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抑鬱敏感,不想面對現實,折磨自己也折磨家人,咋辦?

2020-08-27 快樂魚K

青春期的孩子抑鬱、敏感,不想面對現實,折磨自己也折磨家人,咋辦?

青春期孩子,糾結抑鬱焦慮,往往自己也不了解自己

有位網友的妹妹今年高三,得了抑鬱症,性格敏感,經常焦慮,前一陣子閨蜜和她崩盤是導火索,現在不想去上學,不想面對同學,把自己關在家裡,折磨著自己也折磨著家人。前幾天去看過心理醫生,但是也只是給開了些藥,並沒有解決問題。現在網友妹妹誰的話也聽不進去,陷入了自己的死循環。

特別能體會到這位網友的感受,因為去年,我的女兒在初二年級的時候,也面臨著同樣的情形,夜夜失眠,抑鬱,焦慮。

那一年很難熬。

我每說一句話,似乎都是錯,一不小心就得罪她,被她鬧騰一番。好不容易帶出去逛一次商場散散心,不知道哪一點得罪她,竟然偷偷跑掉了!

我為此哭過,幫她找過心理醫生,但是她不去見醫生。

有時候她鬧騰,一夜不睡,要離家出走,我真是手足無措。

後來我先改變自己說服自己,慢慢想通:

如果女兒真的想退學,那就退吧,只要她健康地活著;等她成年,給她一套小公寓,讓她自己單獨生活,只要好好活著,什麼都不要求她。

我把我的想法跟閨女說,並買了褪黑素幫她改善睡眠;每當她在學校撐不下去時,我們就讓她請病假回來休整一下。

至於成績,我跟閨女說隨便考,考成啥樣都沒關係。

就這樣慢慢過去了一年,到了初三,閨女睡眠改善,情緒改善,成績也慢慢提升。

疫情期間,我完全把時間交給她自己,只關心她的飲食和睡眠。沒想到,疫情過後,孩子成績突飛猛進,這次中考考出了好成績。

開心快樂是人生真諦

把一個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帶到現在,情緒穩定,中考成績優秀,我總結了以下幾點經驗:

1、 把對孩子的期望降低到最小:只要她健康活著,開心快樂就好,不要每天關注成績。

青春期的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你越關心成績,說不定她就越反感,漸漸就失去了學習興趣。

2、 每天真誠地跟孩子談心,聽聽孩子的想法,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比找心理醫生更重要。

我閨女細數了從小到大我對她的打罵,以及一些無理的要求,曾經在她心裡留下的陰影;

我也跟孩子說了一個媽媽一邊工作一邊帶孩子的艱辛,承認媽媽年輕時情緒經常失控,常常把對爸爸的怨恨不自覺地發洩在孩子身上。

我跟孩子真誠道了歉,並保證以後把她當大人看待,尊重她,不再輕易地幫她做決定,不再隨意進出她的房間。

3、 無論孩子是想出國,還是其他想法,不再以安全為由,簡單粗暴地拒絕孩子。

我跟孩子說,無論你想出國上學,還是有其他想法,都是正常的,我們做家長的絕對支持。但是,我也跟她講了少年出國留學的難處,希望她能在大學畢業後,自己申請出國留學。

4、 我們多次碰撞,討論,爭執,漸漸清晰了彼此的內心。

中考前,我跟孩子說,你考成啥樣我們都能接受,儘管我們非常希望她能考好。但是,如果考差了,那也是運氣的原因,畢竟,不會有孩子故意考差。那麼,我們接受一切的差成績。

如果考不上歷二,還有大學城實驗;如果考不上大學城實驗,還有山師附中,還有濟鋼高中……甚至差到只能上最差的私立高中,那也沒關係。還可以選擇職校,畢業後找一份工作餬口。都沒有關係。

青春期抑鬱焦慮,不如就暫時放下休整自己

5、 孩子如今情緒漸漸穩定,我們也反思了過去這一年多的經歷。她跟我說,之所以有那些莫名的情緒,是因為她不明白為什麼要努力。

是的,孩子們為什麼要努力呢?父母這一輩,是為了跳出農門,努力奮鬥;她們呢?她們不用奮鬥,已經有了城市戶口,有了房子,有了數額不小的存款,這都是父母多年奮鬥的結果,大抵是要留給孩子的。

從這一點開始,我們一點點像「剝洋蔥」一樣的剖析彼此的內心。

我跟孩子說,你要是覺得累,可以休學,甚至可以從此不再上學,宅在小公寓裡,吃喝玩樂。只要你覺得快樂。寒暑假裡,我真的給到孩子絕對的自由,她可以通宵玩手機,可以自己出去逛街購物,可以上網購買各種商品。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孩子自己感覺這樣宅也沒啥意思。就自己定一個奮鬥目標。

自從孩子開始叛逆,我們已經取消了所有輔導班,書法、畫畫也都停了。

但是沒想到的是,當我對孩子沒了要求,只關心她的健康和情緒,她自己反而慢慢好起來,作業都完成得很好,不用我說一句話。

她煩躁的時候,我就替她補作業,我說,咱們一起把這煩人的作業做完,省得老師訓斥。

像種麥子一樣養孩子,總有一天會收穫的

這一年多,我換了一份不用加班的工作,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在家裡,哪怕在家乾乾家務,對孩子來說也有一種踏實的感覺。

孩子越來越進步,中考考出了好成績。中考結束,我依然沒給她報輔導班,真心希望她好好休息一下。但沒想到的是,她自己居然報了網課,花自己的零花錢。

我說,網課不求學出什麼成績,你聽聽就好。

高中很快就要考試了,我對孩子的希望,依然是健康快樂就好。希望她保證身體健康,吃好睡好情緒好。明白為什麼學習,才有奮鬥的方向,才有奮鬥的動力。

現在的孩子聰明得很,只要他們明白了學習和生活的真諦,一切就會迎刃而解。

許多家長都說全心全意對待了青春期孩子,憑心而論,你真的認真對待了嗎?考的差你沒有覺得丟人嗎?孩子和你爭吵,你有沒有關心她為什麼煩躁?

跟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沒那麼容易,但是既然生了孩子,就要全心全意愛她,告訴她,無論你有怎樣的困境和不堪,家都永遠向你敞開,無條件接納你!相信,一個有愛的家庭,一定可以共同對抗青春期。加油!

相關焦點

  • 孩子抑鬱了,不想上學了,耐心面對會更好
    這個朋友只覺得孩子不該那麼脆弱,學習壓力也不至於承受不住,覺得孩子有點矯情,就沒想那麼深,也不認為孩子是真的要離開學校,更不認為孩子是抑鬱了,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患了抑鬱症了,自然也不答應孩子的請求,依然嚴肅要求孩子必須以認真的態度對待學習,堅持完成高考。
  • 學習禪學智慧有助於擺脫抑鬱的折磨
    他們感覺自己被排斥在這個世界之外,找不到生存下去的理由。在他們面前,只剩下一條自我毀滅之路。我的一位抑鬱症來訪者是這樣描述的:我感覺自己活在陰間,周圍的人都像魔鬼,我感覺不到任何情緒的存在,我只是一具空殼,缺乏靈魂……02部分精神醫學研究說遺傳是抑鬱症的重要原因。但有些父母雖然身染重症,孩子卻健康、陽光;有些父母非常樂觀,他們的孩子卻在死海形隻影單地徜徉。
  • 以家人之名陳婷有抑鬱症嗎?陳婷對凌霄的「折磨」不是其主觀意識
    以家人之名陳婷有抑鬱症嗎?陳婷對凌霄的「折磨」不是其主觀意識時間:2020-09-04 12:31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以家人之名陳婷有抑鬱症嗎?陳婷對凌霄的折磨不是其主觀意識 最熱播的電視劇《以家人之名》這裡面最大的反派讓大家討厭的人就是陳婷了。
  • 生完孩子就解脫了?還有這些「折磨」在月子裡等著你,當媽不易
    其次,休息到位,不聽信偏方和謠言,在照護寶寶的同時,自己多休息,避免勞累、過量活動等,儘量保持愉快的心情。折磨二:逃不掉的產後抑鬱情緒人們常說「女本柔弱,為母則剛」。但是當 產後媽媽遇上抑鬱,就不能成立了。周圍越來越多的人爆出自己產後抑鬱的經歷,當中不乏許多明星。
  • 產後抑鬱納入常規檢查範疇,千萬媽媽將擺脫「折磨」
    專家指出,產後抑鬱其實不可怕,只要及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和狀態,就可以平穩安全地度過這段黑暗時光。最可怕的是,有些寶媽已經有明顯的抑鬱症狀,可自己完全不知道已經病了。甚至一些寶媽明明知道自己已經產後抑鬱,卻不敢到醫院去接受治療。因為她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羞恥的事情,甚至會被家人埋怨矯情。
  • 青春期抑鬱:孩子持續兩周情緒低落就要警惕了
    專家    孩子持續兩周情緒低落,就要警惕了    韓慶華分析說,在接受諮詢的心理疾病人群中,12歲-18歲的青少年比較多,也就是青春期和高中階段,佔到諮詢人數的半數以上,分析這些孩子患上抑鬱症的原因,最大的因素是「愛的缺失」,並非很多人以為的學習壓力大。
  • 孩子被重性抑鬱折磨,教你幾招,父母不再做孩子痛苦的「觀眾」!
    當今越來越多的中學生被重性抑鬱、雙相折磨,之前彭老師接到過一個中學生,在諮詢我之前他就已經被診斷為重度抑鬱與雙相障礙,病情十分厲害。高一的時候被診斷為重度抑鬱,經過醫生的治療後,病情看似好轉,實則到了高二孩子的病情發生了巨大轉變。
  • 家長們不知道的是,孩子的青春期也是正常的抑鬱期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後,整個人不一樣的,變得叛逆,不聽話,沉默寡言,有什麼事問不出來,出了什麼事也不願意跟家長面對。出去旅遊也不去,走走親戚也不去,這些其實都是孩子一個正常的青春期的抑鬱期的表現。
  • 愛上一個不可能的人:不捨得放棄,受不起折磨
    雖然知道總會有那一天的到來,但是當要正式面對的時候,才發現是那麼殘忍。問題:這種情況下,我應該怎麼辦呢?心如刀割般的痛苦。二是繼續承受在一起的折磨,守在對方的背後。分析:一刀兩斷,談何容易?離開也是需要勇氣的。和相愛的人說離別,違背自己的內心,害怕再受到折磨,也不想傷害別人。
  • 每一位媽媽,都不應該被產後抑鬱折磨
    產後抑鬱很常見產後抑鬱不僅僅發生在我們普通人身上,這道坎,連明星都避免不了!①情況輕些的如趙麗穎,剛生完孩子忍不住哭泣上了熱搜。②嚴重些的如秦海璐整天以淚洗面,導致眼球受損,只能去做了雙眼皮手術。③更加嚴重的如那英,孩子不到周歲就和老公勞燕分飛,每天不想說話、不想睡覺、不愛搭理任何人,她說:「唯一的念頭就是想死。」從前無人注意的產後抑鬱問題,現在在節目中一次次被公開提及。但令人欣慰的是,作為一個在中國普遍存在卻經常會被忽略的問題,產後抑鬱這一女性健康隱形殺手終於正在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
  • 產後抑鬱不可怕,老公可以換,命就一條!附愛丁堡抑鬱自評量表
    2015年《轉化精神病學》雜誌發表過一篇文章,指出在孕26周至產後3個月,如果通過愛丁堡抑鬱自評量表發現有抑鬱傾向的母親,其寶寶在青春期出現抑鬱的概率會增大。而抑鬱的原因或與杏仁核、左側顳葉、島葉和其他區域的功能性連接更強有關。
  • 這部漫畫的作者被抑鬱症折磨了20年,最後發現了抑鬱的真面目
    >孩子給自己長臉了啊——自己也因此想努力學習,來避免父親的打罵。可他沒想到,自己迎來的不是夢想與將來,而是一個名為抑鬱的惡魔——上了高中之後,他就陷入了莫名的抑鬱。他嘗試和自己的抑鬱症和解,當自己感覺到抑鬱的時候,他就放下一切,嘗試用各種娛樂來衝淡抑鬱——當自己與抑鬱症嘗試和解的時候,他的生活才真正迎來了轉機,甚至還交上了一個女朋友。
  • 沒想到薛之謙那麼搞笑的人,卻深受抑鬱症的折磨
    在網絡上,熒幕上的薛之謙是一個很搞笑,不正經,幽默風趣的人,可是,現實生活中的薛之謙並不是那樣的人,他在上真人秀節目《我們的挑戰》的沙盤遊戲治療的時候,非常大方承認患有抑鬱症:「我心裡是不健康的,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覺得我心理健康過,要不然我就寫不出這些情歌,要不然我就不會抑鬱。」他的人生經歷正如很多藝術家一樣,一方面,抑鬱折磨著他,一方面,抑鬱又成就了他,讓他獲得了創作上的成功。
  • 四川樂山女子疑因身患重病不想受到折磨,便跳樓自殺,警方已介入
    等到醫護人員趕到的時候女子已經沒有生命體徵,當場死亡, 事發後記者從警方那裡得知,該事件發生在當天晚上7點左右,警方通過調查發現,該女子身患重病,每天都受到病痛的折磨,女子不想每天都活在痛苦中,便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 暢銷書作家、抑鬱康復者馬特·海格:走出抑鬱,先學會面對
    書中作者真實的經歷抑鬱後,他形容抑鬱的感受是:「我再也無法忍受這殘酷的、一刻不停的自我折磨,那感覺就像我眼見著周圍到處都是冰塊,卻只能將自己的手放在滾燙的爐子上。這種永遠找不到精神安寧的感覺令我筋疲力盡。這種每個積極的念頭都胎死腹中的感覺令我痛不欲生。」
  • 面對青春期抑鬱的孩子,父母千萬不要做這3件事,別火上澆油了
    每個沒有在原生家庭好好對待的小孩,都會在自己有選擇權的婚姻愛情上暴露自己的最真實的一面。」弗洛伊德說。而此前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一份調查,許多孩子自殺的理由往往是,「沒收手機」、「賴床被母親掀被子」、 「被關電視機」、 「不想學習」……而這些又是應試教育下,父母極力控制的,也最容易造成家庭教育問題。面對抑鬱的孩子,父母千萬別再將錯就錯了!
  • 21歲花季少女長期備受抑鬱焦慮折磨(南昌格天心理諮詢案例)
    抑鬱症通常被認為是低能量狀態,焦慮被認為是一種高能量狀態,焦慮和抑鬱比人們想像的更具相關性。在內心,一個抑鬱的人經常會經歷很多焦慮症狀今天江西南昌格天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為大家帶來21歲花季少女長期備受抑鬱焦慮折磨這方面的一個真實案例。
  • 21歲花季少女長期備受抑鬱焦慮折磨(南昌格天心理諮詢中心)
    抑鬱症通常被認為是低能量狀態,焦慮被認為是一種高能量狀態,焦慮和抑鬱比人們想像的更具相關性。在內心,一個抑鬱的人經常會經歷很多焦慮症狀今天江西南昌格天心理諮詢中心的老師為大家帶來21歲花季少女長期備受抑鬱焦慮折磨這方面的一個真實案例。
  • 為什麼要生個孩子折磨自己,產後抑鬱媽媽:曾幻想抱著女兒跳下去
    一位媽媽分享自己產後的情緒,她形容自己在女兒出生後的大半年裡都不算快樂,更一度想過為什麼要生孩子折磨自己呢?她慨嘆當個滿分的媽媽真的很難。你太自私了,為什麼不想想自己的孩子?」她分享自己誕下孩子大半年的心路歷程,她表示自己不算快樂,更不斷更反問「為什麼要生孩子呢?為什麼好好兩人世界日子不過,要這麼折磨自己呢?我一直反覆不停的想著⋯⋯ 」 媽媽表示自己雖然早在決定懷孕前有心理準備,明白做媽媽就是完全失去自己的生活,為了當一個好媽媽就是完全的犧牲跟奉獻,但實際體會了才知道,這其實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 青春期孩子正處「喪失」階段,你要慶幸孩子表現抑鬱、反叛
    畢竟,誰不希望孩子無論到了哪個階段都能與自己關係親密,個性陽光、乖順?可是,有點抑鬱、有點反叛就是青春期孩子的個性特色,是孩子成長不可違背的客觀規律。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孩子進入青春期,父母子女間的心理距離就會不可避免地拉遠?其實並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