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孩30萬字小說被撕:比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保護她的夢想

2020-08-28 家時

什麼是一個好孩子呢?

在小的時候,可以自己吃飯,自己穿衣,不會大哭大鬧,做一個「乖寶寶」。

再大一些,好的學習成績,不和「壞」孩子一起玩耍,不早戀,不沾染壞習慣,考個好大學,做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等到畢業了,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結婚,生孩子,贍養老人,做一個全方位的孝子賢孫。

這,似乎就是一個好孩子的標準。

準確的說,是父母親們對於孩子們定義的「好孩子」的標準。

可這些,似乎並不能說服孩子們,所以,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

有這樣一個帖子,一個媽媽因為高三的女兒學習成績退步,把女兒從初一寫到高三的小說創作靈感燒毀掉。

事後,女兒絕食,並一直拒絕與媽媽溝通。

從初一到高三,六年的積累,一夕之間毀於一旦。

而媽媽也是在女兒絕食、拒絕交流之後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要尋求幫助。

「我知道我做的不對,但是我都已經燒了,這也是她成績下降了還記記記的原因啊,我該怎麼辦?」

如我直言,我完全感受不到這個媽媽的歉意,我只是從其中感受到了「哎呀,我道歉,事情趕緊過去吧」「我都道歉了,她怎麼還不原諒我」。

光是看文字,我就已經感覺到了窒息,一個完全不明白自己錯在哪裡的家長,只是單純為了解決自己的「困境」,提出求助。

她不會想到,自己的舉動給女兒造成了多大的傷害,也不會想著去溝通,去體會女兒的心情,更談何彌補。

而女兒只是因為有了自己的愛好,有了自己的隱私,便成了一個「叛逆期、不體諒媽媽」的「壞小孩」。

而女兒六年的夢想和堅持,在媽媽看來,不值一提!


很多時候,家長們都在說:「你要做個好孩子,你要聽爸爸媽媽的話。」

可是,更多的時候,是我們和家長的思維並不在一個維度上面,

於是,我們開始嘗試溝通。

在芒果TV自製的《少年說》,這個傾聽少年人的訴說的節目中,有這樣的一個讀初一的13歲女孩。

這個熱愛寫作的女孩,從三年級開始寫小說,到那個時候已經寫下了56本小說,30多萬字。

得益於寫小說的原因,這位姑娘的文科成績一直都不錯。

但是,在一個放學回家的路上,從未幫忙拎過書包的爸爸拿起了書包。

卻在下一瞬打開書包,翻出裡面的小說,甚至在回到家後,闖進了臥室,也闖進女孩辛勤積攢的「小說窩」裡。

然後,女孩「小說窩」的所有小說,那一筆一字寫出的56本小說,30多萬字全部撕碎。

同樣摧毀的,還有女孩的夢想和靈魂。

30多萬字,可能很多人不能一下子體會這些字的含義。

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我最能體會這種感覺,有次文章沒有保存,結果電腦一跳,我大半天的工作都需要重新開始。

然而,這樣的傷害,在爸爸看來,並不重要。

「等到數學上去,再商定一下,能不能繼續」

就像寫小說是她的靈魂一樣,數學也是她的弱項。

就像她自己說的:「其實我也特別想學好它,但是我就天生長了一顆文科的腦子。我就特別難去學懂一些關於數學的知識。」

她也曾自卑於自己的數學天賦:「我就覺得我可能一輩子努力,都追不上他們了。」

對於女兒這樣的求救,爸爸卻只是隨口一句淡淡的鼓勵。

「別人能行,你也行」

「我相信你,爸爸相信你」

那個一直都在臺上微笑的女孩,卻在爸爸說完這句話後,再也忍不住的淚崩。

這樣的眼淚讓人心酸,或許她早已明白會是這樣的結果。

但還是鼓足了勇氣去溝通,希望可以表達自己的想法,可以從父親那裡獲得理解。

然而她並沒有得到她想要的結果。

節目觀察員陳銘說出了很多網友們的心聲:

30多萬字的東西把它撕了,任何理由都不可能,無論它影響了什麼。我認真地把這30萬字,看一遍我都來不及。

是啊,這位爸爸永遠也不會明白,女兒失去了什麼,自己又失去了什麼。

一句「先把寫作放一下,把成績提上去」越發顯得30多萬字一文不值。

但就像爸爸說的,「等到成績上去,再看看能不能繼續(寫作)」。

我想,最大的可能也會是:看吧,都是寫小說造成的成績下滑,我撕你的小說真的撕對了。

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一個詞大概就是感同身受了。

正因為沒有,才顯得尤為珍貴。

記得以前看過的一個視頻:

一家人圍著飯桌在開開心心的吃飯,期間問起小朋友的夢想。

小朋友說:「長大了,我想做一名醫生。」

家裡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很開心,都在議論著醫生好啊,待遇好,社會地位高,工作體面啊等等等等。

等到他們說完,小朋友卻疑惑的說:「醫生不是可以治病救人的嗎?」

對於很多的父母來說,夢想和靈魂其實並不重要,你的成績、你的朋友、你的人生,只能作為一個他們的期望而存在。

甚至,在很多的時候,在我們想要推心置腹的和家長交流的時候,就會被家長發現你潛藏著的「叛逆」,最後不歡而散。

很多人會說,那是我們時代不一樣,所接受的教育不同,所接觸的事物不同,所以,自然就存在著兩代人之間的代溝。

但其實不是,如果你真的曾經為了你的夢想、你的思想自由去掙扎過,你就會發現,這並不是代溝,這只是一種不平等的對話和溝通帶來的消極影響。

似乎因為是個孩子,就永遠無法進行平等的對話,家長們就一定要掌握住家庭的話語權。

明明他們也不是不講理的父母,但卻總是在你試圖講道理的時候,被認為那是「頂撞、不孝」,甚至是「白養了你」,這樣的誅心之言。

漸漸的,我們與父母之間的話語越來越少,明明心裡惦記著,卻總不想開口說話,或者說不懂得如何去開口。

甚至,在後來,連吵架都變成了一種奢侈。


有時候會想,或許按照父母的期望生活也未必不好。

從小時候開始做一個乖寶寶,聽爸爸媽媽的話,不哭不鬧不撒嬌,努力學習,遵守紀律,成績或許不好,但絕對不能差。

就這樣作為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一路長大。

不必交什麼貼心的朋友,因為時間要用來學習,不看什麼課外圖書電視,因為時間要用來學習。

等到高考的時候,「為你好」的父母終於想起來徵詢著你的意見,但你似乎也沒有想法。

在漫長的生活裡,你似乎喪失了思考與選擇的能力,或許你也同樣喪失了喜歡一樣的東西的能力。

或許,你還可以選擇另一種生活。

聽著父母的教誨,但也保持著自己的熱枕,在自己的世界和認知裡形成一定的思維邏輯模式,對於所接觸的信息,也選擇性的接受與自己有用的東西,摒棄掉自己的不需要的部分。

這個時候的你,大概率會成為家長眼裡的「叛逆期的壞孩子」。

但這並沒有錯,他們嘴裡的「為你好」並不能讓你擁有真實的自己,你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做自己的主人。

但我們更希望的是,家長們也可以不要把意識強加於孩子,可以讓他們擁有自己獨立的靈魂和人格。

現在家時親情推出家庭教育書單,在孩子的教育上,為他們的夢想護航。

《你會鼓勵孩子嗎——引導孩子成才的100種方法》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美玉,用欣賞的暗示、讚賞和鼓勵就能讓他閃閃發光。

這本書的核心價值:不要指示孩子按照父母的意願去做什麼,而是要讓孩子自己去積極努力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家長要做的就是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去告訴孩子做得好,發在哪裡;做得不足,不足在哪裡。

《欣賞說NO的孩子》

以前的教育書籍,都把父母定位於教育者,把孩子定位於受教育者,一個主動,一個被動,涇渭分明。

《欣賞說「NO」的孩子》的獨特之處在於,力圖模糊父母與孩子的界限,強調父母要回歸童年,把自己當作孩子,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與孩子共同成長。

《父母親影響力》

這本書通過近50位名人年少時的家庭教育經歷,以及他們與父母間的精彩互動故事,希望幫助天下父母們理清這樣的觀念:單純的「教」很難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因為「教」只能是一時一事,而無法做到一生一世。同時,還希望告訴父母的是,家長不能僅僅想著如何改變孩子,而是應該嘗試著改變自己。

我們更希望,在成長的過程中,受到過這種傷害的大孩子們,可以有一個和家庭,和自己和解的機會。

《壞孩子》

該小說從主人公的少年時代寫起,採用第一人稱敘述了主人公牛立人所經歷的一系列事件。而這一系列事件,均離不開本書標題所點出的「壞」字。正是在這樣的人生經歷中,本書主人公在不斷地成長。

與《麥田裡的守望者》相似,本書也有憤怒有焦慮,同時又對人物內心有著深刻細膩地剖析與描繪。最終都指向了一個少年的內心情感,同時又有著對外部社會的現實投影。希望本書也能給無數彷徨的青年以心靈的慰藉。

《與往事握手言和,對未來溫柔以待》

人心猶如一座房,舊事堆積太多,就會散發腐朽的氣息。人成熟了,就要學會釋懷,清除一下「往事垃圾」,神清氣爽地待未來。

無論走到生命的哪一個階段,都該喜歡那一段時光,完成那一階段該完成的職責,順生而行,不沉迷過去,不戚戚地恐懼未來,生命這樣就好。

《我在》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三個問題是我們人類終極的人生追問。本書以「我在」為主題,圍繞工作,表達,社會事件的反思、關係這五個方面。

展開對自我的追問和探索,形成本書的五個章節:我「做」故我在,我「說」故我在,我「思」故我在,我「覺」故我在,「我們」在故我在。

作者希望,讀者可以在閱讀中,通過作者的自我剖析和探索,開啟一扇和自我對話的窗口。

評論或私信,免費領取書單哦!

相關焦點

  • 父親手撕女兒30萬字小說手稿:摧毀了孩子的夢,卻還說是為了她好
    《少年說》中,有一位剛上初中的女孩說自己特別喜歡文學,從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自己就一直在堅持寫小說,到了初中為止基本上已經寫了有30萬字。因為對文學的敏感度,所以文科成績一直以來也都還不錯。那麼這個女孩有了她的夢想,家長卻親手將夢想熄滅。
  • 父母窒息的愛:撕毀女兒30萬字小說手稿,還說是為了孩子好
    綜藝節目《少年說》裡,有一個初中女孩非常喜歡寫作,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她一直在堅持寫,到初中已經寫了56篇小說,將近30萬字手稿。但是因為女孩偏科,數學不太好,她的爸爸把原因歸於女兒的「不務正業」,將女兒近30萬字的小說手稿撕毀,甚至連女孩的課外書也一起封了。女孩的心都碎了,她的爸爸卻說是為了她好。作為一個爸爸,撕掉女兒的小說手稿,或許初心是好的,希望女兒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功課上,門門功課成績優秀。
  • 女孩三年級開始寫了56本小說,30萬字被爸爸撕毀,理由很無奈
    最近的《少年說》有這樣一期,一位初中女生訴說自己從三年級開始寫小說,寫了五年總共寫了56本小說了,能有30萬字。小姑娘喜好文學,她的文科成績很好,但是理科成績就不是特別好,而且學起來特別吃力。氣憤之下的老爸端了女兒的「小說窩」,30萬字被爸爸撕毀,還把女兒的課外書全部用膠帶給封了起來!女孩兒非常心痛,優雅地和爸爸說:「我感覺自己像失去了靈魂一樣,你毀了詩書,不就等於毀了我全身華麗的氣質嗎?」
  • 三年級開始寫了56本小說,30萬字被爸爸撕毀,興趣還是成績重要?
    最近的《少年說》有這樣一期,一位初中女生訴說自己從三年級開始寫小說,寫了五年總共寫了56本小說了,能有30萬字。小姑娘喜好文學,她的文科成績很好,但是理科成績就不是特別好,而且學起來特別吃力。氣憤之下的老爸端了女兒的「小說窩」,30
  • 除了被手撕30萬字小說,兒時的你,還被手撕過什麼技能?
    女孩30多萬字小說被撕今年湖南衛視《少年說》中的一個片段,引起了童書媽媽的編輯們的討論——一個眉清目秀的女孩,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寫小說,寫下56本小說,共30萬字小說,卻被父親發現後撕毀。童書媽媽向來看重閱讀與寫作的教育作用,女孩父親撕毀小說的舉動,自然深深引起了童書媽媽編輯和老師們的憐惜
  • 撕毀女兒30萬字小說,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有多遠?
    撕毀女兒30萬字小說,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有多遠?一檔綜藝節目《少年說》中有這樣一期,一個初中女生走上臺前,語出驚人。她說自己從三年級開始寫小說,寫了五年總共寫了56本小說了,能有30萬字,卻被爸爸全撕了……對此,爸爸回應稱,自己這麼做後來雖然有點愧疚,但是出發點是想讓女兒儘快走入初中生的學習狀態,所以用這種錯誤的方式,來杜絕女兒做這些跟學習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
  • 14歲女孩5年手寫30萬字小說,被親爸發現後撕毀,還說「為你好」
    現在的父母們總是因為一句「為你好」,將孩子的選擇權都搶奪走了,卻根本沒有發現這樣的行為,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為讓女兒考上好大學,親爸手撕56本30萬字小說,還說是「為你好」在網上有這樣一則消息,一個14歲的小女孩,文科很不錯,因此也就愛上了寫小說。
  • 中考第一名的她,寫過30萬字小說想成為作家,學霸背後的故事
    中考第一名的她,寫過30萬字小說想成為作家,學霸背後的故事高考成績才放榜不久,關於高考狀元的故事,也漸趨平靜。而各地中考成績陸續放榜,這些中考狀元也開始引來家長和學生的關注,特別是他們的學習秘訣和背後成長的故事。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中考狀元,她曾寫過30萬字小說,夢想成為一名作家的學霸是怎樣煉成的。
  • 馬雲談教育:第一節課留給父母;比拼式教育,「毀掉」多少孩子
    在《少年說》中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讀初中的女孩,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愛上了寫小說。小學到初中,她寫了56本書,整整30萬字。一個能寫出這麼多本書的女孩,可見其文筆深厚,就在眾人感慨女孩是年少英才的時候,故事卻反轉了。
  • 「爸爸撕了我56本小說」:「不受逼迫」的孩子更幸福
    1.因孩子成績下降,爸爸怒撕女兒手寫小說在《少年說》節目中,有這樣的一位「虎爸」,他的管教方式讓人窒息。為了讓女兒好好學習,他親手撕掉女兒寫下的56本小說。女兒從小愛好寫小說,從三年級開始,至今已經寫了56本,累計30多萬字。可是,在爸爸發現女兒偏科嚴重,數學成績差太多,一怒之下就將女兒的小說手稿撕毀了。
  • 江蘇腦癱女孩用嘴唇打字寫出20萬字小說
    她沒上過一天學,沒有接受過任何正規教育,卻能聽懂基本的韓語和日語;更重要的是,她還寫出了20萬字的小說,成了一位網絡籤約作家。 腦癱女孩 用嘴打字成就20萬字小說 因為一場醫療意外,導致江蘇鎮江女孩王千金成了腦癱兒。18歲的她雖然能講話,但更多發出的是「嘟嘟囔囔」的聲音。
  • 16歲女孩出版35萬字英文小說
    在九州出版社近日給各大圖書網站的新書單上,出現了一部由中國女孩寫的英文小說。其作者是武漢外國語學校16歲的高三學生鄧子暄。昨日下午,記者見到鄧子暄。她說,平時覺得難以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時,會不自覺地說起英語。目前,她使用英語和漢語一樣多。
  • 學做會傾聽的父母,讓孩子不再成為那個30萬字小說被撕的小姑娘
    前不久一個節目中,有個叫陳思睿的小姑娘,花了5年,寫了30萬字的小說,而她的所有小說心血卻被她爸爸以數學成績不好,全部給撕毀了。她用了一個詞叫「摧毀」,還說那段時間感覺自己就好像失去了靈魂一樣。但父親還是希望小姑娘先把數學成績搞上去,在小姑娘說可能一輩子都趕不上同學們了的時候,爸爸還是堅持說「我相信你,相信你會把這個成績都趕上去的。」小姑娘終於沒撐住,在下臺的那一刻,哭了。
  • 南通兩腦癱女孩寫自傳體小說 獲贊"自強雙花"
    人民網南通11月30日電(記者王繼亮)在江蘇南通,兩名心懷作家夢的腦癱女孩最近備受社會關注。她們一個是來自如皋的21歲女孩劉逸,一個是來自啟東的22歲女孩範丹丹,她們不僅年歲相仿,還志同道合,各自寫出了自傳體小說。
  • 跟父母和解,或許是孩子最做不到,但是又最想做到的事
    前一陣子,在一綜藝上,一個初中的孩子說,自己寫了好幾年的小說手稿被爸爸全部撕了,全部手稿加在一起一共30多萬字,對於孩子來講,那就是她這麼多年的心血,不僅包含著她的努力和汗水,包含的,還有她小小心臟裡的大夢想。
  • 衢州小夥成腦癱玄幻寫手:9年寫210萬字 把夢想寫進小說
    ­  9年來,毛晗濤用這根食指敲擊了210萬字的玄幻小說,其中129萬字發表在小說網站上,收穫了1400元稿費。拿了稿費後的毛晗濤信心十足:「有人看我的小說,我就開心,我堅持寫小說一輩子。」­  小毛是腦癱患者,更是一位自強不息的作者。他的夢想是寫出好看的故事,能夠養家、能收穫愛情。「小說裡男主角都有我的影子,大都是由笨小孩變成絕世高手。」
  • 撕小說?以「愛」之名的教育也許正在扼殺親情
    女孩從三年級開始寫小說,至今已經寫了56本>,30多萬字了。因為寫小說的原因,文科成績都還不錯,但是數學不太好。忽然有一天,她的父親發現了她一筆一划寫的56本小說,全部撕掉了。女孩直言:「爸爸你這樣的作為,讓我感覺我那段時間就像失去了靈魂。」
  • 孩子的夢想與父母的期待不一致時,父母應調整心態,盡力支持孩子
    今天卡卡媽看到一個視頻:在湖南益陽,有一位十二歲的女孩子非常喜歡跑步,她的夢想是成為世界冠軍。校長發現她跑步特別快後,開始對她進行訓練,並帶她去比賽。現在,她每天都堅持跑步兩個小時。而她的媽媽則每天騎著摩託車陪練。
  • 27歲殘疾女孩不放棄夢想,用嘴「叼」木棍創作十餘部小說
    如今 她已是國內知名文學網站的 籤約作家 用嘴「叼」木棍 創作小說近200萬字 張露露用木棍代筆,先後創作小說近200萬字,填寫古風歌曲42首。
  • 合肥一12歲「鄰家小丫」創作萬字校園小說(圖)
    合肥一12歲「鄰家小丫」創作萬字校園小說(圖)   「鄰家小丫」痴迷文學創作  12歲女孩捧出近萬字校園小說  四五歲起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