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還是沒有人性

2021-02-16 喜歡吹殼子

          

為避免失聯,請在閱讀本文之前長按上方二維碼添加我的常用公眾號和我的個人微信號。謝謝。

這幾天本來不想寫文章的。原因很簡單。第一,大過年的,我不想罵人;第二,大過年的,我不想罵人。

但忍不住還是要罵人了。

前兩天,日本又發生地震了。然後,很多披著人皮的生物又跳出來秀下限了。比如渣浪微博這個叫陳越的「知名法律博主」。↓↓

其實,這種毫無人性的秀下限,並非個例。比如2020年3月,瀋陽一家叫「楊媽媽」的粥店,就打出了熱烈祝賀美國、日本疫情的橫幅。↓↓

最低劣的動物,都知道物傷其類,可惜他們卻不懂。簡直是毫無人性。

我們仔細想想,當年日本神戶大地震時,不少中國人大喊「震得好」,而幾年後四川汶川大地震時,日本民眾和媒體都喊出「中國加油、四川加油」的口號,堪稱全世界最專業的日本地震救援隊,則組隊奔赴四川參與抗震救災,成為最先到達四川地震災區的外國救援隊。

而日本救援隊列隊向地震遇難者遺體默哀的場景,更體現了他們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日本救援隊隊員大河內克在談到未能在倒塌的校舍中救出學生時,甚至幾度落淚,一再表示遺憾。

我們再仔細想想,2020年初中國疫情最嚴重的時刻,日本的大街小巷,常見「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的條幅。得知中國緊缺醫用口罩後,日本很多藥店主動下調口罩價格,並用中、英、日三種文字打上「愛中國」、「中國加油」等字樣。更有不少日本志願者自發上街為武漢募捐。其中,一個日本初中女生穿著中國旗袍,在寒風中不斷鞠躬為武漢募捐的視頻,讓我感動不已。↓↓

日本向武漢捐贈醫護物資時,用漢語寫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日本向湖北捐贈醫護物資時,用漢語寫著:「豈曰無衣,與子同裳」;日本向大連捐贈醫護物資時,用漢語寫著:「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日本向遼寧捐贈物資時,用漢語寫著:「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感謝日本,他們不但積極援助中國抗擊疫情,而且向中國人展示了古漢語之美。

想到這裡,我們不覺得羞愧嗎?我們不覺得恥辱嗎?

中國有句老話叫「患難之時見真情」,其實,患難之時,更見正義和良知。

為什麼平時看上去老實巴交、誠實善良的人,會突然變得如此陰險歹毒呢?

那就是因為愚蠢。恰如偉大的神學家朋霍費爾所說:「愚蠢是一種道德上的缺陷。愚蠢的人不可能真正善良,因為愚蠢的人是非對錯不分,奉惡魔如父母,視良知如仇寇。愚蠢本身,就是一種不可救藥的邪惡。」

日本曾經侵略過中國,我們當然不能忘記,但是,我們更應該記住,當我們曾經的敵人已經步入文明社會,我們則一定不能在野蠻叢林裡繼續狂奔。

如果非要向日本復仇,那麼最好的復仇方式,就是讓中國變得比日本更文明、更富裕,就是讓每個中國人活得比日本人更有尊嚴。

古人云:讀史可以明智。所以我給大家推薦一套非常靠譜的歷史書:《講談社·中國的歷史》。請點擊後面的紅字了解詳情:日本學者寫的中國史,精日反日都該看看!。請點擊下面的「閱讀原文」購買,保證正版,貨到付款。謝謝。

相關焦點

  • 「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這個問題沒有意義
    順帶的,許多人又在爭論「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的問題。對此,我想多說幾句。倒回去二十年,我還參加過幾次辯論賽,「人性本善」或者「人性本惡」是經常選擇的辯題。那時候,我還真的希望去搞清楚「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但是現在我已經知道,這完全是個偽問題。而偽問題,是不可能有答案的。
  • 疫情之下:災難是人性的試金石,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在這次疫情大背景下,引發了人們對人性的性善以及性惡的思考。應奮不顧身為大局著想?還是為了一己私慾對他人置之不理?今天,我們就疫情的一些現象進行分析,對當今時代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進行探索。1.23日,武漢宣布封城。我心裡一緊,想到的竟然是韓國的人性電影《流感》。
  •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關於「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記得之前,我和一個朋友討論過,朋友會說,「人性本惡」,因為人都是利己主義的。
  • 《隱秘的角落》: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
    我覺得我沒有答案。電視劇裡,朱朝陽沒有拉朱晶晶一把,那是對小說的改動,更有戲劇性,也更符合人性。人性本惡vs人性本善很多年以前,國際大專辯論賽裡有一道讓很多人封神的辯題: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說實話,直到今天,這個順序應該還是這樣。
  • 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唐朝詩人韓愈的說法很深刻
    而韓愈關於人性的看法,因為他主要是為了反對當時唐朝的佛教人性論,繼而提出了與孟子性善、荀子性惡、揚雄性善惡混說不一樣的觀點,他認為人性分為「三中下」三種類型。韓愈曾經發表過這樣一段議論: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導而上下也;下焉者,惡焉而已矣。
  • 《釜山行》可怕的是喪屍還是人性?
    而與此同時,當他們坐上列車的時候,有一個不速之客讓他們陷入了恐慌。通往釜山的遙遙旅途布滿殺機,在列車上,大家看到了城市發生了許多事情,雖然政府極力洗白,卻無法掩蓋喪屍肆虐的事實。當列車即將關門的時候,一名旅客衝上了列車,然後她很快屍變,並對目光所及之處的健康人開始了感染,一旦讓它咬到的人,則會傷口迅速糜爛,病變成喪屍。
  • 師瑾:你想不想成為人性高手洞察人性,抓住人性,操控人性?
    師瑾社群創業你想不想也成為人性高手,洞察人性,抓住人性,操控人性?人也好,東西也好,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事情經歷多了,人經歷多了,自然,知道,真假,騙不了自己!為啥他們能利用人性做定位?做產品?做成交?賺錢?因為他們都是人性高手!為啥他們能成為人性高手?很簡單!特別簡單!
  • 為什麼性惡論是錯的,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深入探討人性之一
    關於人性的善惡,人們都非常關心,為什麼性惡論是錯的,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下面我通過幾篇文章深入探討一下。首先對認為人性本惡的觀點提出幾個疑問:1人類社會的現實是人人都要表現自己是好人,人人好像怕被貼上壞人的標籤,太多的罪惡都假善之名。人在善的表面之下做了不少壞事,這的確是一個事實,但這是人性惡的證明嗎?
  • 談談電影《悲慘世界》是人性的救贖還是人性的弱點?
    這部電影有很強的救贖感,是人性的救贖也是心靈的救贖。電影大概:首先是冉阿讓出獄後機緣巧合下來到了主教的家中求食,主教沒有嫌棄他是個罪犯熱心的招待他,但是冉阿讓半夜偷走主教家中的銀器打傷主教後逃走,被警察抓住後主教並沒有責怪他,而是告訴他,這些銀器是為了贖你的靈魂給你的,主教的寬容讓冉阿讓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光明,使他心靈震撼。
  • 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你是怎麼想的?
    談到這裡,那我們人到底是善還是惡的呢?自古有以來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也引發了很多爭論,也有不同的認識。那主要的就是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兩種極端的認識,那接下來我們就看一下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觀念呢?對於這些支持人性本善的人來講,他們會覺得人與人之間,因為合作有愛,使這個社會更加發展、更加進步,也使個人更加完善。覺得人人都是可以受到良好的教育,有著良好的教育環境的,那就像我們尋找適應天性的環境,從而得到發展的教育一樣,我們強調的仁義禮智,這種都能夠順乎自然的發展起來,想成為明人倫、知人意、有浩然之氣的人,結果都是人人都可以成為堯舜那樣的人物。
  • 《安家》是人性的善惡,好人與壞人還是有區別的
    雖然被吐槽了很多次,但還是值得一看,劇中很多個小角色像極了我們身邊的很多人,也真實的把人性的善惡體現了出來。老洋房是上海灘獨特的產物,四十年前,老洋房的主人收留了一家落魄遠親,在那裡住了四十年,四十年後,老洋房的主人要賣房,結果他們一家人竟然賴上了不走,老洋房能賣1.5個億,他們厚顏無恥的竟然想分五千萬。人性也沒有多麼醜惡。有的人願意為了其他人去死,有的人卻為了活下去而犧牲他人。如果你覺得人性醜惡,那是因為你和他關係不好。
  • 谷歌CEO道歉被批「沒有人性」,Gebru:他們就想趕我走
    【新智元導讀】據外媒消息,在本周三谷歌CEO皮採就解僱AI倫理團隊聯席領導Timnit Gebru道歉之後,當事人Gebru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皮採的內部郵件將她刻畫成了一個「憤怒的黑人女性」,其郵件內容「沒有人性」。12月月初,Gebru發推表示自己突然被谷歌辭退,而自己對此毫無準備。
  • 人性是什麼?人性本善嗎?
    一直以來,我都想寫一篇有關人性的文章。關於人性是什麼的問題困惑著我,對人性的客觀認識一直也是我想追求並提高的。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筆者閱歷尚淺,涉世不深,走入社會工作的這些年來,對人性有了一點點認識。所以,今天我們來談談。
  • 《密室逃生》人性是惡還是善,幸運兒真的是命運安排嗎
    從第一關等候室開始,進入小木屋,第二關進入冰天雪地,為了一把打火機,眼鏡掉入冰洞,成為遊戲的第一個犧牲者;第三關進入顛倒的撞球室,還是為了鑰匙,漂亮的老兵阿曼達犧牲了自己;第四關奇異病房,大叔邁克為達到最高心跳貢獻了自己的身體。這一關揭秘了六個人的身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每次事故的倖存者。米勒和傑森逃出,佐伊暈倒在第四關病房裡。
  • 人本善還是人本惡?人性的源頭在哪裡?我們需要什麼樣的人性?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綱要》(71)《人性的變異》人性是人之為人的標誌,也是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人自從產生出人性,就告別了本能的獸性,但是,人也就再也走不出人性。人性是生存理念賦予人的屬性,人的本性經過生存理念的過濾以後,人就呈現出人性特質。
  • 順人性與逆人性是個偽命題
    就是對人性深刻而有溫度的洞察,能夠讀懂身邊人的需求,充分把握他們的優勢和不足,把他們每個人的才華發揮到極致,讓人沒有理由不追隨他。通俗地說,就是說人話,辦人事,把人當人看。任正非:知識改變命運上世紀80、90年代,腦體倒掛現象嚴重,社會上流傳著「造飛彈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不如拿剃頭刀的」這樣的順口溜。
  • 東浩紀 | 沒有「他者」的充足社會,人性會變得如何?
    (按「御宅族的社交性」「沒有強烈共鳴的社會」兩節內容擬題)在後現代時代,人們會動物化。實際上,這十年來御宅族正急速的動物化。舉證來說,他們的文化消費沒有大敘事背後的涵義,並且以資料庫抽出的組合要素為中心展開活動。他們不再為渴望他人的欲望這種麻煩的人際關係而煩躁,只單純追求自己喜愛的萌要素,出現在自己喜愛的故事裡而成的作品。
  • 「人性本惡」擊敗「人性本善」
    這充分顯示出,復旦團隊具有不管處在正方還是反方都能獲勝的能力。        最後,決賽的對象是1988年的老對手臺灣大學隊,辯論的題目是「人性本善」。        復旦大學隊再次成為反方,和臺灣大學隊開始了生死搏殺。        善惡問題是中國歷史上的老問題,也是傳統知識分子在思考人性時都無法迴避的問題。
  • 狼孩為什麼沒有了人性
    而且孩子越大,他就越覺得我們做得不符合他們的要求和標準,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根本沒辦法去好好交流和溝通。所以,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或是狀況,是天生的還是撫養人的責任?同樣,狼孩沒有了人性,是天生的還是在狼群習得的?答案不說自明了吧。所以想要讓孩子有所改變,是要改變我們自己,還是糊塗的堅持去直接改造孩子呢?
  • 重症監護室裡盡顯人性,是搶救,還是放棄,該如何選擇
    重症監護室裡盡顯人性,是搶救,還是放棄,該如何選擇有一位朋友在重症監護室工作,她每天都會見到各種各樣的人和家庭,在面對是搶救還是放棄的考驗面前,展現出來的態度,真的是五花八門,這時候,病人家屬要面對一個兩難的抉擇,選擇搶救,一定會花一大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