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和孩子的過度親密,正在「廢掉」孩子,特別是男孩!

2021-03-05 孕嬰說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內容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假期去表哥家玩,已經六歲多的侄子讓我見識了什麼叫「媽霸」。侄子不管幹什麼,總不能離開媽媽,一天家裡不停地循環著「媽媽……媽媽……」期初表嫂也樂得享受這種「被需要」,甚至曾經以表面看似無奈實則蘊含自豪的口吻暗戳戳的炫耀:「哎,只要稍微離開娃,他就瘋狂尋找我,這小東西好像一塊膏藥哦!」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表嫂也意識到一些問題,某些端倪就漸漸顯現出來。孩子對媽媽毫無「敬畏」,每次他做錯事,如果是爸爸管教,就會一臉委屈的找媽媽哭訴。表嫂有時候心一軟,就會自然地站在孩子這邊,說一些「孩子還小,慢慢找辦法教育吧」 「不是什麼大事,不要對她這麼兇」之類的話。表嫂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深深地檢討了自己之前跟孩子的相處方式,也正在下意識地與孩子保持適當的「感情距離」。媽媽對孩子的愛,似乎再怎麼多也不過分,但當一位媽媽無限靠近一個孩子的時候,這些愛的背後,卻潛藏著某種危險。母親過於寬宥最容易失去原則,讓孩子掌握了免於責任的「竅門」。甚至漸漸產生:「在媽媽面前可以無法無天」、「媽媽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心態。有很多媽媽,本意是幫助孩子,件件小事都要操心,但誰說這些操心不是不放心和控制呢——「你照我說的做,我就沒那麼焦慮了。」但照媽媽說的做,並不是孩子的本意,媽媽事事操心,孩子處處遷就媽媽!想改變和控制一個成年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但孩子就不一樣。他們從小就以媽媽為偶像,媽媽說什麼都對,如果媽媽生氣了,那一定是自己做錯了什麼事?如果一個家庭中,媽媽覺得跟所有的關係都不舒服,除了和孩子的這份關係,那麼很可能的是,這份關係中,孩子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在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裡,演員朱雨晨跟媽媽愛與控制的故事,讓很多人揪心。參加這檔節目錄製時,朱雨晨已經39歲,已近不惑,但還是孑然一身。問起原因是,媽媽堅定地認為:男女分工不同,女人就應該做賢妻良母。不僅對朱雨晨的生活起居照顧到細緻入微,更對未來的兒媳婦要求苛刻。朱雨辰並不是大家理解的媽寶男,他有自己的主見,能理智地跟媽媽溝通,事業上的事情也處理得也很好。但他面臨困境是:他無法改造媽媽,又實在心疼媽媽,只好犧牲自己。在控制型媽媽眼裡,孩子永遠是一個沒辦法照顧自己的懦弱個體。而為了配合媽媽,孩子真的願意把自己的人生都捨棄,他真的可以為了媽媽,把自己變成那個懦弱的人。有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他事先量好了自己腳的尺碼,然後把這個尺碼記了下來。到了集市,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每個媽媽都有一個對於理想孩子的「尺碼」,或者劇本人物,有多少媽媽按自己的「尺碼」養孩子,而不是孩子本身。我們總是一邊說小孩子大腦還沒有成熟,等成熟了再決定就來不及了,一邊按照自己腦子裡的劇本人物去對號入座,於是幹預不斷、控制不斷……事實上孩子並沒有那麼糟,只是我們一直不能接受真實的他。不是心理緊繃、時時警戒,隨時進入找孩子錯的戒備狀態,生怕孩子受傷害、走彎路、不上進、誤入歧途。這種內心的恐慌,就表現為處處控制,根底裡是對自己教育能力的不自信,或者無法承受孩子行為可能帶來的負面後果。真正強大的媽媽,是孩子內部世界的定海神針,敢於相信孩子,能擔住孩子可能的失誤。當孩子遇到打垮自己的事時,仍然冷靜、溫和,讓孩子獲得非常塌心的感覺。「為母則強」的強,本質上指的是「內心強大、包容、有力量」,這種強,絕不是虛張聲勢的控制。社交媒體常常寫「喪偶式」育兒這個話題,寫盡了媽媽一個人帶孩子的種種委屈和無耐,於是在很多家庭,老公真就成了那個被「喪偶」的存在。夫妻矛盾越來越大,關係越來越疏離,媽媽和孩子反而成了「相依為命」的人。精神分析有一個說法:男孩是踩著父親的「屍體」長大的,一個男孩要成長為一個男人,最重要的就是向自己的父親認同。對父親的仰視、崇拜、敬畏,不敢超越、打敗父親,是男孩必不可少的成長方式,只有被父親接納和認同,跨越了父親這一「關」(「屍體」的真正含義),男孩才能真正成長為男人。在家庭排序中,夫妻關係一定大於親子關係。聰明的媽媽一定不會自己和孩子「結盟」,把老公排除在外。

【免責聲明】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站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相關焦點

  • 媽媽和孩子的過度親密,可能正在「廢掉」孩子,特別是兒子
    導讀:媽媽和孩子的過度親密,可能正在「廢掉」孩子,特別是兒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媽媽和孩子的過度親密,可能正在「廢掉」孩子,特別是兒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與孩子的親密,可能正在「廢掉」他
    母親跟孩子之間,有一種天生的親密。望著依賴在身邊的小小身影,很多母親不自覺就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念頭: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踏上安排好的道路,長成我們希望的樣子。於是,全副身心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佔滿了孩子的整個「空間」。可當孩子的「空間」被全部佔據,沒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方式來做事,按照自己的思想來行動,按照自己的個性來發展時,他便會「廢掉」。
  • 要廢掉一個男孩該怎麼做?媽媽「無界限」的親密養育就夠了
    在這些群體當中,大部分人都是男性,這不禁令人擔憂起男孩們的家庭教育。其實,廢掉一個男孩最快速的方法,只要媽媽「無界限」的親密養育就夠了。看到狄鶯大言不慚地分享自己和兒子過度親密的話語,有的觀眾只覺得自己的三觀都要碎了。
  • 李維榕:你的親密正成功「廢掉」你的孩子
    當然,這更是暗示出孩子跟媽媽過度糾纏,過於親密了——如果一個孩子不願意跟媽媽分開,就是要跟媽媽睡在一個床上,他/她是沒辦法獨"立"起來的。所以,遠子第一步:儘早讓孩子睡在自己的床上,而不是黏在媽媽的被窩裡。
  • 過度養育正在廢掉你的孩子
    尹建莉老師曾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分享過一個故事。這位媽媽是畢業於一所名牌大學,工作出色,能力出眾,她對孩子的管教向來親歷其為。大到說話如何發音標準,小到如何抓筷子如何玩耍,這位媽媽都進行著認真的指導,只要孩子有地方做得不夠好,她都會立即指出來並告訴孩子該如何做。
  • 你的親密正在「成功廢掉」孩子;2許常德有本書,書名很反動,內容很誠懇:《母愛很可怕》
    親子,不如遠子!這是家庭治療大師李老師對父母們的告誡。這不是故作驚人之語,如果你見過那些讓人心痛或者心酸的個案——厭食症、抑鬱症、強迫症、精神分裂……你會明白此話中的苦心:那些跟孩子"親密無間"的父母,常常徹底廢掉了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沒法獲得健康的發展,在心理甚至身體上都變成病號。為
  • 家庭課堂|親子不如「遠子」:你的親密正「成功廢掉」你的孩子
    爸爸在家缺乏應有的地位,那麼他自然也很難施展出爸爸的力量和功能。當然,這更是暗示出孩子跟媽媽過度糾纏,過於親密了——如果一個孩子不願意跟媽媽分開,就是要跟媽媽睡在一個床上,他/她是沒辦法獨&34;起來的。所以,遠子第一步:儘早讓孩子睡在自己的床上,而不是黏在媽媽的被窩裡。
  • 太多時候,父母以為的保護,其實正在悄悄廢掉孩子
    太多時候,父母以為的保護,其實正在悄悄廢掉孩子。知乎上有位網友講述了自己的經歷。過度的保護,不是愛,是殘害。成長是孩子份內的事,父母與孩子之間是一場終將漸行漸遠的分離。過度的溺愛不是愛,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
  • 廢掉一個男孩最快速的方法,是媽媽跟他過分親密
    就像這位媽媽,本意是幫助孩子,件件小事都要操心,但誰說這些操心不是不放心和控制呢——「你照我說的做,我就沒那麼焦慮了。」 但照媽媽說的做,並不是孩子的本意,媽媽事事操心,孩子處處遷就媽媽!想改變和控制一個成年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但孩子就不一樣。
  • 男孩喜歡和媽媽黏在一起?聰明的父母這樣處理「戀母情結」
    家庭生活中,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不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時期,孩子會表現出對父母的不同態度。兒童在一段時期,往往會表現出對媽媽的依戀和喜愛。很喜歡和媽媽在一起,而不喜歡和爸爸在一起。而且跟媽媽在一起時會特別黏媽媽,跟媽媽擁抱、親暱,晚上睡覺也要媽媽陪著。
  • 東湖夜讀 | 過度期待,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但當期待過度,就容易陷入盲目攀比和教育焦慮之中。看似好心的期待,正在毀掉孩子的將來。別人家孩子,讓自家孩子活成了孤島從小到大,「別人家孩子」就像一個神秘的宿敵:TA品學兼優、才藝出眾、身體倍棒,哪哪都行!一位13歲男孩離家出走,當民警找到他時,孩子哭訴道:爸爸覺得我這不行那不行,經常拿我和別人比,他不喜歡我,我只好走了。
  • 廢掉一個孩子,有多容易?
    1一大家子一起吃飯,一個孩子特別懂事,爺爺奶奶給她夾菜,她會說,謝謝爺爺謝謝奶奶,但另一個孩子就不行,看見自己愛吃的就霸佔過去,誰夾一口都不允許。再看倆孩子的媽媽,前者媽媽會跟孩子說,你快謝謝爺爺奶奶,後者媽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如此一來,一目了然。三五歲的小孩子,其實也有情可原,有時候你想管,老人卻護短——她還是個孩子,你們沒必要太嚴厲。其實懂教育的父母,不一定多麼嚴厲,但至少懂得讓孩子有教養,比如餐桌禮儀,比如怎麼跟其他孩子打交道。
  • 孩子是怎麼一步步廢掉的?及時糾正,可能挽救孩子一生
    知乎上有個問題「人是怎麼一步步廢掉的」,其中一個回答獲得了近12萬贊,很發人深省:沉溺於「輕易獲得高成就感」的事情。通俗的說就是:喜歡「走捷徑」。兒童心理學認為,孩子行為的出發點無非是在尋求兩個方面的滿足:歸屬感和價值感。
  • 孩子自卑嚴重,缺少信心,被過度保護的孩子正在失去重要的機會
    碩碩是一位9歲的男孩,在他4歲時由於春節在奶奶家放炮竹,不小心傷到了眼睛,後來經過治療,碩碩的眼睛已經恢復了正常,只是由於受傷時養成了有些頻繁眨眼的習慣,如果不仔細觀察,其實誰也發現不了碩碩這個特點,偏偏碩碩的媽媽將孩子頻繁眨眼,看得非常的嚴重。碩碩的傷早已好了,但是媽媽心中的傷卻一直沒有好。
  • 14歲男孩與媽媽同床睡,不要讓親情失去「準則」,孩子才更出色
    導讀:14歲男孩與媽媽同床睡,不要讓親情失去「準則」,孩子才能更出色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4歲男孩與媽媽同床睡,不要讓親情失去「準則」,孩子才能更出色!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養育男孩,媽媽要更努力
    >雖然,這個階段,男孩與爸爸更親密,他們經常踢球、打鬧、爬山,因為孩子正在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但是,不要為了讓男孩更具男子氣,媽媽就有意疏遠男孩,保持母子的親密關係依然重要。男孩從媽媽那裡學會關心他人,學會如何去愛,媽媽決定著男孩的溫暖度。保持母子親密關係的最好方式之一,就是兩人一起做家務。上星期,我和兒子一起做手工香腸,我用料理機把肉絞成肉糜,他放調料、拌肉餡兒,把調好的肉餡擠在模具中,一邊忙活著,一邊和我說今天有個小朋友因為被割傷,哭的很傷心。
  • 當著三個孩子的面,媽媽飛機上與男友「過度親密」,網友:毀三觀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小的時候不懂事,一定不能給孩子灌輸成年人的思想,否則很容易讓娃"早熟",比如有關感情和性教育方面,就不能什麼內容都告訴孩子。因此國外一位寶媽與男友在飛機上"過度親密",甚至是當著三個孩子的面進行,被全網嚴肅批評。
  • 廢掉一個男孩最快速的方法,是媽媽跟他過分親密,媽寶男不好當
    就像這位媽媽,本意是幫助孩子,件件小事都要操心,但誰說這些操心不是不放心和控制呢——「你照我說的做,我就沒那麼焦慮了。」 但照媽媽說的做,並不是孩子的本意,媽媽事事操心,孩子處處遷就媽媽!想改變和控制一個成年人是一件非常難的事,但孩子就不一樣。
  • 「母子共生」:把孩子廢掉的最好方法
    點擊收聽 主播 落落清歡 溫情朗讀 | 製作 鳴天「母子共生」:把孩子廢掉的最好方法危險在於,當媽媽靠得太近的時候,男孩子會採取很多方式防禦亂倫焦慮。比如說,他會變得特別沒有雄性競爭能力;或者去性別化,把自己吃得特別胖;或者扎在女孩堆裡,跟女孩子互為閨蜜。
  • 15歲男孩與媽媽睡同床:當親情失去「界限」,孩子基本養廢了
    導讀:15歲男孩與媽媽睡同床:當親情失去「界限」,孩子基本養廢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15歲男孩與媽媽睡同床:當親情失去「界限」,孩子基本養廢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