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又到穗黃時,農村說的「麥梢黃,女瞧娘」,你知道啥意思嗎?

2020-12-13 農大知事

歡迎大家閱覽《農大知事》欄目,本欄目會為廣大讀者朋友持續不斷地提供「三農」相關常識,歡迎關注!今天為大家分享的是:小麥又到穗黃時,農村說的「麥梢黃,女瞧娘」,你知道啥意思嗎?

時下,北方農村的小麥穗已經開始發黃,也就是快接近了成熟的季節,在農村流傳著「麥梢黃、女瞧娘」這樣一句老俗話,每當小麥長到發黃的時候,農村的父母就開始盼望著女兒走娘家了。那麼這麥梢黃和女兒走不走娘家,這其中有什麼關聯性嗎?你知道這是啥意思嗎?

01麥梢黃與女兒瞧娘有什麼關係

麥梢黃與不黃和女兒瞧不瞧娘,這兩者其實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尤其是在如今農村這樣的生活條件下,這兩者就更沒有必然的聯繫了,只不過是因為農村延續了這樣的一個習慣,每到麥梢發黃,小麥快要成熟的季節,出嫁的女兒都要回趟娘家,看望一次父母。

02麥梢黃,女瞧娘的由來

麥稍黃,女瞧娘的說法在農村由來已久,這也是從過去延傳下來的一種習俗。過去由於農業生產缺乏現在科學性的管理,農作物的產量不高,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農民吃不飽飯的現象也經常發生。

麥梢發黃的時候,在農村也常常是「青黃不接」的時候,那時有不少農民家庭都有出現斷糧的現象,這個時候閨女擔心父母受餓,通常就會回娘家探望父母,生怕父母挨餓。

那時候由於物質匱乏,並沒有什麼好帶的禮品,在北方農村,走親戚能拿上一些饃饃就已經是很不錯了,這一規矩也就這樣被延續下來了。

03北方小麥收穫時,是農業生產中最重要農忙活動

小麥是北方農村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過去由於產量低,農民日常生活中並不能常吃小麥麵粉,通常也只有逢年過節時才捨得吃白面饅頭,其他大多數時間都是吃雜糧麵粉,所以也非常看重小麥收穫季節,一般還把收穫小麥稱作「搶收」。

過去農村種地完全都是純人工作業,收穫小麥的方式通常是選擇用鐮刀割,用架子車拉到場地裡晾曬,然後用棍子敲打,或用牲畜拉石磙碾壓,這樣一場麥子收穫下來需要將近大半個月的時間,如果在小麥收穫的季節裡,遇到了下大雨等不良天氣,可能還會導致小麥黴變,所以被稱為「搶收」也就不足為怪了。

04小麥收穫親鄰互幫互助

正是由於小麥收穫時費工費時,在過去農村每到收麥季節,親戚鄰居通常都會一起作業,誰家的小麥先成熟了,就先收誰家的,如果在小麥碾壓時遇到了突降大雨等,人多手快,也能把場地裡的麥子快速收攏起來,避免被雨淋。

麥梢黃,女兒走娘家另一層面的意思,就是到娘家看看他家的麥子熟了沒有,如果是娘家人的麥子先成熟了,到時候閨女和女婿都要過來幫助收麥子,這也是過去北方農村的一個規矩。也印證了農村另一句俗話「一個女婿半個兒」,過去娘家只要有農活,女婿和女兒都要過去幫忙的。

不過時代不同了,現在農村無論是麥梢黃與不黃,生活中也不可能會有斷糧的事情發生了。更何況現在農業生產也都是機械化了,收穫小麥使用收割機一會兒的功夫,也就把一家幾畝地的小麥收穫完畢了,更不需要女兒女婿幫忙了。

但是「麥梢黃,女瞧娘」這樣一個農村習俗至今也就被延續下來了,雖然農村生活富裕了,不缺吃不缺喝的,農業生產基本都是機械化作業了,但為了親人感情的溝通,無論是不是麥梢黃的季節,女兒也要經常回娘家去看望一下父母,也是對父母關愛的表達。

更多關於三農的文章,請點上面的「關注」二字。您的每一次轉發與收藏都是對作者最大的支持,您有什麼疑問,請在評論區留言,本欄目會盡力幫您解答,謝謝!(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麥稍黃,女瞧娘」啥意思?麥子黃了要看娘?
    今天是小滿,膠東地區的小麥還沒有到黃的時候,起碼這幾天還是綠色的。如果日頭毒烈,用不了幾天,麥子就發黃了,農村人都說麥熟一晌,也就是說一個中午就能夠把還綠油油的麥子曬黃了。過去那時候,結了婚的閨女,都會趁著收麥收之前回一趟娘家。為什麼非要趁著麥稍黃的時候回娘家?
  • 麥梢黃,瞧爹娘,張迎鋒/永城市
    麥梢黃,瞧爹娘永城市第一高級中學 英語組 張迎鋒「麥梢黃,瞧爹娘,嫂子爭著要吃糖,女兒不瞧娘,麥梢不發黃······」。哪怕你是年逾古稀的老人,只要父母還在,你也要回家瞧爹娘。一轉彎,汽車駛向了村頭的土路。我遠遠地看見,父親坐在石碾上發呆。剛一下車,父親就迎了過來,牽著父親的手,和著父親的步伐,我們慢慢的往家走去。還沒走到二娘家門口,快言快語的二娘逗我說 :「麥梢黃 ,瞧爹娘··· 」。一句話把我女兒整的一頭霧水,好奇的女兒鬧著要我解釋。雖然我對這個俗語心領神會,但是不知道該如何解釋。
  • 農村老話常說「割罷麥,娘瞧乖」,是什麼意思?
    其實這裡的「割罷麥,娘瞧乖」只是農村老話中的半句,全話是「麥稍黃,女瞧娘;割罷麥,娘瞧乖」。意思就是每年麥子發黃成熟的時候,出嫁的女兒一般都會拿著禮物去看一下自己的娘親,等到麥子收割完以後,娘家就會給女兒送夏衣,去看望女兒過的好不好。
  • 農村俗語「稻不見穗,麥不見葉」是啥意思?
    農村俗語是農民在日常生活中和農業種養過程中產生的一系列的經驗和方法的總結。「稻不見穗,麥不見葉」就是古代先民在日常農業種植過程中產生的禾苗莊稼的一種認識和看法,用來評判莊稼生長狀況和豐收程度。這句農村俗語,稻不見穗,麥不見葉就是過去農民用來判斷糧食豐收程度的重要方法,是一句非常實用的農業生產俗語。~~「稻不見穂」。農村種植水稻,大家並不陌生。水稻就是我們平常吃的大米就是通過種植水稻而產生的。水稻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種植技術純熟,適合氣溫適宜,水源充足的地方,如長江中下遊以南地區,東北和新疆部分地區,是我國糧食中最主要作物。
  • 夜讀丨又是一年麥黃時!記憶中的麥收時節如此難忘
    主播讀經典,陪您說晚安,大家好!這裡是閃電夜讀,我是聊城臺主播徐芳,又是一年麥黃時,芒種節氣一到,就算進了「三夏」,也是北方農村最忙碌的季節了。今晚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麥收時節》。我的故鄉沂蒙山區,山多嶺多地薄雨少,小麥熟得快。清晨沉甸甸的麥穗還泛著嫩杏黃,西南風一吹,中午麥芒就炸開了,風一刮,麥穗麥粒容易掉地上。真是「麥熟一晌」,虎口奪糧。割小麥是當地莊稼人一年中最累的農活,「過一個麥季,脫一層皮」。我記事時,村裡以生產隊為單位統一收割小麥。頭天晚上,家家戶戶「磨鐮霍霍」,用磨刀石把鐮刀磨得鋒利無比。第二天天不亮,麥地裡就已經人頭攢動。
  • 小麥、大麥和元麥
    同樣,在農場長大的人,應該沒有幾個分不清麥子和韭菜,但即便參加過「三夏」勞動,拾過麥穗、甚至割過麥子的人,分得清小麥、大麥和元麥的,估計也不多。我就是從小拾麥穗,長大務農,播過麥種、施過臘肥、收過麥子的鄉下人,同樣不知道麥子的區分。
  • 「小滿」是什麼意思?小滿節氣這些講究你知道嗎?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立夏之後的十五天,就迎來小滿節氣。圖/新媒體管家小滿意味著真正的夏天來了嗎?小滿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了氣象學意義上的夏天,即連續5天平均氣溫達到22℃以上。北方地區有 「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 的諺語,後半句即是說到了小滿,南下的候鳥基本上都回到溫熱的北方了。
  • 拾 穗
    農村長大的孩子,誰沒有撿過麥穗呢?五黃六月,當南來的薰風拂過豫東平原,經冬復歷春的小麥仿佛一眨眼就黃了梢。濃陰裡的「布穀」和「吃杯茶」(一種鳥兒,叫聲如「吃杯茶」)早已嗅到了成熟的氣息,它們知道,麥子熟了,要開鐮了,農民的豐收也就是它們的豐收,農民的收割就是它們的節日,它們能美美地過「麥季兒」了,於是不停地在樹枝間跳躍、鳴叫,那聲音從裡到外透露著歡快。
  • 農村俗語: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雨水有雨莊稼好,大麥小麥粒粒飽」啥意思?還有道理嗎?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雨水顧名思義,就是雨水開始增多的時候。春季的降雨量一般都是從雨水節開始逐漸增加的。在農村就有這種說法「春雨貴如油」。~立春後大地氣溫回升,萬物復甦,春暖花開。越冬農作物,如小麥、大麥、油菜、馬鈴薯、各種蔬菜等等,正在生長發育期,需要足夠的水分,滿足作物生長發育的生理需要。小麥和大麥在立春到雨水節之間開始返青,需要足夠的水分供給幼苗春季分櫱和拔節階段的需要。
  • 這句河南農村俗話說的是回娘家,其實說的是孝順,來看看是什麼話
    瞧娘不全為瞧娘,為了跟娘去要羊。這句俗話有些長,有時候會讓人看得有點不明所以然。當然了,黑嫂相信北方人還是基本能看懂的。  因為這裡的」場「在北方特指過去一些堆麥子或者打麥子的地方,過去的北方地區,只要種小麥,都有這麼個場所,所以大家應該都能看懂。
  • 農村俗語:麥怕連夜雨,谷怕午時風,人怕老來窮什麼意思,知道嗎
    在農村流傳著許多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勞動人員經過實踐,從許多的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有一句俗語:麥怕連夜雨,谷怕午時風,人怕老來窮什麼意思,知道嗎?小麥的開花期大概是4月份左右,這個時候正是每年的梅雨季節,雨水比較多,所以每年到這時候,爸媽總是擔心在小麥開花期下雨,最怕的是下連夜雨。我曾問爸爸這是為什麼?爸爸說,因為小麥開花後是在晚上揚花的,如果正值小麥開花時下連夜雨,小麥就無法揚花,小麥揚不了花,就結不了果,小麥就會減產或者欠收。所以就有了「麥怕連夜雨"的俗話.
  • 俗語「小滿不滿,麥有一險」,啥意思?麥子到底有什麼「險」
    大家好,這裡是珊珊開心,我是小編珊珊說農,每天給大家分享不一樣的農村俗語,如果大家覺得喜歡農村俗語和廣大農村人的智慧結晶,請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後續小編會每天為大家帶來更多的農村的俗語和三農知識哦!今天是小滿節氣,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就是俗語「小滿不滿,麥有一險」,啥意思?
  • 又是一年麥稍黃
    我的老家地處南陽盆地東邊緣,這裡一年四季分明,今年受閏月的影響天氣忽冷忽熱,每年到了割油菜的時節天氣都熱起來了,前幾天下了幾天的雨降溫了,猛一回到老家感覺還有點涼裡。穿了個半截袖的我禁不住打了個冷顫,四爺說著話走到了我身邊說「龍娃回來了,你這一身膘還嫌冷裡」,說著指著西邊天上的一抹晚霞接著說「今黑火燒雲,明天晴天就更暖和了」。
  • 農村俗語:「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都是好命,你知道啥意思嗎?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是一句家喻戶曉的民間俗語了,從其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從兒童三周歲時的心理特點、個性傾向就能看到長大後的心理與個性形象的雛形。而從7歲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後的成就和功業。可以說這句農村俗語簡單明了地概括了幼兒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而且雖然3歲和7歲在古代只是一個概數,但是卻已被現代科技證明是非常有道理的。你認為古人的這句話有道理沒?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這是舊社會流傳的一種關於生日兇吉的說法,認為「男佔二五八,女佔三六九"是吉利的象徵。
  • 種植小麥時發現有很多這種紅色的蟲子,到時該如何防治呢?
    之後多年沒有發生為害和防治,蟲量逐年積累,蟲口密度逐漸上升,發生面積逐年擴大,到2005年在惠農、平羅、賀蘭、中寧、西吉等縣發生為害嚴重,發生面積達60萬畝,為害嚴重的25萬畝,後經連續3年的聯防,為害得到控制。 一、為害特點 小麥吸漿蟲分為麥紅吸漿蟲和麥黃吸漿蟲。被吸漿蟲為害的小麥,其長勢和穗型大小不受影響,且由於麥粒被吸空,麥稈表現直立不倒,具有假旺盛的長勢。
  • 農村俗語「春雪流成河,人人吃白饃」啥意思?春雪能使小麥豐收嗎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農村故事和文化,可以點擊上方的關注哦!今天給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俗語「春雪流成河,人人吃白饃」啥意思?春雪能使小麥豐收嗎?大家都知道,我國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我們的祖先在生產、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總結了很多道理。現在流傳下來的農村俗語,很多都是古代農人經驗與智慧的結晶。
  • 「麥無兩旺,小麥就怕大耳朵」,啥意思?為何小麥晚播比早播種好
    文/玉濁清「麥無兩旺,小麥就怕大耳朵」,什麼意思?為何小麥晚播比早播種好在農村的生活中,人們最注重的就是農作物,因此,農民們把田地看得比什麼都重要,這也是他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每當秋季來臨的時候,在秋收結束以後人們就開始忙著秋播,北方一般都是以種植小麥為主,在種植小麥的時候也特別注重時間,並且人們認為種植時間對小麥的產量有著很大的影響,千萬不能錯過最佳種植時間。因此對於種植小麥,人們通過對生活的經驗總結,流傳出了這樣一句話「麥無兩旺,小麥就怕大耳朵」,可能乍一聽這句話便不理解,其實細細品味的話就能夠明白一二了。
  • 嚴重影響小麥生長的「蜘蛛」你認識嗎?咋防治?農戶須知道
    最近有很多朋友反映,麥地裡出現了麥蜘蛛,而且有些地塊麥蜘蛛非常嚴重,已經嚴重影響了小麥的生長。什麼是麥蜘蛛?麥圓蜘蛛喜陰溼,怕高溫、乾燥,最適溫度8~15℃,多分布在水澆地和長勢好的麥田,主要在溫度較低和溼度較高的早晚活動為害,以6~8時和 18~20時為活動高峰。麥圓蜘蛛年生2~3代,春季繁殖1代,秋季1~2代,危害盛期在小麥拔節階段。麥長腿蜘蛛身體呈紡錘形,兩端較尖,體色紫紅至褐綠色。麥長腿蜘蛛分布偏北,主要發生在北緯34至43度的小麥產區。
  • 「半飢半飽桃花色,死吃猛漲菊花黃」,說的啥意思,有道理嗎?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民俗語其實用意也不同於古代,甚至有一些的用意與背後的意思完全變了味。對於民俗語的存在,不管它們怎麼變,但有一點是不會變化的。那就是古人用它做出來的總結,既是智慧的存在,也是我們生活之中的一種經驗之談。「半飢半飽桃花色,死吃猛漲菊花黃」,說的啥意思,有道理嗎?我們一般在農村經常聽到古人這麼說,但其背後的真正用意,各有各的說法,而且完全不一樣。
  • 南科大教授演講飆黃段子引女學生不滿:您說的啥意思?
    「黃段子」這種開車行為常見與朋友聊天之中,在公眾場合尤其是課堂上那可就有些傷大雅了,可是最近在香港科技大學的深圳校區,一位教授竟然在演講時飆出黃段子,震驚四座,更引起了課堂上女學生的不滿,看看他都說了啥?據悉,這位教授名叫李淼,系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