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每天學點親子|婚姻 | 管理實用心理學諮詢電話:18831006550心心老師 13103101730家家老師 15131066999王老師
如今最讓家長困擾的就是,我們好像對孩子做什麼都不對似的。而且孩子越大,他就越覺得我們做得不符合他們的要求和標準,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根本沒辦法去好好交流和溝通。
孩子越不聽父母的,就說明親子之間的關係越不好,也說明了家長對孩子的期待一定是過高的,還說明這種情況已經出現很長時間了,更說明親子之間的這種矛盾在很久前就已經潛伏了,但家長沒有去覺察,等出現大問題的時候才引起注意。
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一定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問題。一個巴掌拍不響的道理人人都懂,而家長有時就會犯糊塗,孩子出現狀況,就總找孩子的原因,然後一味的外求,找老師、找心理諮詢師,似乎找到靈丹妙藥就可以去治好孩子的「病」。可是孩子生病了嗎?假設真的是生病,我們也知道,所有的病都不是突如其來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才一點點形成的。比如不良生活習慣對身體的傷害,情緒積壓嚴重對病痛的影響。那習慣等的形成都來源於哪呢?一定是我們從小就習得的對嗎?那孩子從哪裡習得的呢?肯定是跟誰在一起時間長,就在誰身上模仿的,恰恰不就是家長自己麼!然後經過時間的流逝,孩子慢慢的長大,就學會了家長身上的很多模式,最後就在自己的身心沉澱下來了對吧?
有的家長問,為什麼我身上的優點孩子不學,光是學缺點呢?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問一下自己了,就是,我們自身的優點多,還是缺點多呢,也就是我們真正接受和認可自己的部分有多少?自己身上的缺點或是不夠好的地方又有多少?所以,我們自己有多少不足,生活中就會呈現或是暴露出來多少所謂的缺點。這些東西無須掩蓋,也蓋不住,因為家裡有一個最敏感的接收器,那就是孩子。孩子天生就天真無邪,天生就純淨自然,天生就心無雜念,對父母的一切言行從來都不帶過濾器,好壞通吃。所以孩子的好也是家長教的,壞也是家長給的,甚至是脾氣、秉性壓跟都沒有多少是遺傳的,包括性格也是如此。別說孩子,就算夫妻二人在一起時間久了,相貌都會有一些相像。
孩子的這一切都是一個習得的過程,不是與生俱來的。就如同狼孩的故事,小孩從小跟狼群一起長大,回到人類的世界,即便經過再長時間的教、養,他都很難再改變,甚至是壽命都會大大的縮短。因為他從小和狼一起生活,即便是人類,但骨子裡卻帶透著狼性。像狼那樣嗥叫,像狼那樣吃生肉,手指甲和腳趾甲就像狼爪,還愛咬人,而且不聽人說話,也聽不懂人話。
所以,孩子出現了一些問題或是狀況,是天生的還是撫養人的責任?同樣,狼孩沒有了人性,是天生的還是在狼群習得的?答案不說自明了吧。所以想要讓孩子有所改變,是要改變我們自己,還是糊塗的堅持去直接改造孩子呢?
還有一部分家長口口聲聲說愛孩子,而自己卻不想改變,也不願去做出犧牲。因為改變是不安全的,更是痛苦的,然而我們卻全讓孩人子獨自去承受這份痛,問一下自己的心,這真的是愛嗎?
另外,我們回顧一下,經常怕孩子弄髒衣服,有沒有怕自己洗衣服麻煩和勞累?不讓孩子玩水,怕孩子感冒,有沒有一點還怕去醫院又費勁又花錢,還得替孩子擔心?孩子玩耍的時候,不允許把家裡弄亂,有沒有怕自己收拾的很辛苦?對孩子發火、發脾氣大喊大叫有沒有是因為自己控制不住、也不想控制而進行發洩?對孩子的指責、打罵是不是也會因為孩子的做為沒有符合自己的期待,沒讓自己滿意?等等,還有很多很多,這些一定讓對號入座的家長有不舒服的感覺了吧?是的,我們有多不舒服,就做成了讓孩子多難受、多不痛快。
這個過程中缺少了一份接納、允許、理解和尊重。大多數家長沒有考慮到孩子的專注力、想像力和創造力被破壞掉,也沒有想過孩子心理是否受傷,更沒有想過孩子的性格不好、學習不好、行為總出錯等等都跟心理創傷有關,然而這一切都是家長做的貢獻。
還有一部分家長為了減少自己的焦慮,而讓自己的內心好受一點,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哪怕沒有效果,哪怕家裡條件不好也得咬著牙的上。因為在求得心理上的安慰和平衡。很多時候,家長們把事情該做的做了,不該做的也做了,就是為了日後孩子長大了,即便他不好,我們也不會遭埋怨,就可以冠冕堂皇的推卸養育過失的責任了。這,是愛,還是打著愛的名義在綁架?醒醒吧夢中人,睜開眼吧家長們,不要再這樣欺騙自己的心了。很多時候,我們何常不是,為了自己心理上的平衡和好過,使勁的為孩子做表面的事情,用外力去拉扯,卻沒有用內在的力量去改變自己,從而真正有效的支持和幫助到我們的孩子。給孩子報課外班補習、找心理老師輔導、給孩子當保姆式的照顧、滿足一切物質條件等等,唯獨沒有多少家長把這些用在自己身上,給自己好好補補課。學學心理學和家庭教育知識,學學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學學如何搞好夫妻關係,學學怎樣和孩子相處和溝通,怎樣進行有效的引導和支持,怎樣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質來做個好榜樣,去探索一下哪些地方忽略了需要及時改進,然後給自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添點料,來滿足一下心理的需求等等。這都是我們需要去看到和面對的。所有有狀況的孩子,一定都是撫養人的功勞,無一例外。誰都不敢說一塊白布放在大染缸裡,拿出來不會被染色,唯一的區別是,染缸的濃度和顏料不同,所染的顏色和深淺不同。所以,想要布的顏色不同,要在染缸和裡面的顏料做調整,而不是在布上下功夫。家長們開始學習吧,別再幻想著改變外在的環境,來改變孩子本身了,自己才是孩子的複印機,孩子只是複印件而已。一個人不能改變別人或世界,只有經由自己的改變和提升,去影響他人,才有可能讓對方願意做出一些調整。讓我們獲取更多的心理學知識和親子教育方法,來引導和支持我們的孩子,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啊 !
親子|親密|個人|心靈|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