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選課對於學霸按理說沒啥好擔心的,甚至可以說任意學科組合對學霸來說都可以選,都不用犯愁,但實際情況卻讓人大跌眼鏡,完全不是想像的這樣。
現在很多新課改地區的學校,高二學生在高一下學期就已經選完課了,現在已經走班一段時間了,而且也經歷了高一期末和高二期中兩次大的檢驗。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很多學霸生在這兩次檢驗過後暴露出了很多問題。
尤其是一些普通高中學校的學霸生,這個問題更加嚴重,這究竟發生了什麼?
01 學霸生選課暴露的第一個坑
很多在本校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也都被當成學霸,因為每次考試,年級,學校都是前100名或者200名的學生,這些學生在選課的時候一般都會去選擇物化生。這裡主要有兩種情況:
1、學校開設組合少
據我了解很多普通學校,由於學校師資力量和硬體設施等原因,很難開齊開足所有的選課組合,因此,學校就人為地給學生限制了可供選擇的組合,有的可能是三五個組合,有的可能兩三個組合,甚至還有的就是物化生,政史地這兩個傳統組合。
別忘了,高考改革選課組合在3+1+2地區最少也是12個組合,在3+3地區就更不要說了,最多20個組合。
所以,很多學生沒有辦法實現自己的願望,只能被動地選擇組合。這對學生明顯不公平,因為高考改革就是尊重學生的自由選擇權。
由於只有少數幾個組合,這樣的學霸生基本上只能選擇物化生組合了。
2、學霸生太過自信,想當然選擇
當然,更多學霸都是太過自信,直接就選擇了物化生組合,其它組合幾乎不考慮,但是兩次考試之後發現,被摔得很慘。
為什麼說這些普通學生的學霸選擇物化生是坑呢?
因為,他們不是真正學霸,他們只是普通高中學校裡面的佼佼者,在這種全省排名賦分情況下,在都是各校學霸選擇物化生的情況下,相對弱勢的高中學生學霸們其實當了嫁衣,他們和其它重點高中學校的學霸想必相形見絀。
這就是學霸選課的第一個重要的坑,扎堆選物化生,幾家歡喜幾家愁。
02 學霸選課暴露的第二個坑
很多學霸,準確地說應該是自我感覺還算不上學霸的同學,他們往往會很理性地避開超強學霸的組合,比如物化生,而選擇其它組合。
這些學生其實成績也不差,在班裡也是前十名的學生,但是由於聽別人說那種組合競爭激烈,所以就想另闢蹊徑,選擇如物化政,物政生等組合。
想法是好的,可是兩次考試後發現,政治學科和其它同學,甚至成績很一般的同學成績都差不多,這究竟怎麼回事?政治這麼好學為什麼考不了高分呢?
其實,這就是學科特點造成的,政治學課,一般人學不好,別看聽得懂但是考試就不行,主觀性太強,學好政治不僅是比看誰背誦的好,更關鍵是靈感,悟性。
既然原始分拉不開差距,那麼這些學霸就吃虧了,本來想碾壓比自己差的學生,結果被別人碾壓。
由此可見,學霸選課也要慎重,不能想當然。我建議學霸選課要注意兩點:
1、扎堆選課要不得
學霸扎堆選物化生是最普遍的,因為很多學生認為,不選物化生似乎證明不了自己就是學霸,感覺很丟人。這其實是很主觀,很錯誤的想法。
所以,要結合自己真實實力,不要盲從,不要想當然,真實學霸可以考慮,如果是偽學霸就算了吧。
2、不要選擇過於主觀的學科
為什麼有的學霸選了歷史或政治就容易吃虧呢,就是因為主觀。主觀學科往往存在很強的不確定性,老師改卷給分隨意性比較大,所以避開主觀學科不失為一種好辦法。
其實學霸可以考慮的組合就是物化生,物化地,物生地,化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