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請勿轉載,點讚關注,共同成長!
在我們做過的心理諮詢中,有一個這樣的案例:來訪者小靳,剛剛大學畢業獨自一人在外找工作,但是當她自己獨自在外面的時候,常常做噩夢,不知道怎麼調整。
小靳小時候的童年記憶算得上比較黑暗那種,父親經常對非常軟弱的母親家暴,自己只能無助的哭泣,並不敢做出什麼來幫助自己的母親,記憶最深的那次情況是這樣的。
那一次,小靳剛剛上高中,她的父親有很晚回家,酩酊大醉,嘴裡絮絮叨叨地說著自己有多麼的不容易,母親沒有說什麼也沒有做什麼,小靳小心翼翼地把一杯水遞給了她的父親,只想著喝點水可以醒醒酒,但誰知道,剛喝完水的父親,對著她的媽媽說了一句「你還不如個孩子呢!」說完就把杯子摔在了她媽媽的腦袋上,也許是無意的,只是碰巧,當時小靳的媽媽血流不止,但是她的爸爸並沒有就此收手,各種粗俗的言語謾罵。小靳只能哆哆嗦嗦地躲在角落裡,平時都會哭泣的她,這次吵架嚇得她連眼淚都沒有掉下來。
從那以後,每次看見她媽媽頭上的傷疤就感覺是自己害的,內心充滿了罪惡感,一個人的時候經常做噩夢,最近大學畢業了,去了離自己家很遠的地方,那裡沒人陪她。
現在的情況是已經連續一個月,夢到類似場景的噩夢了,每次都會嚇醒,很難再入睡!她自己也嘗試過調整,作用並沒有想像的理想,所以前來諮詢一下。
類似小靳這樣的情況,在心理諮詢中並不少見,原生家庭的影響,可以影響一個人幾年,十幾年,甚至一生,但是為什麼能影響那麼深呢?
讓我們來分析一下:
首先,童年的時候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並不是你的錯,父母的爭吵,是童年經歷當中的災難,還在上學的你可能會感到不安全,只能用哭泣、害怕、恐懼、退縮,表達自己的情緒。
常常經歷這樣的情況,可能會讓你的不安全感刻印在潛意識中,也會在你認為脫離這種不安全感的環境後,偶爾想起,仍然會感到害怕。
其次,那次父母吵架後,產生的 「罪惡感」,心理學家弗洛伊德的三我理論中,當超我與本我(產生愧疚感、羞恥感、罪惡感)本身就處於直接而尖銳的衝突時,是由自我在其中做調整。如果自我並沒有發揮到作用時候就會有小靳現在的表現,內心衝突。但衝突是廣泛存在的,不可避免。
當衝突的程度足夠深的時候,影響到一個人的各個方面,影響的時間甚至會是一生。但是你應該要知道,這樣的事情,以你當時的力量是不可能改變什麼的,父母的事情只有他們自己能夠解決。
最後,原生家庭的影響,使你想遠離這個帶給你心理傷害的家庭,你很想逃離這個家庭,去遠方工作。但是,你應該了解原生家庭是一個人的歸宿,是無法逃避的,我們可以慢慢去理解父母的不容易,理解父親,不管這個家對你傷害有多大。
他也是第一次體驗婚姻生活,第一次掙錢養家,第一次做父親,肯定會有不盡人意的地方存在。在以後的生活中,如果面對類似的事情,我希望你能問自己我想要什麼,我能做什麼,我不能做什麼。同時,記住要學會愛自己,做你自己的主人,不要害怕改變。
雖然父親的家暴對小靳的影響很大,且不說我們應不應該原諒家暴的父親,但我還是由衷的希望小靳不要一直生活在這樣的噩夢中,不要恐懼婚姻或者家庭生活,也勸誡那些沒有感情的夫妻不要打著為了孩子有個完整的家的名義過著不幸福的生活,畢竟大人的生活可以重來,孩子的生活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