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出版業者:大陸圖書市場是令人心動的地方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

 
  「大陸圖書市場是令人心動的地方」——臺灣出版業者暢談兩岸合作前景

  新華網福州5月14日電(記者 李寒芳) 福建閩臺書城14日迎來又一次臺灣投資者共襄股東大會。作為海峽兩岸出版界共同投資創建的首個經濟實體,閩臺書城自2002年誕生就成為臺灣出版業西進大陸圖書市場的重要一站。

  出席股東大會的臺灣書商紛紛談到,目前臺灣經濟蕭條,加上電子媒體的衝擊和人力資本的上升,出版業者倍感壓力,而臺灣與大陸人口對比的懸殊,更讓他們做出了西進大陸圖書市場的選擇,大陸圖書市場是「令人心動的地方」。

  閩臺書城副董事長、臺灣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榮川算起經濟帳來喜不自禁。他說,書城成立僅3年多,經營面積就從2000平方米拓展到7000平方米;2005年實現了盈餘,2006年預計股東會有更豐厚的分紅。投資大陸市場的回報促使楊榮川決定加大進行兩岸文化交流,今年下半年打算邀請大陸500多家出版社赴臺參與一場以臺灣市場為主題的圖書出版研討會。

  臺灣圖書出版事業協會秘書長、閩臺書城董事陳恩泉致力於兩岸文化交流已有18年。他說,福建閩臺書城是第一個兩岸出版業界合作成功的案例。

  「當年福建方面由省新聞出版局大力推動,臺灣方面由我們協會向500多家會員發出意向邀請,最終促使了13家臺灣股東加盟,發展到今天也算是文化『破冰之旅』。」陳恩泉說。

  他表示,如今很多省市出版業都想複製閩臺書城的模式,他認為可以將閩臺書城作為一個點向其他省市輻射。「將來兩岸圖書市場要朝多方位拓展。書城除了作為銷售點,還要集版權交易、印刷功能於一體,在大陸完成紙張進口、圖書印刷、銷售一條龍。」

  同時,閩臺書城的成立也對臺灣圖書業者產生很大影響,在他們的強烈呼籲下,臺灣當局終於開放大陸簡體字版圖書入臺。據介紹,2003年7月剛開放時,大陸圖書入臺當年就達500多萬冊,2004年達1300萬冊,2005年達1800萬冊,今年不到5個月已達1200萬冊。

  陳恩泉說,「臺灣目前一年圖書銷售總額約650億元(新臺幣,下同),其中大陸圖書只佔4到5億元,大陸圖書在臺灣的市場大有空間可開發。」(完)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覬覦大陸出版業大餅 臺灣業者各顯神通搶市場
    雖然中國大陸加入世貿組織後,表明在五年內不開放出版業,但是臺灣出版業者憑著多年的編輯和營銷經驗,已經各顯神通,在大陸努力佔位,拓展更大的華文版圖。相對於停滯不前的臺灣和日本出版業,中國大陸市場自然格外令人垂涎。
  • 出版業衰退嚴重,臺「文化部長」坦言大陸是臺灣圖書重要市場
    出版業衰退嚴重,臺「文化部長」坦言大陸是臺灣圖書重要市場 澎湃訊 2016-06-07 17:11 來源:澎湃新聞
  • 大陸圖書臺灣市場需求多
    據臺北「問津堂」書店總經理王永介紹,臺灣讀者喜愛的大陸書籍包括社會科學類、中國古代文化研究、經濟全球化,以及大陸翻譯的一些海外經典作品,而目前最為熱門的莫過於與WTO相關的圖書。  分析臺灣對大陸圖書的市場需求,王永說,臺灣出版業存在經典作品出版研究太少、古籍整理缺乏、市場過度消費化、書目繁多但類型過於單一等不足,「引進大陸圖書正好彌補了臺灣出版業本身的不足。」
  • 大陸簡體字圖書在臺灣
    近年來大陸簡體字圖書在臺灣的銷售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2004年大陸銷往臺灣的簡體字書為600萬冊,總額約1.2億元人民幣,在臺灣銷售金額近2億元人民幣。目前,全臺灣有大約40家大陸圖書進口商,銷售網點逾200家,臺北地區佔到70%以上,另30%在中南部。
  • 走,到臺灣去! 大陸出版人進入臺灣市場淺談
    大陸出版人進入臺灣也可能會遇上適應的問題,從不完全競爭市場跳入競爭極為激烈的自由市場,不但要接受嚴厲的市場挑戰,還需要保持出版人的優雅,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臺灣童書業看好「單獨兩孩」商機 搶灘大陸市場
    臺灣童書業看好「單獨兩孩」商機 搶灘大陸市場 2014-11-24 10:47:51業者預估,未來大陸每年新生兒約可增加200萬人,整個市場是臺灣將近10倍大,極具開發潛力。  為期3天的第2屆上海國際童書展閉幕,由華品文創出版公司主辦的「臺灣聯合展區」,共有30多家臺灣出版社近5000多冊最新少年兒童圖書、雜誌、電子書及教具參展,吸引大陸出版業者洽談版權合作。
  • 大陸優秀圖書走進臺灣高校
    「大陸優秀圖書臺灣高校巡迴展」開幕式上,劉泰(右)向參展高校贈書。現在很多書臺灣都不出了,大陸的出版物彌補了空白。」10月11日,在「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促進兩岸文化交流」的會標下,大陸出版的各類書籍散發出滿室書香,「第二屆大陸優秀圖書臺灣高校巡迴展」在臺北宣布開幕。
  • 楊克齊肯定兩岸服貿為臺灣圖書開綠色通道(全文)
    臺灣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圖書發行協進會理事長楊克齊接受中評社專訪時表示,服貿協議沒包括出版,通過後臺灣的書到大陸出版可以簡化審查程序,也就是開「綠色通道」,臺灣出版商根本沒有反對理由。楊克齊表示,2013年6月21日兩岸服貿協議籤訂後,他以前的老長官、前「國策顧問」郝明義公開反對,當時他不清楚到底協議內容是什麼,於是很認真的去研究,才發現服貿協議根本不包括出版業;郝明義反對的理由其實就是指政治敏感,如果什麼都以此作理由,臺灣根本就不該對外開放嘛!臺灣現在最可悲的地方就是什麼東西只要扯到政治都無解。
  • 臺媒:兩岸出版業30年風水輪流轉 臺灣出版優勢在喪失
    據臺灣《旺報》11月24日報導,兩岸圖書出版的交流互動甚早展開,早期也有不少出版人到大陸「開疆拓土」,包括擔任顧問或與大陸出版業合作辦雜誌,部分出版社也曾在大陸設有辦公室。大陸出版的瓊瑤小說封面時報出版社董事長趙政岷指出:「臺灣出版人其實見證和啟發了大陸早期的民營出版」。
  • 臺北書展 大陸圖書搶眼
    年逾古稀的汪先生上午一進場就直奔簡體館,逐本翻看心儀的圖書。他說,自己主要挑兩類書,一是大陸翻譯的外國書,因為「大陸各種文字都會翻譯,比如瑞典、荷蘭圖書的中譯本都會有,而臺灣一般只翻譯英語和日語書」;另一類是中國傳統文化類的書,「這方面大陸的資料多,人手也多,所以整理得更好,這兩類書大陸有優勢。」
  • 一位臺灣出版商:圖書應成為溝通兩岸民心的橋梁
    新華社福州4月21日電(記者陳弘毅)21日上午,在福建省福州市開幕的第三屆海峽讀者節現場,眾多讀者和書商被會場入口顯眼位置的「臺版圖書」展區吸引。對於從事了近20年兩岸圖書貿易的臺灣圖書出版商張晏瑞來說,「這樣的熱鬧場面,在意料之中」。  「今年我們帶了好幾百種圖書來參展,主要是文史哲類的圖書。」
  • 第23屆東亞出版人會議:中國大陸出版業轉型已先行一步
    在東亞出版圈,有一個非盈利性民間組織活躍了近12年,從2005年起到今年9月已成功舉辦23屆研討交流活動,來自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和日本、韓國的出版人「一年兩聚」。這裡所說的民間出版組織便是「東亞出版人會議」。
  • 閩臺攜手深化兩岸出版業合作--中國統一戰線新聞網--人民網
    21日,臺灣中華出版商業同業公會全聯會在臺北成立,並就現狀提出4點建議,其中第一條就是支持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談判的正面發展。出版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克齊受訪時表示,將積極推動海峽兩岸出版業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華文市場,也希望兩岸出版業界更大的合作從福建開始。 今年兩岸兩會籤署的「服貿協議」並未將出版業列入開放項目,主要是臺灣方面基於島內出版業嚴峻現狀的考慮。據悉,在只有2300萬人口的臺灣,目前註冊登記的出版社超過3萬家,競爭十分激烈。與此同時,島內網絡書店的快速發展,不斷擠壓實體書店的生存空間。
  • 大陸一胎化政策鬆綁 臺灣童書業者登陸搶商機
    華夏經緯網11月2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看準大陸一胎化政策朝單獨兩孩鬆綁,臺灣童書業者登陸搶商機。業者預估,未來大陸每年新生兒約可增加200萬人,整個市場是臺灣將近10倍大,極具開發潛力。、雜誌、電子書及教具參展,吸引大陸出版業者洽談版權合作。
  • 臺灣超商可借書 引爆出版業怒火
    但這樣的便民服務卻引爆出版業怒火,他們擔心一旦市民借書更方便,就會不再購買書籍,讓已經處於寒冬中的出版界雪上加霜,兩方人馬在網絡上筆戰正酣。在現今快餐化的社會節奏下,輿論普遍認為超商借書是一個提高借閱率的好點子,尤其會方便一些行動不便者,比如有小朋友需照顧的媽媽、夜歸的上班族、行動不便的殘障者和比例愈來越高的銀髮族。   32歲年輕上班族王櫻倩也看好超商借書服務。她說,現在的臺灣人變得比以前沒耐心,很多東西都想在短時間獲得,寧可用金錢換取時間。
  • 簡體字圖書在臺灣走紅(兩岸聚焦)
    「你不要訝異哦,現在臺灣的初中生開始看簡體書了,做簡體書是臺灣未來的一個趨勢。」臺北天龍書局老闆沈榮裕說,「不賣簡體書,就虧大啦!」  臺北的重慶南路一段,是全臺最著名的書店一條街,最繁盛時這裡曾經有上百家書店,但是隨著社會的變遷,如今只有十幾家書店還在苦撐危局。看好簡體書的臺灣市場,10年前,天龍書局開始轉型專售大陸簡體字書籍。
  • 臺灣出版業投資大陸項目採用同等優先的原則
    隨著兩岸加入WTO,大陸出版界遵循《出版管理條例》、《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外商投資圖書、報紙、期刊分銷企業管理辦法》、《外商投資印刷企業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積極開展兩岸出版界的交流與合作,在堅持WTO規則的前提下,對臺商投資大陸的項目採取同等優先的原則。  王化鵬從以下幾方面具體介紹了兩岸新聞出版方面交流的情況。  一、兩岸出版界互辦的書展、期刊展逐漸增多。
  • 大陸簡體字書籍臺灣熱賣 學者:臺民眾希望了解大陸
    小片1:  臺灣東森電視臺記者:臺灣鬆綁兩岸圖書的流通限制後,在臺灣的簡體書種類越來越多,銷量也越來越好,因此也對臺灣的出版業帶來不小的震憾,簡體書市場在臺灣有怎什麼樣的優勢,目標客層有哪些,請看以下的分析報導。  臺灣簡體書市場開放三年以來,成長速度從原先的16萬冊。到現在每年有600萬冊的進口量可以說是非常快速。閱讀民眾的年齡層也漸漸普及。
  • 兩岸書商攜手推動簡體圖書在臺銷售
    新華社臺北7月24日電(記者王愛華 何自力)在近年來臺灣圖書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海峽兩岸的圖書出版業者正攜手開拓大陸簡體圖書在臺灣的市場份額,推動簡體書在臺引進與銷售。24日,臺灣天龍圖書公司與浙江省新華書店集團在臺北籤署合作協議。
  • 國際金融危機下中國出版業:積極調整 迎接挑戰
    周立偉認為,新華書店作為圖書銷售終端,其統計數據更加直接和準確,「應該說,這些數據比較真實地反映了當前圖書市場的現狀。」    也許是不直接面對零售市場,記者從出版社了解到的情況還比較樂觀。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說,2008年接力社實現總發貨2.53億碼洋,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7.5%,回款率達到85.2%,退貨率為9.34%,實現了預期的銷售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