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為自己「奶少」?你的評判標準可能從一開始就錯了

2021-01-13 澎湃新聞

萬怡 歐茜醫生

在所有哺乳動物裡,似乎沒有哪種雌性擔心自己奶水不足,除了人類。牛媽媽從不擔心自己餵不飽小牛,她知道只要小牛過來吸吮,自己就能源源不斷地產生乳汁。貓媽媽也知道貓寶寶會過來找到乳頭,她只需要躺下給自己找一個舒服的姿勢就行。袋鼠媽媽是哺乳高手,她從來不掐表,她甚至進化出一個育兒袋,讓寶寶可以時刻和乳房親密接觸,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

狗狗也一樣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人類媽媽對奶量的擔心往往從懷孕就開始了。產後的頭幾個星期更是重災區。調查顯示,有約 40% 的媽媽在產後頭三天就懷疑自己奶水不足,其中大部因此給寶寶添加了奶粉。有的媽媽一開始對自己滿懷信心,也架不住周圍的人你一句,他一句地質疑「孩子是不是沒吃飽」。量變導致質變,不出幾天開始自我懷疑,甚至因此不情願的提早終止母乳餵養。

導致媽媽懷疑自己奶水不足的原因五花八門:

孩子不停的吃手,是不是沒吃飽,

我是不是奶少?

孩子一會兒又要吃、一會兒又要吃,

我是不是奶少?

別人吸奶器吸出 100ml,我只能吸出 20ml,

我是不是奶少?

我生完孩子奶都不漲,

我是不是奶少?

寶寶吃我的奶,睡幾分鐘就醒,喝完奶粉就睡踏實了,

我是不是奶少?

……

圖片來源於網絡

然而這些都!不!是!判斷奶水是否充足的標準。在這世界上,只要方法得當,幾乎所有的母親都能有足夠的乳汁餵養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也有上述疑問,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各個擊破。

那些年,

我們錯誤地判斷「奶少」的理由

誤判一

軟趴趴=奶少

首先你要知道,乳房的工作核心並不是「倉儲」,而是「生產」。就好像評價一間好的餐廳,並不是看它攢下了多少剩菜,而是生意好+浪費少。

乳房並不需要脹鼓鼓的才能餵飽你的孩子。因為奶水和汗水、淚水的分泌原理是類似的——不需要提前攢好,只要有需求就會當場生成。乳汁生成的原理很簡單:當孩子在媽媽乳房吸吮的時候,就會通過乳房上的神經感受器喚醒乳腺細胞開始工作,乳腺細胞會當場開始分泌乳汁並擠壓出來。簡單點說,乳汁的生產是現吃現產、現點現榨的過程,分分鐘出爐,秒秒鐘新鮮。這就是母乳餵養的「最高境界」——不餵軟趴趴、一餵譁啦啦,也叫「供需平衡」。漲奶反而是供需不平衡的表現。

一擠就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也有很多媽媽在產後可能會遇到相反的場景,乳汁分泌不聽指揮,不一定伴隨孩子的吸吮而分泌,導致孩子不吃的時候會漲奶,孩子吸吮的時候乳汁的速度又跟不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磨合不夠。要知道,乳房和孩子,就好像餐廳和客人一樣,新開張的店總是要彼此適應一段時間才能完美契合。餵的越多,就能提供越多的磨合機會。因此,無論乳房是什麼狀態,媽媽都要「敢於餵奶」,堅持按需餵養,可能過不了幾周時間,供需就會趨於平衡,餵奶這件事就會越來越順。

擔心磨合過程中孩子沒吃飽?這一點在後面會講到。

誤判二

總是用嘴找找找,小手咂得吧唧響=奶少

首先你要知道,寶寶吸吮並不是只為了「吃」。就好象你拿著手機,並不都是為了打電話。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吸吮」這個動作承接的功能是很多的,尤其是對小寶寶。除了能讓孩子吃飽以外,吸吮還可以給孩子帶來一系列安撫效應,讓孩子感到 peace & love,這就是安撫奶嘴的工作原理。吸吮也被認為是孩子心理和智力發育的過程之一,能幫助小寶寶釋放壓力,尤其是 2 歲以內。因此,在很多情況下,寶寶都有可能會想找個東西來吸一吸,或者直接吸吮自己的手指,「肚子餓」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家長需要多觀察,開動腦筋想。要是實在找不到原因,抱過來餵奶,讓孩子藉由吸吮乳房得到安撫,也可以。

相關閱讀:《為什麼寶寶明明不「餓」卻還要吃?吃奶的安慰作用不容忽視》;《寶寶一吃奶就犯困,是不是奶水不夠?》

此外,嬰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總是有那麼幾個「生長加速期」,往往會表現得特別難哄,還特別能吃。遺憾的是,寶寶不會把「生長加速期」這幾個字鑿在腦門上,所以面臨寶寶突如其來的頻繁吃奶和牛脾氣,家長的困惑也可以理解。正如前面說的那樣,無論是心理需求還是肚子需求,都可以通過餵奶「一站式」解決,而乳汁的產生會相響應孩子的號召,多磨合幾次,奶水就管夠了。

所以,放心,奶夠,只管喂。

誤判三

吸奶器吸出來的少=奶少

首先你要知道,吸奶器和嬰兒是不一樣的。就好像機器軋的面和你媽媽做的手擀麵是不一樣的。

從移出乳汁的原理來講,吸奶器主要是通過抽吸造成奶瓶內負壓,讓乳房中的奶水壓力大於瓶內的壓力,從而移出乳汁。而嬰兒比吸奶器多一種方式,除了也能通過吸吮形成口腔內負壓,嬰兒還會通過機械擠壓乳房下的輸乳管移出乳汁,就好像中學化學課擠壓滴管那樣,把乳汁一泵一泵的移出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從吸奶器的使用細節來講,正確使用吸奶器需要配合媽媽的奶陣模式,選擇合適的罩口、合適的力度、合適的模式才能最大化吸奶量。這是需要學習的,而不是買來就可以用的。從吸奶器類型來講,醫用級別比家用級別能吸出更多乳汁,電動吸奶器比手動吸奶器在短時間內能吸出更多母乳,雙邊同時吸比單邊吸奶效率更高。所以在選擇吸奶器時,品牌沒有那麼重要,更重要的是要看看是什麼類型,以及你使用的方法對不對。

相關閱讀:《你的吸奶器能吸奶,但不要用來評估奶量!》

因此,吸奶器評估奶量的標準是很嚴苛的。即使你使用醫用級別雙邊電動吸奶器、選擇合適的罩口、配合奶陣動態調整力度……滿足以上所有前提,在某個特定時間內,乳房的排空程度也只有真實產奶量的 70%。

所以,別讓這臺機器束縛了你。

誤判四

兒保評估寶寶生長「不達標」=奶少

首先你要知道,兒保和兒保是不一樣的。就好像新東方和新東方(烹飪學校)是不一樣的。

都 0202 年了,一個合格、標準的兒保最起碼應該用連續的「生長曲線」來評估孩子的生長發育,而不是單純用體重的絕對值對照著某張表格來評估。對生長曲線的解讀,也不應該讀出「中等、中上、中下」的結論,而是應該看到整條曲線的趨勢,結合寶寶的智力、動作發育給出相應的評判。

如果從一開始就選錯了評判生長發育的標準,或者錯誤地解讀了生長曲線,那麼「不合格」就是個錯誤的結論,也就不用去懷疑「奶少」了。所以,靠譜的兒保很重要。

當然,自己通過學習掌握一些生長曲線的解讀也很好。

相關閱讀:《知貝手把手教你看生長曲線,看完少操好多心》

只要成竹在胸,就算一不小心被兒保誤讀了生長發育,你還可以盡情餵奶,忘記誤判叻 Ta;你系最迷人的,你知道嗎?

誤判五

喝母乳睡得短,喝奶粉睡得久=奶少

首先你要知道,因為「吃不飽」而導致「睡不好」,這件事比較容易發生在成年人的深夜,不信你看看自己的外賣訂單。

事實上,絕大部分嬰兒都是睡得短、吃得頻繁。

在睡眠方面,嬰兒以快動眼睡眠(REM)居多,這種睡眠時寶寶的大腦呈現比較活躍的狀態,在某些方面甚至就像醒著一樣,因此非常容易收到外界的幹擾而驚醒。也就是說,正常的嬰兒睡眠,就是個「渣」。希望寶寶睡得久、睡得踏實,這聽起來比較像是家長的需求,而不是寶寶的需求。

從吃的方面來講,我們成年的胃有一個小號的甜瓜那麼大,吃的是固體食物,當然更扛餓,所以一天只用吃三頓。寶寶的小胃就那麼一丟丟大,吃的又是很好消化的母乳,因此少吃多餐才符合需求。而奶粉的餵養方式,大多數會用到奶瓶,奶瓶的流速過快,稍不留神孩子就會吃的過多,一口氣把自己撐到昏睡。表面上看起來是吃飽了睡踏實了,實際上這樣做會增加寶寶的胃腸道負擔,不僅容易造成吐奶,還會增加過度餵養的風險。

胃容量大小

圖片來源:www.serengeseba.com

所以,接納孩子正常的睡眠和進食特點,按需餵養就好。成年人才喜歡撐一頓然後睡一大覺,小孩子嘛都不要。

相關閱讀:《寶寶餵奶粉才不哭,要堅持母乳餵養嗎?》

左邊跟我一起數尿片

在你右邊畫一道曲線

如果上述所有表現都不能用來說明奶量,那究竟要怎樣才能知道孩子吃飽了沒有呢?有且只有兩個關鍵點:

尿量、體重

由於 6 個月內寶寶吃奶為生,並不需要喝水,所以量出為入,我們可以通過尿量來判斷寶寶究竟吃飽了沒有。尿量方面,有一個簡單易記的標準:出生第一天寶寶應有一次小便,出生第二天應有兩次小便,以此類推,直到出生第六天起,只要寶寶每天至少有 6 片打溼的尿布,尿色偏淺,就說明孩子得到了足夠的乳汁。由於大多數家庭都使用尿布溼,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上面的顯示線來判斷。只要尿液顯示線有線段由黃變藍(不一定要整條線完全變色哦),就可以視為一片打溼的尿布了。24 小時內有這樣的 6 片尿不溼,也可以視作寶寶吃飽了。提醒一下,通過尿量評估餵養是否充足有一個前提條件——別給寶寶餵水。否則水分也會變成尿液被排出,從而幹擾判斷。

相關閱讀:《想給6個月內的寶寶餵水?這四種風險了解一下》

體重方面,一個餵充足的孩子,前三個月平均每周的體重增長約為 100~200g,平均每個月的體重增長大約 400~800g。值得提醒的是,寶寶生長發育不是勻速的,因此,家長沒有必要每天測量,月子裡可以每周測量一次,出了月子每個月測量一次取平均值就可以了。此外,不同的寶寶之間生長發育也會有很大的差異,霍比特人的寶寶和綠巨人的寶寶很可能不會按同樣的速度生長。找到自家寶寶的生長規律才是王道,因此,推薦使用連續的生長曲線評估寶寶的餵養情況,更準確。

通過尿量和體重正確的評估寶寶攝入,希望有更多的家長能夠逃離「奶少」的魔咒。要知道,很多媽媽因為錯誤地判斷了自己的奶量,不情願的過早停止母乳餵養,令人惋惜。反之,得到鼓勵和正確支持的媽媽更能順利實現自己的餵養目標。餵養方式無關母愛,但希望媽媽們在做決定之前都能得到正確的訊息,這樣才能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奶少」往往都是暫時的,我們只要通過合適的追奶方式,奶量便會逐漸上升以足夠餵養我們的寶寶。那麼,乳汁提升的原理是什麼?究竟什麼樣的追奶方式才適合自己?網紅的各種追奶方法靠不靠譜呢?……

近期,知貝健康學院邀請了知貝線上的泌乳顧問程湲清老師,製作了一個專題課程,把「追奶」那些事兒細細地講給你聽,有需要的寶媽可以掃碼收聽。

本文作者:萬怡 內科醫生、國際認證泌乳顧問

參考文獻:

【1】Wagner E A , Chantry C J , Dewey K G , et al. Breastfeeding Concerns at 3 and 7 Days Postpartum and Feeding Status at 2 Months[J]. PEDIATRICS, 2013, 132(4):e865-e875.

【2】Hatami G , Motamed N . The Timing and Predictors of the Early Discontinuation of Breastfeeding in Southwest Iran[J]. Iran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2, 22(3):430-431.

【3】Otsuka K , Dennis C L , Tatsuoka H ,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reastfeeding Self-Efficacy and Perceived Insufficient Milk Among Japanese Mothers [J]. Journal of Obstetric, Gynecologic, & Neonatal Nursing, 2008, 37(5):546-555.

【4】https://www.unicef.cn/parenting-site/8-facts-on-breastfeeding

【5】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common-problems-of-breastfeeding-and-weaning

【6】斯蒂文·謝爾弗 主編,陳銘宇等 譯.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第六版)[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16:153.

【7】Meier P P , Engstrom J L , Janes J E , et al. Breast pump suction patterns that mimic the human infant during breastfeeding: greater milk output in less time spent pumping for breast pump-dependent mothers with premature infants[J]. Journal of Perinatology, 2012, 32(2):160-160.

【8】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breast-milk-expression-for-the-preterm-infant

【9】Kent J C , Mitoulas L R , Cregan M D , et al. Importance of Vacuum for Breastmilk Expression[J]. BREASTFEEDING MEDICINE, 2008, 3(1):11-19.

【10】https://www.uptodate.cn/contents/zh-Hans/sleep-physiology-in-children

免責聲明:本文數據更新於 2020 年 5 月 7 日。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醫療、健康、用藥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及時諮詢醫生。對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議,請給我們留言。

原標題:《認為自己「奶少」?你的評判標準可能從一開始就錯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認為自己「奶少」?你的評判標準可能從一開始就錯了
    調查顯示,有約 40% 的媽媽在產後頭三天就懷疑自己奶水不足,其中大部因此給寶寶添加了奶粉。有的媽媽一開始對自己滿懷信心,也架不住周圍的人你一句,他一句地質疑「孩子是不是沒吃飽」。量變導致質變,不出幾天開始自我懷疑,甚至因此不情願的提早終止母乳餵養。
  • 覺得自己「奶少」?你的標準可能一開始就錯了...
    調查顯示,有約 40%的媽媽在產後頭三天就懷疑自己奶水不足,其中大部因此給寶寶添加了奶粉。有的媽媽一開始對自己滿懷信心,也架不住周圍的人你一句,他一句地質疑「孩子是不是沒吃飽」。量變導致質變,不出幾天開始自我懷疑,甚至因此不情願的提早終止母乳餵養。導致媽媽懷疑自己奶水不足的原因五花八門:孩子不停的吃手,是不是沒吃飽,我是不是奶少?
  • 最全科目三扣分動作及評判標準,原來之前做的都錯了!
    科目三考試項目比科目二多很多,所以有的學員在做科目三動作時遠沒有科目二的規範,這種不經意的不規範,很有可能就導致考試扣分,甚至直接不合格。下面就讓我們來一起看看科目三的那些扣分動作以及評判標準,爭取在後面的考試中避免再犯錯。
  • 奶少的寶媽看過來,請堅信自己的奶是夠給寶寶吃的
    我是剖腹產,第三天才開奶,格寶前面兩天一直喝的奶粉,開奶後才開始餵的母乳,格寶一吃奶就哼哼唧唧的,而且一邊吃一邊哭,要吃很長時間,睡著了,一會就又醒來了,婆婆和老公就說肯定是我沒有奶,格寶吃不到,著急的,所以才會哭,因為我也是新手媽媽,看著格寶哭,心裡已經很難受了,心裡只怪自己不爭氣,也沒有底氣辯駁,只好同意了。
  • 哺乳期奶少不夠吃,喝下奶湯就可以?你認為的好方法,原來都錯了
    為了有更多的奶,老一輩的人們都會給新媽媽準備雞湯魚湯豬蹄湯,或者下奶酒等。很多媽媽即使不願意,也得逼迫著自己吃著大魚大肉,只為了給寶寶足夠的口糧。其實,奶水並不是媽媽吃出來的,而是寶寶吸出來的。這些脂肪只會增加堵奶的風險。
  • 奶少不夠寶寶吃,喝下奶湯就可以?你認為下奶的好方法,都是錯的
    母乳對於每個寶寶來說,都是最好的糧食,母乳中富含寶寶成長所需要的各種營養,而且很容易被吸收,又能夠增強寶寶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所以每一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寶寶生下來後,能夠有足夠的母乳給他吃。為了有更多的奶,老一輩的人們都會給新媽媽準備雞湯魚湯豬蹄湯,或者下奶酒等。很多媽媽即使不願意,也得逼迫著自己吃著大魚大肉,只為了給寶寶足夠的口糧。其實,奶水並不是媽媽吃出來的,而是寶寶吸出來的。
  • 吸奶器吸不出奶是因為奶少?是你的方法有錯,做好5點吸奶更容易
    今天在私信裡看到一個朋友的留言,她說自己的寶寶是早產兒,要在醫院裡待十來天,她也知道給寶寶餵母乳是非常好的,所以每天都很努力的在用吸奶器吸奶,希望能夠多吸一些出來餵給寶寶。然而卻事與願違,三天後下奶期奶還挺多,每次吸出來80、90毫升還是毫無壓力的,可是越往後奶越少,腰酸背痛的累了半天,卻只能吸出20、30毫升,而且乳房裡也感覺硬硬的,真是太著急了。
  • 好老師的評判標準
    首先,教師的評判標準應該由單看教育論文獲獎證書的數量向學生是否有進步轉變。論文獲獎證書或多或少摻雜著水分,有些根本沒有一線的教育經驗卻擅長寫作的人也可以寫出優質的論文。這樣充其量只能算一個優秀的作家,算不得優秀的老師。而最能衡量好老師的直接標準是學生的發展。「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教師的基本任務是教書育人。
  • 你認為的「清淡飲食」很可能都是錯的!
    如果將「清淡飲食」這幾個字理解錯了, 不僅不利於疾病的恢復, 還損害身體健康。 網友 一起來看看你對清淡飲食都有哪些誤區。 清淡飲食=白粥配鹹菜?
  • 【跟著木蘭姐姐學養生】你認為的「清淡飲食」很可能都是錯的!
    【跟著木蘭姐姐學養生】你認為的「清淡飲食」很可能都是錯的!網友一起來看看你對清淡飲食都有哪些誤區。清淡飲食的正確標準02少油不得不說,很多人炒菜時確實喜歡多放油,少油或沒油的菜實在是無法入吃貨的眼,更別說喜歡吃了。雖然烹飪油含有某些人體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維生素,但攝入過多會導致脂肪堆積,形成肥胖。
  • 你所認為的你自己,可能只是一種假象
    作者的研究發現,如果你想成為一個真正了解自己的人,你需要具備以下7個方面的洞察,她將它們命名為「洞察七柱」(Seven Pillars of Insight)(p.25):  1. 對自我價值觀的覺察  明了指引自己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這套價值觀既能幫我們定義自己想成為的的樣子,也為對自己行為的評估提供標準。  2.
  • 建立自信:如何無評判的愛上自己?
    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給大家分享,真正理解我們愛自己的語言。一、不自信的根源首先,我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就會發現,我們有時候總會在自己的學習或者工作中顯得唯唯諾諾,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和建議。就像我們小時候的夢想是多麼美好,可是當成年後卻發現自己根本就沒有力量去實現自己的夢想,甚至連開始的勇氣都沒有。
  • 老師對學生家境好壞的評判標準,你可能想不到,做爸媽的要知道
    導讀:老師對學生家境好壞的評判標準,你可能想不到,做爸媽的要知道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老師對學生家境好壞的評判標準,你可能想不到,做爸媽的要知道!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洗了一輩子的臉可能是錯的?除了洗面奶,還有兩個事情要注意
    可能99%的人洗臉方式都是錯的。就像很多人習慣先刷牙再吃早餐一樣,其實先吃早餐再刷牙應該更合理。很多人,尤其是溼氣重的人,可能早晨一起床,感覺自己的臉很油。你自己洗澡都受不了冷熱交替,為啥你認為臉能受得了?3、洗臉時間過長洗臉只需要把皮膚上多餘的油脂和灰塵洗乾淨就好,大概控制在5分鐘之內太久反而容易把髒東西又揉進去,越洗越不乾淨。
  • 評判「好作文」的標準是什麼?你習慣的那些可能已經過時了
    翻看最近幾年的高考作文評分標準,你會發現,這種「好作文」的標準已經逐漸過時了。未來,符合高考要求的好作文,首先應該結構嚴謹、邏輯清晰、表達流暢。此外,還要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係、觀點具有啟發作用、有個性特徵……這一要求,也正在逐步傳導到初中、小學的語文考試中。這是中國語文教育改革的趨勢,也是優質的國際教育對寫作技能的要求。
  • 5大評判標準,看第5條讓你被騙了多少錢?
    今天這篇,告訴你5個背景提升項目評判標準,達到標準越多,說明項目含金量越高,對你的學校申請能有更強助力! 背景提升項目5大評判標準 01 是否有官方權威機構參與到項目中?
  • 5大評判標準,看第5條讓你被騙了多少錢?
    今天這篇,告訴你5個背景提升項目評判標準,達到標準越多,說明項目含金量越高,對你的學校申請能有更強助力!注意,若申請院校需要提供多封推薦信,最好能選推薦人可以從不同維度來推薦你的不同能力,而不是所有推薦信,都介紹的是相似的亮點,這樣就失去了多封推薦信的意義,對你申請海外院校也並不會多加分,反而有可能認為你的亮點很少。04、是否對活動感興趣,並且利於提升軟實力?
  • 關於奶少的9個假象,看看你沒有中招?
    但有一點,是母乳媽媽們絕對不能忍受的,就是——奶少!很多時候,媽媽們很容易自認為母乳不足,在自我懷疑中給寶寶添加了奶粉或是放棄母乳餵養,導致了真的奶少。那要怎麼分辨它們呢?今天我們就來揭曉這些讓哺乳媽媽產生錯誤判斷,誤認為自己乳汁不足的假象!
  • 全世界都在說我奶少,我能追奶成功嗎?
    其實充足最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發育變化,青春期和孕期的乳房增大。真正乳腺組織不足的人少之又少,都是非常特殊的情況。完整的神經通路我們一刺激乳房(寶寶吸吮,手擠奶,使用吸奶器),就好像打電話告訴大腦需要產生乳汁,「你快點生產呀,寶寶要吃奶了」,然後乳房就接收到信號,開始產奶,如果做過一些胸部手術,這個電話信號被幹擾,甚至電話線被直接切斷了,乳汁分泌就會受到影響。
  • 有人問,優秀風景照的評判標準是什麼?我認為是這樣的,您認為呢
    畫面清晰通透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評判是否優秀的先決條件。如果照片模糊,或者灰濛濛的,那肯定就是廢片。2.曝光準確。攝影藝術是用光的藝術。一張風景照的優劣,曝光準確是重要的評判標準。優秀照片既不能過曝,也不能過度欠曝,在直方圖上來看就是起牆不撞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