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愛因斯坦曾途經中國

2020-12-17 騰訊網

愛因斯坦,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更是一位人道主義者,一生都致力於促進世界和平,捍衛人權,堅定反戰態度。1919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便已在中國傳播開來,在羅素來華演講後,一度引起中國學術界熱潮,他本人也深受中國人民的尊重。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愛因斯坦途經中國。在這短短幾天之內,究竟是何緣故,導致世界公民愛因斯坦竟然在日記中寫下:如果有一天其他種族都被中國人取代了那將是可悲的。這般歧視言論的背後,引人深思。

訪華初印象

1922年11月13日,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及其夫人乘坐日本船「北野丸」號在前往日本講學曾途經上海,當時的愛因斯坦已名聲在外,環球演講皆受到各國相關人士款待。

據記載,愛因斯坦夫婦受邀,於上海「一品香」餐廳就餐品嘗中華美食,隨後前往上海「小世界」欣賞傳統戲劇崑曲,緊接著遊覽了上海當地的城隍廟、豫園等地。晚餐時分由中國文化教育界在畫家、書法家王震私宅設宴招待。

同日,由瑞典駐上海總領事處正式通知,愛因斯坦榮獲192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引海內外科學界熱議,受到中國學子夾道歡迎慶賀。同今日追星一族般,當時的中國學子也為可以親眼目睹偶像的到來而為之瘋狂,南京路上,愛因斯坦一度被中國大學生抬起歡呼。

1922年12月27日,愛因斯坦夫婦從日本返程,乘坐「榛名丸」號回歐洲,31日上午愛因斯坦再次途經上海。

1923年1月1日,在當時上海猶太青年會、學術研究會的誠摯邀請下,在福州路17號公共租界工部局禮堂中愛因斯坦公開發表了關於相對論的演講,當時一部分中國學者出席這場演講。

其實,時任北京大學校長、中國現代大學之父的蔡元培早有意向邀請愛因斯坦去往北京大學講學,為此他親自致電邀請,並發動各方愛國人士籌集愛因斯坦來華講學的報酬,終於在中國各學術團體的幫助下諸事準備齊全,可愛因斯坦卻爽約於這場約定。

探其原因的背後,多有猜測。愛因斯坦曾回信一封給蔡元培校長,稱有一個自稱受蔡元培委託前往上海同他商議北京大學講學細節的斐司德博士向他提出了與之前同蔡元培校長商議不同的要求,因此被他拒絕。雖然後來知道一切皆是誤會,但行程已定無法更改,此事便就此作罷。

斐司德博士是何人?現代學者對此人產生了兩種猜測:一是當時的日本人從中作梗,找人冒充斐司德博士,攪亂愛因斯坦前往北京的計劃,斬斷愛因斯坦和蔡元培的聯繫;

二是可能由於當時的中國狀況,愛因斯坦萌生退意,認為中國人難以集齊他所需報酬且無法保證他的生命安全,便杜撰斐司德博士以此拒絕。

往事已無法追溯,但多年後,一部《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遠東、巴勒斯坦和西班牙,1922-1923》的出版或許可從中窺得當時一二真相,也讓世人得知了短短幾日的中國之旅愛因斯坦的真實感受,一時輿論開始發酵,引中外譁然。

旅行日記,震驚中外

在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中詳細記載了對於中國的印象,多為不太友好的言論,一時受到眾多媒體抨擊.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中國正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窮苦人民飽受磨難,當時的上海雖是繁華的,但在這繁華背後卻滿是剝削和壓榨,「安靜而拘束,就連孩子看上去都很呆板、遲鈍。」這便是愛因斯坦對於中國人的最初印象。

麻木,為生活奔走的窮苦群眾,是當時時代背景下的大多數人,亦有據可查。在愛因斯坦的筆下還記錄著諸如「中國人吃飯時不是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歐洲人在叢林裡解手時那樣蹲著」之類的言語。

甚至於對東方女性的魅力提出了質疑,同男人沒什麼不同的女人,「我不明白中國女性吸引男性具有何種魅力才引得他們生下如此多後代。」這一切都讓在中國停留不久的愛因斯坦提出了質疑。最為令人震驚的,莫過於在他認為「中國人沒有數學天賦」。

還認為中國人「無法獲得邏輯思考能力,就算和馬一樣辛勤勞作,也不會感到痛苦,他們更像是一群機器。中國人如果取代了其他所有種族就太可怕了,對於我們這樣的人來說,僅這一想法本身就令人感到難以言喻的沮喪。」

有學者分析,愛因斯坦一向對自己的高智商自負。曾有記載,在一戰爆發後,愛因斯坦正在大學教書,他認為他的學生無需上戰場而應讓那些智商中庸的人前往前線,這樣的人即使戰死幾十個人也不如他失去一個學生重要。

因此,當時在他眼中沒有數學天賦的中國人一旦取代了所有種族那一定是可悲的。當然這一切也不過是外界的猜測罷了。諸如此類的觀點讓人質疑,身為人道主義者的愛因斯坦是否其背後本質是種族歧視者?

其實並不盡然,大部分網友對於此篇日記的看法是以理性的角度來看待的,尤其是中國網民。大多數人認為當時所處時代背景下的中國人的確如同愛因斯坦所記載的那般,無需掩耳盜鈴,自欺欺人的指責他們的所觀所感。

外國網友對此也指出了類似的看法,認為「人無完人」,不應當以如今的道德準則來批判一個世紀前愛因斯坦的言行。

何出此言,究其原因

究竟是何原因才導致愛因斯坦對中國人民產生了如此大的誤解?可能同當時的時代背景相關。

當時的中國多戰亂,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遭受襲擊,在這樣的狀況下,老百姓大多疲於逃命,忙於生計。在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中的主人公不也是如此,從勤勞、純樸到最後的麻木,是舊社會勞苦大眾的最好刻畫。

也是因為這重重剝削,舊社會的婦女也終日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為養家餬口又哪會顧及自我形象,且受封建殘留思想荼毒嚴重,大多都不曾識文斷字,這才有了愛因斯坦對中國婦女魅力的存疑。

愛因斯坦還提到中國人吃飯都是蹲著拿碗吃,那樣子如同歐洲人在叢林中大小便一樣。當時中國經濟落後,民眾維持生計困難,為生計而活,打工的民眾,吃飯自然是蹲著吃,且食物匱乏,蹲著吃飯才不會吃太多。

或許,多年前愛因斯坦也不曾想過寫在日記之中僅供自己回憶的私密言語,在多年後竟被出版乃至引發各界對其品行的質疑。其實,愛因斯坦更多的是對當時被壓迫的中國人民的人道主義關懷。

愛因斯坦訪華期間身旁也多各界人士陪同,但他獨獨注意到途中所遇各類貧苦人民的生活境況,這同樣是對當時中國境況的惋惜。

若是他真的對中國人民存在種族歧視,那麼便不會在多年後抗戰愛國運動的領袖七君子遭受國民政府迫害時,同美國包括他在內的十五位知名人士公開發出聲援。更是在日本軍侵華期間發起捐助中國委員會,在全美的超兩千個城鎮中為中國抗戰募捐。

因此,對於日記所載,應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避免以惡意揣度,導致一代偉人蒙受不白之冤。

相關焦點

  • 誰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你們覺得是誰?
    談及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BBC這部紀錄片從上萬名科學家中選了四位。愛因斯坦第二位愛因斯坦的物理理論顛覆了牛頓力學體系,至於什麼成就我們都知道,至於原理內容我就不說了,因為我的大腦不允許我在這解釋,即使看了百度百科也是一頭霧水……然而他令人感動的是他為人類社會發展的責任感
  • 潤物細無聲: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日本現代主義設計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日本,颳起了一陣摩登時尚的社會風氣,在城市百貨商店、咖啡廳、地鐵裡總能看到剪短髮穿洋裝的女子。她們邁開輕快的步子,在絢麗多彩的環境中,漫步走向時代的最前面。《去海邊》,1930 年前後,彩色木版畫,Shabano Kiyosaku3.RADWIMPS專輯《洗腦》2020年2月開始,墨爾本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舉辦的 「日本現代主義設計」(Japanese Modernism)展覽,將視角對準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日本
  •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日本經濟衰退
    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的衰退,1992至2001年的10年間,日本實際GDP年均增長率僅為1.6%左右。2001年,日本經濟再度出現0.6%的負增長。像日本經濟輝煌時期引起世界矚目一樣,日本10年來的經濟低迷,也引起了世界的廣泛關注。
  • 建國以來春節時尚大盤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
    六十年代之後就是七十年代,在七十年代,世界形成了美日歐三足鼎立的格局,多極化正式形成。中國也完成了歷史巨變,轉入了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主題語:滿懷革命豪情迎接偉大的70年代對聯:東風浩蕩革命形勢無限好,紅旗招展生產戰線所象新。
  • 中國頂級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弟子,卻掃廁所二十年
    愛因斯坦的學生束星北出生於1907年,束星北的家庭條件比較優越,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24年中學畢業之後,又在國內接受了高等教育。兩年之後束星北決定出國留學,學習更加先進的知識理念,在美國的求學之路非常的艱辛,束星北就利用課餘時間賺取零花錢,在加州大學學習的期間,束星北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了濃厚的興趣。
  •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摘錄(封面集)
    「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摘錄(封面集)時間:2009-08-23 16:53:54 來源: 編輯:嚴彬 標籤:由外國文學出版社和上海譯文出版社在1980年代共同出版,這些作品可以了解二十世紀歷史的的變化、社會思想的演進以及各國文學本身的繼承和發展。封面設計為版畫風格,多為陶雪華、吳建興、於紹文、華勝虎等人所作,藏書者稱之畫本。出了十多年,到1990年代初告一段落,1990年代末又再版了部分作品,從1980年代初動輒五六萬冊,到1990年代只有三四千冊。
  • 「光與影裡的故事——黃建鵬藏二十世紀中國攝影作品展」選登
    2019年12月4日,「光與影裡的故事——黃建鵬藏二十世紀中國攝影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這個展覽,將視野放寬至整個20世紀中國攝影的發展,尤其聚焦從早期中國攝影萌芽,到中期創作意識覺醒的多個階段。此展展出二十世紀中國攝影史上100位重要攝影家的作品266幅(組),包括郎靜山、陳萬裡、劉半農、莊學本、薛子江、吳中行、張印泉、盧施福、吳印鹹、陳復禮、藍志貴、梁祖德、呂厚民等的重要代表作品。這些作品大多數為早期原作和有作者籤名的限量版作品,有些作品還是孤版原作。
  • 讀懂電影《二十世紀女人》
    所以,《二十世紀女人》從超市停車場上的小型火災開始,因為人類以同樣的方式回憶過去。《二十世紀女人》是家庭的故事。多蘿西婭,故事的女主人公,出生於1924年,1999年因肺癌病逝。她是個一輩子活在二十世紀的女人。
  • 《二十世紀女人》一部懷舊電影
    九十年代港星,溫柔而靈動的眼,暗紅而飽滿的唇,周身韻味。重掀風潮的古著,經典懷舊,沉澱歲月。時間好像真的可以把過去打磨出朦朧的溫柔的光層,抹平尖酸犀利,只留下精緻、優雅與平緩。而當幕布掀開,當瑣碎掙扎浮出,當悲傷喜悅都顯露,過去的柔光不過是襯於現在直白的疼痛質感之上,過去的精緻或許是緣於避開了當下潮流大眾。
  •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餘杭縣的醫療衛生故事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餘杭一些中醫已經開始使用西藥大健磺(即現在的磺胺類)。解放初中西醫聯合診所成立後,西醫的藥物、器械及治療方法的引入,使餘杭衛生醫療邁出很大一步。  「辦聯合診所前國家已開始號召醫生參加衛生防疫,醫生們響應號召的熱情是很高的。餘杭的周一先是上世紀30年代木香弄裡比較有名的一位中醫,1951年下鄉打預防針,不但在餘杭,也去臨安,當地鄉公所還頒了一張感謝狀給他。」
  • 中國的絲織業為何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陷入了極度的不景氣?
    自明清以來,中國絲織業生產工具長期停留在木製手拋梭機階段。機戶都是採取個體生產的方式,至於所使用的原料則都是天然的蠶絲。自辛亥革命後,中國織綢業的生產技術與組織形態均發生重大變革。首先是引進手拉機與電力織機。
  • 伯克利加州大學葉文心教授演講「二十世紀的中國」
    伯克利加州大學葉文心教授演講「二十世紀的中國」  【新聞中心訊 通訊員 牛敬飛 攝影 崔凱】5月28日下午,作為「清華-伯克利周」的系列學術活動之一,伯克利加州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葉文心(Wen-hsin Yeh)教授在清華人文學院為師生做了題為「China’s 20th Century」(二十世紀的中國)的演講。
  • 《二十世紀以來的中國攝影》英文版權在法蘭克福書展成功籤約
    當天上午,由浙江出版聯合集團主辦,浙江攝影出版社承辦的《二十世紀以來的中國攝影》英文版版權輸出籤約儀式在法蘭克福書展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的展臺隆重舉行。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裁鮑洪俊,呂迪恩出版社社長彼得·拉菲萊爾以及集團參加本次法蘭克福書展的相關人員出席了籤約儀式。
  • 日本發行的《二十世紀回顧》系列郵票
    發行:1999.10.22名稱:二十世紀系列[3].1914-192020世紀回顧系列郵票第三集小版張,該集主要是記錄了1914年至1920年間藝術、體育、科學技術及社會事情等內容。發行:1999.12.22名稱:二十世紀系列[4].1920-1925日本郵政省於12月22日發行20世紀回顧第4集,該集記錄了從1920年至1925年間發生的歷史上的大事件。
  • 漲姿勢二十世紀最「反直覺」的偉大生物學發現:化學滲透(一)
    另一個直覺對陣反直覺的著名例子是伽利略對陣亞裡斯多德(我不叫它「比薩斜塔實驗」,是因為這個傳說本身是有誤的。但是雙方的論點是明確無誤的)。「更重的物體下落更快」,這樣既簡單又錯誤的直覺,連亞裡斯多德這樣的智者都不能免俗。可以保證,即使在21世紀的今天,一個純文盲多半仍然會有這樣的直覺。直覺與反直覺是相對的,也是可以培養的。
  • 音樂在二十世紀發生了什麼(三),會有「現代音樂史」嗎?
    「形式」重建的難題斯特拉文斯基和勳伯格在對待音樂史方面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立場,但不可忽視他們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所作的嘗試。從根本上來講,他們有共同的動機,那就是對崩潰後的秩序嘗試再構建。已經多次提過,他們在一戰前的創作是如此光輝而且具有破壞性。
  • 二十世紀的藝術家樂園,四十年代的老電影,誤入蒙馬特高地
    蒙馬特高地曾是巴黎流浪藝術家們幕天席地的家,在過去整整一個世紀裡,這裡曾經培養了生活在法國的絕大多數偉大的藝術家和畫家。如今,追尋藝術家們的腳步,踩著艾美麗的足跡,遊客們讓自己在陡峭的鵝卵石街道上迷失,與戀人在愛牆前攜手尋找來自家鄉的愛語,在聖心大教堂的臺階上拍一張照片,在泰特廣場上買一條價格過高的縐紗圍脖,坐下來慢慢等畫家們畫一幅肖像畫。
  • 中國刑偵檔案: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一位悍匪逃竄4年,一位悍匪逃竄8年犯罪,最終難逃法網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本有兩件非常值得慶賀的兩件事情,一件是香港回歸祖國的懷抱,一件是澳門回歸祖國的懷抱,但幾個省的警方卻高興不起來,因為有兩個悍匪在這些省內流竄作案,蹤跡讓警方頭疼,其中一人是「皖豫蘇魯」系列武裝綁架案團夥主犯,曾先後流竄四省內作案,期間作案數十起,給社會治安帶來惡劣影響。
  • 二十世紀的數學Sir麥可·阿提亞(Michael Atiyah)(21k字)
    「世紀」是一個大約的數字概念.我們不會真地認為在過整整一百年的時候,有些事情會突然停下來,再重新開始,所以當我描述二十世紀的數學時,有些內容實際上可能是跨世紀的,如果某件事件發生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並持續到二十世紀初,我將不去計較這種時間方面的細節.我所做的就象一個天文學家,工作在一個近似的數字環境中.實際上,許多東西始於十九世紀,只不過在二十世紀才碩果纍纍.
  •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祖國上下廣大知識青年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號召,積極上山下鄉,插隊落戶,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隨即在全國開展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活動。從1955年到1978年,有近2000萬知青上山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