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作者 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抓周,這種活動在魏晉時期就已經興起了,意思是指孩子在周歲的時候,在他的四周擺滿各種東西,讓孩子隨便抓一個,以測未來。經過歷史的變遷,這項活動始終保留,有很多人都質疑他存在的科學性和必要性,但無論如何,他也確實作為一種「傳統文化」保留下來了。
在抓周的過程當中,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也鬧出過不少笑話,其實在這裡父母們也不必太過於當真。畢竟,它承載的只是家人們對孩子的美好寄託,並沒有特別的科學意義,只可玩笑,不可當真。
就在前段時間,王先生的小兒子周歲了,在抓周的活動當中,可謂是鬧出了一點小不愉快。一家人圍繞著這個孩子,隆重的舉行著這場「儀式」,包括孩子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到場了,就看孩子會抓身邊的哪一個東西。
望眼過去,孩子周圍的東西也是滿目玲琅,有書,梳子,橙子,毛筆,還有存錢罐,各種各樣能想到的東西全都搬到了床上。眼看著小寶寶一點一點的爬到床邊,看著這些東西,一會摸摸這個,一會摸摸那個,搞得一家人的氣氛也緊張起來了,不知道孩子到底要抓什麼。
這時候孩子的老舅衝了上來,在口袋裡直接拿出來了一副麻將牌,順手放到了床邊。可是沒有想到,孩子看到這副牌,可謂是滿眼放光,直接爬過去就把牌攥到了手裡不撒手。看到這一幕,孩子爸想把牌搶過來,可是孩子卻怎麼都不給,甚至到最後還急得哇哇大哭。
沒有辦法,抓周儀式就這麼不太愉悅的收場了,孩子的爸媽不太高興,孩子的老舅也是滿臉尷尬。任誰也沒有想到,隨手放在床邊上的一副牌,就這麼被自己的孩子給相中了。
但其實不必要因為這個搞得氣氛緊張,也不必要因為這個搞得關係尷尬。抓周,圖的就是一個樂子,並不是說孩子抓什麼,就真的決定了孩子的未來,這裡面還真的沒有科學意義。雖然一直都沒有取締,可是家長們也不要太過於當真。
接下來就給大家說一說,抓周的時候,主要有哪些注意事項。為了避免讓一場歡樂的儀式,到最後搞得不愉快收場,所以我們儘量的還是記住這幾點:
1.多放一些「有意義」的物品
首先,在抓周的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給孩子旁邊多放一些「有意義」的物品。比如書本,筆,橙(成)子等各種各樣寓意好的東西。
儘量的避免放一些「不三不四」的物品,有很多家長總是給孩子放很多「胭脂,麻將,煙」等物品,這些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2.家長不要太過於在意結果
關於抓周的結果,其實家長們也不要太過於在乎。就像上述案例中所言,哪怕孩子真抓了他老舅的撲克牌,又能代表什麼嗎?難道孩子之後真的會好賭嗎?
其實孩子長大之後發展怎麼樣,關鍵還是看家庭的教育,與抓周並沒有直接關係。
3.不需要刻意的引導孩子
有很多家長總是把抓周的氛圍搞得很緊張,就比如上述孩子抓了一副撲克牌,孩子的爸直接過去搶,不想讓孩子抓這個,惹得孩子哇哇大哭。
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父母不必去刻意地引導孩子,抓周圖的是一個樂子,千萬不要因此鬧得一家人不愉快。
以上三點,希望每個家長能夠在給孩子抓周的時候,多加注意一下。為了避免到時候各種不必要問題的發生,儘量還是提前做好準備,最後祝每個孩子都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每個家庭也能夠幸福和諧。
你在寶寶周歲的時候舉行過抓周儀式嗎?寶寶抓到的是什麼呢?在抓周的過程中發生過哪些趣事嗎?歡迎評論留言將你的體會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