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國際化:數據、趨勢與川普效應

2020-12-13 芥末堆

美國教育國際化:數據、趨勢與川普效應

作者:世界教育信息 發布時間:

美國教育國際化:數據、趨勢與川普效應

作者:世界教育信息 發布時間:

圖片來源:unsplash

在美國,許多聯邦機構獨立管理學生及教師流動、科研合作與其他國際化項目。這些項目的目標與管理機構(如外交部和國家安全部)的授權相關;而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自身目標並不明確。總而言之,其原因在於負責國際化項目的管理部門之間缺乏協調,且與其他很多國家相比,美國對此投入經費不足。

美國整個高等教育體系缺乏中央協調,教育國際化項目也缺少聯邦政府的支持。這意味著就資金、策略、優先設置(priority setting)和項目管理而言,教育國際化是學校發展的一項事業。雖然此前人們對於制定統一的教育國際化國家政策呼聲不斷,但是美國高等教育體系規模之龐大與多樣化意味著教育國際化必須在不同大學裡扮演不同的角色;制定一種既能凸顯國家特色,避免千篇一律,又能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國家政策,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美國教育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ACE)並不支持單一的國家政策,這就要求聯邦機構之間更好地協調,制定更為清晰的政策,為教育國際化項目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然而,考慮到川普政府的政策導向以及針對現存教育國際化項目的預算削減情況,在可預見的未來,學校可能依然需要承擔起推動教育國際化的責任。

美國校園國際化透視 

學校是推動美國教育國際化的陣地,是相關數據最重要的來源。為了掌握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趨勢,明確未來走向,美國教育委員會每五年對全國各學院和大學進行校園國際化調查。校園國際化調查自2001年首次進行,最近一次調查是在2016年。該調查是美國高等教育所有部門收集國際化數據唯一的綜合性來源。就其內容與涉及的領域來看,調查圍繞著美國教育委員會綜合國際化模式的6個支柱進行:明確的機構承諾,行政領導、架構和人員配備,課程、輔助課程與學習結果,教職員工政策及實踐,學生流動性,合作與夥伴關係。

2016年的調查發現

從廣義上講,2016年的調查數據顯示出教育國際化在美國的學院和大學中備受推崇。至於發展速度,近3/4(72%)的受訪者表示,近幾年國際化發展加快;2011年僅有64%的受訪者認為如此。

2011年,「推動全球化時代的學生培養」是眾多學校選擇國際化的最重要原因;其次,學校想通過國際化工作「使國內在校學生、教師及員工多樣化」;再次,國際化「對國內外求學的學生產生更大的吸引力」;第四個原因則是為了創收,與2011年相比,目前學校更加重視這一點,並把它作為開展教育國際化的目的。談及國際化的優先活動,海外學生與本國學生的流動分別位列第一和第二位,很大程度上與這些目標一致,而位列第三位的則是與國外機構和組織建立夥伴關係。

從目前取得的進展和享有的優先權來看,通過政策、項目和活動開展的國際化實踐所獲得的精確數據進一步說明了如何在校園開展國際化實踐,同時也為國際化進展和趨勢勾畫出更為複雜的畫面。

(一)明確的機構承諾

近五成(49%)回應機構的使命宣言特別提到國際化或其相關活動(如國際或全球活動),還有相當比重(47%)的機構把國際化及其相關活動納入其戰略規劃的前五位。相當比重的機構發起了專門的籌款活動以支持教育國際化,還有許多學校引導校友、其他捐贈人和基金會為教育國際化提供支持。令人吃驚的是,鑑於整體承諾水平和資源分配,近幾年正式評估國際化進展或影響的機構比率由2011年的37%下降到2016年的29%。

(二)行政領導、架構和人員配備    

2016年的數據表明,目前,在很多校園,國際化成為越來越集中的管理工作。58%的學校有單獨的辦公室專門引導國際化活動或項目——相比之下,2011年只有36%的學校這麼做。提及國際化的推動者,高級國際官員位列第二位——位列首席學者、教職員工及其他管理者之前。在設有博士點的大學裡,高級國際官員實際上是推行教育國際化的主力,他們在教育國際化領域發揮的作用超過校長。

(三)課程與輔助課程

國際化課程與輔助課程在國際化優先工作中排第四位——位列招收國際學生、擴大出國留學規模和發展國際夥伴關係之後。然而,儘管國際化課程與輔助課程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但2016年在校生的全球學習成果十分樂觀。過去五年,越來越多的院校已經實施了面向全球的通識教育要求和學生學習成果,而且——這是自2001年調查開始實施以來的首次——有外語要求的院校的比例正在上升,即使幅度不大。

全球性的輔助課程項目也在增加。然而,正如過去調查中反覆出現的那樣,2016年最常見的輔助課程(比如慶祝一些國際節日和事件,以及為國際話題感興趣的學生組織聚會)是那些不需要學生持續投入和高度投入的項目。

(四)教職員工政策及實踐

2016年的調查顯示,在招聘、僱用和晉升中考慮員工的國際經歷與活動的院校所佔比重有所上升,通過獎勵認可教師為教育國際化作出貢獻的院校比重也有一定的提高。雖然教師的職業發展被視作國際化中相對靠後的優先領域,但是過去五年中,機會也多少有所增加——著重強調的是資金投入及人員的流動,而非校園研討會和以課程為主的活動。

然而,儘管教師的機會有所增多,但綜合來看,與其他領域的數據相比,教師相關的數據仍引起人們對教師的整體地位及其在國際化發展進程中扮演的主要角色認可的擔憂。

(五)學生流動性

一直以來,學生流動性都是國際化工作的基石。2016年的數據表明,與該領域相關的其他方面的國際化活動越來越得到重視。為了刺激國內流動,近五成(48%)院校目前制定了國際生招收計劃。這些計劃中,80%以上明確說明計劃招收本科生、研究生或兩者的人數。招收學生的主要地域包括中國、印度和越南。

從廣義上講,2016年的調查數據表明,國際化在美國的學院與大學中廣受歡迎。約2/3的受訪者表示,過去三年,學校送出的出國留學的學生數量有所增長(45%)或保持不變(27%);近年來,其他形式的海外教育(如國際實習、服務機會和國外研究)的參與率增幅較低,只有五成多的學院和大學為海外教育提供諸如學生獎學金的經費支持。雖然目前出國留學生總量創歷史新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全美本科生中僅有10%的學生選擇在未獲學位前出國留學。

(六)合作與夥伴關係

2016年的數據表明,在很多校園裡,國際合作與參與獲得了更多的關注、發展動能與支持。然而,在活動層面、計劃範圍以及國外機構關係的意向性方面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近一半的回應機構表示,在過去的三年裡,他們有的(13%)已經開始發展國際夥伴關係,有的(36%)已經擴大了自己的夥伴關係數量。很多院校已經構建了夥伴關係發展的正式策略以及夥伴關係校園指導方針。未來有望增強夥伴關係活動的國家有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越南和韓國。

總結與建議

一項涉及範圍更廣的對比結果顯示,很多院校的國際化工作首要關注點仍停留在外部。學校把學生的雙向流動和國際夥伴關係置於其國際化的優先位置。這些領域在經費、人力資源和項目方面處於最前列。不論從文本還是從實踐來講,校園內的國際化努力(本土國際化),如課程與輔助課程、教師職業發展的國際化,在優先活動清單上都排名靠後。

國際化工作的外部導向是許多國家面臨的問題,而考慮到美國的出國留學率始終很低,在美國,缺少對校內活動關注的現象尤為嚴重。一些學校稱「為全球化時代培養學生」是其國際化的首要目標,這大概指的是全部學生——而不僅僅是一小部分出國留學生。下一步需要做更多的工作,以確保美國學校的學生有機會通過課程作業、輔助課程活動以及與國際化教師互動來獲得全球競爭力。由於招生工作的加強為國際學生提供了支持,最優化的國際學習環境,對校內國際化工作和進一步發展綜合國際化來說也至關重要。

川普效應

展望國際化的未來,不能忽視去年美國的政治發展。調查研究在2016年12月結束——適逢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但尚未就任之時。自此,川普政府發布了一系列有關移民和對外關係的總統命令和政策聲明。這些命令和聲明將會極大程度地影響學生流動——數據清楚地表明了國際化已成為美國學院和大學的優先工作。

美國校園的原始數據、軼事報導與國外信息來源顯示,當前的政治環境的確會影響國際學生對留學目的地的選擇。不過,學生流動數量的長期效應以及更廣泛的國際化努力是難以預計的。這些發展的影響無疑會因機構和部門而異。

鑑於新政策障礙重重、政治氣氛緊張,一些學院和大學可能會對國際化活動採取避而遠之的態度。雖然另一些學校能保持國際化的發展勢頭,但是也會出現不同的活動和重點。一些學校可能會把國際化重點放在內部,把更多注意力與資源集中在校內課程、輔助課程和教師發展上。實際上,這是發展綜合國際化很重要的活動,而這種途徑是專門面向外部與當下所強調的流動所不允許的。2021年的調查研究出來後,時間會說明一切。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世界教育信息」,原文來源《高等教育領導者國際簡報》(International Briefs for Higher Education Leaders),原文作者[美]羅賓·麥卓斯·赫爾姆斯、[美]盧西婭·布拉伊科維奇,編譯呂耀中、姜姝瑩。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芥末堆立場。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轉載文章,原文:

世界教育信息;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世界教育信息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才高興兩個星期,川普的民調開始下跌了,美國民眾怎麼想的?
    所以,對於關心美國政治的朋友來說,這個數據可以更加客觀地反映出美國民眾的真實想法。上圖是「真實政治網」收錄的美國總統川普在3月13日~25日的民調數據,第一行的「RCP Average」就是平均數據,顯示他在這段時間的平均支持率上升到了47.3%,不支持率則下降到了49.3%,差距僅有2.0個百分點。
  • 當記者問及如何安慰恐慌的美國人時,川普抨擊美媒追求轟動效應
    3月20日,周五,憤怒的美國總統唐納·川普為其抗擊新冠病毒的做法辯護,並抨擊美媒只顧追求轟動效應,還就美國疫情爆發和治療科學原因與其衛生官員產生矛盾。川普表示,他正在利用《國防生產法案》,要求美國企業生產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呼吸機、防護服和口罩等醫療物資,並第一時間運送至醫院,以應對可能出現的一波新冠病毒感染病例。
  • 彼得森研究所:川普驅逐留學生對美國的影響
    7月8日,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就此事起訴川普政府,要求撤銷該政策。ICE的這項政策讓在美的外國留學生和美國高校都焦慮不已。在強大的公眾輿論壓力下,美國政府於7月14日撤銷了此前宣布的外國留學生籤證新政策。
  • 【高端論壇】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評價和挑戰
    此外,清華還跟美國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奈爾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共同開展了若干個雙碩士學位項目,深圳研究生院與法國交叉學科研究中心(CRI)在交叉創新方面也開展了涵蓋碩士和博士學位教育的合作項目。當前,清華大學近年來的教育國際化進程正在快速而有序地發展,7月初學校還專門成立了國際教育辦公室,來更好地協調推進此項工作。
  • 數據| 川普這些年對美國都做了什麼?是時候總結下了
    文 | 李童 孟令稀 何苗編輯 | 陳臣當地時間11月23日,美國總務管理局(GSA)稱已通知拜登團隊開始政府過渡進程。在川普執政的四年裡,美國到底發生了什麼?川普的經濟承諾並未達成2016年美國大選之前,川普曾承諾將創造數以千萬計的就業機會,GDP將以數十年來未見的速度增長,但其承諾與結果大相逕庭。美國商務部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33.1%,實現了歷史性的擴張。但此前,美國二季度GDP暴跌31.4%,創上世紀40年代以來最大降幅。
  •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中國面臨的四大嚴峻挑戰
    當時還是美國國務卿的希拉蕊突然發難,大談維護南海航行自由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並聲稱在南海問題上反對「脅迫」,反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云云。美國公開將矛頭對準中國。當時與會的中國外長楊潔篪難得的勃然大怒,立刻作出了七點回應,揭露「某些人」推動南海問題國際化的圖謀。儘管楊外長語調鏗鏘,但這次會議顯然是一個分水嶺。此後,美國開始了對南海問題的強勢介入,以至有今年的國際仲裁、美艦巡航。
  • 川普會把美國教育引向何方
    2016年年末,美國總統大選終於塵埃落定,全世界都在密切關注,當選總統唐納·川普將把美國引向何方。與貿易、外交、移民等焦點議題相比,教育政策在此次大選過程中很少被提及;川普雖然在其競選綱領中提出了教育政策的目標和方向,但並沒有詳細的實施方案。
  • 數據周報之美國大選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從相對趨勢來看,大多數總統任期內的民調會有大幅度的波動,呈大規模下降趨勢;對比來看,川普的民調波動浮動較小,整體較平穩,且呈現上升趨勢。川普民眾支持率變化 來源:FiveThirtyEight經濟美國的經濟發展是影響川普支持率的重要因素。在其任期的前三年,美國經濟整體向好。川普前三年民調一直保持平穩,且整體呈上升趨勢,美國經濟向好或許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選民大多認可其經濟和外交政策。
  • 美媒稱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黃金期」已結束
    據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3月28日報導,過去十多年來,部分美國大學在國外設分校,全美各大學也招收大批外國留學生,堪稱是美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黃金期,但已有專家說,這個輝煌的年代或許已結束。過去十多年是美國高教國際化的黃金年代,圖為耶魯大學檔案照。
  • 標籤"川普傻瓜"成為第一趨勢!"79%的川普"也迅速成為趨勢!
    北京時間11月24日中午1時15分,我偶然注意到:美國推特上趨勢榜榜首是和川普有關的!
  • 民辦教育國際化:2017年中國民辦大學國際化競爭力排行榜
    創業時代網作為國內第一家綜合性創業評級機構,通過搭建數據模型,建立排名標準,已經連續對國內城市、大學、創投機構的競爭力進行了持續跟蹤評價排名。京領教育是國內領先的高端國際教育服務平臺,長期耕耘於國際教育領域,對國際教育有深入研究和深刻理解。
  • 後美國大選時期,我們該如何看待未來美國留學趨勢?
    9日,川普在推特上質疑「從什麼時候開始,由媒體來宣布下任總統了?」 據多家美媒13日統計,全美所有州的選舉人票歸屬已確定,拜登獲306張選舉人票,川普獲232張。川普競選團隊雖針對多州的計票結果發起了一系列訴訟,但在密西根州、賓夕法尼亞州等多地被駁回。 接近美東時間16日凌晨0時,美國現任總統川普發推稱「我贏了大選」。
  • 中國教育國際化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報告
    關鍵詞:國際學校國際課程創新教育特殊學校教育生態中國當代教育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在常規公辦、民辦學校之外,「國際學校」這個曾經特指那些為外國僑民提供其母國母語教育的學校,其定義和邊際在當代中國被延展了,成為一個快速發展的新領域,滿足著公眾多樣化和選擇性的需求。
  • 川普如果下臺,對美國國情影響如何?
    美國大選基本上已經落下帷幕,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拜登將入主白宮,成為美國第46任總統。雖然川普目前仍然沒有認輸,反而嚷嚷著要動用法律維護大選的「公正性」。然而,民意不可違,即便川普拿下少數幾個搖擺不定的州,依舊不能徹底扭轉在大選中已經失敗的趨勢。
  • 律師執業國際化成趨勢 國內外培訓機構搶灘上海
    原標題:律師執業國際化成趨勢  據《勞動報》報導,考個美國律師牌照,越來越多的中國律師選擇「走出去」,進行國際執業。昨天,美國老牌教育機構BARBRI集團與宏景國際教育集團「牽手」,搶佔國際律師資格培訓市場。
  • 封殺抖音後,川普支持率猛增!美國究竟發生了什麼?
    就在中國網民熱火朝天地討論著抖音老闆張一鳴的「跪速」以及擔心自己的信息會不會被打包賣給美國,以及美國人年輕人會不會因為自己最喜愛的APP被禁而憤然起來組團把「懂王」川普掀翻在地的時候,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合眾國傳來「喜訊」:川普的民調上升了!民調不是小升,而是大升!
  • 美國感染破500萬,川普卻還在等待病毒自動消失……
    」對待,作為美國最權威的抗疫先鋒,CDC本應該衝在美國抗疫的最前線,而且CDC也匯聚了世界各地的疾控人才,但是,這麼多人的努力卻敵不過川普的幾條推特。 (圖源:Reuters) 從美國的檢測數據來看,美國目前平均每天進行74萬人次的檢測,但檢測過的人不戴口罩,不注意個人防護的大有人在,這讓美國浪費了大量的檢測資源
  • 川普不敢承認的事,被美國專家直接挑明:美國比中國差一百倍!
    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6月12日,美國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01萬例,死亡病例超過11萬例。數據擺在眼前,川普不敢承認的事,被美國專家直接挑明。
  • 復旦-華盛頓EMBA邵勃:國際化教育力求創新而非止步
    引言: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項目主任邵勃說:"特殊時期來襲我們無法預知,作為國際合作項目,我們始終相信經濟全球化和教育國際化是大勢所趨。所以特殊時期,我們積極發掘兩所大學更多的教學資源,提升硬體設施,從而為我們的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課程服務。"特殊時期仍在全球肆虐,國際化趨勢日趨複雜,經濟全球化出現了一些新的重大變化。
  • 英語教育越來越重要日漸成為國際化趨勢
    中國教育在線訊 2月27日瑞思學科英語總校長、東北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在讀博士丁俊華先生做客中國教育在線,丁校長曾經在英語教學領域有20年豐富的經驗,曾經在國家基礎教育研究中心從事外語研究工作長達10年之久,並且也曾經是英語教師,也做過外語出版。丁校長就目前我國的英語教育做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