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力特金屬3D列印立方星部署器,裝上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

2020-12-18 南極熊3D列印網

南極熊導讀:這次長徵五號B火箭的發射任務,除了涉及到在太空環境下3D列印陶瓷/金屬/連續複合纖維等不同材料的實驗;還把一些金屬3D列印零件帶上了天,例如中國金屬3D列印龍頭廠商西安鉑力特使用金屬3D列印工藝製造的立方星部署器。

從「上天攬月」、「嫦娥奔月」到「萬戶飛天」,從美麗神話到「坐地日行八萬裡」的探索,中國追趕「航天夢」的步履從未停滯。5月5日18時,「胖五」家族新成員長徵五號B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正式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5月8日13時49分,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再次證明了中國製造的無限可能。

令人興奮的是,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不僅完成了首次3D列印太空實驗,還搭載了世界首個基於金屬3D列印技術的立方星部署器,據了解,該部署器由中國商業航天公司星眾空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由西安鉑力特增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金屬3D列印技術製造。

立方星部署器進行地面加速度試驗,星眾空間供圖

部署器連接立方星與運載工具,其能否保證發射過程中減震、準確釋放並輸出分離信號以確認分離時刻,是決定立方星發射成敗的關鍵。鉑力特優化設計及產品開發團隊,通過對部署器主框架結構使用工況的嚴密分析,確定了基於高強鋁合金進行一體化優化設計及列印的加工方案,有效提高了結構性能,同時減少了連接件,降低了整件重量,更能適應太空飛行器對載荷質量的嚴格要求。

鉑力特製造的金屬3D列印部署器,重量僅為傳統機械加工產品的一半,加工周期從過去的幾個月縮短為一周,大幅度降低了設計重量,提高了結構強度。本次飛行充分驗證了立方星3D列印新型部署器的結構強度、材料性能和空間環境適應性,為「3D列印+航天」的大規模應用和未來空間站在軌釋放、機動部署微納衛星提供了數據,儲備了技術。

COSPOD-3D立方星部署器,星眾空間供圖

這枚名為COSPOD-3D的立方星部署器,既可滿足國際標準3U立方星的發射與部署,也可滿足部分增大版3U立方星的需求,容納其多層展開帆板、大型表貼天線、相機等外部凸出載荷的應用。由於採用記憶合金解鎖,COSPOD-3D分離過程無火工品與多餘分離物,使用安全、簡單、方便。更重要的是,這一系列產品配有新型多星分配控制器,能夠通過火箭提供的一路分離信號驅動多路部署器釋放,實現一箭百星的部署能力。同樣由星眾空間設計研製、鉑力特製造的多星分配控制器,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開展在軌試驗。

採用3D列印技術加工微納衛星部組件,在批產化方面的優勢也非常顯著。以此次列印的立方星部署器為例,鉑力特自主研發的常規尺寸設備BLT-S310,成形尺寸為250×250×400mm,可一次成型2件部署器。鉑力特其餘多型號更大尺寸設備,可實現一次列印3~10件部署器的批量加工,為衛星產業「百顆」、「千顆」等大批量發射計劃提供強大支持及品質保障。

航天事業是一個系統性的精密工程,代表著最嚴密的系統設計,最嚴苛的質量和安全保障。鉑力特始終堅持「讓製造更簡單,世界更美好」的企業使命,讓航天質量管理理念滲入企業質量管理的每一個環節,以「嚴謹務實、勇於攀登」的航天精神探求高品質、高標準,不斷完善、提升設備產品、粉末產品、列印服務及技術服務等各環節服務能力和質量水準,以航天品質為祖國母親造夢想品牌。

鉑力特的金屬3D列印技術,已經在航空航天領域得到大量應用。

南極熊了解到,鉑力特(科創板688333)發布的2019年年報中,總營收的3.2億元中,有2億元來自航空航天領域,佔比超過60%。目前,鉑力特擁有增材製造裝備 100 餘臺,相關分析檢測裝備 50 餘臺,是國內最大的金屬增材製造產業化基地。

相關焦點

  • 試驗船上太空帶了啥?解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項目
    原標題:試驗船上太空帶了啥?——深度解讀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搭載項目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微信公眾號「中國載人航天」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亮點在哪裡?
    5月8日13時49分,返回艙平穩著陸,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圓滿成功。  ●艙體結構設計新、返回艙材料新、「大腦」系統新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送入預定軌道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主要對新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和群傘回收等關鍵技術進行飛行驗證,並在後續研製中加以改進。
  • 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三大關鍵詞
    5月8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抓總研製的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成功降落在預定區域,標誌著試驗船飛行試驗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這次任務的主要目標就是驗證新一代載人飛船方案的正確性。」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項目負責人張柏楠告訴記者。
  • 中國航天向載人探月邁進一大步
    這次成功發射的試驗船是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款」,主要是對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和回收著陸等關鍵技術進行飛行驗證。從這次成功返回地面的「試驗船」身上可以管窺到面向未來我國載人月球探測、空間站運營等重大任務需求的新一代載人飛船的強大性能。【詳細】開啟中國載人航天新篇章
  • 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項目負責人:中國防熱材料設計已超美國
    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飛船系統總設計師、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項目負責人張柏楠與試驗船項目成員一起見證了這一幕。自主研製,「中國防熱材料設計已經超過美國」新一代載人飛船是面向我國近地空間站運營、載人月球探測等任務需求而論證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運輸飛行器。
  •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助力新一代載人飛船
    【中國科學報】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助力新一代載人飛船 2020-05-18 中國科學報 黃辛 【字體:大 中 小】
  • 新一代載人飛船自述
    ◎ 代振瑩 科技日報記者 付毅飛5月8日,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完成了高速再入返回、控制、回收等關鍵技術試驗驗證。未來,這款航天員的新「座駕」,將成為中國航天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或許你迫不及待地想了解新飛船的秘密?不用急,讓它自己告訴你。
  • 新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還帶回這些「特別乘客」
    光明網訊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隨著試驗船返回艙著陸,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徵集的搭載實驗材料順利返回。
  • 2020長徵8號安排發射3次,新一代載人飛船有哪些科技?8個字形容
    2019年的輝煌,在2020年將延續下去,我國長徵五號將發射三次,這三次長徵五號的發射,將為我國在太空創下怎樣的輝煌,新一代載人飛船又被怎樣形容?首當其衝的當然就是長徵五號的發射計劃了,年末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發射任務,取得了圓滿成功,也為我國後續航天任務打下了堅實基礎。
  • 今年3D列印行業業發展進發生了哪些大事件?
    中美成功驗證多種太空3D列印技術  2020年5月,新一代載人飛船實驗船在軌飛行的2天零19小時內,以航天五院為代表的團隊完成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其中,中科院空間應用中心研究團隊研製的「在軌精細成型實驗裝置」,成功克服太空失重環境導致的列印材料流變行為,創新採用立體光刻3D列印技術對金屬/陶瓷複合材料進行了微米級精度的在軌製造,為我國未來在軌製造零件提供了技術儲備。
  • 新飛船試驗船成功返回 華理「乘客」引人注目
    2020年5月8日13時49分,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成功著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隨著試驗船返回艙著陸,航天育種產業創新聯盟徵集的搭載實驗材料順利返回。據中心主任牟伯中教授介紹,生物採油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自立項建設以來,以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立足我國老油田,進一步延長油田開發壽命和經濟有效的提高採收率,聚焦微生物採油調控技術、枯竭油藏生物改造技術和生物基表面活性劑開發與應用,在國家863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重點項目及上海市國際合作研究計劃支持下,建設了國內首個萬噸級生物表面活性劑和微生物採油菌劑工程化平臺,開展了多項工業先導試驗和工業化應用
  • 近幾年,為什麼我國沒有發射載人航天飛船呢?
    2003年,我國神舟5號飛船順利升空,楊利偉成為我國第一位乘坐載人航天飛船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我國也因此進入世界第三個可以實施載人航天的國家。到2016年為止,我國又開展了多次載人航天發射任務,將越來越多的太空人送入太空。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拉開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序幕
    央廣網北京5月6日消息(記者陳欣 張棉棉 吳媚苗 見習記者郭鵬)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5月5日下午六點,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489秒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
  •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啟幕
    屠海超攝(新華社發)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5日訊 (記者姜天驕)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獲悉:5月5日18時,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488秒後,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首飛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實現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首戰告捷,拉開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
  •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至今,我國載人航天經歷了幾個發展階段
    從神舟五號到神舟七號飛船,我國在載人航天上取得了多個國內首創任務,如神舟五號首次在太空中留下了中國人的足跡,神舟六號首次多人遨遊太空,首次進行空間試驗、飛船軌道維修等試驗,甚至神舟六號飛船發射還進行了首次直播載人航天發射的全過程,可以說,神舟五號到神舟七號飛船,實現了中國千年的飛天夢想。
  • 中國載人航天開啟新篇章
    作為新一代載人飛船的「試驗版」,試驗船此次任務主要是對新飛船高速再入返回防熱、控制和群傘回收等關鍵技術進行飛行驗證,這些技術為下一階段的新飛船研製指明了方向。太空被稱為繼陸、海、空之後的「第四疆域」。21世紀,太空探索已成為確保國家安全與實現國家利益的戰略制高點,而載人航天則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
  • 「載人飛船」用英語怎麼說?
    今天18時00分,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飛射場首飛成功,解開了我國載人航天空間站建設的大幕。祖國現在變得越來越強大,小編感到由衷地驕傲和自豪。接下來,跟小編一起學習,「載人飛船」用英語怎麼說?
  • 熱點聚焦:「神舟」四號飛船上搭載了什麼試驗(圖)
    「神舟」四號飛船的成功發射和返回,表明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技術日臻成熟,為最終實現載人飛行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飛船上到底搭載了什麼樣的實驗?對於下一步載人飛船發射能提供什麼幫助?   「神舟」四號飛船於2002年12月30日凌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整船按預定計劃在太空飛行了6天零18小時,環繞地球108圈後,返回艙1月5日晚在內蒙古中部地區準確著陸。留軌艙繼續進行半年的空間應用實驗。   「神舟」四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艘正樣無人飛船,除沒有載人外,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完全一致。
  • 我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開啟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5月5日18時00分,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研製的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搭載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和柔性充氣式貨物返回艙試驗艙,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下轉◆4版(上接第1版)這次任務中,採用大推力氫氧發動機的火箭芯一級直接將太空飛行器送入預定軌道,標誌著我國成為極少數掌握「一級半」火箭大推力直接精確入軌技術的國家之一。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驗證了火箭總體方案、各分系統方案的正確性、協調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離技術、大直徑艙箭連接分離技術、大推力直接入軌偏差精確控制技術等一批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