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巴黎談及蒙馬特高地,就像紐約人談論田園和溪谷:它是夢中之夢,是哪怕回憶起也會令人唇角上揚的樂園。蒙馬特高地曾是巴黎流浪藝術家們幕天席地的家,在過去整整一個世紀裡,這裡曾經培養了生活在法國的絕大多數偉大的藝術家和畫家。如今,追尋藝術家們的腳步,踩著艾美麗的足跡,遊客們讓自己在陡峭的鵝卵石街道上迷失,與戀人在愛牆前攜手尋找來自家鄉的愛語,在聖心大教堂的臺階上拍一張照片,在泰特廣場上買一條價格過高的縐紗圍脖,坐下來慢慢等畫家們畫一幅肖像畫。
除了步行上山,有老人或是孩子同行的話,也可以選擇蒙馬特的白色「迷你火車」,小火車蜿蜒穿過狹窄的小巷,帶著旅客一路直達山頂,免去了登山的辛苦。
離開安弗斯地鐵站,你會馬上注意到環境變了,這裡和含蓄文雅的塞納河左岸不盡相同。躁動不安的人群,轟烈如火,夜晚霓虹遍天,鱗次櫛比,街邊,紅磨坊與愛麗舍宮蒙馬特劇院遙遙相對。愛麗舍宮的蒙馬特劇院,是巴黎最古老的可以跳舞的劇院。
蒙馬特高地的臺階具有典型的「蒙馬特」特色,陡峭,襯著漂亮的燈柱和落葉樹,如果恰好在蒙著淺淡薄霧的冬天,你會覺得自己身陷40年代的舊電影或是布雷森的照片裡。
在夏天,常常會有街頭音樂家在臺階底部表演,把臺階當做天然圓形劇場,而在教堂門口長長的臺階前,年輕人們帶著啤酒和甜言蜜語徹夜約會,而他們的戀人們抱著書、鉛筆和夢幻般的眼睛,任何一家酒吧都沒有這樣美妙的座位——整座飄蕩在眼底的寫意的巴黎。
沿著施泰因可街,一直朝聖皮埃爾廣場走,走到通向大教堂的草地和梯田花園。這座梯田花園曾經是一座採石場,因此設計得非常獨一無二、出乎想像。在附近的朗薩德街(Rue de Ronsard),有一座有趣的、歷史悠久的聖皮埃爾博物館,聖皮埃爾教堂是巴黎最古老的教堂之一,甚至遺留有一些羅馬式柱子,傳說,但丁曾在這座教堂裡祈禱。而聖皮埃爾博物館裡面有當地的展覽,一個禮品店和漂亮的咖啡館,博物館由一座翻新的舊倉庫改建。
一街之隔的泰特廣場,二十世紀的藝術史傳說曾經在那裡漫遊,畢卡索、弗拉門克、德林、蘇廷、莫迪利亞尼、梵谷曾經在這些狹窄的街道上生活、工作。便宜的房租和免稅的葡萄酒吸引了這些藝術家們,現在,以往的工作室和破敗的公寓已經被改造成高級公寓、甚至是帶私人車庫、警報和視頻監控的房子。藝術家們發掘了街區,再被金錢買斷,這似乎變成了一條命運的定律。
聖心大教堂
這座白色教堂坐落在蒙馬特高地的山頂上,只要不斷往山頂攀登,一定會遇見這座典雅的教堂。
聖心大教堂建於一個世紀之前,大教堂以羅馬建築為模板,花了大約四十年才建成。據說,在二戰期間,有13枚炸彈落在教堂上,但沒有造成任何人傷亡,這使得這座教堂在巴黎人民心中具有神聖的地位。花5歐元,就可以爬上教堂80米高的圓頂,擁有更好的俯瞰巴黎的視角。
紅磨坊
印象派大師奧古斯特·雷諾瓦的名作《紅磨坊》使這個歌舞廳蜚聲世界,1952年約翰·休斯頓執導的同名電影、2001年由巴茲·魯赫曼執導,妮可·基德曼、伊萬·麥克格雷戈、約翰·雷吉扎莫和吉姆·布勞德本特等聯袂出演的同名歌舞片以及2018年8月19日在愛默生殖民劇院上演的浪漫陰謀音樂劇《紅磨坊》,更為這座迷人的歷史建築更蒙上一層浪漫色彩。無數影迷慕名而來,在克裡斯蒂安和莎婷曾約會的風車前合影。
在紅磨坊附近,是一個地鐵通風口,站在通風口上頭髮會「反重力」地上升,這裡已經成為了一個ins網紅拍照點。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雖然蒙馬特高地及鄰近街區如今已經有些被貴族化了,而且也經過了政府必要的管理和修整,但蒙馬特附近的一些地區還沒有徹底處於監管之下,比如稍東面的Barbes-Rochechouart地區,晚上可能還會有些混亂,如果計劃在晚上漫遊蒙馬特高地,一定要結伴而行,注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