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研究】全裝修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中的三個難點問題

2020-12-23 澎湃新聞

【民事研究】全裝修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中的三個難點問題

2020-04-07 16: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全裝修住宅是指房屋交鑰匙前,所有功能空間的固定面全部鋪裝或粉刷完成,廚房和衛生間的基本設備全部安裝完成的新建城鎮商品住宅中的集合式住宅(《商品住宅裝修一次到位實施細則》第1.1.2條規定)。全裝修住宅因可減少住宅使用的中間環節,規範裝修市場,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汙染並提高物業品質,最終促進住宅產業化的發展,因此受到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的重視。但對於全裝修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的處理,實踐中尚未形成較為統一的裁判規則,其中疑難問題所在多有。鑑於此,本文擬對全裝修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中的三個難點問題略作分析和探討。

一、買受人可否以裝修標準縮水為由主張差價損失

對於該問題,筆者認為,應當遵循區分糾紛的類型,並根據不同的類型確定不同的判斷標準,同時,行政措施和司法救濟合力,引導全裝修房屋預售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區分類型。全裝修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中是否存在裝修標準縮水問題的處理,可根據買受人可否對裝修價值進行預測、評估以作出是否締約為條件,區分為兩種不同的情形:其一,商品房買賣合同中對裝修所用主要材料的品牌、型號、數量進行明確約定,或開發商提供了裝修樣板房的情形。此情形下,因買受人實際掌握了裝修所用材料的品牌、型號、數量,可以據此判斷裝修的價值。其二,商品房買賣合同中僅約定裝修標準,而未約定具體品牌、型號、數量,且開發商未提供樣板房的情形。此情形下,買受人無從判斷裝修的價值,即其在作出意思表示時,無法預測裝修的結果。

確定標準。主觀價值論認為價值只能通過人們在自由市場中的實際行為和選擇得到體現,對價只要當事人主觀上認為具有等值性即可,客觀上價值是否相當在所不問。客觀價值論則認為商品的價值是客觀存在的,是凝結於其中的人類無差別勞動。目前主流的觀點認為,採用客觀價值論抑或主觀價值論,應依據合同的程序正義和實質正義。程序正義審查的是當事人在合同締結、履行的過程中地位是否平等、意思是否自由。實質正義審查的是合同所反映的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係本身是否妥當、是否等值。如果合同的締結過程程序上是正義的,應採用主觀價值論,尊重當事人談判的結果;如果合同的程序正義無法保障,則要進行實體性正義的審查,判斷合同的內容是否平等、均衡。根據以上所述,對第一種情形,應採主觀價值論,司法不幹涉當事人的意思自治,除能舉證證明開發商所使用的材料的品牌、型號、數量與約定不符的情形外,買受人主張裝修標準縮水的,應當駁回其請求;對第二種情形,則應採取客觀價值論。

合力規制。採取客觀價值論時,案件具體如何處理,無法避免一些擔憂:商品房預售合同中涉及的買受人眾多,一旦可以通過鑑定的方式來判斷裝修是否符合約定的標準,可能會導致買受人不管對裝修是否滿意,都會對裝修標準提出異議,會造成大量長期未結案,對商品房市場造成極大的衝擊,這顯然不是司法作為一種社會矛盾消解機制應當扮演的角色。因此,買受人的權利固然不能漠視,但全裝修作為一種新鮮的、處理難度極大的社會問題,顯然也不可能是法院一家之力就可以完全解決的,筆者認為可從兩個方面著手:其一,行政方面。行政主管部門強化商品房買賣合同備案的管理,並加大對開發商備案違規的處罰力度,而備案的示範合同中,裝修的具體品牌、型號、數量應是其必須具備的內容。如此可保障買受人對裝修標準的預測,從而採主觀價值理論來處理雙方產生的糾紛,這既是規範市場行為,也是妥善處理這類糾紛的最有效的途徑。其二,司法方面。對於極少數合同中未列明具體品牌、型號、數量的情形,考慮到這類糾紛的涉眾型,而開發商通常會在一個樓盤中提供有限幾種不同的裝修方案,因此可採取類型化處理的方式,即對每種裝修方案作出一個司法鑑定,其他同類型房屋參照上述鑑定是結論來處理。當然,在行政與司法未能協調一致的情形下,採取客觀價值論,以鑑定的方式來判斷裝修是否縮水應當慎之又慎。

二、買受人可否以裝修質量問題為由拒絕收房

未進行裝修的商品房稱之為毛坯房。毛坯房不能直接居住,還不是真正意義上完整的物業產品,因此對毛坯房進行裝修對於房屋的居住使用是不可或缺的。全裝修住宅實現了商品住宅一步裝修到位,其與商品房本身共同構成了開發商應交付的標的物。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買受人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出賣人承擔。」 標的物於其風險轉移之時應當具備約定的性狀,沒有約定時,應當具備適用於合同預定的使用目的或者通常的使用目的,並具備同種標的物一般應具備的、買受人從物的種類上可以期待的性狀。因此,如果裝修質量存在缺陷,致使房屋居住使用的功能受限,或者裝修不符合約定的交付條件時,買受人有權拒收。具體情形有:

裝修不符合約定的交付條件。商品房買賣合同,一般會對交付條件進行約定,全裝修商品房預售合同中,則還會同時約定裝修的交付條件,如《浙江省商品房買賣合同(預售)示範文本》第十一條商品房相關設施設備交付條件就約定了廚房和衛生間於交付時可以正常使用作為交付條件,同時約定在約定交付日未達到交付上述條件的,出賣人按照本合同第十三條的約定承擔逾期交付責任。若約定的交付條件未能達到,則買受人有權拒收,並要求出賣人承擔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

裝修質量問題影響房屋居住使用功能的實現。全裝修商品房預售合同中,開發商交付給買受人的是經過裝修的成品房,買受人購買商品房的目的,是為了居住使用。倘若因裝修質量問題導致房屋居住、使用的某項功能不能實現,則即使合同中未約定為交付條件,買受人也可依據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八條之規定拒絕受領房屋。如為了增加房屋居住的舒適性,合同約定了鋪設地暖或安裝中央空調,若因質量問題,地暖不能制熱,或者中央空調不能製冷,則買受人有權拒絕收房,並要求出賣人承擔逾期交房的違約責任。

裝修風格與約定不符。實踐中,有些開發商為買受人提供了多種裝修樣板以供選擇,倘若買受人選擇了美式鄉村風格的裝修,實際交付時因開發商之錯誤裝修為日韓簡約風格,則買受人有權選擇拒收。其原因是,房屋價值巨大,裝修也通常耗資不菲,家裝風格通常影響買受人的居住體驗,以至影響合同目的的實現。但是,因裝修已經完成,並不存在質量問題,拆除後重新裝修損耗過大,應認定為經濟上履行不能,買受人可拒收房屋並解除合同,但其拒收房屋後要求出賣人承擔逾期交房責任,則不應支持(逾期交房以交付房屋義務仍具履行可能性為前提)。當然,該情形下買受人也可受領房屋,同時要求出賣人承擔不完全履行的違約責任。

除上述情形外,對於一般的質量瑕疵,買受人無權拒收房屋,但因出賣人未完全履行合同義務,買受人可要求出賣人承擔維修責任,對於維修期間的所產生的房屋無法使用的損失,可要求出賣人賠償。

三、買受人可否就裝修的某項材料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要求開發商承擔退一賠三的責任

筆者認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不適用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全裝修住宅中涉及裝修的材料,尤其是一些電器設備,比如空調、冰箱、抽油煙機等,這些設備是否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呢?筆者認為也不適用。出賣人交付的是一個經過裝修的房屋而非房屋與裝修材料,全裝修住宅是房屋與裝修合體。與因房屋建材質量缺陷而形成的問題,只能通過房屋質量問題而不能通過建材質量問題提出請求一樣,對裝修中使用的材料,只能通過對裝修提出請求,而不能對建材提出請求。所以,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不適用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也不適用全裝修商品房買賣合同。

原標題:《【民事研究】全裝修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中的三個難點問題》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案例-法定附隨義務的履行
    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案情簡介】原告:周某,男,1980年11月1日出生,漢族,住廣東省湛某市委託訴訟代理人:陳某某,廣東某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湛某市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住所地:廣東省湛某市某區裕鴻大廈法定代表人:黃某某,執行董事2017年9月15日,原告與被告籤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預售)。
  • 西安中院: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不必然導致合同無效
    近年來,伴隨著房價大漲,房屋買賣中賣方毀約時有發生,各地法院對此類糾紛判決各有不一。2018年12月29日,備受矚目的西安聞天科技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聞天公司)訴李某確認合同無效案迎來了終審判決,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力撼市場經濟的帝王條款——誠實信用原則,撤銷一審判決,駁回了聞天公司確認合同無效的訴訟請求。
  • 商品房買賣「雙合同」糾紛處理
    「合同有效」司法實踐的突破‍‍‍與此同時,筆者注意到,隨著房地產限價等調控政策的持續甚至加壓,「雙合同」效力認定也出現了與前述不同的司法實踐。如在「黃某與廣州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中,法院便認定裝修合同無效。在該案中,法院認為,買賣合同除房屋交易價款外,其他內容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應為合法有效。
  • 官渡區法院:成功調解148起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
    近日,官渡法院速裁法庭成功調解148起因開發商逾期辦證而引發的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這是官渡法院積極推進一站式多元解紛機制建設、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的又一顯著成效。同時,法官與公證調解員還積極督促開發商加緊辦理不動產權利移轉手續,在調解過程中涉案148戶商品房均辦理了不動產權證書,解決了業主最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法官與公證調解員進一步從訴訟風險及成本入手,引導業主選擇以和解方式解決糾紛。經過多次調解,雙方達成一致意見,開發商同意支付750萬餘元的逾期辦證違約金。
  • 超20城發文加強商品房預售款監管,近十年預售糾紛成倍增長
    26個省市出臺新政加強預售資金監管所謂預售資金,主要包括承購人按商品房預售合同約定支付的定金、首付款、分期付款、一次性付款、商業貸款、住房公積金貸款等全部購房款。據貝殼研究院最新統計,2020年以來,已有26個省市出臺加強預售資金監管的相關政策或實施細則,且內容主要集中於四個方面:一是,要求開發商開設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專用帳戶;二是,要求開發商與監管機構、監管銀行籤訂預售資金監管協議;三是,對信用資質不同的開發商實行差別化資金監管額度;四是,在預售資金使用上,按照工程進度支取相應比例的資金。
  • 商品房預售合同,未登記備案,合同效力有3種!
    基於這種情況,法律上規定了對商品房預售合同的備案登記制度。在實務中,產生較大的爭議是,當買賣雙方籤訂商品預售合同之後,由於各種原因,預售方並未對預售合同進行備案登記,當賣方未對商品房預售合同進行備案登記的,該合同是否有效呢?
  • 商品房預售合同滿足要件可認定為買賣合同
    商品房預售合同與買賣合同是兩種不同的合同形式,近日,江蘇省連雲港市中級人民法院在二審審理一起商品房買賣合同案件中,因預售合同具備某些條款,依法認定購房者在購買商品房時籤訂的預售合同為正式的商品房買賣合同。
  • 商品房買賣雙合同的糾紛處理!
    「合同有效」司法實踐的突破 與此同時,隨著房地產限價等調控政策的持續甚至加壓,「雙合同」效力認定也出現了與前述不同的司法實踐。 如在「黃某與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中,法院便認定裝修合同無效。
  • 最高法:商品房預售合同解除後,由開發商來償還購房人銀行貸款!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每日法言  商品房買賣案件中,往往有兩份合同、三方當事人,兩份合同即《商品房預售合同》,《住房抵押按揭貸款合同》,三方當事人分別為開發商、購房人、銀行。一旦出現《商品房預售合同》解除的情況,購房人向銀行的貸款該由誰來償還,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與按揭貸款合同糾紛合併審理時銀行訴訟地位又如何確定?
  • 為何不能購買沒有預售許可證的商品房,否則有什麼後果?
    【現象】實踐中,有些小開發商為了快速回籠資金,私下將沒有取得五證的商品房出售。第五個證就是最重要的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那麼,這樣的房子購買後有哪些潛在問題呢?【司法實踐】法院往往會認定該商品房買賣合同無效,進而影響到購房人的合法權益。
  • 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中那些不得不說的事
    2017年10月,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了兩份審理指引,其中《關於審理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的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因涉及群眾敏感的「房」事問題,尤為引人關注。該《指引》主要從預約合同、合同效力及合同履行三個版塊,對廣東省各級法院審理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案件作出了統一、具體的指引性規範,以統一裁判尺度、提高審判質量。
  • 多地再收緊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 什麼信號?
    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信息,今年,廣東、湖南、廣西、江西、甘肅、山東、雲南等地「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的數量位於全國前列。從數量上來看,近兩年來,期房預售制下的民事糾紛案件增幅較大。按照 「案由: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文書種類:判決書」的標準進行檢索,2018年、2019年相關判決書分別為10119份和11460份,遠高於2017年的6652份和2016年的3933份。某研究院智庫中心主任嚴躍進告訴第一財經,糾紛的產生,往往是由於開發商依賴預收款,而用較少的自有資金進行工程建設。
  • 商品房預售資金帳戶能否被強制執行?(不得執行的帳戶資金)
    裁判要旨商品房預售資金應用於工程施工建設以支付工程款,其他債權人申請自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帳戶中執行工程進度款的請求,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二、青島海宜林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海宜林公司」)與國隆置業公司等借款合同糾紛一案,山東高院作出民事判決,判令:國隆置業公司支付海宜林公司借款本金計20830萬元及違約金。案件審理期間,山東高院作出(2014)魯商初字第41-4號民事裁定,凍結國隆置業公司在中國銀行青島山東路支行20×××93帳戶(下稱「案涉帳戶」)存款2億元。
  • 雒容法庭成功調解73件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系列案
    11月2日,柳州市魚峰區人民法院雒容人民法庭調解團隊成功調解了一批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系列案,合理維護了業主們的正當權益和訴求,妥善化解了這批涉及73戶購房者的重大財產利益的群體性糾紛事件。2017至2018年間,原告李某等73名購房者先後與被告柳州市某置地有限公司籤訂了《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在2019年12月30日前向原告交房,如因被告責任導致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交房,則被告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同時逾期超過90日的,原告有權解除買賣合同。
  • 商品房預購合同預售方需什麼條件,對預購方有什麼要求?
    房屋預售也稱商品房預售,樓花買賣,是指房地產開發企業與購房者約定,由購房者交付定金或預付款,而在未來一定日期擁有現房的房產交易行為。那麼,商品房預購合同預售方需什麼條件,對預購方有什麼要求?網友諮詢:商品房預購合同預售方需什麼條件?
  • 預售商品房按揭具有哪些法律特徵,是什麼?
    由於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房價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無法負擔得起商品房的全款,所以很多都採取按揭的方式購買商品房,商品房預售合同雖名為預售,但不是買賣預約,而是本約,是買賣合同,只是房屋交付期在約定的將來的某一時間。那麼預售商品房按揭具有哪些法律特徵,是什麼?
  • 因開發商違約解除商品房銷售合同,由開發商來償還購房人銀行貸款
    商品房買賣案件中,往往有兩份合同、三方當事人,兩份合同即《商品房預售合同》,《住房抵押按揭貸款合同》,三方當事人分別為開發商、購房人、銀行。一旦出現《商品房預售合同》解除的情況,購房人向銀行的貸款該由誰來償還,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與按揭貸款合同糾紛合併審理時銀行訴訟地位又如何確定?
  • 商品房預售什麼時候取消?取消商品房預售的城市有哪些?
    1、關於商品房預售制的問題,其實很多省市地區已經做出了相應的調整。例如: 2018年的時候,福建住建委就要求福州、廈門兩市試點在土地出讓中逐步提高商品房預售條件。廣東嘗試改革商品房預售制,在深圳龍華金茂府試點現房銷售項目。合肥市房產管理局發布了《關於加強新建商品房現房銷售管理工作的通知》,鼓勵支持房地產開發企業實行現房銷售。
  • 綺惠說法 | 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是否為專屬管轄案件
    糾紛的管轄法院存在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商品房買賣合同的標的物為房屋,系不動產,應按《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處理,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專屬管轄;另一種則根據個案情況不同將糾紛分類,分別適用專屬管轄和一般管轄。
  • 【普法課堂】產生房地產交易合同糾紛如何解決
    其次,在辦理房屋權屬證書的問題上,依據國務院《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第33 條的規定,預售商品房的購買人應當自商品房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內,辦理土地使用權變更和房屋所有權登記手續;現售商品房的購買人應當自銷售合同籤訂之日起90日內,辦理土地使用權和房屋所有權的登記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