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后母戊鼎在被發掘之後,經歷了種種波折,最終被政府收歸
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文章是有關於我國的國寶后母戊鼎被挖掘出來後的波折歷史,話不多說,快點和我一起看看今天的內容吧!國寶面世,紛爭不斷。為了掩人耳目不走漏消息,吳希增等人挖出「馬槽鼎」之後,便將這件巨大的青銅器國寶秘密地運回到村裡,埋藏在吳培文家院裡的一堆糞土下面。不料,武官村出土巨大青銅器「馬槽鼎」的消息,還是在1939年4月中旬被北平(今北京)琉璃廠同益恆古玩鋪的經理蕭延卿(也有肖寅卿、蕭寅卿之說,恐是讀音之誤)獲知了。
據說,此前曾在安陽「包坑」收購青銅器發了大財的大古董商蕭延卿,隨即便與吳希增等人取得聯繫,並秘密趕到吳培文家驗看「馬槽」。初見「馬槽鼎」的延卿,不由自主地股大了雙眼,展現在他面前的實在是世所罕見的青銅重器。只見這件「馬槽鼎"」長方立耳,寬邊方口,四柱中空,所有花紋均以雲雷紋為地,兩立耳外廓上飾有一對虎紋,口相向,中間為一人頭,好像將要被兩隻老虎所吞噬一樣,這即是後來被考古學家稱為「虎人紋」的圖案。至於兩立耳的側緣部分,也飾有魚紋。
在「馬槽鼎」的腹部上下,則以夔龍紋帶構成方框,兩夔相對形成饕餮狀,中間以短扉稜相隔,鼎腹四隅也以扉稜為裝飾,只是以扉稜為中心還裝飾有三組獸面紋,上為牛首紋,下為饕餮紋;而鼎身四面的中央部位,則是長方形的空白地,這就使這件「馬槽鼎」在整體造型上顯得雄健莊重確實,這件「馬槽鼎」不僅通高足有133釐米,口長約有110釐米,寬達78釐米足高46釐米,就連鼎壁也有6釐米之厚,而且足部除了飾有獸面紋之外,下面還有三弦紋。最珍貴的是,這件「馬槽鼎」腹部內壁上刻有「后母戊」三字銘文,從而使這件被當地人俗稱為「馬槽鼎」的殷商青銅器有了一個正式學名——后母戊鼎。
據說,蕭延卿當即答應出資20萬元大洋收購后母戊鼎,但是他提出由於這件青銅器重達875公斤,不便於自己將其運回到北平出售,遂要求吳希增等人將寶鼎分割成幾塊。於是,吳希增等人先是用鋼鋸鋸割,在幾根鋸條被拉平而大鼎只被鋸出一道印痕之後,便改由幾名大漢輪流用大鐵錘猛力錘擊,可數十次猛烈錘擊卻只有一隻立耳被錘打鬆動脫落下來,后母戊鼎本身則依然沒有絲毫損傷。這時,吳希增等人因擔心猛烈錘打寶鼎所發出的響亮聲音會引起其他村民的注意,更害怕被盤踞在武官村附近的日本鬼子聽見,便決定哪怕交易不成也要停止對寶鼎的錘打。
因此,大古董商蕭延卿巨資收購后母戊鼎的美夢也就隨之破滅了。不過,北平來的大古董商蕭延卿收購后母戊鼎的美夢破滅了,而無孔不入的日本鬼子卻又做起了黃粱美夢。就在蕭延唧走後不足10天的時間,滿滿卡車的日本鬼子在一隊雜牌偽軍的帶領下,直接開進了武官村,隨後又在村裡架起了幾挺機槍,威脅村民交出后母戊鼎。一番嚴酷威逼過後,武官村村民無一卑躬屈膝,將吳希增等人重新埋藏后母戊鼎的秘密透露給日本鬼子,不肯善罷甘休的日本鬼子只能逐門逐戶翻箱倒櫃地搜查。
搜查未果,日本鬼子灰溜溜地撤出了武官村,不久便放風說他們願意出資70萬偽幣收購后母戊鼎,而當時正處在窮困飢餓狀態下的武官村村民,依然是不為所動、守口如瓶。日本鬼子見威逼利誘不成,又派暗哨跟蹤監視昊希增等幾名參與挖掘后母戊鼎的主要村民。後來這幾位村民在安陽縣當局的策劃下,決定出資20塊銀元從古玩鋪裡購買一件假的三足青銅鼎,並由機警的村民吳培文藏在家中,以應付日本鬼子和漢奸的搜查。果然,幾天後跟蹤幾位村民的暗哨突然帶領一隊日本鬼子衝進武官村,直接闖到吳培文家扒了他家的睡炕,查獲了那件三足青銅鼎贗品,然後揚長而去。
不過,吳培文心裡明白狡詐的日本鬼子並不好糊弄,他們早晚會發現所得的三足青銅器是件贗品,那時他的處境將兇多吉少,遂不得不在一個漆黑的夜晚逃離武官村,踏上了背井離鄉的逃難之途。抗日戰爭勝利後,逃難在外多年的吳培文回到家鄉武官村,但是幾位村民依然不敢透露后母戊鼎的埋藏地,直到民國三十五年(1946在時任國民政府安陽縣縣長姚圃和安陽縣古物保存委員會主任陳子明的主持下,才將寶鼎從吳培文家的東屋地下挖出來,使埋藏多年的國之重寶重見天日。
隨後,后母戊鼎被縣政府宣布收歸公有,運送到安陽縣東街4號蕭曹廟內的縣古物保存委員會保存,並公開向當地民眾展覽3天。時間,安陽縣城乃至周邊地區可謂是萬人空巷,人們紛紛擁向展覽現場觀看國之重器后母戊鼎的非凡神採。對此《國民報》當時曾用「(每天)觀看者動以千計,盛況空前」的語句,報導了當時人們爭相觀看后母戊鼎的場景。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大家看完以後有什麼感受呢?如果喜歡今天的文章的話可不要忘記給我們點讚收藏哦,如果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或者給我們的建議也歡迎大家發表在評論區,小編都會仔細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