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歲孕婦患宮頸癌,高難度腹腔鏡手術保母嬰平安

2020-12-20 澎湃新聞

11月23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婦瘤科主任劉開江為妊娠合併宮頸癌的雲南患者小王(化名)成功地施行了腹腔鏡下廣泛全子宮切除+盆腔淋巴結清掃術+腹主動脈旁淋巴清掃+卵巢高位懸吊術,歷時兩個小時,出血僅10毫升。經過前後數月的持久戰,患者不但圓了「母親夢」,而且徹底根除了懷孕以來一直讓她膽戰心驚的宮頸癌。

31歲的患者小王,今年8月已懷孕26周,因陰道出血慕名來到仁濟醫院,向婦科腫瘤科主任劉開江教授求助。通過超聲和盆腔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小王的宮頸局部腫瘤已有4cm,明確診斷為「妊娠合併宮頸鱗癌ⅠB2期」。

妊娠合併宮頸癌是指在孕期、產時和產後1年內發現的宮頸癌,臨床上較為少見。患者第一次來院就診時已經懷孕26周,患者宮頸腫瘤局部比較大,如果即刻進行宮頸癌根治,勢必要切除子宮。26周的胎兒各器官發育均不成熟,過早剖腹產取出亦不能存活。所幸經過一系列檢查,劉開江主任發現腫瘤還僅僅局限在宮頸,尚沒有發生遠處轉移。根據宮頸癌的特性,一般情況下不會早期向子宮內轉移,更不會累計到胎兒。

據劉開江主任介紹,由於孕中晚期胎兒大部分器官已發育完成,新輔助化療的藥物很少導致胎兒畸形。因此,可以在化療後1-2個月待胎兒成熟後先剖宮產取出孩子再行腹腔鏡下廣泛全子宮切除術。由此,劉開江主任為患者制定了「魚與熊掌兼得」的治療方案:即先行新輔助化療3個療程,繼續延長孕周至34周,待胎兒肺部發育較成熟後行剖宮產,在產褥期再行同方案化療1個療程,減輕盆腔充血水腫的情況後,再為其行腹腔鏡下廣泛全子宮切除術。

11月23日上午,劉開江主任用了2個小時成功地為小王施行了腹腔鏡下廣泛全子宮切除及盆腔淋巴結清掃術+腹主動脈旁淋巴清掃+卵巢高位懸吊術,出血僅10毫升。

劉開江主任介紹,患者由於剛產後一個月,剖腹產後子宮尚未完全恢復正常,組織水腫及盆腔充血嚴重,術中極易出血,因此採用腹腔鏡下進行廣泛全子宮切除術並進行淋巴結清掃,極大地減少了對患者的創傷,更有利於病人的恢復。

子宮頸癌是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最常見婦科惡性腫瘤,發病年齡逐漸年輕化。好發年齡由過去的50-60歲提前到現在的40-50歲,其中5%-10%是沒有生育過。另外,未完成生育或有生育要求的子宮頸癌患者比例也明顯增多。大約10%的早期宮頸癌手術患者有保留生育要求。

劉開江主任指出,隨著微創治療理念在婦科腫瘤治療中的應用日益廣泛,目前仁濟醫院婦瘤科針對各種婦科良性腫瘤,腹腔鏡手術率達95%以上;婦科常見的惡性腫瘤,如子宮內膜癌、子宮頸癌、早期卵巢癌等惡性腫瘤,腹腔鏡手術率達90%以上,居全國領先地位。他指出,婦瘤科團隊近8年來開展腹腔鏡下保留生育功能子宮頸癌手術逾百例。目前,近20%的患者術後成功妊娠。

相關焦點

  • 孕婦闌尾炎發作險危及生命,醫生小心手術保母嬰平安
    孕婦被查出闌尾炎,在醫生勸說下接受手術23歲的李然(化名)家住新洲,4月中旬,懷孕5個多月的她突然出現腹部疼痛,噁心嘔吐症狀。開始以為是正常的孕期反應,在家裡扛了4天也不見好轉,家人連忙將她送往武漢市中心醫院。經檢查醫生確診其患上妊娠合併闌尾炎,醫生建議手術。但因怕手術會對腹中的胎兒有影響,李然和家人先決定保守治療。
  • 宮頸癌手術效果不好,是誰的「鍋」?
    關於腹腔鏡宮頸癌手術優劣勢的討論從去年到現在一直沒有停過。 10月12日,珠海國際腹腔鏡宮頸癌手術研討會上,大咖們從不同角度反思腹腔鏡宮頸癌手術面臨的問題:管理、病理、腫瘤醫師、腔鏡技術、回顧歷史、重溫經典、大數據、手術細節等,從宏觀到細節,方方面面進行了思考。
  • 準媽媽懷孕31周查出宮頸癌 兩條生命都很危險
    30歲的貴州籍準媽媽小萍(化名),在懷孕31周時查出宮頸癌。是放棄孩子,接受治療還是冒著病情隨時會加重的危險,把孩子生下來?經過醫生的努力,小萍接受了「剖宮產與宮頸癌根治術同時進行」的手術,順利生下一名女寶寶。
  • 31歲媽媽患宮頸癌,免費HPV疫苗能救多少人?
    一年後,再次來院就診時,她的宮頸癌已經多處轉移了……肝臟、腹膜上全是腫瘤,疼痛、無力等症狀讓她非常痛苦。為了延長生存時間,她再次接受化療,但已經是回天乏力。又過了4個月的時間,31歲的她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
  • 懷孕31周發現宮頸癌媽媽和寶寶都有危險 怎麼辦
    溫州網訊 30歲的貴州籍準媽媽小萍(化名),在懷孕31周時查出宮頸癌。是放棄孩子,接受治療還是冒著病情隨時會加重的危險,把孩子生下來?經過醫生的努力,小萍接受了「剖宮產與宮頸癌根治術同時進行」的手術,順利生下一名女寶寶。記者昨天從溫醫大附一院了解到,經過治療,小萍目前術後恢復良好。
  • 宮頸癌微創手術要涼了?新研究讓這個技術撲朔迷離…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新近發表的兩項研究顯示,與開放手術相比,微創手術在治療宮頸癌預後上沒有優勢,甚至復發率更高。估計2018年會有56.9萬名女性不幸患上宮頸癌,同時造成31.1萬名女性死亡[2]。女性接種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和參與宮頸癌篩查是預防宮頸癌最有效的方法,但在發病之後的「亡羊補牢」同樣重要。
  • 40歲懷上二胎卻遇上了宮頸癌...
    可是,沒有想到……」2020年2月,40歲的徐夏(化名)沉浸在再一次孕育新生命的喜悅中。體貼入微的丈夫,懂事孝順的兒子,二胎的到來,讓徐夏格外感恩命運對她的關照。然而,沒過多久,一紙「妊娠合併宮頸癌」確診書打破了這個家庭的美好。
  • 亞洲首例孕婦得癌症 臺灣醫師險中救人母子平安
    亞洲首例孕婦得癌症 臺灣醫師險中救人母子平安     懷孕13周發現卵巢癌,北醫附醫婦產部主任劉偉民利用高難度達文西立體腹腔鏡手術,成功搶救母子,寫下亞洲第一例。
  • 宮內孕合併宮外孕還有大出血,聊城上演一場高難度手術
    4月23日,伴隨著醫生的鼓勵,一場驚心動魄的高難度手術在聊城市東昌府區婦幼保健院展開。危險:多囊孕婦大出血 幾天前,懷孕8周的李女士因劇烈腹痛去市內一家醫院檢查,B超顯示子宮內懷孕,並發現盆腔有積液需要觀察。李女士前兩天已經因腹痛檢查過一次,自己也忍耐了些天,這次發現積液明顯增多,她有些不放心。
  • 我院完成首例高難度雙側腹腔鏡下輸卵管吻合術
    25歲的李女士,行輸卵管結紮手術已6年,如今又有生育要求,便來到祈福醫院婦科門診要求行絕育術後復通術。因為手術部位解剖結構精細,祈福醫院婦科主任曹培勇親自為李女士進行了這個高難度的腹腔鏡下雙側輸卵管吻合術,僅一小時便順利完成這一在祈福醫院尚屬首例的手術。目前李女士已經康復出院。
  • 宮頸癌5大誘因,前兩個跟男人有關,預防宮頸癌,不止是女人的事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曾發表一項來自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Karolinska Institutet)的大型研究,結果顯示,接種過HPV疫苗的女性患宮頸癌的風險顯著降低,並且越早接種效果越明顯。研究人員在2006-2017年間,對約167.3萬名10-30歲女性進行了追蹤,並篩查、評估她們是否患有宮頸癌,直至她們滿31歲。
  • 26歲姑娘肚子長了10釐米大腫瘤!高難度手術切除病灶留住脾臟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臺雪超 通訊員 劉芳26歲姑娘胰體尾部長有一直徑10cm大小的腫物,該位置周圍器官複雜、大血管多,被胃、十二指腸、脾臟等包繞著,因此手術難度很大。為了儘可能保障女孩的脾臟功能,醫院為她行了腹腔鏡下保留脾臟的胰體尾Kimura法切除術,術後6天女孩順利出院。近日,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肝膽外科成功為一名26歲女孩兒施行了完全腹腔鏡下保留脾臟的胰體尾腫瘤切除術(LSPDP),這一手術屬於肝膽外科領域的高難度手術,術後當天患者下床活動,6天後順利出院。
  • 37歲高齡孕婦患上宮頸癌,醫生:不想送命,孕前4件事不能少
    不久前,陳女士發現自己懷孕了,這本來是一件極其令人開心的事,但在醫院檢查的時候,卻被醫生告知自己患上了宮頸癌。一聽到這個消息,陳女士一家人都愣住了,尤其是陳女士,今年她已經37歲了,屬於高齡產婦,如果這一次不能生下來,那麼以後懷孕的機率就非常低了。
  • 陝西首例經臍單孔腹腔鏡殘餘膽囊切除手術在省二院實施
    近日,陝西省第二人民醫院(陝西省老年病醫院)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一級主任醫師張震波率領的腹腔鏡團隊,於2020年12月2日完成陝西省首例經臍單孔腹腔鏡殘餘膽囊切除手術。患者愈後良好,如期出院,達到更微創和臍部隱瘢痕效果。
  • 34歲孕婦得怪病:僅能坐著呼吸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戴曉蓉 通訊員 範文婷 今年34歲的肖女士是一位即將臨產的高齡孕婦,最近她突然得了一種怪病,只能坐著呼吸,一躺下就無法喘氣,以至於夜夜都只能坐立無法安睡。5月初,飽受折磨的她來到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就醫,一經檢查結果更加驚人,原來她竟罕見地同時罹患多種高危併發症,隨時有生命危險。當天,她就被送進了重症監護病房。
  • 宮頸癌手術費用要多少?
    外科手術是宮頸癌常見的第一種治療方式,很多人怕手術的費用太高會承受不起,所以想知道宮頸癌手術究竟要多少錢,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      宮頸癌手術具體要多少錢這個不好說,不同地區收費情況有所差別,不同的宮頸癌類型和分期做的手術範圍有差別,費用也會不同,而且選擇的手術方法不一樣費用也是會有差別的。
  • 孕期陰道流血不止,一查竟是宮頸癌?
    一小張是一個27歲的寶媽,家有5歲萌妹,此刻全家人正滿懷期待準備迎接4個月後即將出生的第二個寶寶。懷孕以來,小張老是有少量陰道流血,小鎮的醫生按照先兆流產給她進行保胎治療。沒想到懷孕5個月後的一天,小張突然大量陰道流血,感覺不對的她慌忙去醫院檢查,沒想到竟是宮頸癌!這一消息,對一個二胎媽媽,無異于晴天霹靂。
  • 手術機器人、4K腹腔鏡……盤點這些活躍在浙江多家醫院手術室裡的...
    新一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為患兒「主刀」4月8日,第四代達文西手術機器人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順利完成「首秀」。患者為一名5歲女孩和一名2歲男孩,前者手術全程4個小時,出血不到5毫升;後者全程1個半小時,出血不到2毫升。
  • 40歲高齡產婦懷了二胎後確診宮頸癌,她如何走過「生門」?
    華克勤教授團隊為患有宮頸癌的二胎媽媽實施手術。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 供圖一名40歲高齡產婦徐夏(化名),在懷上了二胎後被確診為宮頸癌。她和寶寶的最終命運如何?徐夏透露,2018年她和丈夫計劃再要一個孩子,於2020年初等來了這個孩子。
  • 保大還是保小?
    幸好遇到一群「膽大作為」的廣東醫生既保大又保小為孕期的阿嵐實施開胸手術3月31日,該院廣州重症孕產婦救治中心開展了多學科會診及病情討論,在與家屬充分溝通後,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既要手術,又要繼續妊娠!在成功完成心臟手術的情況下,還要儘可能延長胎兒在宮內發育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