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論文]視覺語法下武俠電影海報的跨文化傳播現狀分析【2】

2020-12-25 人民網傳媒

(二)互動意義

互動意義表示功能語言學中人際純理功能的含義,建立在圖像製作者、圖像表徵事物與圖像觀看者三者之間的關係上,以提示觀看者對表徵事物應持的態度。互動意義由接觸、距離、態度和情態四要素組成[8]。

圖像中的參與者通過目光指向與觀看者建立想像接觸。當參與者目光指向觀看者時,此類圖像為「索取」類圖像,當參與者目光不指向觀看者,或參與者本身為非生命體時,此類圖像為「提供」類圖像[9]。在《東邪西毒終極版》的國際版海報中,西毒歐陽鋒劍指受眾,目光冷冽,逼人心魄,屬「索取」類圖像,向受眾暗示人物因愛生恨的情感變化,及其暗藏殺氣的「掮客」身份背景。而在《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國際版海報中,狄仁傑左手緊握劍鞘,張大嘴巴,驚恐地注視著海報右側畫面外,且周圍環境陰森恐怖,屬「提供」類圖像,向受眾提示人物時刻面臨生命危險。

 

Fig.8 Poster of Detective Dee and the Mystery of the Phantem Flame

由於「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距離與身體距離成正比」,故海報設計所產生的距離感可被解讀為受眾與圖像之間的社會距離或情感距離。親近距離:只見臉部或頭部;個人近距離:頭部、肩部;個人遠距離:腰部以上;社會近距離:人物整體;社會遠距離:人物整體與周邊環境;公共距離:至少相隔四到五個人[10]。在《龍門飛甲》的國際版海報二中,趙懷安以個人遠距離示人,展示了其左手握鏈、右手持劍的決鬥身姿,伴隨劍身虛影,給人以急迫迅猛之感,暗示武俠動作的神乎其神。而在《一代宗師》的國際版海報中,宗師葉問以公共距離示人,截取其雨中武打的某一場景,襯託其武功蓋世,難以比肩,暗示中國功夫的博大精深。

 

Fig.9 Poster 2 of Flying Swords of Dragon Gate

態度是通過海報中人物的視角體現出來的。視角不同,可導致受眾心理感知差異。從水平視角看,面對受眾表示願意交流(尤其是眼神交流),而背對受眾表示不願意交流;從垂直視角看,參與者面對觀看者時,俯視意味參與者強勢,平視意味雙方平等,仰視意味觀看者強勢。在《英雄》的國際版海報中,從垂直視角看,位於海報正上方的秦王俯視受眾,給人以居高臨下的壓迫感,提示其至高無上的帝王身份;位於海報左側的長空仰視上空,暗示其忠肝義膽、捨己為人的俠義情懷;而位於海報中下方的無名平視受眾,表現出凜然大氣的一面,與片中其舍己之命以求天下太平的夙願交相輝映。再從水平視角看,分別位於海報正上方和中下方的秦王和無名均正面示人,向受眾暗示刺殺行動是圍繞二人展開的;而位於海報左側的長空側面示人,仿佛與本次刺殺行動無關,暗示其最終為友棄武的結局。

 

情態指我們對關注的世界所做出的陳述的真實度或可信度。可以從八個視覺標記探討圖像情態的現實主義量值高低,即色彩飽和度、色彩區分度、色彩調諧度、語境化、再現、深度、照明以及亮度[11]。編碼取向是一系列抽象的現實原則,說明圖像在特定的體制情境中編碼。編碼取向分為四種:技術的、感官的、抽象的和常識性自然主義的。在《十面埋伏》的國際版海報一中,色彩的飽和度和純度極高,色彩調諧度較低,這些屬高情態感官編碼取向,而再現抽象,無深度,無光影照明,明暗分明,背景語境簡約,這些則採用高情態抽象編碼取向。而在《太極1:從零開始》的國際版海報一中,色彩飽和度和純度較低,色彩協調度較高,這些屬高情態技術編碼取向,而細節再現較高,透視深度較大,光影照明程度較高,明暗亮度層次豐富,背景語境符合肉眼視效,這些屬高情態自然主義編碼取向。

(三)構圖意義

視覺語法的構圖意義對應功能語法的組篇意義,由信息值、顯著性和取景三要素構成。構圖元素在圖像中的位置決定著信息值的差異。基於受眾的閱讀習慣,從左到右,意味著從已知信息到新信息的過渡;基於高處難及、低處易得的普遍心理,從上至下,意味著從理想信息到真實信息的過渡[12]。在《英雄》的國際版海報中,秦王居於海報最上方,暗示其將一統天下的遠大理想,及其與電影主題思想的關聯之緊密;而無名居於海報中下方,暗示其為影片敘事走向的關鍵點,同時表明故事原委終會由無名揭開。在《武俠》的國際版海報中,劉金喜,居於海報左側,右手持刀,一副武林高手的架勢,符合武俠電影主角一貫特徵;而徐百九居於海報右側,右臂夾傘,打破常規捕快形象,暗示其以獨特辦案手法,揭露事實真相。

圖像構圖元素在吸引觀看者注意力時的程度有別,由此便構成了顯著性的差異,可從圖像構圖元素被放置在前景或背景、相對尺寸、色調值的對比(或色彩)、鮮明度的不同等方面來分析。在《十面埋伏》的國際版海報二中,小妹位於海報正中,服飾妝容色彩明豔,而位於其身後一左一右的劉金二位捕頭,不但軀體被小妹遮蓋,且其面部色調灰暗,線條虛化,驟然間將小妹凸現出來。而在《太極1:從零開始》的國際版海報二中,「鐵怪物」佔據了海報絕大一部分面積,而楊露禪僅佔據了海報下方一小部分面積,海報設計者從尺寸角度突出了「鐵怪物」的顯著性。但是「鐵怪物」與灰暗的背景色調融為一體,而楊露禪身穿紅衣,在整體的灰暗色調中顯得尤為突出,因此在色調值顯著性的對比上,楊露禪更勝一籌。

 

Fig.11 Poster 2 of House of Flying Daggers

 

Fig.12 Poster 2 of Tai Chi 0

取景手段分明暗分割線兩種,其作用是切斷或聯接語篇的成份。切斷的成份可以解讀為與總體分離、獨立或對立;而聯接的成份則可以解讀為相近、連續或互補。在《武俠》的國際版海報中,片名「DRAGON」將劉金喜與徐百九分割開來,表明二人實際關係勢不兩立,互為對手;在《太極1:從零開始》的國際版海報一中,分割線化身為太極陰陽分割線,表面分割的是「鐵怪物」內外部構造,實則將正邪黑白勢力劃分開來,形成對立局面,暗示影片主題與正邪勢力的對抗角逐相關。而在《太極1:從零開始》的國際版海報二中,分割線線條並不分明,「鐵怪物」和楊露禪二者是由楊露禪發功時揚起的塵土分離開來的,此分割線佔據了一定的海報面積,且是由楊露禪製造的,意味著在現代化的龐然大物面前,形單影隻的男主角勢不可擋。

三、武俠電影海報的跨文化傳播

通過對武俠電影國際版海報的視覺分析,筆者從再現意義、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三個維度總結了其跨文化傳播的編碼特徵及推廣策略。就再現意義而言,首先,海報通常以刀槍棍棒構成矢量,表現兩種勢力的相持對抗,致使觀眾對影片內容的理解向「動作片」靠攏,以「武」字裡蘊含的武術概念實現多元文化的普遍性交融。而少部分海報以「非兵器」構成矢量,以相對「靜態」圖像元素表達「俠」字蘊含的倫理概念,揭開西式娛樂至上的形式外殼,展現中式道德倫理的文化內核,以此實現中國武俠文化「強語境」的普世意義轉化。其次,在不同的海報中人物的目光矢量方向千變萬化,將反應過程與信息值結合分析,可以發現目光矢量可以反映影片人物的階級立場和氣度胸懷,以此來表現全球化語境下,集群主義與個人主義的中西文化價值取向的交流對融。第三,海報通常以區域情景和陪伴情景呈現,以便於西方觀眾了解故事背景與預測情節發展,營造「東方鏡像」文化氛圍的同時,避免「他者」形象意義誤讀。

就互動意義而言,首先,「索取」類圖像好比提出問題,等待受眾解答,而「提供」類圖像則直接向受眾提供答案。無論呈現哪一種圖像,問答皆圍繞「武俠」藝術的地域性展開,故促進了民族藝術走出國門後的身份獨立。其次,六種社會距離的應用頻率相當,其意義延伸受具體情境限制,受眾出於心理慣性容易與相近地域民族文化產生共鳴,但出於好奇求異的心理特徵,也嚮往蘊含「異域風情」的文化作品,故應大力培養受眾的獨特審美規律,為打造「中國式審美標準」埋下伏筆。第三,人物裝扮帶有明顯時代印記和地域特色,但人物視角卻可反映其在片中的身份地位與人生觀、世界觀,通過地域影像符號闡釋全球普遍接受的敘事邏輯。第四,四種情態編碼取向雖現實原則有別,但其作用均服務於海報的互動意義構建,刺激受眾的感官神經。選取本土電影元素中可轉化為國際元素的部分,加以情態編碼處理,可以達到異質文化的趨同與融合。

就構圖意義而言,首先,中國文化中存在繁複費解的倫理道德價值取向,而西方文化是多元文化經過長期的衝突和妥協之後熔煉凝結而生的,想要改變自言自語的狀態,必須將構圖意義下的信息值標準納入海報設計的創作構思中,以實現特殊意義向普遍意義的轉化。其次,一部分追求自然主義的寫實風格,色彩表現的豐富性較為突出,而另一部分的圖像表現手法與電影「特殊符碼」表現手法想呼應,突破自然主義視覺局限,營造「好萊塢」式奇觀美學的視覺感受。第三,人物關係構成通常採用二元對立的價值觀,簡化人物關係的同時,增強了戲劇衝突感,巧妙地將中國文化提倡的含蓄內斂轉化為西方文化宣揚的直截了當,實現了「族意識」向「類意識」的過渡。

總之,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武俠電影國際版海報本著「同中求異」的原則,通過「國際化」與「本土化」的雙重編碼,保證了地域文化特色,同時又開拓了中國武俠電影的國際市場。但是由於話語分析缺乏嚴格語法意義上的標記和線性關係,故本文的分析很大程度上依靠筆者本人對視覺文化和圖像意義的雙層解讀能力,帶有一定意義的主觀色彩。

(作者系:西北師範大學傳媒學院)

參考文獻:

[1] 邱寶林.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文化傳播策略檢討[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0(4):49.

[2]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156.

[3] 張德祿.多模態話語分析綜合理論框架探索[J].中國外語,2009(1):1.

[4] 李戰子,陸丹雲.多模態符號學:理論基礎,研究途徑與發展前景[J].外語研究,2012(2):1-2.

[5] 楊信彰.多模態語篇分析與系統功能語言學[J].外語教學,2009,30(4):13.

[6] 胡壯麟,朱永生,張德祿,李戰子.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78.

[7] 李戰子.多模態話語的社會符號學分析[J].外語研究,2003(5):3.

[8] 王紅陽.多模態廣告語篇的互動意義的構建[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7,23(6):32.

[9] 馮德正.多模態隱喻的構建與分類——系統功能視角[J].外語研究,2011(1):27.

[10] 洪崗,張振.多模態視頻語篇《我和你(You And Me)》的構成意義分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0(6):21.

[11] 葉起昌.超文本多語式的社會符號學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38(6):439.

[12] 朱永生.多模態話語分析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J].外語學刊,2007(5):85.

相關焦點

  • [學子論文]視覺語法下武俠電影海報的跨文化傳播現狀分析
    鑑於此,本文以社會符號學為視角,以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中的視覺語法框架為基礎,從再現意義、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三方面切入,在跨文化傳播的層面上探討武俠電影國際版海報是如何實現圖像的「本土化」與「國際化」雙重編碼的。
  • 跨文化視域下好萊塢電影的傳播研究
    摘 要:跨文化傳播促進了多元文化的生成和發展,加速了文化全球化進程。本文以好萊塢電影的跨文化傳播境況及其產生的影響為研究對象,分析好萊塢電影文化傳播霸權的取得,探究如何借鑑好萊塢電影模式使中國電影得到長足發展,以期為中國電影的誇文化傳播提供參考。
  • [學子論文]從跨文化傳播的角度解讀江南style的傳播奇蹟
    本文中,筆者對其傳播中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討論,以期能對我國的對外傳播有所啟示。 傳播的全球化為跨文化傳播提供了可能性 (一)、以網絡為代表的傳播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江南style的傳播提供了物質基礎。 (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推動了江南style在全球範圍的跨文化傳播。 需要注意的是,這首歌的MV在發行之初就被傳到了youtube上,但並沒有十分火爆,其轉折是在星際爭霸2聯賽GSL和GSTL中開始的。由於被歐美星際2玩家熟知和傳播,而因此人氣高漲,並在接下來的兩個月裡得到美國流行音樂明星的追捧,從而在三個月的時間裡打破多項金氏世界紀錄。
  • 跨文化傳播語境下中國新西部電影傳播思路探析
    本文主要通過調查法和文獻研究法分析新西部電影產生的時代背景、發展狀況以及面臨的傳播困境,運用跨文化傳播的知識,對新西部電影的跨文化傳播進行探索分析:新西部電影應打破文化定勢,拓寬視野,培養新西部電影「把關人」,在文化對話中積極開拓電影題材。
  • [學子論文]解析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跨文化傳播特徵
    [學子論文]解析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跨文化傳播特徵 在這種文化的展示中,蘊含了一些跨文化傳播現象,從這些現象中總結出一些跨文化傳播的規律和特徵,為以後能夠更好的宣揚中國文化奠定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奧運會開幕式 跨文化傳播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人為世界奉獻了一場充滿神奇想像和新奇創意的開幕式表演。
  • 電影《劉三姐》跨文化傳播的文化意象分析
    摘要:空間轉化和時間流轉,為電影《劉三姐》的跨文化傳播延伸出了無窮潛力。劉三姐文化中有大篇幅的傳唱歌謠,表達的感情被物化,也就是說,利用具體可感的物象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象徵某種情感。文化按照某種方式運動,並且創造某種方式進行運動。
  • [學子論文]淺析影視中視覺符號的運用【2】
    2、視覺符號在影視中的具體運用 2.1作為一種修飾方式,突顯影視作品的藝術氣質 前文提到電影電視本身就是一種視覺符號,更是一種視覺藝術,它通過畫面來傳遞故事信息。而各種影像畫面的塑造就是靠視覺符號來完成。
  • 21世紀中國電影的國家形象跨文化傳播研究
    摘要:中國電影在21世紀以來發展迅速,數量、質量以及影響力都取得較大進步。中國電影在跨文化傳播中更加注意國家形象的塑造,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認同度也進一步提高。但中國電影對國家形象的構建存在誤區,甚至產生負面影響。本文旨在探究跨文化傳播中中國電影國家形象建構的效果,以幫助中國電影更好地走出去。
  • 淺析「十七年」文學與電影的跨文化傳播
    摘 要:縱觀中國電影發展史,在「十七年」期間曾出現了一波文學與電影的跨文化傳播熱潮。本文首先就文學與電影這兩種藝術形態之間密切的關係進行分析;其次,對「十七年」這一特殊時期的電影發展的歷史背景及其特點進行概述;最後以小說《祝福》的改編為例,通過對《祝福》的改動,做到了由小說至電影的藝術創作,也成為「十七年」期間文學與電影跨文化傳播的範例。
  •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研究
    但是目前看來,我國新聞在跨文化傳播中仍面臨一些問題,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新聞的跨文化傳播與發展。通過全面分析我國新聞跨文化傳播的意義和特點,結合我國新聞跨文化傳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探究解決的方式,以期為全球化背景下中國英語新聞的跨文化傳播助力。
  • 媒介更替對影視劇跨文化傳播的影響分析
    來源:《視聽》2020年第2期摘要:影視劇通過創造審美對象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在藝術特徵上也適宜於各種不同文化語境下的觀眾接受。伴隨著跨文化語境的不斷深化,電影和電視劇的藝術生產具有了更多相應的跨文化特徵。跨文化影視劇生產中的傳播概念和模式,對研究影視劇藝術生產有著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
  • 電影跨文化傳播發光發熱
    原標題:電影跨文化傳播發光發熱   在第十三屆深圳文博會三號館的「影視動漫館」裡,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主辦,中國電影資料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電影器材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中國電影館」,因極具主體性的參展內容吸引了不少參觀者駐足體驗
  • 李泉 | 視覺文化時代外語作為圖像符號的認知研究
    在視覺文化時代,外語學習者能夠讀取外語符號的場所變得更為多樣化,不再像傳統印刷文化那樣,認知資料的獲取受到地域的限制,認知時長受到光線的限制。視覺文化時代各種張貼海報、屏幕無處不在,消費主義裹挾的城市商業綜合體呈現出越來越多的外語符號認知場所,使得外語符號作為圖像的認知場合變得更為公開化、普遍化,而且不再受場所限制和光線限制。此外,視覺文化時代的外語符號認知場合還變得更為虛擬化。
  • 視覺語法下《戰狼Ⅱ》與國家形象構建
    來源:《新聞愛好者》 【摘要】根據視覺語法理論和巴爾特的符號學原理,解析電影《戰狼Ⅱ》的敘事畫面可以理解該電影的互動意義和構圖意義。在解析電影畫面含義的過程中探討了該部電影如何成功塑造出一個英雄軍人的形象,分析了電影在敘事過程中如何通過畫面和有聲語言共同構建中國在新時代的國家形象。
  • 從《神秘巨星》看寶萊塢電影的跨文化傳播
    印度電影在海外市場取得優秀成績,這其中有印度電影政策開放程度高、印度長期作為英屬殖民地與西方國家更具語言文字等文化上的接近性等外部原因,同時更重要的是印度電影在創作中精益求精和製片水平的提高,這是不容忽視的內在原因。鑑於此,本文以《神秘巨星》為參照,具有較高的時效性和參考性,將從創作觀念、故事講述、宣傳發行等方面分析印度電影是如何在全球化語境下進行跨文化傳播的。
  • 跨文化傳播的「新紀元」
    通過這一件件精雕細琢的工藝品、一道道秀色可餐的美食中無形的傳遞著中國古代文明的縮影,傳遞著關於中國家庭文化的故事,樹立著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的大國形象。從李子柒成功的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與國家政府部門或者專業媒體機構不一樣,李子柒是以一個普通的中國老百姓的身份在進行傳播。
  • 從跨文化交際角度談中國翻拍國外電影現狀
    摘要:近年來國產電影掀起翻拍熱潮,在眾多翻拍片中,不乏「本土化」失敗的案例。本文從跨文化角度淺談中國翻拍現狀,對熱度極高的典型翻拍作品進行解讀,並探討翻拍時如何根據跨文化差異對電影文本進行本土化的改寫與融合。
  • 探析新媒體語境下中國形象的跨文化傳播
    摘 要:新媒體在跨文化傳播中的作用日益顯著,需要研究者持續關注在新媒體語境下的中國形象跨文化傳播。在風靡全球的最大網際網路演講平臺上,TED演講對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有以下特徵:作為崛起的發展中大國,中國對全球發展既存在威脅又是有利的合作夥伴,同時國內矛盾突出。
  • 「漢語國際傳播:跨文化視域下的語言與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舉行
    「漢語國際傳播:跨文化視域下的語言與文化」國際學術會議舉行 來源: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時間:2014-10-28  瀏覽:
  • 第四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揭曉
    本次獲獎論文緊緊圍繞當前聞傳媒業改革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選題新穎,內容紮實,視野開闊,體現出我國高校新聞學子較高的理論素養和研究能力。 第四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獎勵辦法第四屆「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歷時一年,於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