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如鐘,站如松,行如風」這是古人對於人的良好行為姿態的一種標準。良好的姿態確實可以使一個人的外在形象更佳,而且根據生理學上來講正確的行為姿態有益於身體的健康。
學習傳統文化後我才知道姿態和健康都是外在的益處,坐姿的端正也體現出一個人的氣質和內心。先從氣質這一塊說起吧!我們都知道央視著名主持人董卿吧!她舉止溫文爾雅,落落大方,彬彬有禮。給人的感覺就是和藹可親,一顰一笑都是那麼的有氣質。集端莊、得體、大氣、知性於一身。
記得之前看《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的時候我就發現,她站著的時候身材修長而挺拔,坐著時,得體又大方。從沒看她坐的歪七扭八。面對觀眾說話時面帶微笑,給人舒適真誠的感覺,就好像是認識很多年的朋友。而她能有現在氣質和她小時候的閱讀有很大關係。董卿小的時候她的父親對她特別的嚴厲,小學的時候就要求董卿做家務,洗碗、擦地、讓她最不解的就是父親不讓她多照鏡子,她曾在節目中說"我爸爸有一句名言,馬鈴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說你每天花在照鏡子的時間還不如多看書",嚴厲的爸爸還不讓媽媽給董卿做新衣服,認為女孩子不能過多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很不理解她的父親,當時的董卿也不能理解,甚至一度懷疑自己不是親生的,可董卿長大後才漸漸明白了,如果沒有父親當初嚴厲地要求,也不會有現在濃厚的詩詞底蘊。父親的嚴厲讓她形成了自律和堅強的品格。
教育孩子絕對不能一味的縱容、嬌慣。今天我們寶寶課堂健健小朋友分享的內容是就是坐姿端正,小孩子平時的站姿和坐姿我們可能不會注意,覺得沒什麼,又不會影響什麼。但正是這樣的縱容,造成了很多問題。
前不久,有一個家長就我加微信問:孩子對學習不積極怎麼怎麼辦?我問她是孩子愛玩遊戲嗎?她說不玩,孩子才剛剛上一年級。我又問她那您覺得孩子學習不積極的表現是什麼呢?她說,課上不積極、注意力不集中、學習反應慢,但孩子本身很機靈。
注意力不集中就會散漫,散漫就說明孩子不夠敬畏教師,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課下就散漫。這也表現出缺乏恭敬心。平日裡的坐姿散漫,站著也不好好站,走路拖拖拉拉,躺著的時候七仰八叉。怎麼能保證上課的時候孩子能好好坐在哪裡認真聽講呢?
正是因為平時沒有給孩子立好規矩,所以他就形成了隨心所欲的性格,即使是不對的事情,他也渾然不知!因為沒人教,沒人告訴他要有規矩。所以,不要抱怨孩子學習不好,或是這不好,那不好。出現問題一定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出現了失誤。
平時應多幫助孩子鍛鍊他的恭敬心,守規矩就是培養恭敬心的開始。從拿物品開始就鍛鍊,對物品要愛惜,要輕拿輕放,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時刻讓孩子知道有規矩,在生活中將恭敬心提起來了,做什麼都有條理不浮躁,學習的時候就自然而然的就沉下心來了。平日裡可以參考《弟子規》、《一日常規》來教育孩子,能幫助您讓孩子養成很多好習慣。
最重要的就是家長要以身作則,你既然教孩子守規矩,那你自己就要先做到,給孩子樹立榜樣,不然孩子也是不會信服,會逆反,覺得你都沒做到,憑什麼來約束他。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很重要的,要陪伴孩子的一生,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