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言「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具體指的是什麼糧和什麼草?

2020-12-22 趣觀歷史

引言

眾所周知,我國古代是典型的小農經濟,即以農業為基礎自給自足,糧食具有重要地位。在現代,物質方面的「溫飽」也是小康生活的必要前提。因此無論古今,糧食在經濟和政治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在《觀刈麥》中描繪豐收景象:「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李紳則在《憫農》中描寫飢年:「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兩種情景的鮮明對比,更說明了糧食的重要性,也始終告誡我們要珍惜糧食。

在軍事上,糧草更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甚至在很多時候決定了戰爭勝敗。兩軍交戰時,若有一方能夠奪取或毀掉對方糧草,那就離勝利不遠了——光是據城堅守,就足以令敵軍自行退去。在曹操大敗袁紹並奠定自己地位的一戰中,就採用燒掉烏巢所囤軍糧的做法斷了袁紹後路。因此在古代戰爭中,將領們很重視糧草的後勤保障,不僅要提防敵軍火攻,更要做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諸葛亮發明木牛流馬的初衷就是為了平安運送糧草。那麼古代的糧草到底指的是什麼呢?

▲古代戰爭場景劇照

01

所謂「糧」,顧名思義就是行軍過程中士兵的食物。《管子·問》中有言:「城粟軍糧,其可以行幾何年也。」其中「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小米。小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農作物之一,起源於我國黃河流域,是古代最主要糧食作物。在現代化軍隊和現代化軍事後勤體系出現以前,小米也一直是軍糧的主要組成部分。

▲粟米

小米之所以成為最為普遍的軍糧,一是因為它恰好發源於黃河流域,而且很早就開始種植,在步入奴隸制和封建制社會時,種植技術已經基本成熟,殷墟甲骨曾明確記載,商朝時粟就已經成為北方農耕民族的主食;二是因為小米對土地肥力、降雨量等條件要求不高,在較為乾旱的環境中也能有比較高的產量;三是因為小米十分耐儲藏,且營養價值全面均衡,較高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更能保證士兵在食用後不容易感到飢餓。

▲成熟的小麥

此外,小麥也是古代常見的軍糧之一。在二里頭文化遺址中,發現有栽培小麥,且佔糧食作物的第四位,說明在夏代,麥子已經是主要糧食作物之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告麥」、「食麥」記載。2016年,陝西對鎬京遺址持續進行考古發掘,在一個西周中期用於填埋垃圾的灰坑裡,考古人員發現了一批碳化的小麥顆粒,這說明至少在西周中期,小麥已經在鎬京周圍開始規模化種植。南方原先很少種麥,漢以後才逐漸向南推廣。

▲河南安陽殷墟遺址

由於麥和稻的生長季節不同,只要安排得好,就可以在秋季收稻以後種麥,夏季收麥以後插秧,同一塊田一年可以兩熟。不過相比之下,現代人日常食用的稻米則很難在古代軍糧中見到。水稻發源於長江下遊,雖然早在7000年前,當地先民就掌握了水稻種植技術,但我國直到宋朝以後才對南方地區進行大規模開發,北方適合水稻生長的環境並不多。而且相比於粟米,稻米需要在舂米去殼後才能夠食用,營養成分也要差一些。最重要的是,稻米生長時期對於降水量要求較高。因此,大米在我國古代一直屬於比較奢侈的食物,並不是家家戶戶都能吃得起。

02

回過頭來繼續說粟米,我國曆朝歷代粟米產量大概是多少呢?《論衡·率性篇》中記載:「西門豹灌以漳水,則(粟)畝收一鍾」。意思是說在戰國時代,經過灌溉,粟米畝產十石,折合成現在的計量單位,一畝產粟205.8市斤。到了漢代,《前漢紀·文帝二年》中記載「百畝之收,不過三百石」,折合成現在單位為畝產281市斤,還是比較差的情況。根據《中國歷代糧食畝產研究》,到了唐代,粟米的平均畝產已經能達到334市斤,宋代則達到381市斤。日益提高的產量和日益擴大的種植面積,基本保證了粟這種主要軍糧的供應。

▲「漢匈戰爭」場景油畫

如果說「糧」是士兵的食物,那麼「草」就是戰馬和挽馬的食物。在「漢匈戰爭」初期,為保證馬匹體力充沛,精銳戰馬和士兵一樣,曾經都以粟米為食。根據《鹽鐵論》的說法,一匹馬的食量幾乎與六個成年人相當,漢武帝時國家擁有官馬40萬匹以上,糧食消耗之巨可想而知。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多年「漢匈戰爭」後,漢武帝面臨國家內耗過大的局面,不得不下《罪己詔》以平民怨的根本原因。直到張騫出使西域後引進了苜蓿這種優良牧草,情況才有所緩解。

▲紫花苜蓿

此後,各地陸續開始種植苜蓿,《四民月令》有言「七月八月可種苜蓿」,可見這東西在東漢已經算是重要作物之一。到了北魏時期,《齊民要術》記載「(苜蓿)長宜飼馬」,而北朝民間歌詩也提到大片苜蓿田,可見此時應該確實有大量種植。從唐代開始,苜蓿開始成為戰馬的主要草料,而在此之前主要是以豆粕、粟、麥和乾草混合飼餵為主。

03

粟米以其適於儲存成為最主要的軍糧,唐代文獻記載粟米可以藏九年不壞,在合適條件下可以貯藏更長時間。不過粟米並不是軍糧的唯一成分,軍糧也講究「因地制宜」。長江以南地區因雨水充沛,稻米產量很高,且一年可以收兩到三季,所以稻米曾經是孫權、劉備政權的軍糧首選;陝西以麵食聞名,鍋盔、踅面也因方便儲存而曾經作為該地區軍糧;風乾肉、醃肉等也屬於軍糧的一部分,只不過佔比相對而言較少。除了主食以外,士兵往往還會自帶適量鹽、醬等以作為補充,否則會因電解質流失而體液紊亂進而導致無力和生病(當然,這時候的人們並不知道電解質和體液一說)。這些都算是廣義的「糧」。

▲三國時期東吳士兵劇照

在一些特殊情況中,解決軍糧問題也要依靠統帥的個人智慧,如在用兵之地搶敵方軍糧,也就是「以戰養戰」。諸葛亮在隴上與張郃對峙時,就曾經使計割掉了魏軍在當地所種植的幾千畝麥子。戰場上後勤補給斷絕時,軍馬就會作為最後的補給,最極端的情況是以人肉作為軍糧,《三國志·魏書》中就有記載,程昱在供給曹軍軍糧時,因本縣糧草不足,便在其中摻雜了人肉,足足吃了三日。所以才會有「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的說法。

結語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國由於自然條件不佳、人均耕地面積相對較少,種植業發展其實十分緩慢,直到引入現代化種植技術,特別是在袁隆平院士發明雜交水稻後,我國才能做到人人能吃到大米,才能成功在短時間內做到全民「溫飽」。《朱子家訓》有言:「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一點,在我們能輕易吃到各種糧食時,也應牢記在心,更不應忘記古人曾經的經歷。

參考資料:《觀刈麥》《憫農》《管子》《論衡》《中國歷代糧食畝產研究》

相關焦點

  • 為何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裡面的「糧」「草」分別指什麼?
    在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孫子兵法》開篇就講:「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也」。可見兩軍交戰的重要性。《森林中的遠徵》有句耳熟能詳的名句:「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這兩軍交戰中,除了武器裝備的優劣,以及戰鬥兵員的作戰能力,這軍糧也是極其關鍵的一個因素,甚至關乎整場戰爭的成敗。那麼,那古代糧草指的是哪些糧草呢?
  •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備戰暑假招生,開始!
    一場好的招生活動,往往要提前兩個月準備但事實上很多中小琴行老闆,根本沒有這個意識大多數時候都是已經到了暑假或者在暑假的前兩天才火急火燎的在各種群裡,提問有沒有好的招生方法和活動呀,或者諮詢我們琴行智庫,有沒有什麼好的案例可以參考一下。方法、方案非常多,但真的能做好嗎?未必!
  • 鬼谷子絕學對比孫子兵法誰更厲害?
    前回說過,我對於鬼谷反應篇一直有個問題,也就是基本問題,什麼是反應,方法是有的,既是從空間,時間,思維三方面思考問題,我們還將鬼谷術中的相比之術歸納了出來,但有個問題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既是鬼谷子的正反問題,反應前面說反而求之,後面卻又說知人始己,這真是矛盾嗎?關於反應術,知己知彼為正應,知彼知己為反應。
  • 孫子兵法與鬼谷子的較量:到底是誰更厲害?
    鬼谷反應篇一直有個問題,也就是基本問題,什麼是反應,方法是有的,既是從空間,時間,思維三方面思考問題,我們還將鬼谷術中術的相比之術歸納了出來,但有個問題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既是鬼谷子的正反問題,反應前面說反而求之,後面卻又說知人始己,這真是矛盾嗎?關於反應術,知己知彼為正應,知彼知己為反應。  真是如此嗎?
  • 21天精讀作品展| 《孫子兵法》讀後心得
    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猶如在岸邊撿拾貝殼的孩子,你能想像在孩子的眼裡,貝殼會有很多很多的用處嗎?讀《孫子兵法》後,作為一名教師的我,不會像將軍一樣的感悟,但是他的思想讓我對工作教學有一些新的思考。   我們在知識的海洋中,猶如在岸邊撿拾貝殼的孩子,你能想像在孩子的眼裡,貝殼會有很多很多的用處嗎?讀《孫子兵法》後,作為一名教師的我,不會像將軍一樣的感悟,但是他的思想讓我對工作教學有一些新的思考。
  •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高考前準備好這些細節,讓你無往不利
    路上有突發情況,我可能要遲到了,怎麼辦!別「方」,別「方」,有道是「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對於一些小細節,你只要有所準備,就能遇事不「方」,事半功倍。下面,我將從「高考前」,「高考當天」,「出考場後」三個階段,從心態調整到具體細節的準備,手把手教你怎麼用最好的狀態,迎接高考的來臨。其中有些事情是需要家長配合的,建議家長們也要來看一看哦。
  • 《孫子兵法》體現出的孫武智慧觀
    千百年來語焉不詳,絕大多數人以為就是「聰明」,但是我們接著問:在中國古代哲人的心目裡,究竟什麼才算是真正的「聰明」?恐怕大家不一定就說得準、說得透了。在我看來,孫武所言的「智」,並不一定是指領導人們的先天的智商如何。人與人之間的智商不可能有天壤之別,管理者之間的智商更不可能相差到哪裡去。孫武所言「智」,更多地指知道得多不多,也就是「知己知彼」,也就是今天所言「知識」。
  • 孫子兵法原文欣賞
  • 俗話說:「家有萬擔糧,不養脖子長」,你知道什麼是脖子長嗎?
    農村有句俗語叫做:「家有萬擔糧,不養脖子長」,到底什麼才是脖子長呢?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說起「脖子長」,很多人首先會想起鵝或者鴨子,因為鵝的消化能力特別強,可以說養幾隻大鵝幾乎能頂上一頭豬的食量了。
  • 「落魄不思三友,人窮不碰三藝」,什麼意思,具體指的什麼?
    這不僅有浩若繁星的傳統文化積澱,也有傳唱在農村人與人之間的俗語或通俗的句子!雖然,農村經濟不斷的變遷,一些反映農村生活經驗的句子逐漸流失,但是不容置喙仍有需要耐人尋味的哲理蘊含其中,也是我們需要繼續傳承和學習的!俗語雖然沒有正統文學的優雅,但是在人們的生活中卻發揮著很大的作用!
  • 清朝的軍門是什麼意思?他和提督對比,究竟有什麼區別?
    這麼說吧,提督就是軍門,但軍門卻不一定是正牌的提督。什麼意思呢?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軍門到底是什麼。▲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何謂軍門軍門與制臺、撫臺屬於「同一系列」,並不是清朝正式的官職名稱。比如制臺指的是總督、撫臺指的是巡撫,但制臺和撫臺卻不是一個正式的官職名稱而僅僅是一種尊稱,大多用於下屬對上司的稱呼。
  • 生草機是什麼梗 生草機是什麼意思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生草機最新資訊 > 正文 生草機是什麼梗 生草機是什麼意思
  • 印軍越境被凍死17人,活下來的10人躲到了我軍營地?
    就在前不久,印軍越境挑釁第三大國軍人的時候,一場不動槍彈的肉搏戰打下來,印度一方直接身亡了20人以上,但其中17人竟然是在喜馬拉雅山上被凍死的。此外印軍還有17人存活了下來,而這些人竟然還是「僥倖被俘虜」了。
  • 個人貸款具體指的是什麼?
    在生活中,人都有會遇到難處的時候,比如資金周轉不靈了怎麼辦?有人選擇向親朋好友借錢,也有人會找銀行貸款。現在這個社會上找人借錢不易,借不到傷感情,借到了欠人情,所以還是通過銀行貸款好一些。法妞網友諮詢:個人貸款具體指的是什麼?
  • 翡翠的水和種指的是什麼,具體說的是什麼意思
    翡翠的水和種指的是什麼,具體說的是什麼意思說到翡翠,想必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了吧,我們經常聽到別人說翡翠的水種,那麼翡翠的水種指的到底是什麼呢,想必很多人還是對這個概念有點兒模糊。那麼我們就來一起了解一下翡翠所謂的水種到底是什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總結搜集的一些資料,希望能夠對你們了解翡翠的水種有所幫助,能夠幫大家搞清這個概念。通常我們所說的「種水」指的是翡翠質地的好壞,它指的是翡翠的兩種質地。「水頭」指的是翡翠的透明程度,一般水頭好就說明翡翠比較通透。「種」指的是翡翠結晶顆粒的細膩程度,種越好,則說明翡翠的質地越細膩。
  • 《孫子兵法解讀辭典》|兵法十三篇,致勝五千言
    】《孫子兵法》是我國軍事文化寶庫中的瑰寶,本書分為原文、注釋、譯文及提示四個部分,對《孫子兵法》進行了精到解讀,具有以下三個特點:(一)重視字詞(包括虛詞)的注釋,詳盡周全併力求其準確性;(二)採取直譯的方法,通過原句、注釋、譯文三者對照閱讀,讀者能夠在古文、古漢語知識、規律方面亦有所收穫。
  • 毛主席靠什麼打仗?凱豐:就兩本書,《孫子兵法》算一本
    會上,多數人提議讓指揮能力比較高的毛主席出來主持大局,凱豐不同意,他對毛主席說:"你的兵法並不見得高明,無非是靠《三國演義》、《孫子兵法》這兩本書。"毛主席當場反問:"你說《孫子兵法》一共有多少篇?第一篇的題目叫什麼?請你講講。"凱豐一時語塞,說不上來,毛主席乘機批駁:"你怎麼曉得我就熟悉《孫子兵法》呢?"
  • 伸筋草 伸筋草有什麼功效和作用
    伸筋草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呢?在生活中,伸筋草是一種比較難得的草本植物,它不僅可以製藥,還能食用,那麼,你知道伸筋草的食用方法有哪些嗎?伸筋草具體有什麼作用,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伸筋草,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它,但是,當你跌打損傷的時候,可能就會用到它,下面我們來看看伸筋草有什麼功效吧!伸筋草的功效和作用伸筋草,又名獅子草,舒筋草。
  • 說一說歷史上的兩軍對壘的戰爭場面看看是不是跟你想的一樣
    實際上兩軍對壘打仗,可不是打群架,而是講究排兵布陣,誰先上,誰後上,怎麼個打法都是有規律的。另外兩軍對戰時,經常動不動就聽到幾十萬大軍,幾百萬大軍之類的,比如說比較出名的曹操下江南,說是有八十三萬大軍。但是當時都是把一說成十實際上能有八萬就已經不少人了,畢竟按照當時的人口數量來說全國上下也不過兩千萬人左右,除去老弱婦孺,能上得了戰場的人數畢竟還是有限的。
  • 三觀是什麼意思?具體是指哪三觀,分別有什麼含義?
    三觀是什麼意思?具體是指哪三觀,分別有什麼含義?廣義上的三觀指的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三觀是什麼意思:三觀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很有原則、想法、主見類似這樣的形式,原則好比心中做事邊緣的一座牆,三觀好比腦子裡人生、價值、世界三條不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