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網訊 「廁所裡乾乾淨淨,沒有什麼臭味,走進來心情也很舒暢。」「廁所設施比較齊全,很方便。」......
公廁雖小,卻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一座城市的文明。9月6日,記者走訪了貴陽市雲巖區、南明區、白雲區、觀山湖區等區域部分公廁發現,隨著全國文明城市整改攻堅工作的持續推進,公廁衛生不斷改善,公廁設施不斷完善,無不彰顯著貴陽這座城市的文明。
無異味
貴陽北站BRT人來人往,公廁較多,基本上都能夠保持乾淨整潔,未聞見異味。「車站裡的廁所一直都很乾淨,而且廁所多,一般不用排隊。」市民沈女士認為。
10時13分,在貴陽北站BRT內的一處公廁,入口處放置有小心地滑的提示牌,牆上掛有「入廁人員公約」「入廁須知」等。走進公廁內,一股清香撲面而來。
公廁牆上隨處可見「文明如廁從我做起」「節約用水」等提示牌,烘手機在牆上插著電,可供如廁市民使用。地面烘乾機正在運行,地面未見水漬和廢紙。在洗手臺下,還放置有一個小型垃圾桶和兩個滅火器。
公廁內共有14個隔間,其中1個工具間,1個坐便器,12個蹲便器。在每個隔間的門背後,貼有「久蹲勿急起」的溫馨提示。在盡頭還有嬰兒護理臺,「嬰兒護理臺可以方便帶寶寶的家長,給寶寶換尿布、整理衣服,都可以將寶寶放到護理臺上。」一位保潔人員介紹道。
在貴陽北站BRT內的其他公廁,有些還配置有兩臺擴香機,解決公廁空氣不好的問題。有些公廁門口還懸掛有公廁消殺記錄表,詳細記錄了對公廁進行消殺的時間、區域、消殺液名稱、負責人等。
配套設施較全
廁所是人類文明的尺度,廁所是否乾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10時40分,雲巖區蔡家街公廁裡,不時有市民如廁。由於下雨,如廁市民較少,但公廁沒有出現地面積水、溼滑的情況,整體衛生環境較好。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公廁門口,有兩個洗手池、兩面鏡子、一瓶洗手液、一個粉紅色的盆。無障礙通道盡頭,有盲道直達有坐便器的衛生間。廁所內,有滅蚊器、空氣清新劑、隨處可見的溫馨提示。
公廁共7個獨立衛生間,6個均安裝有自動感應衝水系統,確保便池乾淨清潔。有1個帶坐便器的衛生間,在旁邊牆上的合適位置,有扶手和緊急呼叫按鈕,便於需要幫助的如廁市民。「特別方便,尤其是腿腳不方便的,感覺很貼心。」
「沒有訣竅,愛護公廁衛生,就像愛護自己的家一樣。」公廁管理員說,該公廁歷史悠久,人流量較大,環境衛生保持只能靠打掃。「現在市民都文明如廁,有的人不小心弄髒了,還會用盆,接水去衝一下。」
布局合理
小廁所,大民生。廁所問題不僅關係到市民生活環境的改善,更關係到城市文明的程度。11時50分,在南明區瑞金南路340A公廁裡,管理員袁會群拿著掃帚、拖把等工具,麻利地開始新一輪的清掃。
「既然選擇了這個工作,我就要做到最好,給市民最好的如廁體驗。」袁會群說,別看這小小的公廁,要讓市民滿意,最主要的秘訣是「勤快」。對於公廁管理,她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除了公廁自身寬敞、明亮,設施齊全的優勢外,內部配備也體現著「人性化關懷」。洗手臺處,設置有三個洗手池、一個兒童洗手池、一面大鏡子和7盆綠植。在男女衛生間和第三衛生間,都點有蚊香,空氣清新、無異味,地面整潔、無積水。
「這座公廁真乾淨,多虧了小袁盡心盡責。」有市民在公廁一邊用洗手液洗手,一邊對公廁讚不絕口。
此外,公廁內還設置有無障礙通道,鋪設有防滑墊,提供掃二維碼免費取紙設施,張貼有「梯步溼滑,小心摔倒」等溫馨提示,無一不彰顯著「小公廁,大文明。」
溫馨提示隨處可見
「來公園玩耍的人很多,公廁要24小時保持清潔。」12時11分,由於大雨,通往白雲公園公廁的樓梯上,滿是水漬和吹落的樹葉。一位保潔人員正在打掃樓梯,用膠棉拖把將臺階上的水吸乾。清掃乾淨的樓梯,已無水漬和落葉,並放上了小心地滑的提示牌。
無障礙衛生間設置在一樓,衛生間門口貼有「殘疾人專用」和求助電話,衛生間內設施齊全,能正常使用。走上樓梯,在衛生間門口擺放小盆栽,衛生間牆上掛有「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爭做文明人共建新城區」等提示。在一旁的保潔室窗口,還放有衛生紙,供市民購買使用。
廁所內地面未見亂扔的廢紙,隔間內乾淨無異味,在衝水箱旁還有「來也衝衝 去也衝衝」的提示,在洗手區的窗子上,還張貼有「洗手後把手上的水甩幹,水不能流在地上」的注意事項。
「保潔人員還是很辛苦,今天下這麼大雨,走上樓梯也不滑,廁所裡也這麼幹淨,少不了他們的辛苦工作。」市民稱讚道。
(貴陽日報融媒體實習記者 李黎明 楊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