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家長如何養出學霸孩子(1):這幾件事,要拎得清

2020-09-13 學習方法指南

最近一直在思考幾個問題:

為什麼有的孩子愛學習,有的孩子卻不愛學習?


這巨大的反差是如何造成的?


普通家長甚至是學渣父母,如何做才可以養出學霸孩子?

普通父母如何養出學霸孩子?這個問題是如此高深。

所以,一新老師決定寫一系列的文章,進行深度的分析,並給出一系列的建議,敬請期待以後的文章。

我身邊有眾多愛學習的學霸孩子,一新老師發現那些學霸孩子的父母有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拎得清」,分得清輕重緩急。

一、不愛學習的孩子,他的父母是怎樣做的?

兩個真實的案例。

案例一:

萌萌上學後,她的媽媽一方面要求萌萌好好學習,另一方面卻常常當著萌萌的面看電視。

比如吃飯時,晚飯後,萌萌經常跟著媽媽看電視,看了一會兒,被媽媽趕去寫作業。

所以,萌萌常常寫著作業,心裡卻想著剛看的電視,學習時很不專心。

因為媽媽愛看電視,萌萌從小就有了電視癮,心都在電視上,而不在學習上。

案例二:

小磊的爸爸一下班,就當著小磊的面玩手機或電腦,有時候還哈哈大笑,一副痴迷的樣子。

「電腦和手機真有趣」,這就是小磊從小對電腦和手機的印象。父母不讓小磊玩,小磊竟然不睡覺,半夜偷偷起床玩電腦,甚至偷偷拿父母的手機玩。

通過大量的觀察、採訪,我發現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他們的父母有一個共同點:「經常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或看電視。

毫無意外的,他們的孩子也變得愛看手機或電視,不愛學習。

ps:本文共2204字,原創不易,如果對您有一絲啟發,別忘了點讚鼓勵一下,或者轉發給需要的朋友。

二、愛學習的學霸孩子,他的父母是如何做的?

也是兩個真實的案例。

案例一:

小宇自小就愛讀書,特別愛學習,成績很好。

原來,他的爸爸吃過晚飯,散步後就喜歡看書;從他小時候,她的媽媽就喜歡拿著書,給他講故事。

一開始,是父母講給他聽;他學過拼音後,就拿著書自己看。可以說,從小就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

案例二:

彤彤已經考上了名牌大學,很多家長向他的父母取經。

原來,從彤彤3歲上幼兒園開始,只要彤彤在家,他們家的電視就沒有開過

彤彤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從來沒有當著孩子的面看電視。彤彤學習時,他的家人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閒下來就看看書。

通過眾多案例,我發現那些愛學習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有一個共同點:「當著孩子的面」,很少看手機或電視。

三、毀掉孩子學習的,是什麼?

毀掉孩子的,不是手機或電視,而是無節制玩手機或看電視的家長。

如果父母沉迷手機或電視,孩子就會沉迷手機或電視,基本上學習就沒戲了。

當著孩子的面看電視或手機的父母,他們把電視或手機的誘惑,就這樣直接地、硬生生地擺在孩子面前;

他們每分每秒,都用手機或電視,誘惑著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還不強的孩子;

然後,孩子迷上手機或電視了,家長就責怪孩子學習不專心,責怪孩子不愛學習、只愛電視或手機。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如此強大和深遠。只有父母在電視、電腦或手機面前表現出自制力,孩子才能有節制地玩手機或看電視。

四、如何養出學霸孩子?具體做法

普通父母如何養出學霸孩子?本文將圍繞手機、電視、讀書等,給出三條具體的建議。

1、黃金時間遠離手機電視。

有一些對自己很狠的父母,從有孩子開始,家裡根本就不裝電視,不開通網絡。上不成網,看不成電視,一家人不得不看書,孩子從小就養成了愛讀書、愛學習的習慣。

有很多父母,很不甘的問:「有了孩子,難道手機和電腦都不能碰了嗎?」其實,黃金時間遠離手機電視即可。

黃金時間,指的是孩子在家的時間段,比如周一到周五的中午、晚上,絕對不看電視、手機或電腦。

孩子不在家或孩子睡著後,家長可以偷偷的看一會兒電視或手機,但不要沉迷。

周末可以固定看電視的時間,可以看半個小時,最多不超過兩個小時。比如周末的中午或晚飯後看個新聞,或者看一會兒綜藝節目。

2、引導孩子上道兒,愛上閱讀。

美國曾經開展了一項名為「童年早期的縱向研究」的項目,調查了2萬多名兒童的學業進展。


研究有一項發現,「父母有看書的習慣,家中藏書比較多」的家庭,更容易養出學霸孩子。

如果你可以控制自己看電視、玩電腦或手機的時間,陪伴孩子養成閱讀和學習的習慣。

那麼,孩子就會很愛閱讀和學習,對待學習非常自覺,根本不需要你操心,幾乎睜開眼就想著學習,就開始學習。你每天要做的,就是提醒孩子歇一歇,「乖,別學習了,咱們出去玩會兒吧?」

所以,一定要把閱讀儀式化、固定化,養成習慣。

3、身教大於言傳。

如果孩子現在已經十幾歲了,卻沉迷網絡,還有救嗎?有!

我身邊就有真實的事例,那個孩子現在上初中,受父母影響愛玩電腦和手機。

現在他的父母,為了孩子把家裡的網絡停了,誰都上不了網。 上不了網,就很無聊,一家人就買了很多書,飯後孩子學習,父母讀書。孩子現在的學習狀態,也在逐漸好轉。

無論你說多少遍「少看電視、少玩手機」,其實根本沒有用;你自己以身作則、少玩手機、少看電視,比你說一萬句都管用。

請相信,教育孩子,永遠都不晚!只要你有所改變,孩子就會越來越好。

寫在最後:

從教十一年,為人母五年,我慢慢懂得了一個道理:不是我們陪伴孩子成長,而是孩子逼我們成長。

為了避免孩子養成壞習慣,為了孩子能夠跟著我們學好,我們不得不「逼自己少看手機或電視」,逼自己改正缺點,成為一個有自控力的父母。

真正成熟的愛,是付出,是犧牲。

為了你家孩子的學習,為了他的健康成長,你願意少看2個小時的手機或電視嗎?

親愛的家長,共勉!

最後,本文共2204字,原創不易,如果對您有一絲啟發,別忘了點讚鼓勵一下,或者轉發給需要的朋友。

註:我是一新老師,高考數學143分,擁有13年學霸經驗+11年教齡,分享各類學習乾貨,歡迎關注學習方法指南~

往期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學霸家長為何辛苦操心,卻養出學渣孩子?
    學霸家長為何辛苦操心,卻養出學渣孩子?學霸家長為何辛苦操心,卻養出學渣孩子?學霸家長為何辛苦操心,卻養出學渣孩子?學霸家長為何辛苦操心,卻養出學渣孩子?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處處受限,不能做一點點反常規的事,不能有一點點出格行為,創造力和探索意識被處處壓抑,早早萎縮,如何能指望學校培養出下一個愛因斯坦呢?
  • 普通家長如何養出學霸孩子(2):父母使勁的3個關鍵點、3誤區
    亨利·克勞德,《他人的力量》所以,孩子的成長和成才,離不開父母的養育、辛勞和付出。普通家長應該如何使勁,才能養出學霸孩子?一新老師將根據十幾年的教育經驗,提出父母使勁兒的3個常見誤區,以及3個關鍵點。人際關係包括四個層次:一、孤立狀態,沒有連接關係(覺得很困難,很孤獨)。二、壞的連接關係。三、看似美好的連接關係。四、真正的連接關係。
  • 普通父母如何養出北大學霸?聽母校老師分享的8點啟發
    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家庭教育的秘密? 來看看我聽完分享的8點收穫,你也可以培養一個學霸娃娃。01 家長普通,能養出天才娃? 她的孩子在四五歲便能自主閱讀,看沒有圖畫、全篇都是字的書! 閱讀這件事,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 但是,讓孩子養成卻不容易。因為很多家長本身就沒有閱讀的習慣。試問,2020年你讀過多少本書了? 如果你不喜歡讀書,不妨在每天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拿起書,讓孩子看到這個行為,受到影響。
  • "學霸"更容易犯罪嗎?關鍵是家長沒做好這三件事,家長要警惕
    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學霸是很多家長的想法,這不僅僅讓家長感覺到自豪,而且多數人也會認為,學霸的未來更有出息。數萌在線的老師在接觸到的很多學生家長,在就孩子學習問題交流的時候,有不少人非常關注如何把孩子培養成學霸。
  • 媽媽在這3件事上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自律,將來更容易成才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每個父母都想教育好孩子,對自家孩子的要求也會更高一些,也經常會批評、指責孩子。但是過於關心孩子,有時也會對孩子帶來不利的影響,一直跟在孩子身邊嘮叨也不能幫他學會自律,甚至影響親子關係。所以媽媽要學會在這3件事上「忍」,才能養出自律的孩子。
  • 家長群刷屏式「收到」太煩人,何時炸群,何時沉默,家長需拎得清
    結果挨個翻回去,一條重要信息也沒有,群裡一共有80個人,老師發了一條信息,下面就清一色的「收到」,那天老師囑咐了幾件小事,不是一次性發的,所以「收到」就有幾百條之多,對於這件事,晴晴也是無可奈何,她是少數的懶人,對老師的重要信息才會回復,一般情況下,很少見到她在群裡發言。
  • 中考成績出來後,家長千萬不要做這4件事
    但不管孩子考得怎麼樣,如果家長做了這4件事,不但不利於自家孩子的發展,還有可能為自己拉回許多仇恨值:1 詢問別人成績考試成績一出來,除了看自家孩子的,很多家長緊跟著做的就是詢問別人家孩子的成績。我們不可能永遠把孩子納於羽翼之下,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在以後的學習中才會全力以赴。這時候,作為父母,要記住上學是孩子自己的事,你的意見只能作為參考,給孩子講清利害關係,決定最好還是讓他自己來做。作為家長,我們重視成績,但不能過分看重成績,孩子的人生還很長,理智對待即可。中考雖然重要,但孩子未來的發展更重要。
  • 文化水平高的家長更易養出學霸?大數據給的答案,讓不少家長意外
    經統計顯示,這些學霸的父母,大多都是從事以下這幾種職業的。 那些文化水平高的家長,大多都有著良好的基因,他們會把這種基因遺傳給他們的孩子,自然就更容易養出優秀的孩子。 我的一個學霸朋友,她的父母都是清華教授,而她也遺傳到了她父母的良好基因,成績一直都非常不錯,最終考上了麻省理工大學。
  • 李玫瑾教授直言:家長從小做好這幾件事,孩子將來更有出息
    李玫瑾教授直言:家長從小做好這幾件事,孩子將來更有出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萬千家長對孩子的心願,作為父母的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出息,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但多數都事與願違,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的孩子變得越來越「脆弱」了 。
  • 李玫瑾:養男孩的家庭,這3件事家長越「捨得」,孩子越有出息
    對於有男孩的家庭來說,教育孩子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尤其是在培養男孩子上,男孩天生就要比女孩淘氣一些,生活中也總是給家長惹麻煩,所以,養男孩家長費更多的心思。如何讓男孩子未來有出息,成為家裡的頂梁柱,家長們心中自然是有一桿秤。
  • 大山裡的雙胞胎學霸,分別被清、北錄取,說,"這件事要拒絕!"
    >在老師的眼中,趙忠其是難得一見的&34;,他將陪伴孩子這件事視為最重要的事情,每個周末他都會從鄉下趕到縣城,在校園裡與孩子們談心和帶來營養品。要想成績好,這1點要少做!在兄弟倆收到清華、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後,很多人問他們的學習秘訣是什麼?兄弟倆異口同聲的說了6個字,那就是&34;!&34;趙稞分享學習秘訣時說到。
  • 這4件事父母越能「忍」,養出的孩子越優秀
    而對這兩個本質上「一個比一個壞」的消息,媽媽也沒有深究,直接牽孩子回家了。不少網友看後感慨:「家長和孩子心態都很好,身心健康最重要。」「這個媽媽脾氣太好了吧,難怪孩子這麼陽光!」的確如此,換做其他家長,知道孩子又考這麼差,早就一巴掌甩上去了,哪裡還會笑得這麼溫柔?
  • 白巖松養出學霸兒子靠的是什麼?他獨特的育兒觀,值得家長思考
    (白巖松父子是蒙古族)。作為父親,白巖松無疑是成功的,那麼他是靠什麼養出學霸兒子的呢?因為他認為,閱讀要比作業更重要,作業只是一時的,但閱讀習慣可以是一輩子的事。而且白巖松對孩子看什麼書並沒有要求,很尊重孩子的意見,他認為: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愛看書,不是你讓他看什麼書,你要知道我們相當多的孩子其實是可以培養出閱讀的習慣的,但是被父母覺得你該看這樣的書給打斷了。
  • 想孩子上好小學,家長要做好這1件事
    家長1:「老師,現在幼兒園學前班只教拼音和10以內的數學,怎麼可以這樣?」家長2:「堅持零起點,對讀幼兒園的孩子是好的,但我的孩子上一年級,學習內容難很多,幼兒沒打好基礎,跟不上怎麼辦?」家長3:「在幼兒園時,孩子整天只是玩,上一年級了,小學的節奏和要學的內容挺多,孩子能適應嗎?」
  • 放學接孩子時,這幾件事家長要避免
    這些孩子的父母通常都比較忙碌,他們無法按時來接孩子回家,孩子在日復一日的失望中,不斷產生負面情緒。然而家長不知道的是,長時間地不按時接娃回家以及放學回家路上家長的某些行為,這些做法對於孩子來說,造成的心理傷害都非常大;也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不利影響,家長應該對此要有足夠的了解。
  • 如何養就孩子人性光輝的孝心(一)
    ,媽媽不動筷,孩子就不動筷,餐桌上最好的,第一筷子是夾給媽媽,即便是一根菜心,也要留給媽媽。我們要觀照我們自己的餐桌上,第一筷子最好的部分是留給誰的?這非常重要。兩個十多歲的孩子,冬天天冷就不讓媽媽著冷水,主動承擔了洗菜,做飯,洗碗,擦筷。有家長就去向這老師請教,這兩個孩子就為所有人服務,淘米、煮飯、洗菜、炒菜、拿碗、盛飯,飯後收洗,包括家裡其餘的衛生,物品的擺放,每件事都能夠完整到位地完成。
  • 《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三十四)》:不要培養出自我中心的孩子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茁壯地成長,竭盡所能,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在育兒的過程中,有些事是可以做的,有些則是絕對不能做的。而往往這些絕對不能做的事,很容易被大家忽視。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陳美齡,身為三個孩子的母親,結合理論與實踐,就11個分類總結出35條心得,並與其大兒子金子和平共同寫就了《為了孩子的未來——家長不要做的35件事》。本人最近認真閱讀了此書,覺得非常不錯。現逐步推薦給大家,希望育兒父母們受用。
  • 學霸媽媽:孩子幼升小,家長若能提前做好這3件事,娃將受益匪淺
    如今的孩子面臨的學習壓力有多大,相信不用我再贅述,總之,孩子小學成績不好就影響初中,初中成績不好就考不上高中,只能去讀職高,而咱們的職高有多「水」,大家也都知道。所以,孩子的學習確實應該從小抓起,如果一開始基礎就打不牢,後面要想跟上來或者逆襲會非常吃力。
  • 不自律的父母,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家長必讀)
    俞敏洪說過:「如果家庭是一臺複印機,父母是原件,那麼孩子就是複印件。」複印件若出現了問題,必然要追溯到原件身上。也就是說,孩子身上的問題都是父母的折射。自律的父母,孩子基本不愛偷懶。不自律的父母,很難養出自覺的孩子。
  • 感統科普|如何讓孩子堅持有毅力?家長一定要知道這件事
    感統測評/訓練/培訓/機構合作(微信同號)                13917212912(張老師)                         18917512236(鄒老師) 當孩子和家長說,我要去學鋼琴,學畫畫,打桌球、打籃球、學舞蹈,學跆拳道等興趣班時候,家長會怎麼回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