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會把美國教育引向何方

2020-12-15 環球網

2016年年末,美國總統大選終於塵埃落定,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當選總統唐納·川普將把美國引向何方。與貿易、外交、移民等焦點議題相比,教育政策在此次大選過程中很少被提及;川普雖然在其競選綱領中提出了教育政策的目標和方向,但並沒有詳細的實施方案。但隨著川普內閣教育部長人選的確定,其教育政策的基本路線逐漸顯現,結合美國當前教育政策討論中的若干核心議題以及兩黨傳統的政策偏好,可以對川普政府未來的教育政策走向進行前瞻。

減少聯邦政府的直接幹預

川普教育政策的核心理念可以概括為,教育管理的主導權在州和地方,聯邦政府應該減少對教育事務的直接幹預,支持父母的教育選擇權,鼓勵用市場化的力量促進教育發展。在競選過程中,川普甚至一度發表過「裁撤教育部」的驚人言論,儘管這不太可能成為現實,但可以由此看到他對聯邦政府在教育事務中應扮演何種角色的立場。

川普的這一立場符合共和黨一貫的教育政策偏好。共和黨秉持「小政府」理念,體現在教育政策上,則是限制政府對教育事務的管轄權,支持家長充分的擇校權,鼓勵實施以家長和社區為主導的教育問責,反對強化全國統一的教育標準和評估手段。與此相對的是,持「大政府」理念的民主黨則傾向於支持增加教育支出,擴大和做強公立學校系統,支持全國性的教育標準,強調政府控制下的擇校權。

儘管兩黨教育政策的出發點差別很大甚至針鋒相對,但聯邦政府對基礎教育的影響力在川普當選前就已經被大大削弱。2015年12月,歐巴馬籤署了《每一個學生成功法案》,取代自2002年開始施行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這被視為新世紀以來美國教育政策的最大轉折,標誌著「聯邦政府咄咄逼人控制公立學校成績的時代終結」,K-12教育的控制權回歸各州和地方。以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2002年的《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確立了聯邦主導的、以學業測試為基礎的教育評估和問責制度。實施十多年來,該法案雖然被認為有效促進了美國基礎教育質量的提升,但也遭到很多批評和質疑。共和黨認為聯邦在教育微觀管理層面幹涉了州的權力,民主黨則認為該法案過度強調應試教育而有損教育內涵。而《每一個學生都成功法案》大大限制了聯邦對基礎教育事務的權限,儘管依然要求各州進行分階段的教學評估、改善落後學校的教學質量,但各州可自行設計創新性的評估方式和問責方式。在這一背景下,可以預見川普政府未來會進一步減少聯邦在微觀管理層面對教育進行幹預。

大力推動自主擇校

美國公立學校系統遵循按家庭住址就近入學的原則,而居住社區的富裕程度往往直接影響學校的教育質量,在那些貧困家庭和少數族裔聚集的社區,公立學校品質堪憂。20世紀90年代開始,通過建立特許學校、磁石學校以及學費退稅、發放教育券和建立教育儲蓄帳戶等多種形式,一場旨在促進教育公平的「擇校運動」在美國興起。川普多次公開表示,擇校是一項基本民權,應該由家長而非政府決定兒童應進入什麼樣的學校,應通過公共財政支持低收入家庭自主將子女送入學區外的公立學校、私立學校、特許學校、教會學校和磁石學校,或者支持他們在家上學。他在競選綱領中提出,將推出200億美元聯邦撥款的教育券項目用於支持全國1100萬來自貧困家庭的學齡兒童自主擇校,並呼籲各州在此基礎上追加1100億美元撥款,以此保證這些貧困家庭學生每人獲得12000美元擇校基金。

川普在上月提名來自密西根州的共和黨人貝琪·狄維士出任教育部部長,這一人事任命更加印證了他將大力支持自主擇校。狄維士長期致力於推動學校改革,是自主擇校和教育券的堅定支持者和積極推動者。她主張用公共財政和市場化力量共同為家長和學生提供多種教育機會的選擇,並讓公立學校和其他類型學校充分競爭。過去20年,狄維士在密西根州推動了大批特許學校的建立,其中80%由營利性組織創辦,並且較少受到政府的監管和幹預,該州底特律、弗林特等學區是美國特許學校學生份額佔比最高的學區,密西根州因此被視為美國最大的「擇校實驗室」之一。此外,川普的當選副總統邁克·彭斯也是擇校的積極推動者,在他擔任印第安納州州長期間,該州教育券的發放在過去四年中增加了10倍。所以可以肯定,積極推動自主擇校將是川普政府教育政策的核心內容,這對於擇校的支持者和特許學校、私立學校等機構而言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但是,川普推動自主擇校的政策也面臨多方挑戰。首先,他將遭遇來自公立學校體系和教師工會等組織的激烈反對。公立學校可能遭遇撥款減少、競爭加劇等困難,這對那些經濟落後地區的學校而言更是雪上加霜,反對者認為這可能給那些最需要獲得支持的貧困家庭造成更大困難。美國教師聯合會主席蘭迪·溫加滕公開表示,川普的教育政策等於「腰斬公立教育」,而他任命狄維士為教育部部長相當於明確宣布其政策「將著眼於私營化、撤銷撥款和摧毀美國的公立教育」。其次,擇校運動的反對者也提出,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研究或評估證明擇校有助於提高學生學業成績。根據《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在狄維士主導大規模建立特許學校的密西根州,大部分特許學校的學業表現低於全州平均水平,而在該州「表現不佳」的學校名單上,特許學校的數量在2010年以來已經增加了一倍。因為缺乏政府監管,密西根州的特許學校體系已經面臨財務風險,但想要關停那些表現不佳的學校卻十分困難。

更為關鍵的一點是,川普表示將通過「調整現有聯邦撥款的優先級」來拿出他所承諾的用於推動擇校的200億美元聯邦固定撥款,但並沒有具體說明他將如何進行這一調整。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他有可能從《中小學教育法案》中原本投向低收入學校的150億美元「第一條款」聯邦基金中劃出一部分資金,但這等於從那些貧困社區的公立學校拿走撥款,無疑會遭到激烈反對。所以,如何制定具體的聯邦撥款法案並在國會獲得通過將是川普政府推動其自主擇校項目的首要挑戰。如果聯邦資金到位,根據川普此前的表述以及他承諾的減少聯邦政府干預的立場,具體的教育券項目將由各州自主制定和負責實施。但即使川普無法兌現其撥款承諾,在共和黨贏得32個州立法機構的多數席位之後,推動自主擇校也很有可能成為未來幾年美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

「共同核心」面臨挑戰

圍繞川普教育政策的另一個焦點議題是共同核心教學標準(Common Core)的存廢。川普在競選中多次宣稱,共同核心是聯邦政府對地方教育事務的控制和幹涉,是「一場災難」,他將廢除這一標準。但事實上,這是一個並不存在的假問題。共同核心全稱是「共同核心州標準倡議」,是一系列教學標準的統稱,規定了中小學生在每一年級英語和數學兩科應該達到的知識和能力水平。這一標準體系由全國州長協會和首席州學校官員協會在2009年共同制定,由各州自行決定是否採納,目前美國有42個州和華盛頓特區採納了這一標準,明尼蘇達州採納了英語教學標準。所以,共同標準並非由聯邦政府制定,聯邦政府也無權要求各州採納或廢除這一標準。

2009年至2013年,歐巴馬政府通過聯邦「力爭上遊」(Race to the Top)項目鼓勵各州採用共同標準以獲得額外的聯邦撥款,這也許是川普指責聯邦政府將共同標準「強加」給各州的最主要依據。但「力爭上遊」項目已經結束,聯邦主導的教育問責模式也因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的廢止而不復存在。新的《每一個學生都成功法案》中明確規定,「聯邦政府及其任何官員、僱員不得通過撥款、合約或其他合作協議、指令來規定或控制州、地方教育管理機構和學校,不得規定或控制教學內容、學業標準、評估方式、課程和教學項目」。所以,相比於歐巴馬政府,川普政府對共同標準能夠發揮影響的空間更小。如果川普繼續公開反對共同標準,或利用有限的聯邦資源引導各州取消這一標準,將涉嫌幹涉州教育事務,這與他自己宣稱的立場背道而馳。因而可以肯定,川普不可能兌現他所說的廢除共同標準的承諾。

但這並不意味著各州會繼續採用共同標準。相比於之前各州的課程和教學標準,共同標準要更為嚴格,支持者認為這有助於提高學生知識和技能水平,強化學校和教師的責任。但也有很多社會團體、研究者、教育官員、教師和家長認為這一標準規定太過細緻死板,忽略了教育過程和教育對象的差異性,不利於因材施教和教師教學的自主性、創造性,並且帶來額外的學業和應試壓力。共和黨更是旗幟鮮明地在其教育政策文件中反對加強全國性的教育標準和評估,鼓勵家長和父母尋求其他替代方式,強調教育的地方性和「以選擇為基礎、以父母為主導的問責方式」,拒絕以應試為目標的教學。事實上,德克薩斯、維吉尼亞、內布拉斯加和阿拉斯加四個州一直沒有採納共同核心標準,而南卡羅來納、俄克拉荷馬和印第安納三個州曾經採納共同標準但現在已經廢棄。川普的當選對反對共同標準的陣營而言是一個巨大的鼓舞,加上共和黨如今在32個州立法機構佔據多數席位,在州的層面,共同標準的繼續實施可能面臨挑戰。

學生貸款債務問題難有改觀

高昂的大學學費和沉重的學生貸款問題也是美國大選中備受關注的教育議題。美國有近70%的大學生要依靠貸款支付學費和生活費用,2015年畢業生人均貸款債務超過3萬美元,學生貸款已經成為美國家庭僅次於房貸的第二大債務。本屆大選,希拉蕊提出了比較激進但詳細的公立大學學費減免和學生貸款債務減免計劃。川普並不支持公立大學免費,但支持降低高等教育成本和學生貸款債務,並表示不能讓大學畢業生終生背負債務重擔。

但直到大選前一個月,川普才正式公布其降低大學學費成本和學生貸款債務的簡要計劃。他提出一項「升級版」的基於收入的學生貸款償還計劃,即學生在就業後每年收入的12.5%用於償還學貸,一共還15年,之後可免除剩餘債務。相比於美國當前被廣泛接受的一項20到25年內每年償還收入10%的還款計劃,川普提出的計劃要更加「慷慨」,這與共和黨在此問題上相對保守的態度是相左的。事實上,歐巴馬在其總統任期內已經將基於收入的學生貸款償還計劃進行了擴充,並因此招致共和黨人的激烈批評,認為這種擴大造成高昂的額外成本,在財政上是不負責任的,損害納稅人利益。而川普的這一計劃顯然會面臨大得多的財政壓力,能否獲得黨內和國會支持會成為一個問題。

川普也提出聯邦學生貸款不應由政府主導,應當重新允許私人金融機構參與聯邦助學貸款項目,為學生提供多種融資選擇和更靈活的還款方式。但是目前沒有任何私人金融機構能夠提供比政府直接發放的聯邦助學貸款更優惠的利率和還款條件,私人機構也難以支持足夠的貸款體量覆蓋最廣泛的學生群體。

另一方面,川普也強調高等教育機構在降低學費成本和學生貸款債務方面的責任。他宣稱要與國會合作推動相關改革,以減免聯邦稅為條件,鼓勵大學為降低學費和學生貸款債務做出努力。他尤其批評大學臃腫的行政系統,呼籲大學進行管理上的改革,壓縮行政成本,他還要求大學把所獲捐款投入到學生身上而非用來進行投資。但事實上,美國很多公立大學、社區學院的財務狀況在金融危機以來持續惡化、已經捉襟見肘。並且,美國大學是高度自治的法人機構,政府沒有權限幹涉大學的內部治理。

與民主黨候選人將解決大學學費負擔問題納入競選綱領的核心內容不同,川普對高等教育議題的關注非常少,這不會成為他上任後要優先解決的事項,他提出的上述缺少具體方案的改革措施能否落實還是一個未知數。而且,這些政策並沒有涉及美國大學學費負擔過高的問題根源——各州對高等教育投入的減少和學生助學金項目的長期停滯。所以,不能期待這一難題能夠在川普任內得到改善。

作者:秦琳(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

相關焦點

  • 川普來了美國教育將走向何方? "共同核心"面臨挑戰
    川普來了美國教育將走向何方? 關鍵詞:川普;學生;教育政策;聯邦政府;美國;共和黨;撥款;貸款;特許學校;債務 作者簡介:     川普會把美國教育引向何方   2016年年末,美國總統大選終於塵埃落定,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當選總統唐納·川普將把美國引向何方。
  • 「四面楚歌」的川普,將把美國帶往何方?
    鄧普西說,「美國不是戰場,我國人民也不是敵人」。穆倫認為 「軍隊不能淪為實現政治目標的工具」。在美軍中德高望重、曾被川普親切稱為「我的將軍」的前防長馬蒂斯,炮轟川普是「我這輩子見過的第一個沒有試圖團結美國人民——甚至連假裝試一下都沒有過的總統」。他表示「軍事化「」回應只能在軍方與公民之間直接造成衝突,令國家分化,痛斥川普「無能」「濫權」。
  • 蔡英文想把臺軍引向何方:或重新強調「嚇阻」
    蔡英文想把臺軍引向何方隨著民進黨在臺灣「大選」中勝出,2016年5月,蔡英文正式成為臺灣地區新一任領導人。其上臺後的施政方針,特別是「國防」政策引發了普遍的關注。但客觀地看,臺灣研製信息化裝備存在著技術基礎薄弱、成本投入高昂、研發周期漫長等諸多現實問題,加上不可避免地會存在研發失敗的風險,在此前該領域研究處於空白的狀況下,蔡英文想用10年就輕易地實現目標,只能是天方夜譚。因此,蔡英文時期臺灣武器裝備的發展,仍然會沿襲馬英九時期「兩條腿」走路的方式,即:採取自製為主,採購為輔的策略。
  • 美國教育國際化:數據、趨勢與川普效應
    美國教育國際化:數據、趨勢與川普效應 作者:世界教育信息 發布時間:
  • 川普有何臉面污衊中國?這個美國生化基地曾兩次洩露病毒
    為何這樣的一個生化基地會和人造病毒論扯上關係?在桌椅看來,其中的原因主要有3個。同月,美國出現了一批不明原因的嚴重肺病病例。至9月開始出現200多例死亡病例,CDC將其引向與吸電子菸有關。但結合目前新冠的臨床症狀來看,該疾病患者的臨床症狀,和新冠肺炎患者極為相似。同樣在9月,更大範圍的"超級流感"在美國爆發。
  • 他宣稱俄羅斯攻擊美國網絡,川普:不,是中國
    自從美國的「稜鏡計劃」被諾登曝光後,大家才認識到美國對全球信息安全造成的巨大危害。而美國自身卻一直以「受害者」的身份自居,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跳出來,指責他國對其進行網絡攻擊。
  • 疫情與騷亂這兩大「病毒」,把川普的美帝國引向分崩瓦解倒計時
    川普政府的「雙重標準」在國際上更是傲慢無禮、流氓霸凌。他們總是打著美國優先的旗號,經常會用莫須有的罪名發動戰爭,對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亞等國家進行侵略和打擊,而從沒有受到國際社會的譴責與審判。他們可以打著美國優先、航行自由的幌子,肆無忌憚的讓自己的航母到我南海、東海、臺海等隨意航行,甚至曾經他們的飛彈可以「誤炸」我駐南聯盟的大使館!
  • 不聽專家意見,一意孤行的川普急於讓美國帶病復產復工,結局會怎樣?
    疫情應對不力使不滿情緒在美國國內不斷瀰漫,據美國《野獸日報》報導,紐約市時報廣場上赫然出現了一塊56英尺高的電子屏,名為「川普死亡時鐘」,時鐘電子屏上顯示了川普不作為造成的「本可不必死的死亡人數」。
  • 拜登提名的首位華裔貿易代表,會將美國貿易政策領向何方?
    「戴琦將成為第一個擔任該職務的華裔美國人,她打破了種族身份的限制,為其他有色人種擔任此類政府要職掃清了障礙。」美國眾議院亞太裔小組主席趙美心(Judy Chu)9日發表聲明稱。美國貿易代表是政府中的關鍵職位,負責執行美國的貿易規則,並與其他國家談判貿易條款。而自現任總統川普上臺以來,該職位的重要性進一步得到提升。
  • 美國欲重新制定全球利益分配規則 川普「一個人的戰鬥」
    毫無疑問,川普上任伊始就讓美國「變了天」。不過,大家更關心,這幾把火之後,川普接下來會將「火」引向哪裡。  兌現承諾  就像當初川普競選時,沒有人相信他會當選一樣,他競選時候的承諾,也沒有多少人當真。然而,這些政策如今逐一變成了現實。
  • 程鶴麟:美國阿Q,支持川普的神秘勢力
    美國的阿Q勇猛精進,敢拼敢闖,是美國總統川普的堅定支持者。川普2017年1月剛一到白宮上班就著手準備2020年競選連任,誓要在白宮連續上班8年。從上任至今一年半多的日子裡,川普隔三差五就要組織一場支持者集會。這個夏天全球大熱,屢創高溫記錄,而川普支持者的集會更熱,一浪熱過一浪。
  • 美國單日新增近6萬確診病例,北京僅3例,川普懊惱:對中國憤怒
    美國總統川普又遷怒中國當地時間6月30日晚,川普在他的個人社交帳號上發帖將美國新冠肺炎疫情失控的責任推給中國,還說他對中國「越來越憤怒」。川普在推文中寫道:「當我看到醜惡的疫情在全球傳播,給美國帶來巨大損害時,我就越來越對中國感到憤怒。
  • 美國會民主黨領袖要求罷免川普 多名政府高官辭職
    新華社華盛頓1月7日電(記者鄧仙來 孫丁)美國總統川普的支持者暴力衝擊國會大廈後,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民主黨領袖7日要求罷免川普,交通部長和教育部長兩名內閣官員當天先後宣布辭職。國會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和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當天發表聲明,敦促副總統彭斯動用美國憲法第25條修正案將川普免職,原因是川普「煽動騷亂並持續構成威脅」,他的「危險且具有煽動性的行為使他必須被罷免」。美國憲法第25條修正案對美國總統和副總統職位因各種原因出現空缺時的繼任程序作出修正和規定,增加了由副總統和內閣成員判斷總統是否能夠繼續履行職責的新條款。
  • 按照美國總統的遇刺史,川普下臺會不會被刺殺?
    隨著美國大選臨近,結果將在未來兩個月左右宣布。許多人已經推測川普是否可以連任,特別是一些國際人士,他們根本不希望連任,但根據美國的實際情況判斷,川普實際上很有可能繼續連任。
  • 川普為什麼會與美國完善的政治體制發生衝突?
    美國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公共知識分子項目」成員、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副教授馬釗博士,應邀到場結合其多年參與美國公共政策制定的經驗和長期對美國政治體制的觀察,以「個人」和「症候」兩個角度著重分析了美國國內政治出現的新動態和川普鮮明的執政風格之間的互動關係。
  • 美國山火愈演愈烈 川普狡辯「天氣會變涼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連日來,美國西部多個州山火肆虐,目前火災已造成35人死亡,數十人失蹤。9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前往加利福尼亞州視察火情,不過卻和加州官員就起火原因爭論不休。當加州自然資源部部長韋德·克勞福特提到極端的高溫和乾燥天氣讓山火愈演愈烈,希望聯邦政府能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暖時,川普竟然回答:「天氣會變涼快的,你等著看好了。」克勞福特聽完說道:「我希望科學會同意你的觀點。」川普接話:「我認為科學並不知道真相。」
  • 王建勳:川普要做的是回歸「美國精神」
    那些指責川普當選是民粹主義的人士,是在貶義上使用這個概念的,意思是說,那些平民選了川普,他們是為了反對精英。我們看到,在這次大選中,川普的支持者中很多是中下層選民,特別是白人中下層選民,在受過部分大學教育或者完全沒有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選民當中,相當一部分人投票支持了他。批評川普的人據此認為,他的當選是民粹主義的。問題是,假如希拉蕊當選,那麼,會是誰支持她呢?
  • 川普被彈劾期間,美國總統的權力會不會受到限制?
    川普已經不是第1次遭遇彈劾危機,早在2016年的時候,有報導聲稱俄羅斯幹涉了美國2016總統大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通俄門」。通俄門的發生,差一點讓剛上臺的川普下臺。而2019年的這次事件,又被稱作是「通烏門」,聽名字就知道怎麼回事了,川普又和烏克蘭有著扯不清的關係了。
  • 美國大選久拖不決,三軍總司令川普會不會動用軍隊,改變局勢?
    美國軍隊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按理說,在美國政壇中也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美國總統川普是三軍總司令,在大選關鍵時候,川普會不會動用軍隊呢? 川普已經放聲,說如果大選失敗會選擇離開美國。美國主流媒體CNN爆料,川普的大女兒伊萬卡已經為三個孩子辦理了退學手續,CNN暗示,川普一家正在準備後路。
  • 時豔強對話陳雲:通證經濟將把區塊鏈引向何方
    對話嘉賓:陳雲WBF通證研究院院長時豔強布洛克科技創始人全球高校區塊鏈愛好者聯盟主席本期速覽:陳雲,WBF通證研究院院長,做客布洛克科技時點對話,以「通證經濟將把區塊鏈引向何方美國推動的穩定幣GUSD和PAX,短期來看,是被媒體過分解讀了,因為他們不一定能得到廣泛共識和應用。他還講到三類Token:Currency Token,Utility Token,Security Token的區別,他認為STO影響非常深遠,只是短時間內鑑於各種法律法規以及現行的體制阻礙難以落地,一切資產以及權益都可以STO,未來STO將開啟一個交易大爆炸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