潤物細無聲: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日本現代主義設計

2020-12-13 藝術與設計雜誌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日本,颳起了一陣摩登時尚的社會風氣,在城市百貨商店、咖啡廳、地鐵裡總能看到剪短髮穿洋裝的女子。她們邁開輕快的步子,在絢麗多彩的環境中,漫步走向時代的最前面。

《來自日本橋》,1930年,彩色膠印版畫,今井久郎

《去海邊》,1930 年前後,彩色木版畫,Shabano Kiyosaku3.RADWIMPS專輯《洗腦》

2020年2月開始,墨爾本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舉辦的 「日本現代主義設計」(Japanese Modernism)展覽,將視角對準了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日本。此次展覽中,大多展出的是女性藝術家和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以及浮世繪技術改良後的現代色彩作品。此外,展覽上還陳列出當年人們使用的服裝、器皿、海報等事物,讓今天的觀者感受到那股時尚風潮是如何影響到了日常生活。

《歌舞女主持人之歌》,1930年,彩色膠印,Saitō Kazō

《兒童樂園(小鳥國)》,1931年,彩色膠印版畫,岡本喜一

藝術家田口富美(Taniguchi Fumie)的《準備外出》(Preparing to go out)以細膩嫵媚的筆觸,展現二十世紀初女性的真實生活面貌。場景中每一位女性的服裝和髮型各不相同。最左側女性身穿淡綠淡粉漸變和服,上面點綴著淡白色大花瓣,腰間束著的橙色紋飾增添了幾分俏麗。她面色沉靜,燙著妥帖的頭髮,用水蔥般的手指捻起化妝品補妝。從畫面上看,她身邊坐著一位旗袍女子,理髮師正在為她做頭髮。理髮師的紅色細紋連衣裙外扎著白色的圍裙,頭髮被梳向後方,從容幹練地使用著捲髮棒。旗袍女子則雙臂環繞,翹著二郎腿,在白扣素色的旗袍外,露出一雙貝殼質感的高跟鞋。畫面右側的三位女子在黑圓桌邊,或是隨意將手放在桌邊,或是清點著包裡的化妝品,或是正準備穿上海浪般的和服。不管是穿著和服、洋裝還是旗袍,大家都在準備著,準備去開啟一段美好時光。

《東京三越服裝店》,1927年, 彩色版畫,小池巖雄

《女士繪畫(藤本古夫)》,1927年,彩色木版、膠印版畫,竹久夢二

佐伯春光(Saeki Shunkō)的《咖啡屋》(Tea and coffee salon)描繪了咖啡廳裡赴約的女子。兩個一模一樣的碎花連衣裙女子,不禁讓人猜想這是一對姐妹,還是一個人的兩種狀態。左側的女子雙手背在身後,雙腿交叉,腳尖點地,一臉放鬆地向外張望,似乎在期待某人的出現。右側的女子明顯已經等得不耐煩,面色煩躁,身體僵硬,雙臂環繞成一種自我保護的姿勢。她們身後懸掛的壁燈和瓷盤,像是飄浮在空中。整體散發出不安定的氣氛,像是這場約會並未如期進行一樣。或許,男主角可能正在趕來的地鐵裡。

居山浩二(Hisui Sugiura)創作的海報《東方的第一個地鐵》(The fifirst subway in the East)展現出當時先進的地下鐵道場景。車道一側穿著精緻大衣的男女,在熱烈的交談中等待著列車的駛入。就連小朋友也像是西洋娃娃一樣,穿戴時髦,玩弄著隨身攜帶的玩具。一切看起來熱鬧而有序。

《兒童樂園》,1928年,彩色膠印版畫,Takei Takeo

《 早春》,1931 年,彩色木版畫 ,ItōShinsui

隨著彩色印刷技術的發展和歐洲藝術風格的引入,當時的日本平面設計界也出現了新的潮流。金井美樹(Imai Hisamaro)設計的平面作品《晴天》(This sun)刻畫了一位冷豔的都市女子。畫面上流暢的曲線,將一張臉劃分為「陰天」和「晴天」。左半邊臉陰雲密布,看不到人物的眼睛。右半邊臉則清晰表現出嫵媚的眼睛和揚起的眉毛。人物雖被幾何化的屏風擋住部分臉龐,嬌豔的紅唇和暈開的腮紅像晴空中閃耀著的太陽,散發能量。

幾何化的設計風格不僅出現在當時平面設計作品中,更是滲透到人們的服裝首飾和生活用品設計上。和服上的圖案,在點、線、面的融合和交叉中,帶來活躍的視覺動感。各種幾何化圖案的玻璃餐具,仿佛將人帶入活潑的音樂現場。只不過日本這場現代主義平面「音樂會」最終因二戰而收聲。

《在東海道保土谷隧道前的山體滑坡》,1924年,彩色木版畫,小田幹超

《大橫濱博覽會》,1936年,彩色石版畫

日本現代主義展覽將藝術畫作和設計生活聯繫起來,讓當代人感受那個年代女性從家庭中得到解放,以及人們享受消費文化的狂熱。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日本平面現代主義設計,如同一陣春雨,無聲地影響著後來日本多元化文化的形成。

相關焦點

  • 潤物細無聲
    潤物細無聲 潤物細無聲是我閱讀某炮兵學院丁寶泉教授撰寫的教員必須具有超過教材十倍甚至是二十倍的知識,才能針對學員特點靈活自如地講授。一個好教員,他(她)能根據課堂本身所提示的學員的思維規律來選擇必要的途徑走下去,關鍵是教員的知識必須豐富。無論什麼也比不上一位聰明的、智力豐富的、誨人不倦的教員,使學員感到讚嘆和具有吸引力,那樣強大的力量激發著他們上進的願望。因為知識能使人在自己的眼光裡變得高尚起來,樹立他的自豪感,發展他的不可毀滅的鑽研精神。
  • 潤物細無聲的上一句 「潤物細無聲」上一句是什麼
    詩中有一句詩為「潤物細無聲」,那麼大家知道這句詩的上一句是什麼嗎?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隨著春風在夜裡悄悄落下,無聲的滋潤著春天萬物。  雨夜中的田間小徑黑茫茫一片,唯有江邊漁船上的燈火獨自閃爍,顯得格外明亮。  天剛亮時看著那雨水潤溼的花叢,嬌美紅豔,整個錦官城變成了繁花盛開的世界。  賞析  《春夜喜雨》這首詩描寫了春夜降雨、潤澤萬物的美景。
  • 青蛙設計CEO:優秀的產品設計「潤物細無聲」
    青蛙設計CEO:優秀的產品設計「潤物細無聲」 2015
  • 「每日一習話」潤物細無聲
    2014年9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師範大學看望教師學生,在同師生代表座談時指出,廣大教師要用好課堂講壇,用好校園陣地,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嚮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學生們的心田、轉化為日常行為,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
  • 愛,潤物細無聲
    原標題:愛,潤物細無聲西安高新逸翠園學校七年級(1)班 薛戈菲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道最美麗的風景,儘管時光易逝,歲月滄桑,卻美麗依舊。在我的記憶裡,奶奶的愛就是最美的風景,這種愛沒有轟轟烈烈的事件,有的是瑣碎的關心,精細的呵護,輕輕的嘮叨和無限的寬容。一瞬間,記憶的匣子慢慢打開,美麗的風景綻放開來。
  • 潤物細無聲 感念師恩情
    四川新聞網消息 在第36個教師節到來之際,東坡區蓮花小學積極開展「潤物細無聲,感念師恩情」主題活動。有的孩子還精心設計了卡片,卡片上的每一字和每一幅畫都蘊藏著孩子們對老師深深的愛。各班還積極開展了以「老師,您辛苦了」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在活動中孩子們踴躍發言。孩子們的一句句發自內心的話語表達了對老師的尊重和深深的謝意。
  • 二十世紀現代主義建築大師 Eileen Grey的告白:E1027
    二十世紀是段值得一再回味停駐不離的歷史,縱然兩場世界大戰平添了悲劇的氣息,掩蓋不了其光芒,整個世紀仍燦爛不已。且不論科技的進步,只看藝術領域已大有看頭。誠然,藝術脫離不了人文與社會,一件作品能借窺一時代的精神,二戰過後成長的年青人急於否定上一代的觀念,從垮掉的一代中演化出來,既反戰又反消費的嬉皮士就是六零年代的精神,與之相呼應的是Andy Warhol的《金寶湯罐頭》。
  • 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設計潮流的推動者
    它是第一所完全為發展現代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院,它所創立的國際主義建築設計風格塑造了20世紀大多數城市的面貌,它所開創的建築設計流派的建築兩次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包浩斯學校是1919年在德國魏瑪成立的一所集建築、設計、手工藝、繪畫、雕刻等專業於一體的綜合性設計學院,在社會動蕩的年代裡,它1926年遷往德紹,1932年遷往柏林,1933年被納粹政府關閉。他的成立對世界現代設計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標誌著建築和藝術設計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型。
  • 潤物細無聲 寧靜其心
    清晨的寧靜,盤腿靜坐,有聲似無聲的音樂,就這樣潤物細無聲流淌在身體的細胞裡,活力滿滿的能量在不斷變換的音符中慢慢暖起來。指尖的跳躍也是越來越慢,全然放鬆,任其自由發揮。同一首音樂如此,學習也依然如此,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心境,每天 堅持修持,慢慢來的路上,一定都會來。
  • 情感的世界,不需要潤物細無聲
    大詩人杜甫曾說,好雨向來潤物細無聲,不為名,不為財。這種美好的境界令人神往。然而,在感情的世界裡,「潤物細無聲」則為大忌。做了,不為人知,就很可能會被人誤解,從而導致離自己的渴望更遠。可能有部分原因是如此,但更多的,還是有些付出已經成為習慣,成為一種很自然的行為,就像是春雨隨風潛入夜一樣,潤物細無聲,深藏功與名。有個很好的閨蜜曾說,她有一套花錢哲學。在家裡,平常的日常支出,她從來不參與,她寧願一次性給老公一筆可觀的錢。為什麼?
  • 韓劇春夜更新時間 很欣賞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愛情
    韓劇春夜更新時間 很欣賞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愛情時間:2019-05-29 16:57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韓劇春夜更新時間 很欣賞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愛情 愛秀美 沉寂了許久,小編又開始關心韓劇了,推薦一部最近很火的一部高分韓劇《春夜》,男主是丁海寅,女主是韓志旼,就這個演員陣容還是可以的
  • 勞動教育應是「潤物細無聲」
    如此設計,有助於各學院根據學院實際和專業特點,將勞動實踐課與專業相關活動結合起來,也有助於學生深入了解勞動之於自身所學的意義。此外,勞動教育也要警惕「走形式」「走過場」的風險,而是真正落到實處,讓勞動觀念入心入腦。
  • 後現代主義設計探索
    因此,所謂的「後現代主義」一詞乃指稱著西方50年代以的文化形式,而後現代性則被定義為後工業社會逐漸衍化的思想風格。1. 世紀末的焦慮大凡從一個時代進入另一個新紀元的過渡時期,人們都會產生一種危機意識與焦慮。這種現象,本研究將會在第四章(後現代設計形成假說)中論述「世紀末現象」時加以舉例。
  • 理論學習需要「潤物細無聲」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學習也不能只圖完成任務,對那些理論只是翻看一番就算完成了學習,這樣的學習只是表面上的學習,是應付學習,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真正的學習是需要在「全」上系統掌握,在「深」上不斷解剖,在「細」上不斷鑽研,才能夠讓理論學習有廣度,有深度,有態度。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
  • 潤物細無聲的南園文化
    林志平介紹,福田區給南園文化的定位是「雅樂」,南園有深圳最大的樂器交易中心——深圳樂器城,廣東省首家鋼琴博物館也設立其中,館內收藏了18世紀末至20世紀初各國的古鋼琴;南園街道有小提琴教育家王家陽帶領的,以國內外專業演奏員為班底的樂團——愛樂室內樂團和在國際合唱節上屢次獲獎的秋之語合唱團。
  • 潤物細無聲之魏書與程璐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誰說我結不了婚》中魏書對程璐的關心,對程璐的愛便是如此。為了幫助程璐改變當前大齡單身的局面,魏書放各種大招」「吊橋式聊天法」「身體接觸法「等,理論層出不究。可他自己與程璐的相處,讓觀眾感受到的卻不是冰冷的理論,而是脈脈的柔情。
  • 蔣雯麗新書《姥爺,我們天上見》書寫「潤物細無聲」的中國式親情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李洋 蔣雯麗全新修訂版《姥爺,我們天上見》,回憶了童年與姥爺相伴生活的點滴記憶,書寫「潤物細無聲」的中國式親情。這本溫情的書,在寒冷的冬日裡給讀者們帶來了暖意。
  • 《春夜喜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名句】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更重要的是,春雨的到來是在夜色中「細無聲」地「隨風潛入」,這描寫了春雨的狀態,甚至活畫出了春雨的靈魂。下一聯寫野徑和漆黑的天空,整個春夜在一兩盞漁火的映襯下,顯得更加寂靜、安寧,只有春雨在默默地滋潤著這個睡著了的世界,悄悄地孕育了一個花團錦簇的黎明。
  • 袁今夏到李尖尖,強大共情能力,潤物細無聲的演技(譚松韻)
    從今夏到尖尖角色的塑造充分證明了演技的高超,角色從古至今,在不同年代,松韻都能準確把握她們的特點並完美地呈現給觀眾。譚松韻的哭戲、她的笑容都很共情的那種,真的就算我心情不好,只要看著她的笑容我都會跟著咧嘴笑,真的是很治癒系的笑容呀,於陸大人、子秋、跟凌霄而言都是,照亮他們生活陰暗面的光,於觀眾而言更是。晶晶演技就是好!
  • 設計中的幽默性!潤物細無聲
    幽默廣告極大地貼合了人們的心理需求,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效應。幽默設計的表現幽默廣告是一種以喜劇性的表現形式來宣傳產品的廣告。它創造的新奇令人驚異,突破了人們原有的心理定勢,使人產生一種"思維的輕快節奏"感。詼諧、有趣而美妙的信息傳遞在人的大腦中形成一個爆發點,引發出人們由衷的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