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死不瞑目」

2020-12-25 澎湃新聞

原創 金誠 央視網 收錄於話題#煮酒26個

宇宙的盡頭是什麼?

奇異博士?

蟻人?

還是

鋼鐵俠?

其實

都有可能

但也都無從斷定

但是

他們共同將我們引向

一個詞 「量子」

前不久,我國量子計算機「九章」問世,200秒就能解決過去6億年的計算,遠超谷歌,成世界第一,厲害之處是構建了76個光量子的「量子糾纏」。

民間故事裡有個「嶗山道士」,他可以穿牆而過,你以為這是騙術?量子力學中,「穿牆術」竟然是真的,叫「量子隧穿」。

《復仇者聯盟》中,奇異博士「看」到與滅霸決戰的14000605種結局,其中,只有唯一一次勝利的可能。這1400萬種結局,相當於穿越到1400萬個「平行宇宙」。而且,這唯一的勝利,是英雄們藉助蟻人的量子設備「穿越時空」,改變過去,扭轉戰局。

左圖:奇異博士;右圖:復聯英雄時空穿梭。

來源:《復仇者聯盟》

這些匪夷所思的概念背後,正是量子力學。

俗話說,「遇事不決,量子力學」,今天,從半導體到核聚變,從光合作用到DNA修復,量子力學是當代前沿科技和世界運行的底層邏輯。

連金融巨鱷索羅斯也把自己的家業叫做「量子基金」。與此同時,從「量子波動速讀」到「量子算命」,從「量子推拿」到「量子治痛經」,大量的「量子+」騙局也大行其道。

量子世界,真的這麼神奇嗎?

是的,會徹底顛覆你的傳統認知。而且,很有必要來一場「時空穿梭」,知曉真量子,鑑別假量子。

接下來這篇文章是有點燒腦的,我們不得不進行善意的提醒。

如果不信,請看量子論創立者——普朗克在研究量子前後的對比照,把一個活脫脫的美少男變成了凌亂的毀容大叔。

左:研究前的普朗克,右:研究後的普朗克

幽靈來了

時光倒流兩個甲子,即120年前的1900年。

當時,世間萬物從銀河系的星空,到人類腳下的塵埃,都被牛頓的「萬有引力」所馴服,安安靜靜、有條不紊地運行著。太陽系海王星的發現,更加固了牛頓力學的堅不可摧。人類已經自信地認為掌控了力、熱、光、電、磁等所有自然的規律。

經典物理帝國,進入全盛時代。

1900年4月27日,倫敦天氣,乍暖還寒。阿爾伯馬爾街皇家研究所裡,世界最有名的科學家們齊聚一堂。76歲的學術泰鬥開爾文男爵發言了:

「世界運行的一切原理都已經被發現了,物理學盡善盡美,再也不可能有任何突破性的進展了!

But,物理學燦爛無比的天空中還漂浮著兩朵烏雲——『以太問題』和『黑體輻射』,未能得到解釋。」

氣氛開始凝重起來,接下來如黑雲壓城、城欲摧。

這時,普朗克登場了。

且說大學選專業的時候,頗有音樂天賦的普朗克,跟導師祖利說:「老師,我想學物理。」

老師說:「別,孩子,學物理不好找工作啊,它盛宴已過,沒有空間了,何必浪費時間在上面呢?」

普朗克說:「我就是感興趣。」

老師搖搖頭:「哎,去吧,可惜德意志失去了一位優秀的音樂家。」

1900年時,鑽研「黑體輻射」多年的普朗克已經42歲,過了不惑之年,還沒找到答案。命運開始對他發笑,老師的話一語成箴,普朗克的物理前途似乎真的沒多少空間了。

一天,百思不得其解的普朗克,乾脆破罐子破摔,心想「我是否先不考慮背後的物理原理,而是在數學上先湊出一個『黑體輻射』的公式?」

於是,普朗克三下五除二,竟然真的蒙出來了!即著名的黑體方程和神奇的「普朗克常數(h)」。要說這「普朗克常數」有多厲害呢?在整個宇宙數字中可以排名前3,另兩個是牛頓的萬有引力常數G和相對論中的光速c。

普朗克最重要的思想貢獻是指出「能量在發射和吸收時,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這又有啥了不起的?你只需知道,該觀念顛覆了伽利略、牛頓以來,關於一切自然現象是連續不斷的論斷。從此,不連續、不確定的世界觀誕生了。而這一份一份的東西,普朗克稱之為:

量子。

12月,普朗克發表他的理論成果,如同打開潘多拉魔盒,釋放了「量子」這個沉睡億萬年的幽靈,「量子力學」正式誕生。開爾文口中的一朵烏雲,就這麼引發了一場極微觀的革命。

但是,此時的普朗克,並不能解釋「一份一份的」能量,意味著什麼。

道破天機者,此時還是個求職無門的小愛同學,5年後,他左手寫出「光電效應」,解釋了普朗克的困惑,成為量子論的另一開創者;他右手寫出「狹義相對論」,趕跑了開爾文的另一朵烏雲,掀起了極宏觀的革命。(參見《牛頓啊,請原諒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量子思想是如此之離經叛道,普朗克和愛因斯坦,不久後將變成量子論的堅決反對者,革命者本人成了反革命者!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不認可量子規律,將成為愛因斯坦一生最大的「敗局」。

雙手握無限,

剎那是永恆。

20世紀科學上最偉大論戰

大家應該讀過這麼一首英國小詩:「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雙手握無限,剎那是永恆。」

人們驚嘆此詩的想像力。

但如果你回到1913年,28歲的丹麥青年玻爾大概率會告訴你:一沙一世界,這是真的。

打個不嚴謹的比方,如果把原子這枚粒子,放大10的30次方倍,就相當於一個銀河系;一個原子,包含了整個宇宙,是一個宇宙的「全息胚」。

這一年,玻爾提出原子構造模型,宣告了量子力學進入「青年時代」,他開創了著名的「哥本哈根學派」,成為全歐洲的學術中心。玻爾憑此成就,成為了量子屆早期「三巨頭」: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

玻爾模型簡圖,在教科書和國際機構中還廣泛使用。

接下來,玻爾與愛因斯坦的大論戰,是幾個世紀來科學史上最了不起的論戰。

1927年10月底,索爾維會議召開。

「索爾維」的名字你可能沒聽過,但是愛因斯坦、居裡夫人、普朗克、玻爾、薛丁格、海森堡這些人你一定聽過,他們都來了。下面這張合影,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智商最高的一張合影,29人中共有17人獲得諾貝爾獎。

1927年索爾維會議合影

他們分為三派:

一,哥本哈根一派,由玻爾領銜,支持者波恩、海森堡、泡利等;

二,愛因斯坦一派,支持者有德布羅意、薛丁格等;

三,實驗派,暫且略過。

一群「小將們」就前沿物理問題唇槍舌戰、你來我往幾個回合之後,沒有結論,互不買帳。於是,討論很快指向了幕後的真正大佬,愛因斯坦和玻爾的對決。自此往後,這場決鬥延續了近30年,若干回合,直至兩人先後去世。

來看其中最重要的三次交鋒。

【1】第一次交鋒:愛因斯坦攻擊「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

「不確定性」是量子世界的本質。假設你站在原子核上,把電子當做月亮,此時,你眼中的月亮將同時出現在所有位置,而且,月亮以各種速度在同時運動。在微觀世界,「月亮」成了一團雲霧,被稱為「量子疊加態」。

所謂疊加態,就好比你在聽交響樂,在一組聲波中,同時聽到幾種不同的樂器聲。

圖:電子疊加,來源:wikimedia commons

但這種觀念,是對「確定性」和「因果律」的顛覆,衝擊著愛因斯坦的信條。

一頭亂髮,掩不住愛因斯坦的自信。現在,他放大招了,用最擅長的招數——「思想實驗」。他用彈簧和遮光板設計了一個「單縫實驗」,輕鬆否定了不確定性原理(證明過程略去)。

玻爾急忙召集哥本哈根學派的戰友,一起吃飯,一起琢磨,準備「三英戰呂布」。突然桌子一拍,「有了,愛因斯坦犯了前提錯誤。」

就是,你怎麼能用宏觀世界中的彈簧,去攻擊微觀量子世界的電子呢?愛因斯坦混淆了兩個世界不同的運行規律啊。

愛因斯坦先輸一回。

【2】第二次交鋒:繼續攻擊「不確定性原理」。

愛因斯坦吸取了上次犯低級錯誤的教訓,重新設計了一個「光盒實驗」,論證了同時可以測定光子的速度和質量,不確定性還是錯了。

這一招,沉穩老辣。

在回賓館的路上,愛因斯坦笑容滿面,大步流星,而玻爾大驚失色,亦步亦趨,勸說道:「你可不能設計這個實驗啊,否則,量子力學可就完蛋了。」(見下圖)

愛因斯坦說,走著瞧吧。

玻爾急忙召集本派的隊友,再次一起吃飯,一起琢磨。憋了一晚,大腿一拍,「有了!你測重需要彈簧伸縮吧,根據你的廣義相對論,彈簧一上一下,意味著高度不確定,也就是質量不確定,進而時間不確定。不確定性原理,還是對的!」

玻爾這招叫做「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愛因斯坦再輸一回。

【3】第三次交鋒: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1935年,愛因斯坦等人提出了一個「EPR佯謬」說法。

打個比方,假定愛因斯坦和玻爾兩人形成了「量子糾纏」狀態,情緒是相反的,玻爾開心,愛因斯坦肯定難受;玻爾難受,愛因斯坦肯定很爽。但是他們相距千裡,一個在美國,一個在丹麥,如果你問了其中一人,就能瞬間斷定另一人的心情好壞,有點像人們常說的「心靈感應」。

愛因斯坦說,「這不可能,因為違反了我的相對論,任何物體(信息)都不能超光速,除非世間有『鬼魅般的超距作用』。」

這次,玻爾大腿拍腫了都招架不住,唯一能做的就是承認量子世界是一種超越空間的存在。直到他去世前,還畫著與愛因斯坦的論戰實驗圖。

愛因斯坦暫且「贏」了。

因為幾十年後,多國科學家(包括中國)用精巧的實驗,反覆證明了「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的確存在!真是見鬼了。

隨機性和超距作用,是量子力學讓人不得不接受的兩個硬事實。

愛因斯坦有著嚴格的經典世界觀,堅持探究世界的本源,認為「上帝不擲骰子」;而玻爾反擊,「老愛,你不要告訴上帝該怎麼做。」後者是一種「不要問我從哪裡來」的世界觀。

如果請尼採來給兩人當裁判,尼採也會宣布:「上帝死了。」

愛因斯坦,死不瞑目!

冥冥之中,宇宙似乎是一個整體,任何一個行動都會立即影響到其他所有的事物,背後這個超越時間、空間感知的東西,叫做:「波函數」。

有意思的是,寫出量子運行波函數的是一位「擼貓」大師,現在,科學上最著名的「萌寵」要隆重登場了。

薛丁格的貓

薛丁格是誰?

這可不是中國人,跟什麼薛之謙、薛兆豐、薛寶釵都沒關係。他是奧地利人,參加過一戰,研究物理,還開創了現代生物化學。他的感情生活和貓一樣神秘,沾花惹草,緋聞不斷。

不可思議的是,他在1925—1926年的一段長達5個月的婚外情中,創立了「薛丁格波動方程」。這個方程有多牛呢?在量子力學中,地位相當於牛頓定律在經典力學中的地位,人稱「情慾的大爆發」。

圖:薛丁格創立波動方程之處——赫維格別墅,來源:《上帝擲骰子嗎?》

有一天,薛丁格在家「擼貓」,竟然擼出了科學史中最好玩的思想實驗:

假設把一隻貓和一個量子裝置關在盒子裡。裝置裡有一個放射性原子和一個毒藥瓶。如果原子衰變,就會把毒藥瓶打破,把貓毒死;如果它不衰變,毒藥瓶就不會破,貓就繼續喵喵叫。

圖:薛丁格和貓,來源:《宇宙探索未解之迷》科普片

打開盒子之前,由於原子處於衰變和沒有衰變的疊加態,貓也處於死貓和活貓的疊加態。要注意的是,「既死、又活」只是一種狀態,不是兩種狀態。

這怎麼可能?沒錯,薛丁格也覺得不可能,他原本是用貓來反對前面玻爾一派的,即把微觀世界的量子效應給放大到了宏觀世界,矛盾自現,因為宏觀中的貓怎麼可能「既死、又活」呢?

愛因斯坦看到這個實驗後,非常高興,寫信給薛丁格說:「貓……以最優雅的方式駁斥了哥本哈根解釋。」這一次,讓玻爾夠扎心的。

「悲劇」的是,幾十年後的科學實驗證明量子世界中,像「薛丁格的貓」這樣的東西是存在的!於是,哥根本哈根學派還是主流。

愛因斯坦,又一次「死不瞑目」。

貓到底是死是活呢?打開盒子「測量」才知道。當你打開盒子的一剎那,「既死、又活」的狀態就消失了,變成了或者死、或者活,一切回歸正常,這個過程叫「波函數坍縮」。

這個觀念是不是有點熟?沒錯,中國先哲王陽明早就說過:「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看來,我們老王也摸到了量子力學啊。

如今,薛丁格的貓在大眾中的人氣一路飆升,成為「萬能挭」、撩妹「神器」和量子力學代名詞。它還與芝諾的龜、巴甫洛夫的狗、莎士比亞的猴、洛倫茲的蝴蝶、拉普拉斯的獸、麥克斯韋的妖,並稱「科學界7大神獸」。

圖:《生活大爆炸》中,Sheldon講「薛丁格的貓」,讓Penny發懵。

現代科學乃至科幻中很多好玩的概念都可以從「薛丁格的貓」出發。

比如:平行宇宙。

「平行宇宙」理論解釋:打開盒子的那一剎那,宇宙分裂了,成了兩個不同的宇宙。其中一個宇宙中的你,看見了活貓;另一個宇宙中的另一個你,好奇害死貓。兩種可能五五開。無數個你,活在無數平行世界裡,經歷著不一樣的人生。

在奇異博士腦中,也是14000605種平行世界。

圖:平行世界命運簡圖,來源:Pinterest

不可思議的是,平行宇宙可不是猜想,它有嚴格的數學證明來成立!

再比如:量子計算機

我們知道,傳統計算機的基礎邏輯是二進位,要麼是0,要麼是1。但是,量子世界裡,把光子做成「薛丁格貓態」,轉變為「既是0,又是1」等多種疊加態,這有什麼好處呢?

舉個例子,現在,陸遜要破解諸葛臥龍的「八陣圖」,如果他對「休、生、傷、杜、景、死、驚、開」八門一個個地試,要迷住很久才能解出來。但假如他像孫悟空一樣分身疊加,每一個岔路都派一個分身同時去,只需要一次,就能找到出口,臥龍先生根本抵擋不住。

這叫做量子疊加態的「並行」計算,大大提升戰鬥效率。所以我國的「九章」能將6億年的計算縮短到200秒。

量子,正在重構世界運行的底層邏輯。

文明若毀,人類該留什麼話?

貓活著,還是死去?這是個問題。

死後在這裡,還是那裡?這也是個問題。

跟薛丁格一個級別的量子學家海森堡,他寫下了這樣的墓志銘:「我長眠於此,但我已在別處。」這就是量子論,世界充滿了不確定性。

到了20世紀下半葉,現代量子力學的領軍人物費曼提出一個更大膽的問題:

如果文明將毀滅,人類該留下一句什麼話?

這句話要儘可能簡潔,也要包含儘可能多的信息,後來者才能重造文明。費曼說,這句話應該是「萬物由原子組成」。怎麼理解呢?

1986年,大衛·科波菲爾來到北京表演穿長城。藉助幕布遮擋,他從長城的一邊鑽到另一邊,上演了真實版的「嶗山道士」,但這只是投影原理和視覺盲區的魔術,不是量子力學。

圖:大衛·科波菲爾表演「穿」長城

現實中,你在電梯裡接聽手機,電話很容易掉線,或者只有微弱的信號。這是由於電梯四周屏蔽了電磁波的信號,但這種屏蔽並不徹底,還是「放」了一丟丟信號進來,這是電磁波的「穿牆術」。

進入量子世界。現在,兩個帶正電的原子核,之間因排斥力形成了一道無形的「牆」,原本,在強烈的碰撞下,才能打破「牆」,發生核聚變;實際上,因為「量子隧穿」效應,在動能不足、溫度不高、概率極小的情況下,原子核施展「穿牆術」,核聚變也能發生。

於是,才有了太陽發光發熱,哺育了世間萬物。從水的形成,到光合作用,再到生命誕生,越來越多的自然現象,刨根問底下去,就一定會刨到量子力學。

那人到底能否穿牆?

根據薛丁格方程求解,理論上是可以「隧穿」的,但概率極低、極低、極低,他需要一刻不停的去撞牆,撞啊、撞啊、撞啊,從宇宙大爆炸之初撞到2020年,也很難撞出奇蹟。

一個終極問題,宇宙的起源是什麼?同樣離不開量子力學。

坐在輪椅上的「愛因斯坦」——霍金說,宇宙開始之前,處於一個「量子疊加態」,它可以演變成無數種歷史。突然,宇宙的「波函數坍縮」了,時間開始,暴漲發生。我們所在的宇宙,只是宇宙無數可能的中的一個而已。

主流的宇宙「暴脹理論」認為,廣闊的真空中,量子漲落的一次偶然隧穿,讓宇宙誕生之初經歷一次超級猛烈的膨脹。

圖:COBE衛星觀測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分布圖,稱之為「上帝臉上的皺紋」。這項發現獲得了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證明了宇宙大爆炸理論成立。

量子力學,可以「無」中生有。

可是,為什麼我們日常看不到量子現象?科學實驗已經發現,「薛丁格的貓」真的有疊加態,人也會有疊加態,只是發生了極快的「退相干」,你呈現的是粒子特徵,波動特徵消失了。所以「九章」量子計算機這樣的宏觀應用,關鍵一步就是防止「退相干」發生,要在嚴格的環境下「保鮮」才行。

也許,量子世界的諸多怪異行為才是真實的日常,我們的確生活在一個不確定性的世界中。

愛因斯坦說,「理論決定了你能觀察到什麼」。可怕的是,量子力學有十幾種解釋,世界只有一個真相,還是有無數個真相?本文的每一句話,可能都不是真相。

幸運的是,經過這次「量子」之旅,下次見到市面上什麼「量子波動速讀」之類的伎倆,你就不會覺得多麼玄幻、多麼高端了,這簡直是侮辱智商啊,薛丁格的貓也會死不瞑目的!

【參考文獻】

1. 《時間簡史》,霍金

2. 《上帝擲骰子嗎?》,曹天元

3. 《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

關注央視網

©央視網

原標題:《愛因斯坦,「死不瞑目」》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洪天貴福被捕後所說的話,讓洪秀全死不瞑目,讓李秀成心寒
    在洪天貴福留下的證詞當中,他說了一句讓洪秀全死不瞑目、讓忠王李秀成心寒的話,他說道:「那打江山的事情,都是老天王幹的,與我無關。就是我登基後,也都是幹王、忠王他們做的。廣東地方不好,我也不願回去了。」洪秀全對他的教育雖然是失敗的,但是,無論如何洪秀全還是想要把太平天國的江山傳給他的,另外,在天京城破的時候,是忠王李秀成拼死將其護送出天京城的,洪天貴福說出了如此忘恩負義的話,實在是讓洪秀全死不瞑目,讓李秀成心寒。
  • 盤點不良人中最悲涼的四種死法,李存孝上榜,第一名死不瞑目!
    閒暇時間和多人都看一些經典的動漫,國產動漫分為很多類型,最受人們關注的是武俠動漫,有《畫江湖》一系列和《秦時明月》一系列,其中《畫江湖》系列最受90後、00後的追捧,《畫江湖》系列分別有《畫江湖之靈主》、《畫江湖之俠嵐》、《畫江湖之不良人》和《畫江湖之換世門生》等,劇情最為精彩的是不良人播出的兩季,今天小編就盤點不良人中最悲涼的四種死法,李存孝上榜,第一名死不瞑目
  •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明了什麼 愛因斯坦的婚姻介紹
    關於愛因斯坦發明了什麼,其實更多應該是他的研究幫助人們發明了什麼。由於愛因斯坦對時空、光電的全新解釋,極大得豐富了人們的眼光,也推動了人類文明進程。在他的理論的指導下,煙霧報警器、電腦顯示屏、太陽能電池、數位相機等,這些在我們生活中起到極大作用的東西,都是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發明出來的。
  • 侵華日軍在中國擄掠4萬勞工,死亡6830人,倖存者死不瞑目
    這批勞工在日本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死亡6830人,倖存者回國後死不瞑目。1:日本擄掠勞工在近代,殖民是帝國主義擴張的必經之路,而殖民必然會對其他國家造成嚴重的傷害。西方國家為了崛起,擄掠了大量黑人,用黑人填補了勞動力不足的問題,製造出臭名昭著的「黑奴貿易」。
  • 愛因斯坦的故事
    中學時愛因斯坦放棄了德國國籍,可他並不申請加入義大利國籍。他要做一個不要任何依附的世界公民,大戰過後,愛因斯坦試圖在現實的基礎上建立他的世界和平的夢想,並且在「敵國」裡作了一連串「和平」演說。德國右翼刺客們的黑名單上也出現了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名字,希特勒懸賞兩萬馬克要他的人頭。為了使自己與這個世界保持「和諧」,愛因斯坦不得不從義大利遷到荷蘭。
  • 《百萬騎士團》英雄愛因斯坦怎麼樣 英雄愛因斯坦詳解
    導 讀 百萬騎士團愛因斯坦怎麼得?百萬騎士團愛因斯坦有什麼技能?百萬騎士團愛因斯坦定位是什麼?
  • 愛因斯坦如何對待子女?令人意外,顛覆了愛因斯坦形象
    經過六年戀情,愛因斯坦與米列娃於1903年正式結婚,兩人一共育有一個女兒、二個兒子,之後二婚愛因斯坦沒有子女出生。那麼,愛因斯坦如何對待他的子女們,他們又有何人生經歷?長女:麗瑟爾·愛因斯坦愛因斯坦與米列娃墜入愛河之後,兩人如膠似漆,被愛情衝昏了頭腦,以至學業直線下降。1900年,愛因斯坦的考試僅以中等水平通過,米列娃未能通過。
  • 愛因斯坦的時空觀
    雖然愛因斯坦無法接觸到這種技術,但是他的理論確實使質量理論以及描述質量與能量關係的理論發生了一些轉變。不久之後,愛因斯坦公開發表了狹義相對論。實際上,就在另一期《物理學年刊》中,愛因斯坦公開發表了廣義相對論的雛形。「一個物體的慣性是否依賴於其所含的能量呢?」
  • 愛因斯坦小時候
    愛因斯坦小時候 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從小喜歡鑽研問題,做那些需要動腦筋、花氣力才能做好的事情。 愛因斯坦五歲的時候,有一天,爸爸從兜裡掏出個指南針給他玩。他拿著搖來搖去,發現裡面的小針總是指著一個方向。
  • 主人帶貓咪去寵物店洗澡,結果第二天卻死不瞑目,原因讓主人崩潰
    導致貓咪「死不瞑目」,前一天主人帶著貓咪去寵物店洗了個澡,因為沒有什麼經驗,而且去寵物店比較方便,於是就送到了寵物店,但是沒想到第二天貓咪就去世了,而且是睜著眼睛離開的,真的讓人很費解。
  • 在以色列遇見愛因斯坦
    展覽「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8月初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了133件與愛因斯坦有關的文獻展品,其中大多數是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愛因斯坦檔案館的原件,諸如《相對論》原稿、愛因斯坦手寫的E=mc公式、諾貝爾獎章(1922)都有展出。
  • 愛因斯坦與上海的緣分
    有關愛因斯坦與上海,總有林林總總的故事。「根據愛因斯坦的日記,那一幕是他在香港看到的。」而愛因斯坦與上海的「緣分」要追溯到1922年,愛因斯坦和妻子埃爾莎應日本「改造社」之邀去日本訪問,來回兩次均在上海短暫停留。愛因斯坦寫於1922年10月6日至1923年3月12日的日記對他的遠東訪問全程有詳細描述。
  • 愛因斯坦的女人與相對論
    米列娃·馬利奇·愛因斯坦是愛因斯坦的第一任妻子。她是塞爾維亞人,自己也是一名出色的數學家。她與愛因斯坦相識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米列娃當時是班上的唯一女生。在大學期間,米列娃在應用物理學上的得分比愛因斯坦要高得多,當時米列娃得分為5分,愛因斯坦只有1分。
  • 被誤解的愛因斯坦
    多年以來,愛因斯坦的話已經成了他反對量子力學及其隨機性的標誌,但人們其實誤解了他。本文首發於南方周末微信號:nanfangzhoumo「上帝不擲骰子」——愛因斯坦的名言中很少有哪句話像這句被引用得如此之多。
  • 看看愛因斯坦的私生活
    中國科技館開展「愛因斯坦———宇宙大匠」:講述大師普通人的故事  本報記者胡志斌攝影報導 用鼓風機吹起的愛因斯坦氣球飄來飄去,仿製的愛因斯坦銅像受到了小朋友們的喜愛,小朋友親切地「撫摸」愛因斯坦爺爺的長鬍子,愛因斯坦和其表姐的傳奇愛情則令不少來參觀的中年人駐足觀看。
  • 愛因斯坦與奧林匹亞科學院
    哈比希特、索羅文與愛因斯坦(來源:wikipedia)愛因斯坦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巨匠,他帶領著我們探索時間的奧秘。但你知道麼?愛因斯坦還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哲學家呢!這要從他和幾位好朋友創建的一個學院說起。
  • 愛因斯坦智商140是怎麼來的?愛因斯坦在哪裡做的智商測試
    首先愛因斯坦壓根就沒做過智商測試這麼有損智商的事情,法國人比納和西蒙於1905年編制的智商智力量表是用在兒童身上的,愛因斯坦、尼古拉特斯拉之類的大神恐怕不會有興趣進行這種測試。這類謠言的起因還是在愛因斯坦的大腦失竊案後開始流傳的。1955年4月18日,愛因斯坦被診斷出患有主動脈瘤,18日午夜在睡夢中感到呼吸困難,主動脈瘤破裂導致大腦溢血破裂,而逝世於普林斯頓。
  • 愛因斯坦說過這些話?西媒盤點被杜撰的「愛因斯坦名句」
    參考消息網5月15日報導西媒稱,愛因斯坦也許是被引用名言最多的科學家,但實際上很多所謂的愛因斯坦名言並非出自他本人之口。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5月3日報導,愛因斯坦去世後依然活在所有人心中。英國科學期刊《自然》雜誌日前總結了一些並非出自他之口的愛因斯坦名言:「如果蜜蜂從地球上消失,人類只能活4年。」這句話一向被認為是愛因斯坦所講。這句不容置辯的話語引起了人們對傳粉昆蟲的重視,但卻忘記了世界上存在數千種傳粉昆蟲的事實。而且重要的是,愛因斯坦並沒有說過這句話,此話的出處很可能是比利時養蜂人的一場罷工。
  • 我國有沒有超過愛因斯坦,或者和愛因斯坦差不多的科學家?
    先說答案:別說是中國,就是放眼全球,也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可以接近或者齊平愛因斯坦,更不用說是「超越」愛因斯坦了。當然,民科們例外。民科屬於「超科學」團體,他們每一個的實力都遠遠超越了愛因斯坦。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創造出天才的相對論,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 愛因斯坦:「奧林匹亞科學院」
    結婚以後,愛因斯坦的生活發生了一些變化。因為這時他已經不是一個單身漢,而是一個家庭的男主人了。兩個好朋友,索洛文和哈比希特每天照樣準時到愛因斯坦家裡來,繼續討論他們熱衷的物理學、哲學等問題。休息日的餐桌上由於多了米列娃的手藝,比過去豐盛多了。  米列娃有時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來,不過,更多的時候,她只做一個專心而又緘默的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