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話題「女廁為何不能設男童便池」,引起了廣泛關注。
其實,荔枝姐覺得這個沒有什麼,是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完全可以理解。
沒想大家的反應很強烈,很多人紛紛表示不能接受,大概是因為:
「喪偶式教育」
不可否認,現在的社會仍是一個偏向於父系社會的社會。會有很大一部分人仍覺得女性更適合帶孩子。所以,現在很多女性辭職回家做起了全職太太,這個無關於個人能力,畢竟就像《三十而已》裡和許幻山一起打下「江山」的顧佳也選擇回歸家庭,照顧孩子,而父親自然就要承擔起養家餬口的責任。
在這種情況下,勢必就會存在喪偶式駕馭,但這並不是父親可以選擇不在,所以,我們不能武斷的認為這種由媽媽帶的孩子,就是沒有爸爸,這種想法顯然是過於偏激的。
說到這裡,荔枝姐也是呼籲,在這個女性可以憑藉自己智慧生存的時代,男女之間的差距應該被不斷縮小,不要總是讓女性一個人承擔更多帶孩子的責任。
「缺乏xing意識」
「男女有別,亙古不變的道理,不能因為男孩年齡小就無視吧?如果在女廁所裡設置男童便池,就會覺得自己被冒犯」,這種說法,荔枝姐是不認同的。
如果家長能夠正確教育和引導,告知孩子為什麼會帶他在女廁如廁的原因,可能對於他對於性別意識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針對這一話題,還有諸多「不願意」的理由,但大家似乎忽略了生活中的現實問題。在很多環境下,媽媽們別無選擇,畢竟不能讓年幼的孩子獨自如廁。
所以,荔枝姐覺得在女廁設男童便池,沒有什麼不妥,但是需要滿足以下幾點:
首先,男童的定義,比如在3歲以下。因為,通常情況下,3歲以上的男童就能自己如廁了,完全可以去男廁所,媽媽在廁所外等候,而無需再進入女廁如廁;
其次,提前做好規定,比如進入女廁的男童,必須由媽媽帶入到指定區域方便,這樣應該不會引起其他大人的反對;
再次,面對這個社會性問題,建議公共場所除了男女衛生間,增加「第三衛生間」,或者是健全的母嬰室,不要讓獨自帶孩子出門的媽媽或者奶奶,陷入尷尬的局面之中;
最後,呼籲相關市政部門解決男女廁所比例失調的問題,從根本上解決「男廁所沒人,女廁所排隊」的現象。
「女廁為何不能設男童便池」這個話題之所以被大家熱議,還不是因為我們的公共設施不夠完善,導致許多父母會隨時面臨這種困擾。
如果,整個社會的市政建設非常人性化,對細節的重視達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夠真正提高老百姓的生活品質。
千萬不要對付生活,不要把日子過得那麼出粗獷......
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