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23種疾病,改寫1804名女孩命運,張桂梅被央視點讚:救了一代人

2020-08-10 冷先生商業筆記

一所窩在深山裡的女子高中,不收學費,不挑生源,會有什麼樣的教學成果?

2020高考成績放榜後,全校159名參加高考的姑娘,有70人達到一本線,600分以上有17人。

捷報飛傳,校長張桂梅疲憊蒼老的臉上綻出笑容。這所華坪女子高中由她一手創辦,趟過歲月苦難的河流,一點點探尋著前方的微光。

01、貧窮,也是一種隱私

沒有真正見識過貧窮的人,不會知道貧窮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區區幾百塊錢學費,就能讓一個家庭困頓不堪,自願放棄孩子的前程。

少女時代的張桂梅是不知道的,她出生在東北的小康之家,衣食無憂。

17歲那年,張桂梅懷揣一腔熱血,來到雲南大理支教,她結了婚,愛人也是老師。風光秀麗的蒼山洱海,見證了他們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

然而不幸降臨,朝夕相處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張桂梅痛不欲生。眼前熟悉的一切,無不令她觸景傷情,她請調到麗江華坪縣民族中學任教。

華坪地處偏僻,群山環繞。大山深處的嫋嫋炊煙,遠看有幾分詩情畫意,但事實上他們的生活,貧窮而落後。

這落後不僅是物質,還有精神與思想上的,他們重男輕女,家裡的女孩是沒有機會讀書的,即使讀了,也總是早早輟學去嫁人。

到華坪工作不到一年,張桂梅被查出嚴重的子宮肌瘤,她沒錢看病,準備安心坐等死神的召喚。

但消息傳開後,校裡縣裡都為她捐款,有些山裡的婦女趕了很遠的路來看她,掏光了衣兜裡的錢幫她治病。

對她們的熱情援助,張桂梅很感激,也很感慨。這些山裡的婦女,年紀輕輕,卻已拖兒帶女,終日操勞讓她們的模樣過早地衰老憔悴,曾經的夢想也早已在生活的碾壓裡消失殆盡。

辦學校的念頭就是這個時候開始有的,但張桂梅從不用「貧窮」來描述自己的女學生,而是稱她們為「山裡的女孩子」。

面對記者採訪時,她解釋說:「對敏感的女孩子來說,貧窮,也是一種隱私。」

誰想把傷疤血淋淋的撕裂,再赤裸裸地展現在眾人面前?

張桂梅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女孩們的自尊,並奮力地為泥濘中苦苦掙扎的她們,點燃一盞燈,照亮腳下的路。

02、向黨旗宣誓,用生命辦學

一個普通的鄉村女教師,想辦所高中,簡直難於上青天。建校要地基,要校舍,一磚一瓦,一桌一椅,就算再簡陋,也是一筆不小的投資,張桂梅哪有錢呢?

從2002年開始,張桂梅就四處籌款。

她籌款的方式,是捧著自己的教師證,踏遍祖國多個大城小巷,向每一個路人講述自己辦學的夢想,希望他們能慷慨解囊:「您能不能支持我幾塊錢?一塊也行。」

很多不明真相的路人把張桂梅當做乞丐、騙子,用厭惡的神情看著她,像驅趕蒼蠅一樣驅趕她。她花了整整5年時間,磨破多少雙鞋子,才籌來區區的一萬塊。

直到2007年,張桂梅當選為十七大代表去北京開會,新華社一個女記者看到她身上的破衣爛裳,並了解她的故事,感動之下為她寫了篇報導,得到了社會關注與政府的撥款,張桂梅的華坪女高才得以建成。

這是中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2008年9月,學校第一屆的100名新生入學了,而困難,才剛剛開始。

學生們多是因為學校不收學費才來上學的,因為家庭條件差,她們之前的學習生涯也是斷斷續續的,基礎太差,高中的知識根本聽不懂。

這樣的生源質量原本是不必苛求升學率的,考個技校或大專,家長們都會心花怒放。但張桂梅卻定下了一個超高的目標:「每一個孩子都是大山裡的希望,最低要上二本線!」

基礎差,那就拼命教!從小學階段的識字計算開始補起,爭分奪秒地補,補完小學䃼初中,一年當幾年用。老師們教得實在太辛苦,待遇又低,學校的老師走了好幾個。

圖源·紅星新聞

不僅老師流失,學生也流失。開學沒多久,6名女生不聲不響地退學了。張桂梅鑽進山裡家訪,女孩的家長把臉一沉,沒好氣地說:「我家窮成這樣你又不是沒看見,念什麼書?」

即使不要學費,他們也不要女兒上學,讓她嫁人掙份聘禮,或者出去打工貼補家用。

一貧如洗的家庭,女孩們求知若渴的眼睛,交錯著在張桂梅腦海中浮現。綿延起伏的青山靜默地聳立著,等待著她的答案。

也有很多老師們豁出命來教書,殫精竭慮,奉獻所有。

有老師做腫瘤手術,下了手術臺能活動身子,就立即趕回學校上課;有老師新婚燕爾,沒請一天假,匆匆返回校園。

張桂梅自己更不用說了,她隻身一人,以校為家,因為長時間超負荷的工作身染重病,幾次被醫院下病危通知單。

她單薄的身子立在山巒之間,像瑟瑟秋風中的一朵野菊,渺小而瘦弱,仿佛隨時要從枝頭凋謝,卻仍拼盡全力,為天地間奉獻上一抹金燦燦的顏色。

03、一個女性的教育,影響三代人

很多人問過張桂梅這個問題:為什麼要辦女子高中?

張桂梅曾親眼目睹,一個健康的女孩,被親生母親狠心扔在福利院的門口。也曾親眼看見,被迫輟學回家的女孩,含著淚水穿上了嫁衣。

她去山裡家訪,不怕曲折難走遍布泥濘的山路,不怕叢生的樹枝割破她的腿腳,但卻怕那些對女孩們不屑一顧的、無所謂的涼薄眼神。

「女孩子讀什麼書呢?有錢也是給兒子讀。」電視劇裡的橋段真實的存在,真有媽媽讓成績優秀的女兒放棄高考,去打工供弟弟上學或吃喝玩樂。

每逢這個時候,張桂梅就格外心痛。

今天的女孩,是將來的母親,再之後,她還會成為外婆或奶奶,愚昧的思想只會代代相傳。對一個女性的教育,會影響三代人的命運。

於是她辦了華坪女高,一頭扎了進去,她沒有再結婚,也沒有自己的房子,棲身之所,是三樓女生宿舍的一張鐵架子床,她特意選了靠門的床位,若有危險可以及時衝出來保護學生。

因為身體狀況她無法再上講臺授課,便幹起後勤。她每天早晨5點準時起床,摁亮樓道裡的燈,再提著大喇叭去喊學生們晨讀。

華坪女高的學習是高強度的,學生們吃飯休息的時間嚴格控制,走路都是小跑著的,上課、刷題,只爭朝夕。

雖然全校都是正值花季的女學生,但沒有一個人穿裙子,沒有一個人留長髮,更沒有人塗脂抹粉。女老師也一樣,素麵朝天,因為所有的精力都要放到學習上。

管得太嚴,學生們私下悄悄喊張桂梅「女魔頭」、「周扒皮」,但在心裡,她們如此敬愛著她。

她們會把家中僅有的一點好吃食偷偷帶到學校,山上的野果,水裡的魚蝦,只要她們有能力給予的,都會送給張桂梅吃。在她們心裡,張桂梅是校長,也是媽媽。

她們多想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張桂梅給她們打開了一扇門,用知識編織著未來的夢。

第一批入學的100學生,走了6個,張桂梅費盡心力追回了兩個,96個學生有69人考上了本科,綜合上線率達到百分之百。

張桂梅將可望不可及的高目標變成了現實。再之後,學校的升學率屢創新高,到2019年,僅一本率已達到40.67%,在整個麗江市排名第一。

張桂梅每年都去送考,看著這些山裡的姑娘們信心十足地走進考場,她的眼中滿是驕傲與自豪。

從2008年至今,從這所女子高中裡走出的大學生有1804名,而張桂梅因此付出的,是她的整個人生,落到身上的,是32種疾病。

春蠶絲、紅燭淚,為人師表,大愛無言。

作者:玲瓏心

相關焦點

  • 11年改變1600名大山女孩的命運!央視點讚「扒皮」校長張桂梅
    作為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創辦者,12年來,她將1804名女孩送出大山。張桂梅發現,總有女孩讀著讀著就不見了,她去大山裡找,發現很多女孩十幾歲就嫁人了。有一次,張桂梅在家訪途中,看到一個女孩坐在田埂上,眼睛往遠處看,她上前詢問這個女孩在想什麼,女孩看了她半天,哭著說自己想讀書,但媽媽讓她打工或嫁人換彩禮。
  • 央視點讚:63歲無兒無女,改變1600多女孩命運的女校長張桂梅
    不管怎麼著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是少,她們後面過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對我是最大的安慰。」張桂梅,中國的特蕾莎女士,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的校長,建校 12 年,和她的教師們已經帶領了1645 名女孩走出大山,走進了大學的校門。2019 年高考,華坪女高 118 名畢業生一本上線率達到 40.67%,本科上線率 82.37%,排名麗江市第一。有今天這樣的成績,63 歲的張桂梅幾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 張桂梅:讓孩子有方向,有出路,有希望!央視:她救了一代人
    01命運多舛很多平凡的人物,做著偉大的事情,張桂梅校長是萬千校長中的一員,她為鄉村的女孩子撐起了一片天,女生親切地喊她「老媽」。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張老師出生在東北,快成年時就去南方支教,她的丈夫也一起過去了,她的命運並不是很好,丈夫在20多年前因病離世,那段時間可以想像她有多傷心。
  • 女校長張桂梅:能救一代人是我最大的安慰
    華坪女高建校12年,已有1645名大山裡的女孩從這裡走進大學。2019年高考,華坪女高118名畢業生,一本上線率達到40.67%,本科上線率82.37%,排名麗江市第一。從那之後,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夜裡12點後休息,3分鐘之內從教室趕到食堂,吃飯不超過10分鐘……在女高,每件事都被張桂梅嚴格限制在規定時間內。知識在山裡人的心中究竟是什麼分量?張桂梅直言,「女孩子受教育,是可以改變三代人的。」
  • 11年讓1600名女孩走出大山,拿命拼!央視點讚「扒皮」校長張桂梅
    而在雲南,遙遠的大山深處,卻有一位名叫張桂梅的女校長,捨身忘我,創辦了一所免費的女子學校,將1600多名女孩送出大山!張桂梅的故事為我們注入了一劑強心劑,讓我們穿越喧囂,相信未來。01 大山裡的奇蹟女子學校,本科上線率高達八成,無數女孩考入名校夜裡12點,雲南省華坪縣女子高級中學依然燈火通明。這些備戰高考的大山學生們,每天早上5點過起來,一直鏖戰到凌晨。
  • 傳奇校長張桂梅和1804個女孩的故事
    >在這整整12年的時間裡,1804個可能輟學的貧困女孩,因她走出了大山,走進了大學校門……1995年,張桂梅的丈夫因為患上胃癌離開人世。萬分悲痛的張桂梅,不願意在大理繼續待下去。就是通過教育改變大山女孩的命運,進而改變三代人的命運,改變一方水土貧窮落後的命運!這是不僅是為人師者的初心,更是一位共產黨人的初心!
  • 傳奇校長張桂梅和1804個女孩的故事-新聞中心-北方網
    為了建起這所學校,她曾四處籌款;為了讓貧困家庭的女孩走進學校,她一次次翻山越嶺挨家挨戶做工作;為了讓她們考出好成績,她每天早上5點起、快凌晨1點才躺下……在這整整12年的時間裡,1804個可能輟學的貧困女孩,因她走出了大山
  • 「燃燈校長」和1804個女孩的故事
    傳奇校長張桂梅和1804個女孩的故事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於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她每天早上5點起快凌晨1點才躺下在這整整12年的時間裡1804個可能輟學的貧困女孩因她走出了大山走進了大學校門
  • 幼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無兒無女,卻改變了一代人的命運
    在丈夫去世後,她曾在這裡患上了嚴重的疾病,是當地的黨組織、縣裡的人民捐助她治療,許多素不相識的農婦,都曾給她捐款,所以她說:「我要為這裡做點什麼。」 張桂梅曾見過一個10多歲的小女孩:呆坐在山頭上看著山那邊,手裡握著鐮刀,旁邊還放著一個割滿草的破籮筐。 問:為什麼不讀書?答:家裡給我訂婚了。
  • 63歲無兒無女改變1600多名女孩命運,她比任何人都值得熱搜
    在華坪這幾年,張桂梅看了太多女孩失學的悲劇,很多教室裡面的女孩上著上著學就消失了。這些消失的女孩,大多數的命運不外乎兩種。一種是早早的被父母嫁出去換了彩禮,換來的錢給哥哥蓋房,供弟弟讀書,而她們自己還未成年就要嫁為人婦。
  • 傳奇校長張桂梅獲評「時代楷模」:她把1804名山裡女孩送進了大學
    張桂梅女校長曾經在一則採訪中說道:「讀書學習對有些人來說重要,也可能不重要,但是對我們這群孩子來說有著100%的重要性,我正在追求教育的公平。」這位傳奇校長曾因為讓當了全職太太的女孩滾出屋子而上了熱搜。但是她的傳奇不僅於此。
  • 師者應如張桂梅,20餘年熱血只為改變貧困女孩命運
    並任該校黨支部書記、校長一腔熱血20餘年光陰揮灑在華坪這方熱土改變了上千名貧困女孩的命運張桂梅祖籍遼寧,從東北來到雲南支邊後,隨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鎮第一中學任教。民族中學和兒童之家的經歷讓張桂梅萌生了一個想法:籌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幫助偏遠山區的女孩通過學習改變命運。「女孩子受教育她可以改變三代人的。
  • 用教育點亮山區女孩人生夢想!央視《新聞聯播》關注張桂梅
    央視《新聞聯播》關注張桂梅 2020-12-10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空姐寫信表白張桂梅:這名校長改變1800名寒門女孩的命運
    她追的是 「時代楷模」張桂梅。原來,她看了張桂梅校長的事跡,被深深感動,恰逢在飛機上偶遇張桂梅,她決定要向偶像表白,悄悄寫好一封信。 為不打擾張校長休息,等到飛機落地她才將信件交到了張校長手上。
  • 時代楷模張桂梅,實至名歸!
    挨家挨戶做工作 為了讓她們考出好成績 她每天早上5點起床 將近凌晨1點才躺下…… 在這12年裡 1804個可能輟學的貧困女孩
  • 孩子基礎差學不下去,張桂梅乞討籌款,將1645名女孩託舉進大學
    因為貧困和大山,沒有上學機會,許多女孩被隔斷了夢想和未來。大部分的女孩還沒上高中就被迫嫁人生子,延續著一代一代的命運。這位祖籍黑龍江的老師-張桂梅,不認命,相信讀書改變命運,打破世俗的偏見,籌建了中國第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11年間將1645名的女孩送出了大山,送進了大學。
  • 為了改變1600多名山區女孩的命運,她們付出的「幾乎是生命」
    點藍色字關注「央視新聞」在雲南麗江華坪縣,華坪女子高級中學的高考生正在緊張備戰。
  • 大山裡的女人,狠人張桂梅,豁上一條命,要救一代人。
    2020年,「張桂梅」的名字和她的事跡傳遍了大江南北。「培養一個女孩,最少可以影響三代人。」「哪怕我自己出錢,也一定讓她讀書」「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11年,這位「奇蹟校長」讓1645名女孩考上大學走出大山,今年她159名學生只有五人沒上本科線升學率達到驚人的94%全校只有一個人不滿意那就是張桂梅。
  • 大山裡的女子高中:63歲女校長重病纏身,卻改寫1645名女孩的人生
    >,如果不是央視的一個專訪欄目,或許很多人依然對她一概不知。直到1996年,丈夫罹患胃癌去世,張桂梅萬念俱灰,離開傷心地轉而來到麗江華坪縣民族中學教書。可命運的捉弄還在繼續,來到華坪不到一年,張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五斤重的肌瘤幾乎壓垮了這個柔弱的女人,她沒有積蓄治病,只能等死。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學校裡的那些學生,尤其是那些經常從課堂裡消失的女孩…..
  • 63歲的張桂梅,12年來送16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
    因為女孩受教育上大學,她可以改變三代人的命運。」張桂梅祖籍遼寧,17歲離開東北到雲南支邊,後隨丈夫同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鎮第一中學任教。1996年,丈夫因病去世後,張桂梅申請調離大理,來到麗江市華坪縣的民族中學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