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窩在深山裡的女子高中,不收學費,不挑生源,會有什麼樣的教學成果?
2020高考成績放榜後,全校159名參加高考的姑娘,有70人達到一本線,600分以上有17人。
捷報飛傳,校長張桂梅疲憊蒼老的臉上綻出笑容。這所華坪女子高中由她一手創辦,趟過歲月苦難的河流,一點點探尋著前方的微光。
沒有真正見識過貧窮的人,不會知道貧窮意味著什麼。為什麼區區幾百塊錢學費,就能讓一個家庭困頓不堪,自願放棄孩子的前程。
少女時代的張桂梅是不知道的,她出生在東北的小康之家,衣食無憂。
17歲那年,張桂梅懷揣一腔熱血,來到雲南大理支教,她結了婚,愛人也是老師。風光秀麗的蒼山洱海,見證了他們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
然而不幸降臨,朝夕相處的丈夫因胃癌去世,張桂梅痛不欲生。眼前熟悉的一切,無不令她觸景傷情,她請調到麗江華坪縣民族中學任教。
華坪地處偏僻,群山環繞。大山深處的嫋嫋炊煙,遠看有幾分詩情畫意,但事實上他們的生活,貧窮而落後。
這落後不僅是物質,還有精神與思想上的,他們重男輕女,家裡的女孩是沒有機會讀書的,即使讀了,也總是早早輟學去嫁人。
到華坪工作不到一年,張桂梅被查出嚴重的子宮肌瘤,她沒錢看病,準備安心坐等死神的召喚。
但消息傳開後,校裡縣裡都為她捐款,有些山裡的婦女趕了很遠的路來看她,掏光了衣兜裡的錢幫她治病。
對她們的熱情援助,張桂梅很感激,也很感慨。這些山裡的婦女,年紀輕輕,卻已拖兒帶女,終日操勞讓她們的模樣過早地衰老憔悴,曾經的夢想也早已在生活的碾壓裡消失殆盡。
辦學校的念頭就是這個時候開始有的,但張桂梅從不用「貧窮」來描述自己的女學生,而是稱她們為「山裡的女孩子」。
面對記者採訪時,她解釋說:「對敏感的女孩子來說,貧窮,也是一種隱私。」
誰想把傷疤血淋淋的撕裂,再赤裸裸地展現在眾人面前?
張桂梅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女孩們的自尊,並奮力地為泥濘中苦苦掙扎的她們,點燃一盞燈,照亮腳下的路。
一個普通的鄉村女教師,想辦所高中,簡直難於上青天。建校要地基,要校舍,一磚一瓦,一桌一椅,就算再簡陋,也是一筆不小的投資,張桂梅哪有錢呢?
從2002年開始,張桂梅就四處籌款。
她籌款的方式,是捧著自己的教師證,踏遍祖國多個大城小巷,向每一個路人講述自己辦學的夢想,希望他們能慷慨解囊:「您能不能支持我幾塊錢?一塊也行。」
很多不明真相的路人把張桂梅當做乞丐、騙子,用厭惡的神情看著她,像驅趕蒼蠅一樣驅趕她。她花了整整5年時間,磨破多少雙鞋子,才籌來區區的一萬塊。
直到2007年,張桂梅當選為十七大代表去北京開會,新華社一個女記者看到她身上的破衣爛裳,並了解她的故事,感動之下為她寫了篇報導,得到了社會關注與政府的撥款,張桂梅的華坪女高才得以建成。
這是中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2008年9月,學校第一屆的100名新生入學了,而困難,才剛剛開始。
學生們多是因為學校不收學費才來上學的,因為家庭條件差,她們之前的學習生涯也是斷斷續續的,基礎太差,高中的知識根本聽不懂。
這樣的生源質量原本是不必苛求升學率的,考個技校或大專,家長們都會心花怒放。但張桂梅卻定下了一個超高的目標:「每一個孩子都是大山裡的希望,最低要上二本線!」
基礎差,那就拼命教!從小學階段的識字計算開始補起,爭分奪秒地補,補完小學䃼初中,一年當幾年用。老師們教得實在太辛苦,待遇又低,學校的老師走了好幾個。
圖源·紅星新聞
不僅老師流失,學生也流失。開學沒多久,6名女生不聲不響地退學了。張桂梅鑽進山裡家訪,女孩的家長把臉一沉,沒好氣地說:「我家窮成這樣你又不是沒看見,念什麼書?」
即使不要學費,他們也不要女兒上學,讓她嫁人掙份聘禮,或者出去打工貼補家用。
一貧如洗的家庭,女孩們求知若渴的眼睛,交錯著在張桂梅腦海中浮現。綿延起伏的青山靜默地聳立著,等待著她的答案。
也有很多老師們豁出命來教書,殫精竭慮,奉獻所有。
有老師做腫瘤手術,下了手術臺能活動身子,就立即趕回學校上課;有老師新婚燕爾,沒請一天假,匆匆返回校園。
張桂梅自己更不用說了,她隻身一人,以校為家,因為長時間超負荷的工作身染重病,幾次被醫院下病危通知單。
她單薄的身子立在山巒之間,像瑟瑟秋風中的一朵野菊,渺小而瘦弱,仿佛隨時要從枝頭凋謝,卻仍拼盡全力,為天地間奉獻上一抹金燦燦的顏色。
很多人問過張桂梅這個問題:為什麼要辦女子高中?
張桂梅曾親眼目睹,一個健康的女孩,被親生母親狠心扔在福利院的門口。也曾親眼看見,被迫輟學回家的女孩,含著淚水穿上了嫁衣。
她去山裡家訪,不怕曲折難走遍布泥濘的山路,不怕叢生的樹枝割破她的腿腳,但卻怕那些對女孩們不屑一顧的、無所謂的涼薄眼神。
「女孩子讀什麼書呢?有錢也是給兒子讀。」電視劇裡的橋段真實的存在,真有媽媽讓成績優秀的女兒放棄高考,去打工供弟弟上學或吃喝玩樂。
每逢這個時候,張桂梅就格外心痛。
今天的女孩,是將來的母親,再之後,她還會成為外婆或奶奶,愚昧的思想只會代代相傳。對一個女性的教育,會影響三代人的命運。
於是她辦了華坪女高,一頭扎了進去,她沒有再結婚,也沒有自己的房子,棲身之所,是三樓女生宿舍的一張鐵架子床,她特意選了靠門的床位,若有危險可以及時衝出來保護學生。
因為身體狀況她無法再上講臺授課,便幹起後勤。她每天早晨5點準時起床,摁亮樓道裡的燈,再提著大喇叭去喊學生們晨讀。
華坪女高的學習是高強度的,學生們吃飯休息的時間嚴格控制,走路都是小跑著的,上課、刷題,只爭朝夕。
雖然全校都是正值花季的女學生,但沒有一個人穿裙子,沒有一個人留長髮,更沒有人塗脂抹粉。女老師也一樣,素麵朝天,因為所有的精力都要放到學習上。
管得太嚴,學生們私下悄悄喊張桂梅「女魔頭」、「周扒皮」,但在心裡,她們如此敬愛著她。
她們會把家中僅有的一點好吃食偷偷帶到學校,山上的野果,水裡的魚蝦,只要她們有能力給予的,都會送給張桂梅吃。在她們心裡,張桂梅是校長,也是媽媽。
她們多想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張桂梅給她們打開了一扇門,用知識編織著未來的夢。
第一批入學的100學生,走了6個,張桂梅費盡心力追回了兩個,96個學生有69人考上了本科,綜合上線率達到百分之百。
張桂梅將可望不可及的高目標變成了現實。再之後,學校的升學率屢創新高,到2019年,僅一本率已達到40.67%,在整個麗江市排名第一。
張桂梅每年都去送考,看著這些山裡的姑娘們信心十足地走進考場,她的眼中滿是驕傲與自豪。
從2008年至今,從這所女子高中裡走出的大學生有1804名,而張桂梅因此付出的,是她的整個人生,落到身上的,是32種疾病。
春蠶絲、紅燭淚,為人師表,大愛無言。
作者:玲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