出生在浙江杭州,青年時到臺灣拍電影,後來輾轉到香港入主邵氏,開創新武俠電影一派,成了一代「武俠宗師」。自1949年開始拍攝第一部電影《阿里山風雲》以來,直至1993年的《神通》,張徹一生共拍攝了96部影片,基本上都是武俠片。
  • 為何在武俠小說中,總有師父被徒弟暗算?
    在他們的武俠世界中,對師父的「暗算」模式有三種:徒弟外出言行不慎、後果由師父買單;借「拜師」之名殺害師父以除掉江湖對手;幫派內鬥,謀害爭權。師父慘遭「暗算」,也是門派林立的江湖中,這又是適者生存崇尚武功的武俠世界無法擺脫的文化宿命。
  • 舊江湖逝去,功夫電影就沒落了?這要問徐浩峰同不同意
    以前看《逝去的武林》,對形意拳大師李仲軒口中的民國武林心馳神往,真的想要拜個師父練一練。可真要如此,可能也會失望。因為江湖大俠也不過是一份職業,這點在徐浩峰電影《師父》裡表演的很明白。(話說《戰狼傳說》是個嘗試,但不太成功)從這點來說徐浩峰極可能是功夫電影開闢新路的人,「硬派武俠」嘛,不是誰都能頂起這個名頭的。影人居賤格,在徐浩峰看來,電影是貧賤之道。比如李安的父親一直覺得兒子沒幹正行,跟朋友提起臉上無光,李安都拿奧斯卡了,李安的父親也只是不再勸兒子改行。
  • 妙先生撤檔怎麼回事 是咕咚工作室的武俠動漫系列作品
    妙先生撤檔怎麼回事 是咕咚工作室的武俠動漫系列作品時間:2019-12-30 16:36   來源:燒荒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妙先生撤檔怎麼回事 是咕咚工作室的武俠動漫系列作品 《妙先生》是咕咚工作室的武俠動漫系列作品,講述的是一個武俠世界中發生關於親情與家的故事。
  • 豆瓣十部高分武俠電影,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武俠,你看過幾部?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淵源流長,中國的武打片是中國電影中一道亮麗的風景。武俠電影,就是這種文化的一種最好的體現。通過鏡頭化的語言與戲劇化的情節,深入展示著中國武俠文化的精髓與內涵。並且通過電影這種世界語言向全世界展現了中國最具特色的武俠文化。下面為大家介紹十部高分武打電影。
  • 《師父》北京「出師」 廖凡打詠春拳很享受
    徐浩峰爆料「絕密詠春」八斬刀廖凡導演現場組「CP」互為騎士「小公舉」    電影《師父》改編自徐浩峰同名獲獎小說,被認為是文學作品中嚴肅武林的承繼者。導演徐浩峰憑藉《道士下山》、《一個人的武林》等多部小說深受功夫迷的追捧,此次徐導攜作品強勢歸來,從文學改編到武術設計親力親為志將最原汁原味的徐氏武俠奉獻給觀眾。
  • 金庸武俠李莫愁5大飾演者 第二演過西施 第一無可爭議
    提起金庸武俠中的女俠,可能李莫愁至少能拍得上名詞。雖然這個女人被無數人稱之為殺人不眨眼的女魔頭,但是終究是一個被負心漢拋棄的可憐女人。為了愛情,李莫愁曾不顧男女之嫌,為其療傷;為了愛情,李莫愁不肯聽師父的話立誓不離古墓而被師父逐出師門,本想與陸展元共浴愛河,卻沒想到被陸展元狠心拋棄。自此身心大受打擊,性情大變,因愛成恨。為了愛情,李莫愁曾幾乎殺盡陸展元親弟弟陸立鼎滿門,並折磨陸立鼎之女陸無雙。
  • 1993年香港武俠電影年,香港電影第一女俠楊紫瓊的武打經歷
    【1993年香港武俠電影年,港片第一女俠楊紫瓊的武打經歷】1993年是香港武俠電影年,引領這波武俠風潮的李連杰在這一年出品了6部武俠電影,如《方世玉》《黃飛鴻之獅王爭霸》等,部部都是經典。這一年,香港的一線明星,如張國榮梁朝偉梁家輝林青霞張曼玉王祖賢關之琳邱淑貞等等,幾乎個個都拍了武俠片,人人都成了武林高手;只有成龍周潤發劉德華少數幾位沒拍武俠,但都有主演動作片,整個香港電影都瀰漫在一片刀光劍影的江湖中。作為香港影壇當年的第一動作女明星,楊紫瓊在這一年做了什麼,主演了哪些電影呢?
  • [學子論文]視覺語法下武俠電影海報的跨文化傳播現狀分析【2】
    在《英雄》的國際版海報中,秦王居於海報最上方,暗示其將一統天下的遠大理想,及其與電影主題思想的關聯之緊密;而無名居於海報中下方,暗示其為影片敘事走向的關鍵點,同時表明故事原委終會由無名揭開。在《武俠》的國際版海報中,劉金喜,居於海報左側,右手持刀,一副武林高手的架勢,符合武俠電影主角一貫特徵;而徐百九居於海報右側,右臂夾傘,打破常規捕快形象,暗示其以獨特辦案手法,揭露事實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