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作為世界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科學家之一,他甚至還有著「世紀偉人」的稱號,但是大家往往只知道他的事跡,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和中國其實也有一些奇妙的緣分,不過這位著名的科學家,對我們的印象可不是太好。
1879年愛因斯坦出生在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家庭中,小時候的愛因斯坦比較內向,但是特別愛讀書,後來在蘇黎世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並在畢業後擔任蘇黎世工業大學教授。
1921年時,愛因斯坦因光電效應的研究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他的研究也推動了當時世界量子力學的發展。1922年,愛因斯坦完成了關於統一場論的第一篇論文,並參加了國際聯盟知識界合作委員會,不過因為地位顯著,影響力巨大,但是反對戰爭,而導致自己和家庭受到了謀殺的威脅,於是被迫離開柏林,沿途訪問科倫坡、新加坡、香港和上海。
而在訪問的過程中,愛因斯坦卻表示中國人「骯髒、遲鈍」,缺乏邏輯思維,還沒有數學天賦,這樣的評論確實讓國人都感到不舒服。
愛因斯坦為什麼會對中國人產生這樣的負面評論呢?
因為愛因斯坦也是第一次來到亞洲各個國家,於是便通過日記的方式,將這次旅行所看到的東西都記錄了下來,當然也包括愛因斯坦對這些地區的印象。
在日記中,愛因斯坦詳細的描述了當時香港人民的生活現狀,當時的中國人為了掙5分錢,每天早出晚歸,搬運巨石,生活非常艱苦,對此他也表示同情。
但是這也並沒有影響愛因斯坦對中國人的負面評價,在日記中,愛因斯坦對中國女人進行了十分難聽批評,他表示在當時的香港,中國的女人和男人並沒有什麼區別,因此他並不明白中國女人有什麼吸引力,能夠讓中國的男人對她們如此著迷。
後來愛因斯坦又去了當時有遠東第一都市之稱的上海呆了幾天,在這裡愛因斯坦受到了熱烈的歡迎,因為上海的年輕人很多,學者更多,所以愛因斯坦在這裡和人們交談的十分順利,因此對中國年輕人整體還是十分看好的。
雖然看好,但是愛因斯坦也記錄了我們不足的地方,他表示中國人民十分勤勞,但是卻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如何去爭取應有的權利,一直都沒有覺醒;而中國青年雖然有些思想,但是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邏輯思維,還沒有數學天賦。
愛因斯坦看法的背後,隱藏的是中國人民進步的方向
愛因斯坦雖然對我們的評價是負面的,但是也確實反應出了當時中國的社會,以及當時中國人優缺點,通過缺點,我們可以知道我們自己到底差在哪裡,最可怕的其實就是我們明明不行,卻裝作很行的樣子,不通過努力讓自己進步,最後只有挨打的份。
落後就是要挨打,只有國家強大了,中國人走到哪裡都會受到別人的尊敬,如今的中國學者在整個學術界都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只有在全體中國人的努力下,我們才能擺脫落後的形象,以全新的姿態站在世界的舞臺上。
數學和邏輯思維仍然重要
數學和邏輯思維直至今日仍然是我們重要的學科和思維方式,尤其是數學可以說是和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生活中的一切都和數學有關,大到航天、國防,小到消費、收入,從中都能看到數學的影子。
但是據調查顯示,我國在國際上有一定地位的數學家寥寥無幾,就連我國的「數學皇帝」丘成桐教授都表示中國數學教育還存在一定的問題,並很大的進步空間,並且丘成桐教授本身也投入進了中國的教育事業當中,目前已經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人才。
但是光靠丘成桐教授一個人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像我國多家世界級大公司都曾表示過數學有多重要,馬雲花重金舉辦數學競賽,任正非聘用數學人才,因此建議各位家長從小就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數學啟蒙,將來中國缺口最大的必然是數學方面的人才,從小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將來孩子會更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