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抓周時舅舅放了一「物」,寶寶看了直奔它去,其他人臉都黑了

2020-08-27 橘枳小老師

對於「抓周」禮,相信大家就算不太熟悉也一定聽說過,這個習俗自古代就已流傳民間,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了。

「抓周」也叫拭兒、拈周、試周。「抓周」是在孩子周歲時舉行的,一種用來預測孩子前途和性情的儀式,也是新生兒第一個生日紀念日的一種慶祝方式。

在孩子滿周歲的時候,把各種各樣具有象徵意義的物件擺放在新生兒面前,比較傳統的是放筆、墨、紙、硯、錢、算盤、書等等,而現在的人則會放一些現代物品或者用相應的圖片代替,來讓寶寶抓取。

在現在,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一些地方依然保留著「抓周」的習俗。下面這個寶寶就在抓周時因為舅舅的「sao」操作鬧出了不少笑話,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抓周時舅舅放了一「物」,寶寶看了直奔它而去,家人們心情複雜

可愛的小樂樂已經周歲了,家裡給他準備了「抓周」儀式,家裡人高高興興的擺了一溜東西,錢幣、車鑰匙、糖果等等。小樂樂猶豫不決,好半天都沒有拿一個。

小樂樂的舅舅也在圍觀寶寶抓周,他在裡面加了一樣「東西」,結果樂樂看見立馬就爬了過來,把這個物體一把抓住,家人們看了臉都黑了,表情也是一臉的複雜。原來是舅舅喜歡打「麻將」,然後在裡面放了一個麻將牌。

也難怪大家看了都僵了臉,這直奔麻將牌而去的樣子,將來活脫脫是一個小賭迷了哈哈哈。

當然,抓周只是長輩們對於家中孩子美好未來的期許,結果也並不會決定孩子的將來,我們自然是希望孩子們可以向著成功的方向前進,將來成為有作為的人,但也不能盲目迷信,「抓周」這樣的活動其實也只是為了圖個吉利。

那麼,想要將孩子培養成才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呢?

1、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孩子成長中的第一所學校,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培養孩子成才的「優質土壤」。作為家長,要樹立良好的家風,做好孩子這一階段的基礎教育。由於兒童在幼年時期,並未形成固有的思想觀念,所以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強的。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可以培養他們好的行為習慣的,而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正所謂「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而良好的家庭環境則需要穩定、和諧、並且文明。

2、良好的社會環境

相信大家對於孟母三遷的故事已經了熟於心,而這個故事所要告訴我們的,正是這個大環境給我們人帶來的改變和影響。在什麼樣的地方生活、學習,和什麼樣的人交談來往,說什麼樣的話做什麼樣的事,這些都會給孩子帶來影響。所以家長對於孩子學習和生活的區域一定要足夠了解,看到底適不適合,對孩子思想和道德意志的成長是否有益。

3、家長的領導作用

爸爸媽媽在孩子的心裡永遠有著舉足輕重的分量,家長對於孩子的引導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為家長,孩子在不斷成長學習的同時,我們也不能落後,一個合格的父母從來不是天生就有的。只有家長的思想觀念正確了,孩子的思想才不容易走偏,所以家長對於自己的思想觀點,一定要思慮周詳再傳播給孩子。

而後就是思想到位,行動也不能落下。說過的話,許下的諾,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誠實履行,這就是在給孩子樹立最好的學習榜樣。


今日話題:對於「抓周」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圖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寶寶「抓周」,舅舅隨手放了個小東西,娃直奔而去,全家陷入沉默
    抓周雖然起源於北朝時期,但現在很多人還是把這個習俗把傳承了下來,大家都希望能通過這樣一個活動,祝願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前途願景,小芳當然也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所以她很早就在網上給孩子買了很多寓意很好的抓周的東西。
  • 寶寶抓周,逕自抓住舅舅隨手放的小東西,全家人的笑容凝固了
    然然滿一周歲了,按照家裡老人的說法,要有個抓周儀式。爺爺奶奶早早的就準備好了一塊大紅布,上面擺滿了「好東西」,這不,連家裡的「如意」都擺上了。一切準備就緒,媽媽就抱來瞭然然,然然在上面爬了一圈,先拿了個小玩具,看了看就放下了,然後就奔向一塊算盤,可又走開了。
  • 寶寶抓周時,恰好抓到舅舅偷放的「小玩意」,全家人都陷入了尷尬
    一歲寶寶抓周,舉棋不定時抓到舅舅偷放下的酒瓶子,全家陷入尷尬表哥家的寶寶豆豆馬上就要過一周歲生日啦,收到周歲宴請柬的親戚們早早地來到飯店,悠閒地嗑著瓜子,等著看寶寶抓周。等寶寶登場的時候,抓周的物品早已經擺好。有鋼筆,墨水,金元寶,稱,印章,算盤,刀,食物,鈔票,玩具。只見寶寶逐漸向抓周的物品爬去,全家都屏住呼吸,誰都不敢出聲。
  • 寶寶抓周,舅舅作弊敲桌瘋狂暗示,然而娃竟選擇了它
    在老一輩人眼裡,孩子周歲時抓周拿起的物品就代表了他未來的職業,雖然這種習俗並沒有科學依據,但是卻給家裡人帶來了不少歡聲笑語。寶寶抓周趣事,家裡歡樂無窮1.寶寶亮亮一周歲時,家裡開始著手準備抓周儀式。為了這個儀式,家裡人煞費苦心,給寶寶換上了古代狀元郎的服裝,看著就非常可愛。與此同時,家人還在地上鋪了一張紅布,紅布上面擺放著抓周用到的物件,例如書籍、毛筆、銅錢、算盤等等,每種物件都代表著不同的寓意。
  • 「抓周」爸爸亂放東西,寶寶看到直奔而去,全家人生氣又想笑
    近些年,讓寶寶抓周這項活動似乎又流行回來了,很多家長都喜歡用這種方式對寶寶未來做預判,雖然有迷信成分在,但有時候寶寶抓到稀奇的物件,還是非常有趣的。 看到寶寶的舉動,全家人是又生氣又好笑,紛紛責怪爸爸亂放東西,但看到寶寶直奔麻將而去的樣子,還是感覺很可愛的。
  • 寶寶抓周,第一個就直奔它,家人笑噴:這一點隨他爸
    在傳統習俗中,寶寶周歲生日時,都會有一個抓周儀式,具體做法就是將各種物品擺放在寶寶面前,任其抓取,通過寶寶抓取的物品預卜其前途和性情。 如今,實行抓周禮的家庭已經不多了,但也有一些遵循傳統的家庭或者純粹抱著好玩心態的家長會在寶寶周歲時進行抓周。
  • 「抓周」直奔目標,看見寶寶手裡的東西媽媽笑了,奶奶:這可咋辦
    導讀:「抓周」直奔目標,看見寶寶手裡的東西媽媽笑了,奶奶:這可咋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抓周」直奔目標,看見寶寶手裡的東西媽媽笑了,奶奶:這可咋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1歲寶寶抓周,奶奶放了這東西,寶寶的舉動讓全家人笑容都凝固了
    孩子是家庭聯絡情感的紐帶,家有一萌娃,如有一活寶,有了新生兒寶寶的家庭,也多了不少的歡聲笑語。1歲是寶寶成長的一個重要節點,有的寶寶開始學會了叫爸爸媽媽,甚至有的寶寶大膽走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很多家長借著1歲生日給寶寶抓周,希望通過這種沿襲的習俗以及滿滿的儀式感來試探寶寶未來的喜好、志向,同時增加生日的氛圍。
  • 寶寶「抓周」儀式上,舅舅放下一物被抓中,網友:肯定是姥姥帶的
    在網上有一段抓周的視頻,讓網友們看了也是哭笑不得。視頻中孩子面前放了很多的東西,就在孩子要做出選擇的時候,半路殺出個舅舅,然後搗亂的在孩子面前放了一個麻將。
  • 寶寶抓周,爺爺隨手放下一個「八條」,孫子直奔而去,全家人黑臉
    寶寶抓周儀式,爺爺隨手放下一個「八條」,全家人的笑容逐漸消失剛滿周歲的軒軒,寄託著全家人的希望,在家中舉辦抓周儀式,在他的面前擺放著許多物品,計算機、車鑰匙、美食等等。或許長輩們都是希望孩子能夠抓到一個好的物品,這樣將來也就有出息。但是誰成想,軒軒爺爺隨手將手中的「物品」放下了,這也就直接吸引到了軒軒的注意裡,趕快的直奔麻將而去。
  • 「執著寶寶」來抓周,兩次都奔同一物品,爸爸看得笑容都掛不住了
    抓周是魏晉南北朝時期傳下來的一種風俗習慣,可以在小孩周歲時預卜前途。家長通常會給孩子準備很多東西,代表對他們的期許。如果孩子先抓了文具,那就意味著他們長大後會十分好學;如是先抓算盤,則說明長大善於理財。小劉夫婦和雙方的老人早早準備好了一堆的抓周物品,希望孩子可以提筆安天下,所以抓周時專門準備了筆和書。
  • 寶寶抓周,竟抓住叔叔隨手放的「小東西」,全家人的笑臉都僵住了
    文/山爸爸育兒記我國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老祖宗給留下了很多傳統,比如寶寶出生後滿一周歲,要進行抓周,放上幾樣物件,看寶寶抓了哪個雖然現在很多年輕父母都不再相信,但傳統儀式不能少,寶寶抓周現場,也經常「意外」不斷,讓人哭笑不得,最近一位叔叔,發了他侄子抓周時出現的「意外」,自己隨手放的小東西,竟然是侄子的「最愛」。
  • 寶寶抓周的那些事!抓周要怎麼抓,準備什麼抓周用品,寓意是什麼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中就明確記載:「江南風俗,兒生一期(即滿一周歲),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拭兒。」但也有學者說抓周自先秦時期就已經存在了。
  • 寶寶「抓周」,奶奶隨便一「物」引起了孩子注意,媽媽要求:重抓
    不過,大家都知道這只是一種寄託,有時候隨便組一些東西,孩子總能出其不意地抓到一些「另類物品」。寶寶「抓周」,奶奶隨便一「物」引起了孩子注意,媽媽要求:重抓隔壁家的小兒子這個月剛好過生日,家人們早早就準備著「抓周」工作。當天把自己的「抓周」物品都帶了過來,活躍孩子的生日氛圍。
  • 寶寶「抓周」,奶奶隨便一「物」引起了孩子注意,媽媽要求:重抓
    寶寶「抓周」,奶奶隨便一「物」引起了孩子注意,媽媽要求:重抓隔壁家的小兒子這個月剛好過生日,家人們早早就準備著「抓周」工作。沒想到,奶奶的隨手一放引起了孩子的注意,忽略了其他的物品,直接爬向了奶奶的佛珠。媽媽卻不樂意了,「孩子抓了佛珠不是寓意以後要出家當和尚嗎」,吵著說「重抓」!
  • 寶寶抓周的那些事!抓周要怎麼抓,準備什麼抓周用品,寓意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周歲這天寶寶抓了什麼東西,來預測孩子未來運勢如何。  抓周的習俗究竟沿襲有多久了呢?目前文字可以記錄的信息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中就明確記載:「江南風俗,兒生一期(即滿一周歲),為制新衣,盥浴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縷,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拭兒。」
  • 「固執寶寶」抓周,兩次都認準了同一件物品,寶媽看後笑容凝固
    抓周是我們的一種傳統習俗,一般會在孩子滿一周歲時舉行抓周的儀式。通常來說,家長在抓周前會準備一些寓意吉祥的物品,如筆代表著學問,元寶代表著財富,平安福代表著順利,書本代表著學識等等。也還有些寶寶是跟著「嗅覺」去選擇的。「固執小寶寶」抓周,兩次全都認準了同一件物品霖霖快一歲了,全家人特意為他準備了抓周儀式來慶祝。到了生日這天,霖霖的爸爸在客廳正中間的位置鋪好了一塊大紅布,上面琳琅滿目地擺放著各種與職業相關的物品,同時還惡趣味的擺了一個饅頭。
  • 寶寶抓周兩次都拿起同一個物品,吃貨屬性暴露,爸媽攔都攔不住
    很多網友都在網上分享過自家寶寶抓周的故事,有一位爸爸卻笑稱:「我家寶寶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吃貨!」 孩子第一次抓周的時候什麼都沒瞅一眼,直接就抓起了肉包子,一家人看到他這個舉動都忍俊不禁。
  • 有一種「執著」叫寶寶抓周,兩次奔向同一物品,爸爸笑容瞬間凝固
    爸爸將寶寶放到起跑線上,讓孩子自己向紅布爬去,殊不知,寶寶早就看好了目標,毫不猶豫地向一個方向直奔而去,第二次抓周的時候,還是直奔肉包子而去,爸爸滿懷激動的心情瞬間冷卻,笑容凝固在臉上!光從排場上看,十分隆重啊!
  • 1歲娃抓周,舅舅放了這東西,不料全家人的笑容都凝固了
    經過歷史的變遷,這項活動始終保留,有很多人都質疑他存在的科學性和必要性,但無論如何,他也確實作為一種「傳統文化」保留下來了。在抓周的過程當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也鬧出過不少笑話,其實在這裡父母們也不必太過於當真。畢竟,它承載的只是家人們對孩子的美好寄託,並沒有特別的科學意義,只可玩笑,不可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