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父母普遍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希望孩子學習成績好,考上好大學,找到好工作
但是中國父母對孩子窒息的愛:讓孩子放棄自己的夢想,迎合自己的想法
可是,部分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愛太過窒息,要求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意願學習和成長,深深地傷害著孩子,還不自知。
綜藝節目《少年說》裡,有一個初中女孩非常喜歡寫作,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她一直在堅持寫,到初中已經寫了56篇小說,將近30萬字手稿。但是因為女孩偏科,數學不太好,她的爸爸把原因歸於女兒的「不務正業」,將女兒近30萬字的小說手稿撕毀,甚至連女孩的課外書也一起封了。女孩的心都碎了,她的爸爸卻說是為了她好。
作為一個爸爸,撕掉女兒的小說手稿,或許初心是好的,希望女兒把全部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功課上,門門功課成績優秀。但是,這位爸爸錯就錯在,讓女兒犧牲自己的夢想去迎合自己的想法。這種愛對孩子來說太過沉重、窒息,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
孩子沒有了夢想,生活失去了方向
孩子走的依然是父母的老路,在父母的控制下,怎麼可能真的就達成父母的期望?一旦幻想破滅,受傷的是孩子,絕望的是父母。退一萬步來講,過度的控制欲,其實已經早早給孩子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1、負面情緒無處宣洩,衍生各種不良問題
2、造成孩子強烈自卑,更加脆弱
當父母採取控制型的教養方式,往往會為孩子定製過高的標準,這給孩子帶來的不僅是巨大的壓力,更因無法達成目標而自我否定,造成強烈的自卑心理。當然也更加的脆弱。
3、喪失決斷力,很難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很多父母認為自己的要求和指導能給孩子提供經驗,讓孩子少走彎路,但在父母大包大攬地規劃下,孩子很難真正的人格獨立,更學不會什麼是責任。
4、讓孩子喪失個性、失去自我
孩子不是誰的附屬品,他們都應該有自己的生活
我們應該允許孩子犯錯,給予尊重和理解,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