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侄子抓周,老舅隨手放下這一物,小娃的舉動全家人都傻眼了

2020-12-20 全能辣媽plus

文章/作者 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在很多地方都有「抓周」的習俗,這個古老的習俗源於我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會選擇在孩子周歲時通過抓周來看看孩子未來的成就、前途。在古代抓周的物品主要集中於文房四寶以及錢幣、書籍和寶劍。不過這個習俗發展到今日,抓周的物品可謂是「琳琅滿目」,令人眼花繚亂。不過從抓周的物品上,還是能真切的感受到父母對孩子未來望子成龍的期待。

1歲侄子抓周,老舅隨手放下這東西,全家人都傻眼了

在孩子周歲這一天,小宇和妻子將所有的親戚請到家裡為孩子慶周歲,並且還提前準備了不少物品打算給孩子抓周用。像是文房四寶、汽車鑰匙、平板電腦、百元大鈔等。

大家將物品隨意的擺在孩子的面前,抓周活動一開始,本來孩子是奔著平板電腦去的,不曾想孩子的老舅竟然隨手從牌桌上取了一張「八條」瞬間放到了抓周的物品當中,孩子的目光立馬被這張麻將牌吸引了。

當時原本的歡笑聲「戛然而止」,小娃的舉動,讓一家人都看傻眼了,甚至小宇和妻子的笑容全部僵在了臉上。而就在大家心裡默念著別選「八條」、別選「八條」時,果真是念叨什麼就發生什麼,孩子最終將「八條」這張麻將牌握在了手裡,並且開心的咬了起來。

老舅哈哈笑道:「這小子以後絕對是打牌的一把好手,八八八發發發,將來鐵定大發財。」小宇聽到老舅這麼說,更是面色難看,而周圍也沒幾人附和老舅,此時的老舅媽更是狠狠的橫了丈夫一眼,趕忙上前賠禮道歉,周圍親戚一看氣氛不對,也是幫著打圓場。老舅似乎也覺得大家的表情不對,很尷尬的愣在了那裡。原本好好的抓周活動,卻因為老舅「橫插一手」有些尷尬。

雖然抓周是一種家庭的娛樂活動,但是在熱鬧的同時,還是要注意很多細節問題的。那麼,孩子抓周的物品有哪些禁忌呢?下面這些物品最好不要擺進去。

(1)護身符不要擺在抓周物品裡

首先,在抓周物品中不要擺放一些個人所謂的「護身符」。有些父母會將自己常年帶著的護身符擺在抓周物品中,如果孩子抓到就說明孩子與這個護身符有緣,會順便送給孩子,這個護身符通常是像平安牌、蜜蠟掛件、金鎖、玉墜等等。但不管是什麼,只要父母常年戴在身上的最好不要拿下來送給孩子。

從科學的角度講,一件物品在一個人身上戴久了會產生各種細菌,而且這些東西體型較小,萬一孩子塞進嘴裡容易發生危險。尤其是針對剛周歲的孩子,不適合送給他們。

(2)財神、觀音、名人像或照片不適合擺放在抓周物品中

在古代抓周中,其實會擺放一些像是觀音像、佛牌玉墜等等,尤其是在東南亞一些國家,這些更是抓周的常備物品。而我國一些家庭裡,抓周時還會擺上名人像,為的是圖吉利,想讓孩子成為名人一樣有才華。但建議像是神靈像、名人像又或者一些商業大佬、明星照等等都不適合擺放到抓鬮物品中。

(3)去世老人的物品不適合擺放到孩子的抓周物品裡

有些父母會將老人生前的一些物品擺放到抓周物品中,像是老人生前喜歡的文房四寶、玉扳指、書畫、鼻煙壺、金戒指、項鍊等等。

建議只要是去世老人生前常常帶著的物品,都不要放在抓周物品中,以免影響到孩子。有些父母或許會反駁,老人生前最喜歡小孫子、小孫女了,放到其中又有何不可?其實像是老人生前常用的古物,會有一些灰塵細菌等物質,而且如果是易碎物品,孩子拿在手上,很容易發生危險。

(4)不要將寵物放到抓周的物品中

生活中總有一些愛「搞怪」的父母,會將家中的寵物貓狗放到孩子抓周的物品中。其實這些父母並不圖什麼寓意,也不相信孩子抓到的東西會與孩子未來人生有何關係。只是單純的覺得有趣、好玩,就把寵物丟盡了「抓周物品堆兒」裡,結果沒想到有的孩子還真的對「活物」感興趣,一把抓住了貓尾巴或狗尾巴。

而一旦貓狗被抓急眼很有可能傷到孩子,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所以父母要多加注意。不過就父母這種做法本身而言,既然不重視抓周,又何必讓孩子抓周戲弄孩子呢?這畢竟是孩子的周歲,與其用抓周搞怪、用孩子博得大家一笑,不如換一種其它形式,而不是如此「逗弄」孩子。

(5)「低俗」的東西不適合抓周

還有一些父母準備的抓周物品寓意不太好或有些低俗,這些物品同樣不適合抓周。比如說美女照片、大帥哥的照片或海報就不適合抓周。此外像是白酒、打火機又或者名牌包包、高檔化妝品等等都不太適合作為抓周的物品。

畢竟抓周是從古流傳到今日的一種風俗儀式,作為父母可以在孩子周歲不去安排,但既然安排了也要有所鄭重而不是隨心所欲的「戲弄」,最好還是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和寓意。

此外,在抓周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三點。

第一點,父母不要強迫孩子抓周,更不要在場外不斷嚷嚷著指揮孩子抓周

尤其抓周開始後,父母或親朋的場外叫嚷很容易嚇哭孩子,而抓周過程中被惹哭的孩子很容易受到驚嚇。小孩子受到驚嚇後很容易突然大哭又或者高燒不退,本來一個熱鬧的活動,最後如果讓孩子生病,可謂是得不償失了。

第二點,抓周的過程中父母一定要在旁守護

這樣是為了避免孩子抓周后將抓到的一些物品放進嘴裡導致危險的出現。曾經就有父母將結婚時佩戴的鑽石戒指放在抓周物品裡,沒想到孩子一眼看到後,竟然抓起戒指咬了起來,最後鑽石不慎掉落,被孩子吞進了肚子裡。所以在抓周時,儘量不要放太過於小的物品,務必小心孩子將抓起的物品塞到嘴裡。

第三點,正確對待抓周,即便孩子抓的「不理想」也不要信以為真

如果家中父母或老人有很信抓周的,那最好不要讓孩子進行抓周,避免讓家人產生彆扭的情緒。

孩子周歲畢竟對自己面前的物品不了解,只是哪些東西顏色更鮮豔或者更突出,孩子就會去抓哪個,並不會因為大人喜歡哪個就去抓哪個。抓周傳到如今,其實更像是一種「樂呵的活動」,不要太過當真或信以為真。畢竟孩子的未來,掌握在家庭、教育和孩子自己的手中,不是簡單的「抓周」所能決定的。

對於抓周你還有哪些需要補充的,或是當地還有哪些抓周禁忌?歡迎下方留言,談談你或你家孩子的抓周經歷,期待你的分享、關注。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1歲侄子抓周,老舅隨手放下這東西,小娃的舉動一家人都看愣了
    1歲侄子抓周,老舅隨手放下這東西,不料全家人都愣住了 在孩子周歲這一天,小宇和妻子將所有的親戚請到家裡為孩子慶周歲,並且還提前準備了不少物品打算給孩子抓周用。像是文房四寶、汽車鑰匙、平板電腦、百元大鈔等。
  • 寶寶滿歲抓周,奶奶隨手放下一個「小東西」,全家人笑容漸漸凝固
    說到抓周大家一定不陌生,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們會準備各種各樣的東西,讓孩子來選擇,通過抓周的方式,來判斷孩子未來會從事什麼工作,有沒有發展,是不是天生富貴命。抓周可以決定孩子未來嗎寶寶的抓周宴上,奶奶隨手放下的一個"小東西",父母看到後瞬間臉色大變。
  • 寶寶抓周,竟抓住叔叔隨手放的「小東西」,全家人的笑臉都僵住了
    雖然現在很多年輕父母都不再相信,但傳統儀式不能少,寶寶抓周現場,也經常「意外」不斷,讓人哭笑不得,最近一位叔叔,發了他侄子抓周時出現的「意外」,自己隨手放的小東西,竟然是侄子的「最愛」。,抓住叔叔隨手放的小東西小雙家的兒子剛滿周歲,這可是家裡孫子輩的第一個孩子,又是男孩,老人十分看重,於是早早就張羅抓周的事情,小雙兩口子也很關注,畢竟,作為父母,沒有誰不希望孩子未來沒有一個好前程。
  • 1歲寶寶抓周,奶奶放了這東西,寶寶的舉動讓全家人笑容都凝固了
    孩子是家庭聯絡情感的紐帶,家有一萌娃,如有一活寶,有了新生兒寶寶的家庭,也多了不少的歡聲笑語。1歲是寶寶成長的一個重要節點,有的寶寶開始學會了叫爸爸媽媽,甚至有的寶寶大膽走出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很多家長借著1歲生日給寶寶抓周,希望通過這種沿襲的習俗以及滿滿的儀式感來試探寶寶未來的喜好、志向,同時增加生日的氛圍。
  • 1歲娃抓周,舅舅放了這東西,不料全家人的笑容都凝固了
    就在前段時間,王先生的小兒子周歲了,在抓周的活動當中,可謂是鬧出了一點小不愉快。一家人圍繞著這個孩子,隆重的舉行著這場「儀式」,包括孩子的七大姑八大姨都到場了,就看孩子會抓身邊的哪一個東西。望眼過去,孩子周圍的東西也是滿目玲琅,有書,梳子,橙子,毛筆,還有存錢罐,各種各樣能想到的東西全都搬到了床上。
  • 寶寶抓周,爺爺隨手放下一個「八條」,孫子直奔而去,全家人黑臉
    不管是在學業,還是工作上,都要言聽計從。長輩們總是代替孩子做決定,只會讓孩子失去自主能力。現在的長輩們,總是會為孩子舉辦「抓周儀式」,在長輩眼裡,孩子的「抓周儀式」,第一個抓到的是什麼,就象徵著將來會從事哪方面工作,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正確的。
  • 寶寶一歲抓周,一把抓到一個「小東西」,全家人笑容逐漸凝固了
    文|文兒前幾天,朋友家寶寶滿一歲,一大家子人都很高興,寶寶的爺爺奶奶還專門拿出一大堆東西,讓寶寶抓周,預測一下寶寶的「未來」。奶奶放了糖果、筆、書、錢、計算器之後,覺得5個東西不吉利,就又隨手拿了桌子上一個象棋子。
  • 寶寶抓周,逕自抓住舅舅隨手放的小東西,全家人的笑容凝固了
    1歲小寶寶抓周,逕自抓住了舅舅隨手放的「小東西」不撒手爺爺奶奶早早的就準備好了一塊大紅布,上面擺滿了「好東西」,這不,連家裡的「如意」都擺上了。一切準備就緒,媽媽就抱來瞭然然,然然在上面爬了一圈,先拿了個小玩具,看了看就放下了,然後就奔向一塊算盤,可又走開了。
  • 寶寶「抓周」,只因爺爺隨手放的一個小物件,全家人的笑容都消失
    抓周是我國的一種民間風俗,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專門為小孩子預測前途的習俗,古時候,人們會將筆墨紙硯算盤和錢幣等物品放在滿周歲的孩子面前,讓他們挑選,選到的東西則是孩子將來所擅長之物。
  • 寶寶抓周,爺爺隨手放下一個「小東西」,一家人的笑容都凝固了
    寶寶抓周,爺爺隨手放下一個「小東西」孩子滿歲的時候,會辦滿月酒,其中有一項抓周活動。爺爺出於好奇的心理,在最不起眼的地方,放下了一個小東西,沒想到孩子避開眼前的所有東西,徑直朝著爺爺擺放的麻將方向爬去,一家人看到此現象,原本的笑容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擔心和害怕,當孩子把麻將拿在手裡的時候,一家子的表情都凝固了。
  • 寶寶「抓周」,爸爸隨手放下一個「小東西」,一家人笑容逐漸消失
    一個是為了讓家庭成員歡聚一堂來慶祝新生兒的獎勵,二是要舉辦抓周的民俗習慣,既增加了趣味性也是對孩子未來的許願。01寶寶「抓周」,爸爸隨手放下一個「小東西」但有這麼一個家庭,他們為孩子所舉辦的抓周活動,卻讓現場氣氛冷到極點。
  • 寶寶抓周,叔叔隨手放下一個「小東西」,卻讓全家的笑容都凝固了
    案例然然(化名)的兒子滿一周歲了,因為這個孩子是家中的長孫,所以家裡的長輩都是非常的在意孩子即將要進行的抓周儀式,在好幾天前就開始了準備,然然身為媽媽自然也非常的關注。於是,在孩子周歲生日的那天,一大家子人歡聚一堂給孩子辦周歲酒,順便也給孩子進行抓周儀式。大家也給孩子準備了不少東西,紙、筆、書、錢、零食等等,這些東西也寄託著長輩們的期望。
  • 一歲寶寶抓周,爺爺無意放下一個「東西」,全家人的笑容逐漸消失
    滿滿的擺了一地,大家都在看著寶寶,不知道寶寶究竟會抓到什麼。就在寶寶剛剛出發的時候,一旁的爺爺突然隨手放下一個小東西,大家當時都沒有注意,可是沒想到寶寶恰恰就抓到他。一家人的笑容逐漸消失,陳女士更是氣憤不已,因為寶寶抓到的是一個酒瓶,這當然不是什麼太好的寓意,在很多人看來代表著寶寶以後是一個好酒的人,也就是酒徒。
  • 寶寶抓周,爺爺隨手放下一個「小東西」,一家人的笑容逐漸消失
    希望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所以他們也對孩子的夢想十分好奇,在孩子小的時候。長輩們就會組織一場抓周活動。就是在孩子面前,擺上一些職業的象徵性物品,讓孩子隨著第一感覺去拿到那個物品,抓到的第一個物品有著美好的寓意:孩子長大會成為這個物品所象徵的身份。
  • 寶寶抓周,小叔隨手放下一個「小麻將」,讓全家的笑容都僵化了
    許多家庭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會安排一場「抓周」,來試探小孩的愛好。看看小孩對什麼東西比較有興趣,讓家長有大致的方向對孩子進行培養,也蘊含著家族對孩子的期望,希望孩子長大前程似錦。而在抓周這件事兒上,還有的家庭因為粗心,鬧出了讓人哭笑不得的趣事兒。
  • 爺爺中途放下「小玩意」,毀了寶寶整個抓周禮,家人表示笑不出來
    本文由兜媽愛叨叨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在中國,寶寶在出生後一歲左右,家人就會給孩子安排個「抓周禮」。通常是在孩子面前擺滿各式各樣的小物品,每樣物品都有其各自的含義,孩子抓到哪個,說明孩子未來會與這樣物品有關。比如孩子抓到算盤,家人會說孩子以後會管帳,可能會是個會計,抓到大勺,孩子可能會是個廚師。
  • 寶寶「抓周」,舅舅隨手放了個小東西,娃直奔而去,全家陷入沉默
    作者/小棉編輯/小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大家越來越重視儀式感,尤其是對於孩子,從出生開始的百日宴到周歲宴,很多家長都希望很重視,因為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很多父母都不希望錯過孩子所有的成長過程抓周雖然起源於北朝時期,但現在很多人還是把這個習俗把傳承了下來,大家都希望能通過這樣一個活動,祝願孩子有一個良好的前途願景,小芳當然也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所以她很早就在網上給孩子買了很多寓意很好的抓周的東西。
  • 寶寶「抓周」,奶奶隨便一「物」引起了孩子注意,媽媽要求:重抓
    不過,大家都知道這只是一種寄託,有時候隨便組一些東西,孩子總能出其不意地抓到一些「另類物品」。「物」引起了孩子注意,媽媽要求:重抓隔壁家的小兒子這個月剛好過生日,家人們早早就準備著「抓周」工作。一家人都準備得差不多了,忙著在廚房做飯的奶奶剛出來,眼看孩子就要抓周了,隨手就把自己隨身帶的佛珠放在了孩子面前。
  • 寶寶「抓周」,奶奶隨便一「物」引起了孩子注意,媽媽要求:重抓
    不過,大家都知道這只是一種寄託,有時候隨便組一些東西,孩子總能出其不意地抓到一些「另類物品」。寶寶「抓周」,奶奶隨便一「物」引起了孩子注意,媽媽要求:重抓隔壁家的小兒子這個月剛好過生日,家人們早早就準備著「抓周」工作。當天把自己的「抓周」物品都帶了過來,活躍孩子的生日氛圍。
  • 1歲男童「抓周」,果斷抓起了爺爺的「寶貝」,全家人捧腹大笑
    1歲男童「抓周」,果斷抓起了爺爺的「寶貝」,全家人捧腹大笑根據地區的不同,許多孩子在滿歲的時候,家裡人都會給他舉辦一些慶祝儀式,包括一周歲生日宴和抓周等。有人認為,孩子抓周時,可以看出他日後的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