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各國學生營養午餐怎麼吃

2021-02-17 嘉弈營養

日前,微博一網友曝光河南某小學營養餐僅半碗麵條,與牆上規定菜單嚴重不符。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學校供應的午餐則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之一。許多營養專家認為,好吃美味的午餐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快樂是健康的基礎,因此,營養午餐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意義重大。那麼,各國提供的中小學生營養午餐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在世界範圍內來講,日本和美國已經擁有較為完整的營養餐體系和規則,擁有成熟的措施和悠久的歷史。而印度和澳大利亞也在「讓孩子們都能吃上免費午餐」和「讓孩子們吃得更健康」這兩方面努力著。

日本

「食育」一詞在日本流行

19世紀始於僧人善舉 千禧年普及率已超九成

日本學校的營養午餐始於19世紀。1889年,由於家境清貧,在山形縣一所小學就讀的孩子們每天中午都餓肚子,當地僧人協商後決定為孩子們提供午餐。午餐很簡單,由飯糰、烤魚和鹹菜組成,到了中午,僧人就去學校發放午餐,讓孩子們填飽肚子。至今,這所小學還立有「首次供應午餐學校」的石碑,以紀念僧人們的善舉。

1923年,日本政府著重向營養不良的學生提供午餐。1946年,文部省發布通告,強調要從增強學生的體質和進行營養教育的角度出發,為全體學生提供營養餐;有關部門聯合發布《普及獎勵學校實施供餐》的通知,倡導社會各界支持學校營養午餐的實施。1947年,學生營養午餐的實施率為23%,1950年,實施率增長到69%。

1954年,日本頒布《學校營養午餐法》,從法律的角度對學生營養午餐提出了明確要求。從那以後,學生營養午餐得到了快速發展,供餐作為教育的一環,不僅讓孩子深刻理解糧食的來之不易,也以此培養良好的餐桌禮儀。

1998年,日本營養午餐在中小學普及率達到92.8%,飢餓問題不再存在,但營養過剩的比例卻在增加,學生的飲食習慣也出現了新問題。為此,文部省對實施營養午餐的目的進行了調整,強調以飲食為中心,對學生進行營養教育,指導學生正視自己的健康。

學校配有專門的營養師 提前一個月發放食譜

日本《學校給食法》第五條規定:「學生營養需要有專門教職員負責,必須具有營養教師資格證,並具有必要的知識和經驗。」文部省也曾規定,學生人數超過600人的學校,必須配備專職營養師;不足600人的學校,可以兩校或多校合用一位。

營養師分為普通營養師與管理營養師,由各都道府縣聘用,屬於公務員。普通營養師在大學畢業後通過考試就能獲得資格,而管理營養師還需要參加文部省的考試。他們負責學校午餐食譜的調製和實施,兼顧營養平衡和各地區飲食習慣,並對學生進行營養教育與營養指導。

學校營養師會提前一個月發放食譜,讓孩子交給家長,以便家中的食譜與學校的食譜不發生衝突。學校規定,食譜一個月內不能重複,且每一餐的營養成分、食材來源與產地等都需要標明。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口味,有些學校還制定了兩套營養午餐食譜,並添加了地方特產,比如福島盛產鱈魚籽,學校午餐中就有醃鱈魚籽;北海道盛產三文魚,午餐中就有燻三文魚。

由於食譜考慮了營養平衡的因素,所以學生不能挑食,如果某位學生有挑食的問題,會得到營養師的「特別關注」:營養師不僅對其進行重點指導,並要求其儘可能地吃完營養午餐,改變挑食的毛病。

最早推廣食育理念的國家

日本是全世界最早推廣食育理念的國家。明治維新時期,日本著名醫生石冢左玄出版了《通俗養生法》,他指出:「今日有學童之人應認識到德育、智育、體育全在於食育。」1903年,作家寸井玄齋發表了《食育論》,其中寫道:「小兒有德育、智育、體育,而食育在其前,體育和德育之根本也在於食育。」因此,石冢左玄和寸井玄齋被認為是日本食育的提倡者。

2002年,日本自民黨在其政府調查會中設立了食育調查會。2003年,時任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演說中提到了「食育」一詞,該詞立刻在日本流行。2005年,日本制定並實施《食育基本法》,其中強調:「對於培育孩子的豐富人性、掌握生存能力來說,最重要的是『食』,『食育』應被置於首位。」該法還指出:「食育不單是烹飪技術,而是關於對食的認識、營養學、傳統食文化以及成為食品之前的初級產品、加工產品的綜合性教育。」

由此可見,在日本人的看法中,食育與飲食觀念、膳食營養知識、飲食衛生安全和飲食文化等關於營養學、人生觀的教育聯繫在一起,不僅是單純的餐桌禮儀和食品營養搭配,還會加強孩子對環境的愛護之心,從而減少對事物以及資源的浪費。在日本,食育分為兩個環節,一是在校吃午餐,一是參與勞作。

許多日本班主任都認為:「食物安全是第一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也很重要,當值日生可以讓孩子們學會團隊協作。」然而,當值日生也不容易,在動畫片《櫻桃小丸子》裡,小丸子就曾抱怨過:「值日生好辛苦!我要多吃一碗飯!」

美國

參與供餐的學校多於10萬所

「學校供餐」最早源於慈善組織

19世紀初,美國的中小學會讓孩子把食物帶到學校,或者中午回家吃飯。然而,伴隨著移民潮,到了19世紀70年代,紐約市有12%的學齡兒童無家可歸,有家的兒童也被迫擠在狹小的公寓裡,公寓裡並沒有做飯的條件,兒童貧困成了重大的社會問題。隨著童工勞動法的實施,更多的孩子湧入學校,學校卻並沒有足夠的食物。

當時,社會學家亨特出版了《貧窮》一書,描述了紐約工人階級的生活環境。這本書影響深遠,書中關於貧困家庭和兒童的描寫讓人們開始集思廣益:如何幫助孩子獲取所需的資源?許多作者在雜誌上發表看法,其中一位匿名作者寫道:「健康的學校午餐可以提高城市人口的身體活力。」不久之後,「學校供餐」一詞進入人們的視野。

最初,學校供餐由慈善組織提供,慈善組織和學校形成了緊密的合作關係。例如,20世紀初,波士頓的婦女教育聯盟每天為千餘名學生提供熱午餐,他們的菜單裡有牛肉和蔬菜湯、芹菜和沙拉、奶油蛋、果醬三明治。雙方合作效果顯著,學校發現,如果孩子有飯吃,就更有可能留在學校,在課堂上也有更好的表現。

1946年便誕生「學校午餐法」

規定違法制裁措施

1946年,美國國會通過《全國學校午餐法》,要求政府每年制定學生營養餐計劃,在中小學和社區幼兒園提供營養午餐。1969年,美國國會對《全國學校午餐法》進行了修改,明確提出免費對貧窮學生提供午餐;同年5月,美國總統籤署《兒童餐衛生法令》,規定哪些是違法行為以及相關制裁措施。

1995年,美國正式公布有關兒童營養的法規,其中,對學校午餐營養與食物數量做出明確規定,要求午餐包含蛋白質、穀物、水果、蔬菜和牛奶等營養食物。2008年,美國農業部給出的標準為每餐脂肪含量不得超過30%,達不到標準會受到處罰。為了符合標準,有的中學在為學生做火雞肉時加入牛肉,有的小學廚師在做肉汁時先把肉湯中的油撇去,這樣都可以降低脂肪量,他們還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草莓、西瓜、獼猴桃等新鮮水果。

2011年,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籤署了《無飢餓兒童》法令,要求用更健康的食物取代垃圾食品,加利福尼亞、紐約、佛羅裡達等州議會通過決議,推薦學校為學生提供純素食選擇。2012年,美國政府又執行了國家學校午餐工程,增加水果、蔬菜、低脂和無脂牛奶的比例,同時減少了高脂高糖高鹽的食品。

目前,美國參與供餐的學校多於10萬所,就餐學生總數超過3000萬。

推行健康餐遇阻

自歐巴馬出任美國總統後,「第一夫人」米歇爾就開始致力於解決美國下一代的肥胖問題,許多人認為,「動起來」學校健康午餐計劃與她有關。事實上,這項計劃由美國國會發起,由美國農業部實施,聯邦政府需根據美國醫學研究院的建議來修改學校午餐標準,即增加更多的粗糧、減少肉類和鈉的攝入、增加水果和蔬菜。

於是,比薩、漢堡、炸雞塊、炸薯條、可樂就被全麥營養午餐取代。然而,理論上健康的午餐,賣相和味道卻並不好,學生們在社交網站上紛紛傳照片後評論:「我的主菜是一團未知物。」「甜點看起來更像是壞掉的海綿。」「不要讓我吃煮玉米粒了,一點味道也沒有。」由於學校健康午餐計劃對反式脂肪零容忍,午餐分量就減少了許多,學生抱怨:「食物搭配好奇怪,蝦和奶酪條怎麼能一起吃?」「根本吃不飽,我還管學校食堂多要了份果凍三明治。」還有的學生發起了「拒吃營養午餐」的活動,他們自己動手準備午餐,帶到學校來吃。

美國聯邦政府監督部門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從2012年到2013年,購買校園午餐的學生減少了108.6萬,降幅前所未有;從2011年到2012學年,購買校園午餐的學生僅減少8.4萬人。報告分析稱,習慣高鹽、高糖、高脂肪的快餐食品後,美國學生的飲食結構很難被改變,許多學生寧願餓著也不吃蔬菜和粗糧,家長也曾大規模進行抗議,導致在校吃午餐的學生人數急劇下降。

2017年5月,川普政府決定改變校園餐飲標準,給予學校「更多的靈活度」,避免學生丟棄被強加的不可口食物。農業部負責人說:「歐巴馬政府的健康餐飲標準在過去的五年中,給學區和各州政府增加了12億美元的成本。我們將放寬規定,讓地方政府有更大的控制權,讓學生更喜歡校園餐。這項決定來源於學生、學校、食品專家的意見和反饋。」

然而,該決定受到了部分政界人士的批評。麻薩諸塞州眾議員麥爾文表示:「這不是靈活度的問題,這只會讓我們的孩子會更不健康。」康乃狄克州眾議員德羅勞說:「我們向兒童肥胖的宣戰取得了進步,農業部和川普總統的決定讓它付諸東流。」

印度

「中央廚房」模式成功 全球規模最大的免費午餐計劃

20世紀60年代,印度國民大會主席卡馬拉奇來到南部的一個小村莊,他看到三個小男孩正趕著一群牛羊。卡馬拉奇攔住一個孩子,問他為什麼不上學,小孩答道:「如果我去學校,你會給我東西吃嗎?如果能吃飽,我就去上學。」孩子的回答讓卡馬拉奇無言以對,他決定開始制定一套新制度,讓所有孩子能在學校吃到免費午餐。

1982年,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率先決定,將所有公立小學的學生納入「免費午餐計劃」,該邦部長拉瑪錢德拉大力支持。1995年,印度政府正式開始「小學教育營養支持全國」項目,政府每天為小學生提供100克的大米或小麥,同時為糧食的運輸管理花費發放補貼,各邦政府負責提供午餐的其他原料、人工和設備。

2000年,印度卡納塔克邦的民間團體APF參與到「全國小學教育營養」項目中,他們接受了中央政府分發的穀物,做成午飯後送到該邦首府班加羅爾的五所學校,讓1500個孩子在午餐時間準點吃上熱飯。隨後,APF收到了10萬封其他學校的來信,紛紛申請加入到項目中。為此,APF基金會決定,在全國推廣這種做好午餐再配送到學校的方法,他們建設了中央廚房,廚房的配菜單由印度營養研究所制定,保證衛生狀況符合國際食品衛生標準。通常,午餐都是傳統的印度食品,如薄餅、米飯、咖喱、蔬菜、牛奶等,還包含豆類、蔬菜和水果。

中央廚房的模式獲得了空前的成功,該模式被廣泛採用。凌晨2點,廚房開工。上午9點,午飯被裝上卡車,運往附近的學校。其中,多數工作由機器完成,每個中央廚房只需50至60名工人,他們負責把剛出爐的食物裝進保溫桶,而機器負責自動生產全麥薄餅,每小時可生產4萬薄餅。APF基金會發言人稱:「我們還在改進機器,提高效率,希望在2050年,能讓500萬個孩子吃上營養健康的午餐。」

經過多年的發展,由印度中央政府、地方邦政府和民間機構共同參與的免費午餐項目正逐步達到卡馬拉奇的初衷:「不讓一個孩子因為飢餓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每天,約有1.2億孩子可以吃到熱的健康午餐,這也是全球規模最大的免費午餐計劃,受到了世界的矚目。其中,全球著名市場調研公司尼爾森在報告中指出:「為了吃上午餐,學生出勤率提高了10%。」《經濟學人》報導稱,這是印度各級政府執行最堅決、範圍最廣、效果最好的命令。

澳大利亞

推動「廚房菜園食農計劃」全國學校流行種菜

由於城市兒童患肥胖症、糖尿病的比例居高不下,2016年,澳大利亞政府派出專家調查,專家將原因歸咎為三點:學校餐廳裡的午飯不健康、電視廣告中的食物熱量過高、學生家長因忙碌而選擇垃圾食品。為了改變孩子對食物的思考方式,讓他們自覺選擇健康午餐和保持營養飲食的習慣,澳大利亞政府公開支持「廚房菜園食農計劃」

「廚房菜園食農計劃」由澳大利亞美食作家、著名廚師史蒂芬妮﹒亞歷山大推出,她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基金會,通過基金會來資助澳大利亞的各所小學,把農場、果園和廚房都搬進了校園裡,不僅教孩子如何種植、採收、製作和分享新鮮有營養的食物,還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孩子對食物的想法,讓他們愛上健康的美味蔬果。

位於坎培拉的瑪如娜小學是基金會計劃的實驗學校,該校將農場分為兩個區域,一邊是市場花園,裡面種的農作物被孩子收割後,會拿到市場上去賣;另一部分是家庭花園,孩子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種植他們喜歡的蔬菜和水果,這也是孩子們午餐的來源。

在農場裡,老師讓孩子們在種植的過程中,學習詞彙、數學、科學;回到課堂後,用種植蔬菜的例子來演示,尤其在烹飪課上,孩子們每學期需學會做一道菜。烹飪課老師利爾說:「孩子們認識蔬果、知道它們的用途後,在學校吃午飯時,會做出更合理的選擇。就像基金會的理念一樣,我們並不能強制孩子吃什麼,但我們可以教會他們,如何吃得更健康。」

來源:中國新聞網

營養人文系列

石漢平:外科主任探路腫瘤營養療法

王宜:第13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百姓身邊貼心的營養專家

韓婷:談談營養與抑鬱

範志紅:從改變自己到影響眾人

胡雯:營養兼修內外,樂活夕陽人生

高鍵:醫生讓你加強營養,你選對了嗎

任波:正確疏導腫瘤患者的營養認知

吳萍:助力多學科合作,營養管理關護全程

顧中一:營養地吃,是一門大學問

顧中一:我從三甲醫院辭職是為了做這件事

羅翠娟:「營養治療」讓患者更快更好地康復

趙長海:西京營養狼戰隊的頭狼在想什麼幹什麼

朱玲:營養學家陳春明的健康理念和行動

韓超央:來自營養科的發明人

張敏:帶你了解醫院營養科

葩麗澤:堅守30年,她要讓百姓吃得衛生又營養

謝黎煒:十年海外學霸,一心鑽研腸道微生態

臺灣營養師:用熱忱融化科技冰冷

田雪:營養達人萌妹子的漂亮過往

劉瑩:營養科就是個良心活

特醫食品"特"在哪?嬰幼兒、重疾患者成"剛需一族"

營養科:如何幫助腫瘤患者擺脫營養困境?

患者不僅需要主治醫生,還需要營養醫生

誰餵胖了我們的孩子

營養師解讀:跟錢包無關的吃土

湘雅醫院營養科:三類老人該看營養門診

湘雅三院營養科:為你解讀《摔跤吧!爸爸》片中那些減肥秘笈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營養科:孩子住院時間短了,住院費用少了

解放軍南京總院:這家醫院的腸外腸內營養護理為什麼這麼牛

衡水四院營養科:給住院患者打開通往健康的「第二扇門」

廈門二級以上醫院將全面配備營養師,實施臨床營養幹預

商洛中心醫院營養科:能讓患者康復的,不只是藥物

營養風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臨床營養科

營養科該如何發展?

靠譜營養師都在哪兒?

熬最晚的夜,敷最好的面膜,阻止不了衰老的代價

早上一杯溫開水,煙後一片維生素,這代年輕人的集體危機

當我們自嘲朋克養生的時候,內心在想什麼?

他如何通過統計學改變了腫瘤治療

澳洲保健品是如何煉成的?聽澳洲營養教父的故事

脂肪是損害健康的罪魁禍首麼?別讓營養主義者掌控了我們的廚房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相關焦點

  • 世界各國的營養午餐這樣吃
    ◎音樂水果日前,微博一網友曝光河南某小學營養餐僅半碗麵條,與牆上規定菜單嚴重不符。孩子是國家的未來,學校供應的午餐則是中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之一。許多營養專家認為,好吃美味的午餐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快樂是健康的基礎,因此,營養午餐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意義重大。那麼,各國提供的中小學生營養午餐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 世界各國的學生午餐 韓國是泡菜日本是便當
    在我們的學生時代,由於課程比較緊張,家長的工作也比較繁重,沒有時間給我們做午飯,午餐基本上是在學校吃的。於是學校食堂也成了一個非常熱門的話題,總有一種食堂叫做別人家的食堂,自己學校的食堂總是充滿了黑暗料理。
  • 世界各國的學生午餐,韓國是泡菜,日本是便當,中國學生:打擾了
    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來看看世界各國的學生午餐,其中韓國是泡菜,日本是便當,對於他國的飯菜,中國學生看了後調侃道:對不起打擾了,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大家跟小編一起來看看。我們先來看一看美國的學生午餐都吃什麼,大家都知道美國人喜歡吃油炸的東西,所以他們的午餐中也不乏有炸雞和炸薯條這樣的食物。
  • 各國的學生午餐,韓國是泡菜,日本是便當,中國學生:打擾了
    學生上學的是,有些學校會強制性住宿,那麼每天就必須在學校食堂吃飯了,在大學更是一樣,基本上大學都會要求學生在學校住宿而且辦飯卡的。世界各國學生的食堂午餐都是什麼樣的呢,不同的國家對學生的營養程度又有什麼區別呢?今天勵志學生就和大家一起看一看世界各國的學生午餐,一起來看看吧!
  • 世界各國學校的午餐,我最想吃中國和義大利的學生午餐
    讓我看到國外的那些學校午餐後,才感覺到我的童年雖然不是最幸福的,但也比一些國家的孩子幸福,不信我們來看看世界各國的學校午餐吧。
  • 學生營養餐 國外怎麼吃
    【編者的話】 一頓午餐引發的思考  當前,如何讓孩子在學校裡吃上一頓有質量的午餐,成為備受社會關注的話題。為此,我們特別推出這組稿件,在國際視野下尋求實施學校營養餐的經驗。  午餐,與課程、教學、考試、分數相比,在學校裡似乎算不上什麼「大事」。
  • 膠州農村學生吃上1元營養午餐
    本報訊(記者 孫軍 通訊員 耿美豔)「這一年多來,孩子在學校不但吃得飽,而且吃得好,身體壯實起來了。」青島膠州市洋河鎮油坊小學學生陳佳慧的姥姥感激地說,「多虧政府的營養午餐政策,減輕了家裡經濟負擔,解決了我們家一大筆開銷。」
  • 美國小屁孩試吃各國的學校營養午餐,哪一國的最難吃?
    本文由舌尖上的安全獨家原創,未經允許任何商業不得轉載 世界上有很多國家的學校,是有一定福利的,他們為學生們準備營養午餐,讓學生們在上完早上的課程之後,休息一下補充能量。這些營養午餐大多結合當地特色,雖說不能保證食物有多麼高檔,但營養和健康是一定要保持的。
  • 各國學生中午吃些啥?一起看看:世界各地學校的10種午餐
    世界各地有不少學校都有提供午餐,有一些是免費的,有一些是自費的。但不管怎麼說,作為一天中的重要一餐,世界各地的學生們都有在網絡上吐槽過他們的午餐。當然,也有少數人對其進行了誇獎。那麼,學校午餐哪家強呢?在今天的文章中,就讓我們對比世界各地學校的10種午餐。
  • 營養和味覺的完美搭配--各國學校營養午餐!
    都說美國的小胖墩最多,但現在情況有了改變,美國的學生吃得越來越健康。
  • 大寨鄉桂花小學:學生吃上「營養午餐」
    二年級學生劉海偉嘴裡還嚼著饅頭,又拿著碗走到講臺前。「老師,我還想加一點菜。」4月22日中午,崆峒區大寨鄉桂花寄宿制小學132名學生在學校吃上了「營養午餐」。上午10點多,在學校食堂操作間記者看到,洗菜處、切菜處、炒菜處乾淨整潔,兩個廚師都戴著口罩、帽子,以確保飯菜乾淨衛生。「我們兩個人從早上8點開始給學生準備中午飯,從蒸饃饃到收拾菜得忙3個多小時。」
  • 學生吃的食物,校長先「試毒」,日本學校的營養午餐,贏在起跑線
    對於正在成長的學生來說,營養攝入是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如今為了方便,很多學生都會在學校吃午餐,但是學校食堂的食物,卻屢屢曝出安全問題。這樣家長們惶惶不安。因為無法無時無刻都盯著,所以不知道自家孩子在學校裡吃了什麼。關於學校的午餐,日本的做法一向都受到其它國家的讚賞。
  • 國內才起步的營養學生餐,在世界各國經歷了哪些發展歷程?
    在國內屬於起步階段的營養學生餐,在其它國家卻已有了久遠的歷史。來到今天,世界各國的學生餐又有著什麼樣的發展呢?日本:「給食」為提高一代人的身體素質日本的學生營養餐從明治22年就已經開始,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戰後年代,很多家境貧寒的孩子經常吃不上飯。
  • 各國大學食堂午餐比拼,韓國最簡陋,美國熱量高,中國最有食慾
    每一個人都會經歷學生時期,做一名學生,肯定都吃過學校食堂的飯菜。,各國大學食堂午餐比拼,看看哪個國家最豐盛,最有食慾?法國大學午餐:給人第一眼的感覺就是葷素搭配,有水果,蔬菜,肉類,營養搭配非常的均衡。法國的午餐看起來沒有食慾,但是營養搭配的很好,熱量也不會太高,吃了對身體也很好。這樣的午餐在中國,一般都是減肥人士,或者是養生的人吃的午餐。
  • 日本學生依法吃午餐
    專門的法規,統一的標準,便宜的價格—— 日本學生依法吃午餐 本報記者 吳湘韓 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2008-02-01    [列印] [關閉]     「學校午餐計劃能使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日本文部科學省青少年局局長鷇口修資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二戰之後日本政府開始推行營養午餐計劃,並於1946年實行了學校午餐制。最初是從一個縣城小學開始的,目的是為解決學生的飢餓問題。那時,學生中午沒有飯吃,政府用救援物資為學生提供麵包和牛奶,後來又發展成正式的午餐,並在全國推廣。
  • 複課後日本學生的營養午餐被吐槽比牢飯還慘?
    不過在這種特殊時期,比起上課方式大家更關心的是營養午餐該怎麼吃?日本學校傳統的營養午餐都採取打飯的方式,這就讓人擔心如果負責打飯的學生染上病毒,那就很可能再造成傳染給其他同學的可怕後果。
  • 幼兒園午餐「營養豐富」,湯麵上全是蟲,校方:沒事的放心吃
    幼兒園午餐「營養豐富」,湯麵上全是蟲,校方:沒事的放心吃現在很多學校為了方便統一管理,都設置了學校食堂讓學生們統一在學校裡就餐。
  • 變味的學生營養餐,誰之過?不妨看看129年的日本學生營養餐!
    吃的可好?2012年6月14日,教育部等15個部門印發《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細則》等5個配套文件,以確保學生「營養餐」計劃能有效實施。其實目的很明顯,就是要求校長監督,要堅持試吃的制度,說白了,就是讓校長充當檢驗學生營養餐食品安全的小白鼠。只有在校長吃了學生營養餐之後沒有出現任何問題的情況下,再讓學生放心吃營養餐。試問,如果萬安那個學校的問題,校長先吃也不至於此。其次,是外包之過。
  • 各國學生食堂大比拼:午餐都有哪些超美味的菜?
    滬江法語君按:看完各國學生的食堂菜式,法語君覺得,中國食堂飯菜油水比較足。法國、希臘、義大利那些菜都太健康啦!你怎麼看?
  • 二戰各國士兵吃什麼?美軍午餐肉罐頭,日本牛肉罐頭,八路軍呢?
    導語:二戰各國士兵吃什麼?美軍有午餐肉罐頭,日本有牛肉罐頭,那八路軍呢?軍人一直以來都是讓人敬佩的存在,他們以自己的身軀保衛著國家,每當國家需要的時候,他們都會第一時間衝刺在前,再苦再累的事情他們都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