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與上海的緣分

2020-12-13 澎湃新聞

有關愛因斯坦與上海,總有林林總總的故事。

有說他是下榻浦江飯店時接到了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電報;

有說他目睹了上海舊城區的工役為5分錢敲打石塊;

有說熱情的上海學子把愛因斯坦高高拋起來,抬著他從南京路這一頭走到那一頭……

「其實很多是以訛傳訛,並沒有事實依據。」3月16日,《我的世界觀》譯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方在慶來到愛因斯坦在上海住過的浦江飯店(現中國證券博物館),實地講解愛因斯坦與上海的故事。

該活動由建投書局、中信出版集團、中國證券博物館共同主辦,也是建投書局「從書店出發·閱讀城市計劃」的一部分。

位於上海蘇州河口外白渡橋旁的浦江飯店是上海最早使用煤氣,第一批使用電燈、自來水的西式旅館。攝影 程千千

試圖還原歷史的真相

位於上海蘇州河口外白渡橋旁的浦江飯店是上海最早使用煤氣,第一批使用電燈、自來水的西式旅館,愛因斯坦來上海時也曾入住這裡。

今年是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如今,愛因斯坦在浦江飯店三樓住過的房間已作為陳列室。牆上貼上了他的照片,還有菸斗畫框。

如今,愛因斯坦在浦江飯店三樓住過的房間已作為陳列室。攝影 羅昕

「愛因斯坦說過——加在我身上的很多東西是由糟糕的德語翻譯造成的。除了翻譯,還原史實還有很多難點。」方在慶說,「今天愛因斯坦檔案越來越為人知曉,他本人的日記是非常重要的信源之一。我們常常要抽絲剝繭,將他的日記與當時的報導資料結合起來看,試圖還原歷史的真相。」

方在慶舉例,比如傳聞中愛因斯坦因看到了上海舊城區的工人敲打石塊而同情悲憤,其實就很不準確。「根據愛因斯坦的日記,那一幕是他在香港看到的。」

而愛因斯坦與上海的「緣分」要追溯到1922年,愛因斯坦和妻子埃爾莎應日本「改造社」之邀去日本訪問,來回兩次均在上海短暫停留。愛因斯坦寫於1922年10月6日至1923年3月12日的日記對他的遠東訪問全程有詳細描述。

方在慶稱:「愛因斯坦寫日記時並沒有想到出版,是想寫給女兒看的。某種程度上有和女兒交流的心情在裡面。所以裡面有些難聽的話,他嘲笑過亞洲人,嘲笑過在亞洲的歐洲人,甚至嘲笑過猶太人。實際他身上還有點憤世嫉俗的情結。」

愛因斯坦日記

為何會有這次遠東之行

「一戰」之後,愛因斯坦在學界成名了,但德國社會因《凡爾賽條約》陷入不安,還盛行反猶主義。方在慶分析三個因素促成這次遠東之行,首先是愛因斯坦想逃離在德國流行的反猶主義,其次急需改善自身的經濟狀況,再就是對異文化的渴望。

「說起來,中方還早於日方與愛因斯坦接洽訪問事宜。1920年7月,英國哲學家羅素來華講學,在中國逗留一年,並應邀順訪日本。日方讓羅素推薦三人。羅素只提到了兩人:愛因斯坦和列寧。」方在慶說,當時中日都想邀請愛因斯坦,但日方從「派遣專人赴德、著名科學家出面、專人陪同、優厚待遇、書面合同」等各個方面增強邀請力度,最後愛因斯坦決定訪問日本四周回來後順訪中國兩周。

《我的世界觀》譯者、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方在慶來到浦江飯店(現中國證券博物館),實地講解愛因斯坦與上海的故事。攝影 羅昕

1922年11月13日,愛因斯坦乘日本輪船「北野丸」初次抵達上海,當晚還在著名書畫家王一亭的「梓園」用餐。「值得注意的是,從愛因斯坦離開德國開始,全程就有日本改造社代表稻垣守克夫婦隨行。愛因斯坦途經上海的事項安排,其實也都由日本改造社主導。」

愛因斯坦夫婦在梓園留影

方在慶稱,很多傳聞說愛因斯坦正是到了上海後得知自己獲得諾獎,有說在碼頭聽到的,有說在浦江飯店得知的。「但有趣的是,獲獎的內容在他的日記裡隻字未提。兩種說法都還需要更多證據支持。」

到了11月17日,愛因斯坦夫婦抵達日本神戶。方在慶分析,愛因斯坦在日本非常忙碌,行程很滿,從神戶、京都與東京,到仙臺、日光與名古屋,再到京都、大阪,最後到宮島、福岡與門司,日本改造社全程「緊跟」。「愛因斯坦在日本做了很多演講,時間幾乎一場比一場長,還要拉琴,此外也有很多活動,基本上可以說是馬不停蹄。」

「儘管如此,當時愛因斯坦對日本印象還是很好,說日本有乾淨的街道、溫柔的女人等等。」

愛因斯坦在日本的演講表

從日本回來後,為何只在上海短暫停留

1922年12月29日,愛因斯坦乘坐「榛名丸號」離開日本門司。1922年12月31日第二次途經上海。按照原本的計劃,愛因斯坦也會在中國正式訪問,去北京大學、金陵大學等地演講。

然而,「說好的訪問」變成只在上海停留兩天,便打道回府了。

在方在慶看來,儘管中國早於日本與愛因斯坦接觸,但最早僅僅是口頭約定。方在慶說:「我認為沒成行也和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有很大關係。現代社會講究契約,中國人講君子協定,沒有合同,採取的是純粹的中式思維。」

此外,當時在同濟醫工學校任教的斐司德(M. Pfister)來信提到可能需要愛因斯坦用英文演講,這對英文不好的愛因斯坦而言是很大挑戰。而且中國那時軍閥混戰,中國的政治局勢或許也讓愛因斯坦不大放心。

《我的世界觀》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方在慶稱,愛因斯坦對中國的印象不是很好,比如「中國人吃飯都蹲著」、「中國女人生那麼多孩子」等等。「這可能與他訪問日本時間較長,而與中國學者接觸不多有關。後來愛因斯坦也對生活在水深火熱的中國人民充滿同情,對於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表示極大憤慨。」

「不過,再偉大的科學家,也不能完全擺脫時代的烙印。愛因斯坦身上也免不了西方人的偏見與弱點。比如他認為西方的音樂是理性而富有邏輯的,始終欣賞不來東方音樂。」方在慶說,「不久就是愛因斯坦訪問上海一百年,我覺得有很多東西可以整理。我們也可以從過去得到一些啟示。」

相關焦點

  • 愛因斯坦抵達上海碼頭時說了啥?
    1922年11月至1923年初,愛因斯坦和妻子埃爾莎應日本改造社之邀在日本訪問,來回途中均在上海短暫停留。筆者根據愛因斯坦相關日記和信件,釐清愛因斯坦在上海和日本的主要活動,並全文翻譯了愛因斯坦在上海的日記。
  • 愛因斯坦第一次逗留上海時的日記
    愛因斯坦 第一次逗留上海時的日記 施鬱 對於這次在上海的逗留,愛因斯坦日記(11月14日)裡的描寫比較詼諧,而且包含不少以前人所不知的細節。
  •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133件愛因斯坦藏品登陸上海
    2019年8月1日,「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開幕典禮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WE劇場舉行。本次愛因斯坦特展由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授權,解放報業(上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上海UDN主辦,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協辦,上觀新聞作為全程媒體支持。
  • 愛因斯坦:中國人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邏輯思維,還沒有數學天賦
    愛因斯坦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科學家之一,他甚至還有著「世紀偉人」的稱號,但是大家往往只知道他的事跡,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和中國其實也有一些奇妙的緣分,不過這位著名的科學家,對我們的印象可不是太好。
  • 愛因斯坦曾來到上海,在日記中寫下對中國評價,為何讓國人憤怒?
    1922年秋,愛因斯坦訪問亞洲,到日本和中國轉了一圈。在這次亞洲之行中,愛因斯坦自然而然地在日記裡寫下了在中國的所見所想。只是沒想到,當這些日記被公布於眾之後,引發了很多國人的憤怒。在日記裡,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評價基本以負面為主。
  • 愛因斯坦:中國人缺乏邏輯思考能力,沒有數學天賦,勤勞但是遲鈍
    愛因斯坦作為世界歷史上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鮮為人知的是,愛因斯坦曾經與中國還有一些緣分。1922年,他曾經造訪過中國,並遊覽過中國上海。
  • 在以色列遇見愛因斯坦
    展覽「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8月初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開幕,展覽共展出了133件與愛因斯坦有關的文獻展品,其中大多數是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愛因斯坦檔案館的原件,諸如《相對論》原稿、愛因斯坦手寫的E=mc公式、諾貝爾獎章(1922)都有展出。
  • 【重磅好消息】四季教育與上海譯文出版社在上海書展期間聯合舉行新書推介活動------《你的孩子也能成為愛因斯坦》
  • 緣分與靈感究竟來自於何處?科學家說:來自量子糾纏!
    緣那麼緣分究竟是什麼?學習其實也靠緣分,緣分也許就是平行宇宙空間的另一種力量。不僅如此,就連近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說過,自己的那些科學成就和所謂的發明,其實他們早都在哪裡,自己只是努力去觸摸到了而已。而近代的愛因斯坦、特斯拉等科學巨匠,也都公開表示過,自己的那些科學成就或者發明創造,其實它們早就存在於此,自己只是努力觸摸到了它們而已。
  • 愛因斯坦的魅力是跨越時空的 ——專訪希伯來大學前校長哈諾赫·古...
    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之際,「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日前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開幕。首站放在上海是很自然的選擇。首先是因為愛因斯坦來過上海兩次,在上海有過不少傳聞和故事。1922年,愛因斯坦和妻子埃爾莎應日本「改造社」之邀去日本訪問,來回均在上海短暫停留。1923年1月,他又從上海啟程前往巴勒斯坦。對於他當時的遠東訪問,愛因斯坦在日記裡有所記述。 第二個原因是上海與猶太人有著很深的淵源。
  • 孔卡次子今早在上海降生 兩兒子中國生緣分不淺
    原標題:孔卡次子今早在上海降生 兩兒子中國生緣分不淺 網易體育3月18日報導:北京時間3月18日上午10點,上港俱樂部官方證實,孔卡和愛妻葆拉的第二個孩子在上海出生,取名Bryan Conca。
  • 來看愛因斯坦訪滬留下的「墨寶」
    愛因斯坦親筆留言頁今年是科學家愛因斯坦誕辰140周年。10月25日,由解放日報、上觀新聞等主辦的「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在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完成撤展工作,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愛因斯坦檔案庫帶來的133件展品中不少是首次在中國大陸亮相。饒有趣味的是,這場特展牽出了一件不為人知的珍貴藏品。
  •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愛因斯坦曾途經中國
    訪華初印象 1922年11月13日,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及其夫人乘坐日本船「北野丸」號在前往日本講學曾途經上海,當時的愛因斯坦已名聲在外,
  • 如何看待愛因斯坦當年關於中國的日記?
    我孤陋寡聞,原來還不知道愛因斯坦曾經在1922年12月到過中國上海,並且寫了日記。愛因斯坦生於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逝世,當時應該是43歲。今天才看到關於這件事情的文章。關於這件事情,共有數篇文章,我瀏覽了幾篇,它們所用的素材,包括照片都是一樣的。這些文章標題的傾向性接近,觀點也大體接近。
  • 楊振寧:物理學三大革命 愛因斯坦貢獻了兩個半
    昨天下午,「啟初·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特展開幕,與會嘉賓中唯一見過愛因斯坦的人,是97歲的楊振寧教授。1922年,愛因斯坦到訪上海前一個多月,楊振寧在合肥出生。很多年後,楊振寧在普林斯頓進行博士後研究期間,多次聆聽愛因斯坦的演講,受過他的教誨。不過令人感到意外的是「我一生沒有跟愛因斯坦拍過一張照片」,楊振寧說到這裡,現場聽眾一陣唏噓,似乎比他還要感到遺憾。開幕式結束後,楊振寧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記者:這次您專程從北京來上海參觀這個展覽,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 評展|簡明展覽與晦澀理論並不矛盾,比如愛因斯坦&達爾文
    正在上海展出的「天才相對論——愛因斯坦的異想世界」共展出133件與愛因斯坦有關的文獻展品,其中86件是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愛因斯坦檔案庫的原件,《相對論》原稿、愛因斯坦手寫的E=mc公式、諾貝爾獎章等均為原件展出,可謂零距離感受愛因斯坦的氣息。
  • 愛因斯坦在中國_品鑑賞學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這段訪問的諸多細節,如「愛因斯坦在上海接受了諾貝爾獎,上海是他的福地」「學生們抬著愛因斯坦從南京路的一頭走到了另一頭」等,一直為人津津樂道。  黃浦檔案館研究員景智宇對這些說法頗為懷疑,他搜集了當年華文、日文、西文報章上的報導,和相關當事人日記仔細比較,去偽存真,終於撥開了愛因斯坦上海之行的迷霧。
  • 諾貝爾獎官方公布愛因斯坦高中成績單
    諾貝爾獎官方公布愛因斯坦高中成績單 近日,諾貝爾獎官方公布了愛因斯坦在1896年讀高中時的成績單,愛因斯坦在代數、幾何、投影幾何、物理、歷史均得到最高分,這與傳聞「愛因斯坦高中數學不好」截然相反。
  • 愛因斯坦對中國的評價,暴露了一個理科生的自負
    愛因斯坦是20世紀的科學巨匠,受到很多人敬仰。但是,這位科學大師,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1922年,愛因斯坦在前往日本講學的往返途中,曾2次短暫停留上海。第一次是11月3日,據說他在上海品嘗了小吃,還逛了城隍廟、豫園等地。第二次是12月31日,短暫呆了一天,1月2日就走了。
  •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發明了什麼 愛因斯坦的婚姻介紹
    關於愛因斯坦發明了什麼,其實更多應該是他的研究幫助人們發明了什麼。由於愛因斯坦對時空、光電的全新解釋,極大得豐富了人們的眼光,也推動了人類文明進程。在他的理論的指導下,煙霧報警器、電腦顯示屏、太陽能電池、數位相機等,這些在我們生活中起到極大作用的東西,都是根據愛因斯坦的理論發明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