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點複習 · 突觸傳遞

2021-02-25 醫學生考研

真題回顧

【2006-21 生理學 A型題】下列關於抑制性突觸後電位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是局部去極化電位

B.具有「全或無」性質

C.是局部超極化電位

D.由突觸前膜遞質釋放量減少所致

E.由突觸後膜對鈉通透性增加所致

題目解析


ACE:抑制性突觸後電位(IPSP)的產生機制是:突觸前膜釋放抑制性神經遞質,導致突觸後膜對Cl-通透性增強,Cl-內流,因此突觸後膜發生的是超極化變化,A錯、C對、E錯。

①靜息狀態,細胞膜內外兩側外正內負的狀態稱為極化

②細胞膜靜息電位向負值增大的方向變化稱為超極化(超過極化狀態,更加的極化,即細胞內負值更大);

③細胞膜靜息電位向負值減小的方向變化稱為去極化或除極化(去掉極化這種狀態,即細胞內負值在減小);

④細胞膜去極化達到0mv以後,膜電位變為正值並繼續增大的過程稱為反極化(把極化的方向扭轉了,即外負內正);

⑤細胞膜電位高於0mv的部分稱為超射,超射包括了動作電位的一部分上升支和一部分下降支;

⑥細胞膜去極化後,再向靜息電位的方向恢復的過程稱為復極化(恢復極化這個狀態)。


B.抑制性突觸後電位(IPSP)為一種局部電位,局部電位不具有動作電位「全或無」的特點,B錯。

①局部電位的特點:幅度小、有位相性、可發生疊加總和、以電緊張形式進行擴布(傳播會衰減);

②需要掌握的局部電位例子:終板電位、興奮性突觸後電位(EPSP)、抑制性突觸後電位(IPSP)、感受器電位、發生器電位

D.突觸前膜遞質釋放量減少與否和興奮性突觸後電位、抑制性突觸後電位的產生機制無關,興奮性突觸後電位(EPSP)就是神經末梢釋放了興奮性神經遞質,導致突觸後膜對Na+通透性增強,Na+內流產生局部去極化;抑制性突觸後電位(IPSP)是神經末梢釋放了抑制性神經遞質,導致突觸後膜對Cl-通透性增強,Cl-內流產生局部超極化。由此可見,EPSP、IPSP的產生機制只與突觸前膜釋放的神經遞質的種類(興奮性還是抑制性神經遞質)有關,而與突觸前膜釋放遞質的數量無關,D錯。

①突觸前膜釋放遞質的數量的多少與鋒電位的幅度、進入突觸前膜的Ca2+的數量有關。當傳導突觸前膜動作電位的鋒電位幅度越高、進入突觸前膜的Ca2+的數量越多,突觸前膜釋放遞質的數量越多;

②假如突觸前膜釋放興奮性神經遞質,則可以導致突觸後膜發生興奮性突觸後電位(EPSP),如果通過某種方式使得突觸前膜釋放興奮性神經遞質的數量減少,則EPSP的幅度就會減小,我們把此種作用方式稱為「突觸前抑制」,其結構基礎如下圖:


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梢A與運動神經元構成了「軸突-胞體」的突觸結構,另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梢B與軸突末梢A構成了「軸突-軸突」的突觸結構,但與運動神經元之間卻沒有形成突觸.若僅興奮軸突末梢A,假如軸突末梢A釋放興奮性神經遞質,則引起運動神經元產生一定大小的興奮性突觸後電位(EPSP);若僅興奮軸突末梢B,由於其與運動神經元之間沒有形成突觸,因此運動神經元不發生反應.若軸突末梢B先興奮,一定時間後軸突末梢A再興奮,則運動神經元產生的EPSP將明顯減小,說明軸突末梢B對軸突末梢A造成了「抑制作用」,該抑制作用就發生在它們之間形成的「軸突-軸突」末梢處.具體機制是這樣的:軸突末梢B先興奮以後,使得進入軸突末梢A的Ca2+減少,Ca2+是觸發遞質釋放的關鍵因素,因此遞質釋放減少,由於遞質引起的局部電位可發生疊加,因此遞質的多少決定了局部電位的大小,現在遞質少了,自然產生的EPSP就小了.大家尤其注意,這裡的「抑制」千萬不要想當然理解為使得下一級神經元抑制了,下一級神經元依然是興奮的,因為軸突A末梢釋放的是興奮性遞質,突觸後膜依然是發生的去極化變化,只是去極化的幅度減小了而已,所以我們把這種「突觸前抑制」又稱為「去極化抑制」

本題答案:C

考點講解

【2015年大綱生理學(十)神經系統3.經典突觸傳遞的過程和影響因素,興奮性和抑制性突觸後電位,突觸後神經元動作電位的產生】

考查概況:本考點為重點內容,務必掌握。

本考點的內容已經總結在上述真題解析中,請大家熟練掌握,在這裡我們複習本考點的其中一個例子,就是神經-肌肉接頭處的傳播。神經-肌肉接頭處的傳播實際上也是一種突觸傳播,此時的神經末梢為運動神經末梢,此時的神經遞質為乙醯膽鹼(ACh),此時的突觸後膜為骨骼肌細胞膜,乙醯膽鹼對於骨骼肌來說是一種興奮性神經遞質,因此可以導致骨骼肌細胞膜發生去極化變化,產生興奮性突觸後電位,即終板電位,然後再向周圍擴布觸發骨骼肌細胞膜的動作電位。

1. 神經纖維產生動作電位(AP)後沿著神經纖維進行傳導,有髓神經纖維依靠郎飛結進行跳躍傳導,比無髓神經纖維得多;

2. AP傳到神經纖維末梢的突觸前膜使得突觸前膜產生AP,導致突觸前膜上的電壓依賴Ca2+通道開放,Ca2+內流促使囊泡釋放乙醯膽鹼(ACh)進入突觸間隙(突觸前膜釋放ACh是以囊泡作為單位進行量子式釋放的);

3. ACh與突觸後膜(終板膜,為骨骼肌細胞膜的一部分)上的ACh受體(N2-R/Nm-R)結合,導致化學依賴Na+通道對Na+通透性增強,Na+內流↑產生局部電位,稱為終板電位(無動作電位時,一個囊泡隨機釋放產生微終板電位,有動作電位時導致許多囊泡同時釋放,使得許多微終板電位疊加在一起形成終板電位);

4. 終板電位以電緊張擴布的方式向鄰近肌膜擴布,將引起肌膜上的電壓依賴Na+通道開放,Na+內流產生AP,AP再以局部電流的方式向整個骨骼肌細胞膜(肌膜)擴布,最後導致整個肌膜均產生AP;

5. 隨後,ACh將被突觸間隙內的乙醯膽鹼酯酶(AChE)水解失活,因此終板電位的持續時間很短,這樣有利於終板膜接受新的刺激。在有機磷農藥中毒時,有機磷農藥可以使AChE發生失活,因此可以導致ACh無法被水解而大量堆積在突觸間隙內,持續的作用於ACh受體,患者在臨床上將會出現一些ACh中毒的表現;

6. 注意:在「神經-肌肉接頭」的傳遞過程中出現了兩種Na+通道,一種是由於ACh作用於ACh受體後引發的通道開放,則該通道為化學依賴Na+通道,由於是化學依賴Na+通道,則只能產生局部電位,突觸後膜(終板膜)上均為化學依賴Na+通道,因此突觸後膜(終板膜)上只能產生許多局部電位;另一種通道是由於電位引起的通道開放,則該通道是電壓依賴Na+通道,由於是電壓依賴Na+通道,則既可以產生局部電位,也可以產生動作電位,至於到底產生哪種電位,要看給予的刺激強度,如果給予有效刺激(閾刺激和閾上刺激),則可以導致大量電壓依賴Na+通道開放,觸發動作電位;如果給予閾下刺激,則只能導致少量電壓依賴Na+通道開放,只能產生局部電位,當然,許多局部電位會因為發生總和疊加超過閾電位值(閾值)而觸發動作電位.

回復「手冊」,可以下載《丁香園醫學考研手冊》,解答你關於西綜的疑惑。點擊「閱讀原文」,下載包含十年真題的西綜題庫 App。

醫學考研

「醫學考研路上,你不孤單 」

歡迎分享,請勿轉載
有問題請聯繫 app@dxy.com

相關焦點

  • 考點複習 · 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特徵
    本題答案:D 考點講解【2015年大綱生理學(十)神經系統1.神經元的一般結構和功能,神經纖維傳導興奮的特徵,神經纖維的軸漿運輸,神經的營養性作用】 一、神經元的一般結構和功能1.神經元具有胞體、突起,突起包括樹突、軸突
  • 前額葉皮層錐體神經元的興奮性突觸傳遞減少也引起自閉症樣行為
    從2/3層錐體神經元進行全細胞膜片鉗記錄,CNTNAP2敲低神經元的誘發興奮性突觸後突觸電流(EPSC)的幅度明顯小於對照神經元。此外,在CNTNAP2敲低的神經元中,微型EPSC(mEPSC)的頻率顯著降低,表明CNTNAP2敲低減弱了興奮性突觸傳遞。配對脈衝比和NMDA/AMPA比沒有發現差異。
  • 我科學家發現神經元突觸發育新機制
    最新一期國際神經科學領域權威刊物《神經元》(Neuron)5月4日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段樹民研究員及學生沈萬華、吳蓓等關於突觸發育新機制的研究成果,
  • 突觸可塑性:陳述性記憶形成的細胞機制
    目前科學界認為,它們主要產生於內側顳葉和海馬,其形成基礎與突觸傳遞效率的改變有關。為什麼這麼說呢?那麼我們得從記憶產生前的信號傳遞過程說起。神經系統的信號傳遞神經組織中主要有2類細胞:神經元和膠質細胞。神經元是接受外界信號刺激和執行信號傳遞的主要功能單元;膠質細胞更多的起支持作用,類似「清道夫」和「醫生」的角色。我們的大腦無時無刻不在接受和處理外界的信息。
  • 普心第二章 | 第一節 神經元與突觸
    一、神經元和神經衝動的電傳導1.含義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其基本作用是接收、整合和傳遞信息。1891年瓦爾代耶提出神經元概念和神經元學說。人腦神經元的數量大概在100億個以上。2.結構神經元由樹突、胞體和軸突三部分組成。
  • 綜述:突觸處相分離現象
    綜述:突觸處相分離現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1 10:31:22 香港科技大學張明傑綜述了突觸處相分離現象。
  • 科學家揭示神經系統突觸蛋白組織新機制
    突觸(synapse)作為這個網絡的節點,是所有神經細胞之間相互連接和通訊的結構及功能單元。位於突觸後膜下方,存在著一個高度緻密卻又高度動態的蛋白質複合物結構——突觸後緻密區(postsynaptic density, PSD)——它負責接收由突觸前端釋放的神經遞質,參與調控突觸信號的傳遞和突觸的可塑性。
  • 中樞神經「突觸前抑制」,決定了孩子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在目標上
    我們人體是怎麼把感覺到的各種信息,進行傳遞篩選和反饋執行的呢?從神經角度來說,任何反射活動都會涉及到「中樞抑制」,中樞內總是既有興奮活動,又有抑制活動,興奮的部分,便是感知注意力集中的部分。突觸即是神經細胞間傳遞信息的結構。
  • 考點複習 · 腎上腺素能受體
    參考答案:123.D 123.A考點講解【2015年大綱 生理學(十)神經系統5.周圍神經系統中去甲腎上腺素及其相應的受體】考查概況:該部分內容是每年必考考點,同時膽鹼能受體和腎上腺素能受體常常對比考查,同學們記憶時不要搞混淆了。
  • 鍛鍊孩子去思考的好方法,突觸修剪
    今天看到一本書,書中讀到一個新名詞:突觸修剪。這是大腦工作中一個重要行為,重要的動作。大腦發育影響孩子的學習、思考、情緒、行為等等。研究大腦發育,對於研究孩子的學習能力是重要的科學依據。突觸是神經元之間微小的間隙。當電荷穿過神經元和它的突起部分,它能刺激神經遞質的釋放,神經遞質的作用是穿過突觸把信息從一個神經元傳遞到下一個神經元。
  • 突觸(synapse)結構和功能、神經遞質、毒品種類及作用機理
    總和後,如興奮性突觸後電位達到閾值,便觸發動作電位。在突觸傳遞中遞質一旦釋放,無論是否已與受體結合,便又迅速地被分解或被重吸收到突觸扣內或擴散離開突觸間隙,使突觸得以為下次傳遞作好準備。突觸的前後膜是兩個神經膜特化部分,維持兩個神經元的結構和功能,實現機體的統一和平衡。故突觸對內、外環境變化很敏感,如缺氧、酸中毒、疲勞和麻醉等,可使興奮性降低。茶鹼、鹼中毒等則可使興奮性增高。發現較多的一類電突觸是雙向傳遞的,即不分突觸前或突觸後,對任何一方傳來的信號都能傳遞。電突觸只起電阻的作用,而且電阻率低。這類突觸是靠電緊張電位傳遞的,所以稱電緊張突觸。
  • 常吃垃圾食品影響大腦,但對NAc突觸可塑性影響的存在性別差異
    Ferrario博士在Neuropsychopharmacology雜誌發表了一項很有意思的研究,該研究表明過度飲食垃圾食物後NAc腦區的突觸可塑性存在性別上的差異。電生理實驗發現促進AMPA受體介導的突觸傳遞,而在肥胖抵抗的大鼠並不出現上述現象。先前研究表明在攝取古柯鹼後促進AMPAR的上膜表達後NAc腦區沉默突觸(只含有NMDA受體的突觸,也成為未成熟突觸)的產生增加。在本項研究中發現剝奪垃圾食物2周後NAc腦區沉默突觸的數量增加。
  • 陳根:人工智慧的人工突觸,可像人一樣處理問題?
    在大腦中,神經元之間主要通過突觸溝通,突觸的強度(即溝通的效率)可由可塑性機制調控。科學家一直在嘗試開發像大腦一樣輕巧、節能且適應性強的人工智慧(AI),但現有的人工突觸仍無法在超低功率下有效模擬大腦的神經可塑性。
  • 神經突觸的多少將決定小孩長大以後能力的高低!
    神經學家測量人的腦細胞使用率的方法是看有多少腦細胞上面有「突觸」。突觸就是連接腦細胞的神經節點,也叫神經元。信息就是通過突觸,從一個腦細胞傳遞到另一個腦細胞的。或者說:腦細胞之間的信息傳遞是通過突觸進行的。神經學家就是用長有突觸的細胞和腦細胞總和的比例來確定人腦的使用率。突觸越多,說明腦細胞的使用率越高;突觸越少,說明腦細胞的使用率越低。為什麼腦突觸多,記憶力就強呢?
  • AI埋藏在大腦神經元突觸間美妙的電信號中?
    脈衝在細胞內運動,而在細胞之間需要通信的時候,傳遞信息的細胞會從軸突上釋放出小泡,通過這些小泡中的化學物質產生離子流動造成電位變化,在膜外傳播到下一個接收細胞的樹突上,這個過程非常複雜,我們叫做化學突觸傳遞,由於過程經過了細胞外,因此這個過程是可以調節的,我們可以通過外接手段促進或者壓抑這個信號,從而幹預這個傳遞的過程和結果。
  • 神經衝動的產生、傳導和傳遞
    突觸影響神經衝動傳遞情況的判斷與分析先來看一道高考真題吧考後100分了嗎 ? 答案(1)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於突觸後膜 (2)脊髓 大腦皮層 (3)感受器解析 (1)興奮從一個神經元到另一個神經元的傳遞過程中,神經遞質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作用於突觸後膜,故興奮在突觸處的傳遞是單向的。(2)排尿反射的初級中樞位於脊髓。成年人排尿反射的初級中樞會受到位於大腦皮層的高級中樞的控制。
  • 2020屆初中生物中考一輪複習全方面考點測試題
    目錄:2020屆初中生物中考一輪複習考點測試題9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doc2020屆初中生物中考一輪複習考點測試題8人體的呼吸.doc2020屆初中生物中考一輪複習考點測試題7人體內物質的運輸.doc>2020屆初中生物中考一輪複習考點測試題6人體的營養.doc2020屆初中生物中考一輪複習考點測試題5綠色開花植物的一生.doc2020屆初中生物中考一輪複習考點測試題4綠色植物的生活.doc2020屆初中生物中考一輪複習考點測試題3:細胞構成生物體.doc2020屆初中生物中考一輪複習考點測試題
  • 心理所發現青少期應激誘導抑鬱共病認知損害的GABA能突觸調節機制
    已有大量的研究報導了BDNF及其受體TrkB在抑鬱症及其治療中的作用,但其下遊的突觸傳遞過程仍不清楚。GABA能系統是腦內主要的抑制性神經系統,也是BDNF-TrkB信號通路的下遊通路。因此在前期工作基礎上,研究人員採用轉基因動物,結合行為學、分子生物學和電生理多種方法開展研究,進一步探討了BDNF信號下遊GABA能抑制性突觸傳遞在不同抑鬱共病模式中的作用。
  • 2019康復職考-紅寶書【第四章 生理學】,考點重點均標記
    ):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1)出胞:各種分泌活動、神經遞質的釋放,內分泌腺把激素分泌到細胞外液中,神經細胞的軸突末梢把神經遞質釋放到突觸間隙中(2018年真題考點)(2)入胞:指細胞外的大分子物質或某些物質團塊(如細菌,病毒,異物,血漿中的脂蛋白顆粒
  • 假期複習高中生物知識點:必修三(穩態與環境)
    10、興奮在離體神經纖維上的傳導:雙向的11、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單向,只能從一個神經元的軸突傳到下一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神經遞質只存在於突觸前膜突觸小泡中,只能由突觸前膜釋放,然後作用於突觸後膜上。12、大腦皮層除了對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