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稻不見穗,麥不見葉」是啥意思?

2021-01-08 鄂東三農

農村俗語是農民在日常生活中和農業種養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的經驗和方法的總結。「稻不見穗,麥不見葉」就是古代先民在日常農業種植過程中產生的禾苗莊稼的一種認識和看法,用來評判莊稼生長狀況和豐收程度。這句農村俗語,稻不見穗,麥不見葉就是過去農民用來判斷糧食豐收程度的重要方法,是一句非常實用的農業生產俗語。~~

「稻不見穂」。農村種植水稻,大家並不陌生。水稻就是我們平常吃的大米就是通過種植水稻而產生的。水稻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種植技術純熟,適合氣溫適宜,水源充足的地方,如長江中下遊以南地區,東北和新疆部分地區,是我國糧食中最主要作物。近代以來,由於雜交水稻的出現,水稻產量大幅度地提升,早已解決了我國的糧食貧缺問題,我國人民早已擺脫了糧食危機,食不果腹的時代,已經進入糧食非常充足的新時代。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水稻抽穗、揚花、灌漿和成熟以後,只見水稻葉片,而不見稻穂,是什麼狀態?難道是水稻減產的狀態嗎?這恰恰相反,是水稻高產豐收的特徵。因為,水稻灌漿成熟以後,稻穗的籽粒非常飽滿,非常沉重,稻穂上的籽粒密集沉重,在重力作用下,穂頸彎曲向下,稻穗已經埋在水稻鞘葉以下。在通常情況下,水稻田裡只見水稻的鞘葉,不能看到水稻的稻穗,使稻穗躲藏到鞘葉之下,看不到稻穗。越是水稻生長得好,產量高,鞘葉多,稻穗根本看不到;若是淺收年,水稻生長不好,籽粒不飽滿,稻穗就會昂起頭來,翹到鞘葉之上,大部分稻穗浮現在鞘葉之上,這是減產的象徵。 所以,「稻不見穂」是水稻豐收的特徵。~~

「麥不見葉」。小麥是我國北方乾旱地區主要農作物,也是北方糧食的主要來源。小麥種植時間比水稻要長,產量要比水稻要低。目前我國的小麥一般產量都在600斤到900斤之間。小麥種植不像水稻必須要大量的雨水灌溉,沒有水就不能種植。而小麥恰恰相反,非常適合乾燥的北方種植 ,氣溫要求也沒有水稻那麼高,一般都是秋末播種,經過冬季和春季,夏初時候收穫。小麥種植比較耐低溫,因為,我國長江中下遊以北的廣大地區,都是播種小麥的主要地區。小麥的莖杆比水稻要堅硬,麥穗的頸部是向上直接伸出生長的,高出小麥鞘葉。另外,小麥穗上的籽粒沒有水稻穗籽粒多,單穗籽粒重量也沒有水稻重,因此,根本不會把麥穗壓彎低下頭。所以,小麥成熟後,只見麥穗,不見鞘葉,說明是個小麥豐收年,是小麥豐收的象徵。若是小麥地麥穗稀少,穗短穗小,是不好的年份,必然小麥產量低。「麥不見葉」是小麥豐收的象徵。~~

【以上是本人觀點,如有不妥,請大家在留言區處留下你寶貴的意見,並積極參與評論,特邀請大家關注鄂東三農,一起探討三農問題,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一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啥意思?老話在理嗎?俗話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全年最冷最熱的季節是夏季的三伏天,以及冬季的三九期間。數九是從冬至開始計算,一直延續九九八十一天之後才結束,其中最為寒冷的階段大都會出現在三九和四九之間。
  • 農村俗語:「小寒不見『寒』,屯糧在眼前」,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小寒不見『寒』,屯糧在眼前」。雖然在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在網上查閱了大量的資料,但還是沒有能夠查閱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只好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對於冬季來說,應該是第5個節氣。在小寒節氣來臨時,太陽黃經已經到達285°,交接時間大約在公曆翌年1月的5—7日。
  • 俗語「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是什麼意思?農村大爺:預測收成
    導語俗語「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是什麼意思?農村大爺:預測收成在我國的農村中有很多的俗語,都是在古代的時候老一輩的人留下來的,有很多都是經過老祖宗們上千年的經驗累積總結得出的,有很多到現在都還很適用。
  • 農村俗語「三月不見蛇交媾,四月不見人成雙」是什麼意思?
    村俗語「三月不見蛇交媾,四月不見人成雙」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老話說得好:出門看天氣,進門看臉色。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今天大家都有一個求吉的心理,人逢喜事精神爽啊。如果一大清早就遇到倒黴事,那一整天都心情不會太好了。
  • 明年辛丑牛年,農村俗語「三月不見九,餓死豬和狗」,是啥意思?
    明年是辛丑牛年,在農村,牛是勤勞的象徵,只要有牛的出現,農民就會認為這是一個豐收的出現,所以在農村一直流傳著一句老話「牛馬年好種田」。而牛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一個好的寓意,相信大家都知道經濟學中有一個「牛市」的叫法,說的就是行情好。
  • 俗語:大雪大雪不見雪,來年滅蟲忙不撤,啥意思?老人的經驗之談
    文/千燈引俗語:大雪大雪不見雪,來年滅蟲忙不撤,啥意思?老人的經驗之談現在的天氣已經算是冬季了,而且愈來愈冷。相信很快就會下雪了,小編其實是很喜歡下雪天的,不過很可惜,小編待的這個地方很難下雪,不免讓人心裡有些難受。
  • 明年是寡婦年,農村俗語「寡年不見春,地收人不收」,是啥意思?
    隨著新一年馬上就要臨近,關於2021年的新消息也越來越多,聽農村的老人說,明年是沒有立春的寡婦年,在農村有「寡年不見春,地收人不收」的說法,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不見兔子不撒鷹」究竟是什麼意思?有何實際意義?
    俗語「不見兔子不撒鷹」,在農村經常聽說到,但很多人曲解了它的意思。這句俗語是用生動的動物兔子和鷹,來說明農村的某一事理,即做一件事情,不見明確的目標就不會採取果斷的冒險行動。這就是這句俗語真實原始的意思,是把難懂難理解的事理,用兔子和鷹這兩個生動形象的實際動物來詮釋這句難懂俗語的意思。兔子是非常機靈的小動物,動作敏捷,在農村一般來說,是比較非常難捉到的,難於抓住,但是有了鷹這一高空飛行的兇猛禽類動物,擅長觀察和捕捉像兔子這樣機靈狡猾的小動物,就大不一樣了。鷹視覺敏銳、飛行迅速,在天空高高的看到兔子,一個俯衝下來,就是一個百分之百的準確程度,立即抓到了兔子。
  • 農村俗語「院中樹茵茵,老人恐不見」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在我們膠東農村,有句關於農家庭院種樹的俗語更容易理解:「樹旺人不旺」,意思與題主所說的「院中樹茵茵,老人恐不見」大同小異,就是農家庭院不種高樹,務必不能讓庭院中的樹木茵茵,遮擋住室內陽光,否則對家中老人或病人不好。
  • 俗語「小滿不滿,麥有一險」,啥意思?麥子到底有什麼「險」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是小滿節氣,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就是俗語「小滿不滿,麥有一險」,啥意思?
  • 小麥又到穗黃時,農村說的「麥梢黃,女瞧娘」,你知道啥意思嗎?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小麥又到穗黃時,農村說的「麥梢黃,女瞧娘」,你知道啥意思嗎?時下,北方農村的小麥穗已經開始發黃,也就是快接近了成熟的季節,在農村流傳著「麥梢黃、女瞧娘」這樣一句老俗話,每當小麥長到發黃的時候,農村的父母就開始盼望著女兒走娘家了。那麼這麥梢黃和女兒走不走娘家,這其中有什麼關聯性嗎?你知道這是啥意思嗎?
  • 農村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啥意思?「殘精」是什麼?
    」,在交流的過程中,大家說得最多的就是農村的俗語,因為在農村,會說俗語就代表著有文化,所以老人們都把自己的畢生所學拿出來進行討論,而今天咱們要說的這個俗語「老不洩殘精,少不食壯火」雖然話有些糙,但理一定不糙,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來了解下。
  • 白露將至,俗語「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啥意思?下半句是什麼
    摘要:白露將至,俗語「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啥意思?下半句是什麼?文/農夫也瘋狂農諺說「白露秋風夜,一夜涼一夜」,到了白露節氣的時候,晚上就要開始涼爽了,並且一晚要比一晚更加涼爽。那白露節氣快到了,農村俗語「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是啥意思?下半句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白露是九月份的第一個節氣,其也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到了白露節氣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將開始出現秋高氣爽、雲淡風輕的天氣。這個時節「秋老虎」天氣基本已經結束了,因為早晚的溫差也大了,在晚上和白天的溫度有時候能相差十幾度。
  • 小雪到來,農村俗語「小雪大雪不見雪,來年滅蟲忙不撤」啥意思?
    而在農村,人們還常說「小雪大雪不見雪,來年滅蟲忙不撤」,這是什麼意思?今年小雪不下雪,來年天氣會怎樣?小雪節氣的到來也說明了我國已經進入一個氣溫比較寒冷的時段了。而這個時候天氣如果反而比較高,其實對於農村莊家來說是不利於它們的生長的。這也就是正如俗語「小雪大雪不見雪,來年滅蟲忙不撤」所說的一樣。
  • 農村俗語「大雪不雪,小麥不結」,是啥意思?
    顧名思義,大雪節就是下雪的時候,農村關於大雪節的俗語非常多,「如小雪不見雪,大雪滿天飛。大學厚,小麥熟。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大雪三層定豐年」等等。從這些農村關於大雪的俗語看來,冬季必須要下雪。下雪對農業生產,對小麥都有非常大的好處。農村俗語「大雪不雪,小麥不結」,究竟又是什麼意思呢?
  • 今日白露,農村俗語「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白露節氣除了象徵著天氣變涼爽以外,白露時的天氣如何也影響著農作物的收成,比如農村俗語「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那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對農業生產又有什麼指導意義呢?其實「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只是這句諺語的前兩句,後兩句為「寒露樓青稻,霜降一齊倒「,這句俗語四句話包含著四個節氣,和節氣對應的就是稻子的生長情況。
  • 農村俗語:「女生臉上有酒窩,前世今生淚婆娑」是啥意思?
    與農村老人聊天,有時候也會聊到人生的種種。前幾天,與一位老農聊天的時候聊到了女生的酒窩上。
  • 俗語「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啥意思?今年小雪天下雪了嗎?
    比如說種地,也需要知道這個道理: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人才」。不論是古代還是當下,同樣依靠種田的農民,有的人就可能成為種糧大戶,而有的人可能只能勉強維持生計。差別就在於成功者掌握了種田的經驗,而失敗者始終沒有掌握相關經驗,並由此導致雙方的勞作成績出現差距。其中,上文提到的俗語,就屬於此類經驗。
  • 農村俗語: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啥意思?還有道理嗎?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顧名思義,就是雨水開始增多的時候。春季的降雨量一般都是從雨水節開始逐漸增加的。在農村就有這種說法「春雨貴如油」。~立春後大地氣溫回升,萬物復甦,春暖花開。越冬農作物,如小麥、大麥、油菜、馬鈴薯、各種蔬菜等等,正在生長發育期,需要足夠的水分,滿足作物生長發育的生理需要。小麥和大麥在立春到雨水節之間開始返青,需要足夠的水分供給幼苗春季分櫱和拔節階段的需要。
  •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哥走侄不親,姨夫不是親」,啥意思?有道理嗎現在的農村建設的好,風光迷人,好多朋友節假日,都會回到農村體驗一下安安靜靜的日子,看看流水聽聽蛙鳴,簡簡單單的放鬆一下心情。好多朋友注意到在農村從待人接物、穿著打扮、從日出日落好像都有一些不同的講究。常住農村的人會知道,這些講究其實就是農村遵循傳統的一部分,有些歲時光流逝漸漸淡了,有些則一直存在,這些講究一直對農村的結構運轉起到促進作用。在各種講究的催化下,形成了一些有特色的俗語,這些俗語有時候稱之為俚語,說白了就是鄉下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