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圈牛人」海巖究竟有多牛?馬未都:我見面都得喊大哥!
海巖在我國文化界的地位,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凡是看過青春偶像劇的人,基本上無一例外地繞不開海巖。海巖也因其無與倫比的影響力,被業界稱之為「京圈牛人」或「京圈大佬」。不管怎麼說,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牛!海巖究竟有多牛?這還真不好說,倒是文化界的另一大佬馬未都說了一句話「我見面都得喊大哥!」海巖為何如此的牛?他與馬未都又有著怎樣的羈絆?
海巖生於1954年,比馬未都年長一歲,與馬未都基本上算是同齡人,童年也沒受過什麼委屈。他的父親侶朋,11歲就寫出水平一流的兒童讀物,16歲就去了延安,是我國首屈一指的音樂界泰鬥。建國後,在國內取得不俗成績的《白毛女》正是出自侶朋之手。因其卓越的藝術成就,曾受到了一號首長接見。他的奶奶廖菱航更是組織內有名的「紅色女特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到了海巖這一代,他的學歷並不高,才小學四年級。按理說海巖應該歸於平淡,變得默默無聞。
然而,海巖終究是成了化不可能為可能的人。儘管他小學四年級畢業,可家庭環境不錯,受到了父母的深刻影響,文化素養並沒有因為輟學而停滯不前。在這裡不得不說是,海巖的父母不溺愛孩子,就像長大的小雞必然會被母雞趕跑一樣,海巖十五歲就離開了家。按照現代人的標準,十五歲的年紀正是上中學的年齡,海巖已經開始了漂泊異鄉的生涯,參軍入伍成為海軍航空團某部戰士。海巖在軍隊中得到了鍛鍊,彌補了欠缺的文化知識。
6年的軍旅生涯,影響了海巖的命運軌跡。他專業復員成為了北京公安局下屬勞改局的警察,沒有幾年的功夫成為了最年輕的處長,這在同齡人中是相當了不起的。同時期的馬未都從軍未果,到工廠成了一名工人,不得不令人佩服。1985年,馬未都剛有氣色在《青年文學》當編輯,海巖已經憑藉《便衣警察》響徹神州大地。整個八十年代,海巖的名氣不輸現在的流量小鮮肉。
此後,海巖拿出了《死於青春》、《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五星級大酒店》等叫好叫座的作品。同時期的馬未都,還在滿大街撿漏。令人佩服不已的是,海巖日後做黃花梨收藏,也是順風順水。據說,他收藏的黃花梨達到了五百多件。海巖不僅文能提筆寫錦繡文章,而且也善於經營企業。早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海巖已經積累了萬貫家財,手下經營了不少酒店。具體的財富,已經不能簡單的用具體的數字來描述,反正就是有錢。除此之外,海巖捧紅了現今一大批明星,比如佟大為、孫儷、陸毅……哪一個都能叫上名來。
海巖確實是牛,無論是文學,還是經商,甚至是導演編劇,都是樣樣在行。馬未都、王朔、王剛等京圈大佬,有事沒事就去海巖的飯店吃飯,人家海巖不要錢大方的很。海巖的牛從馬未都的口吻中可見一斑,馬未都提起海巖都會忍不住感嘆:我見面都得喊他大哥!當然了,除去海巖年齡比馬未都大,更多的是發自內心的佩服海巖的成就。馬未都為人謙遜,喊海巖一聲大哥,那是對人家的尊重,這也從側面反應了海巖確實是牛。牛不在於你自身有多牛,而在於身邊的人都心悅誠服。人生如此,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