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敏 封面新聞記者寧芝
11月17日,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和防汛救災表彰大會在成都舉行。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醫院感染管理部部長、預防保健部部長、副主任醫師郭華榮獲「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如果說在一線和病毒搏鬥的醫務人員是戰士,那麼院感防控人員就是為他們定製「防毒盔甲」的軍師,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院感部部長郭華就是這個行列中的一員。
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醫院感染管理部部長、預防保健部部長、副主任醫師郭華榮獲「四川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未雨綢繆
贏得疫情防控部署先機
郭華原本為腎內科醫生,做醫生時,對院感的理解僅停留在各種表格上。到2009年,工作崗位調至院感部,才發現自己對這項工作的認知缺失。真實的院感工作與醫院各個科室息息相關,行業內的總結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間管空氣,周圍管六壁」。
「每一個環節都跟自己的工作相關,所以感覺壓力很大,一年來幾乎睡不著。」為了能夠真正弄懂院感工作的內涵,郭華不僅通過各種途逕自學知識,更是跑到各家醫院實地「取經」。之後不僅創建了獨具一格的醫院感染管理系統,還率先在全市開展了醫院感染的風險識別與風險管理。從院感「小白」,到被同行認可的院感專家,是十年磨一劍的奮鬥。
面對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出於專業的敏銳性和職業的責任感,郭華於1月16日就帶領科室人員投身到布置與防控工作中。當日,院感部聯合檢驗科、感染性疾病科、急診科、發熱門診及門診預檢分診處人員組隊,即開展接診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的演練工作。同時,啟動了發熱門診、急診科、檢驗科等相關部門的防護用品督查與指導,優化工作流程,建立防護屏障,為疫情防控和病人救治,贏得了先機。
與此同時,郭華組織科室人員爭分奪秒學習最新防控相關知識及防控疫情的各類文件精神。在根據國家衛健委出臺的指南及省、市防控措施要求的同時,結合醫院實際,不斷細化修訂本院流程制定了《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的新冠肺炎醫院感染防控指引》。
以院為家
實現全院「零感染」「零遺漏」目標
1月18日開始,郭華就把「家」搬到了辦公室。對於這個決定,愛人一點不感覺奇怪,二話不說就接過了照顧家庭的擔子,讓她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戰疫防控工作中。
清晨5、6點一睜眼,郭華就已經進入了「戰鬥狀態」,第一時間關注全國各地疫情趨勢並建立分布圖,以分析流行的不同特點,從而結合本地特點建立風險分層防控舉措。而後,是從白天到深夜的奔波:到各個科室「查漏補缺」、到每個點位「添磚加瓦」、幫部門 「牽線搭橋」、為患者會診支招……期間,還有各種接不完的諮詢電話。面對一天可能高達百餘個的諮詢電話,她總是耐心細緻地去解答,「用得到印證的答案去解決疑問,是對一線醫務人員的有效保護,能夠幫助他們更為安心的投入戰疫工作。」
讓一線同事安心的同時,郭華更是率領團隊扛起了保護大家安全的重擔。戰疫過程中醫務人員「零感染」的目標,讓她備感壓力,意味著人群、科室、環節的管理和監督都需要做到「零遺漏」。「哪一個點沒有想到都可能出問題,所以感覺壓力特別大。」儘管經常忙到凌晨才能躺下休息,但是腦子卻依舊處於高速運作的狀態,一邊梳理著白天遇到的各類問題,一邊思考著各種感染管理的細節。
疫情防控期間,郭華牽頭梳理制定了19個適宜於醫院特點的防疫新規,內容細化到院內各類人員防護用品的使用、外出情況排查、患者防護與隔離、家屬篩查與監測等方方面面。點和線的穿插交織形成了院感防護的面,加上應急管理過程中多元思維同步化的防控,最終形成了一張覆蓋全院的病毒防護網。
先鋒力量
攜手戰疫確保疫情防控同質化
除了提升自身在疫情防控中的能力之外,市三醫院作為市級公立醫院的「排頭兵」,也在同步助力醫聯體醫院及周邊基層醫療機構防控工作的同質化進程。身為四川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專家組成員、成都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專家組副組長、成都市院感質控中心主任,疫情初期的30多天時間裡郭華猶如一枚高速旋轉的陀螺,總是第一時間就會出現在需要她的防控第一線。例如,在確定金堂縣第一人民醫院作為新冠肺炎市級定點收治醫院之一後,郭華便跟隨由市三醫院黨委書記徐俊波、院長劉早陽率隊組成的專家團,於1月29日趕赴現場提供幫助。在聽取了金堂縣第一人民醫院在硬體改造、人員培訓、醫護梯隊建設等方面的情況匯報後,市三醫各專業組專家進行了「一對一」實地察看,並現場對防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該院進行了交流溝通。1月30日凌晨,專家團隊回院後立即召開情況反饋會,郭華等在內的專家對考察情況進行匯報,並提出可行性條件及改進措施。兩家醫院通力合作、攜手戰疫,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之後,郭華又先後到龍泉、邛崍、蒲江、雙流、溫江、都江堰等區(市)縣的22個基層醫院展開了近百次的經驗分享和培訓。同時,根據新冠肺炎最新指南,結合當地醫院實際情況,幫助制定了適宜的應急病房的布局流程與院感防控的管理流程。充分發揮著黨員的先鋒力量,帶動防控關口的前移,確保疫情防控的同質化。
紮實的院感防控工作,猶如為參與病毒抗擊的一線醫務人員穿上了一層量身打造的防毒盔甲。看得見的防護成效,看不見的是隱形付出。高強度的工作之下,郭華每天的平均休息時間僅4、5個小時,好好的睡上一覺便是她的新年願望。儘管平凡而簡單,但卻至今未能實現。「累肯定是很累,但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且由衷的為自己的職業自豪。」
郭華說,作為醫務工作者,能夠為這座城市的疫情防控貢獻力量,從中獲取的成就感無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