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天山學校 任玲
2019年5月8日,由長寧區名師培育工作室、長寧區教育學院、第四期「上海市雙名工程」湯青高中英語名師培養基地主辦、華東師範大學外語學院外語教學研究中心協辦的英語文學作品閱讀系列教研活動在我校順利舉行。上海市高中英語教研員、正高級教師湯青,華東師範大學鄒為誠教授、特級教師何亞男老師、宋鳳老師,雲南師範大學侯雲潔副教授蒞臨指導。焦勤校長、克拉瑪依高級中學楊春亮校長、長寧區全體高中英語教師、長寧區名師培育工作室學員、長寧區第六輪項目負責制學員、部分兄弟區縣教研員、骨幹教師、第四期「上海市雙名工程」湯青高中英語名師培養基地學員參與了本次市級研討活動。本次活動由教導主任吳霞紅主持。
🔘 課堂教學
我校任玲老師執教了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整本書閱讀文學作品欣賞課。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口頭複述精彩環節,對打動人心的情節和人物進行討論,最後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故事相聯繫,融注自身的感知、想像、理解、感悟,通過對「故事」的解讀和體驗,在對「他人的世界」的感悟和體驗過程中,擴展自己的世界,獲得對自己有益的意義,體現作品的育人價值,使學生獲得知識、能力、素養平衡發展的「獲得感」。學生思路充分打開,暢所欲言,課堂氛圍輕鬆活躍,語言輸出質量很高,得到專家肯定。
🔘 專家點評
華師大鄒為誠教授充分肯定了任玲老師的課堂教學,認為教師放手讓學生說出真實的聲音,把學習的權力交還給了學生。
特級教師宋鳳老師認為我校能夠克服困難,堅持課外文學作品閱讀,著實不易,一線老師傾注了大量心血。對於英語文學作品的閱讀,宋老師以一句「Enjoy a bit of English every day, and your perseverance will bring you benefit someday.」作為總結,鼓勵持之以恆。
特級教師何亞男老師認為天山學校把文學作品閱讀列入英語學習課程,有魄力和前瞻性。何老師指出,文學作品閱讀一定會給學生增加負擔,但有負擔未必是壞事,只要對學生成長、成材有意義,就應該堅持做下去。
上海市高中英語教研員湯青老師認為我們的文學作品閱讀研究有三個特點:
🔘 課後微論壇
延安中學曹銘老師、我校修婷和任玲老師、建青實驗學校張利國老師以及仙霞高級中學周杰老師作為論壇嘉賓參與了英語文學作品閱讀研討微論壇。他們分別介紹了文學作品閱讀在延安中學的做法、我校文學作品閱讀長達八年的研究軌跡、Reading Log設計理念、本課教學設計思路、文獻研究以及未來研究展望。
🔘 課題介紹
長寧區高中英語教研員陳德江老師自2009年起致力於文學閱讀教學研究,並領銜區級課題《閱讀英語文學作品 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實踐研究》。陳老師在活動上介紹了課題相關的研究情況與困惑。
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天山學校近年來一直致力於英語讀寫整合的實踐和探索。作為陳德江老師《閱讀英語文學作品 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實踐研究》的研究基地,學校將英語文學作品閱讀納入英語課程體系,探索英語文學作品閱讀的實施策略和途徑,幫助學生理解中外文化差異,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提升人文素養。
2012年,陳德江老師攜手吳霞紅老師在任玲為備課組長的高一備課組初探英語原版讀物閱讀。
2015年,崔麗和任玲老師加盟陳德江老師項目組,共同承擔了《高中英語讀寫整合培養英語運用能力的實踐研究》的項目研修。
2018年,任玲老師領銜的《高中英語讀寫整合策略的行動研究》課題立項為市級一般課題,開展讀寫整合的校本研修。
2018年4月,何瓊老師執教小說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閱讀公開課。
我們的閱讀文學作品研究得到了專家們的指導和鼓勵。2017年5月18日,鄒為誠教授親臨我校上了一堂讀寫結合示範課。何亞男校長和宋鳳老師多次來到學校給老師們進行指導。今年4月,陳德江老師也兩次走進課堂為我校學生上了小說閱讀指導課。
基於讀者反應理論的閱讀實踐
(本文基於任玲老師的微論壇發言稿)
自2018年7月,我校高一學生開始閱讀紙質中長篇英語文學作品。至今年5月,已閱讀了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Dare to Care、 Inca Mummy Girl、The Green Room、 The Boy Who Could Fly、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及 The Great Gatsby 等七本作品。在學生自主充分閱讀文學作品的基礎上,教師每周利用半節課時間組織討論本周的閱讀內容,答疑解惑,分享感悟。
基於讀者反應理論,我們結合國外閱讀教學中盛行的reading log,設計了閱讀日誌。日誌經歷了三個版本,仍在完善中。(樣本請見下文)
讀者反應理論重視讀者在意義產生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重視讀者對作品的參與和理解,鼓勵他們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共同分享閱讀經驗,激發讀者進行思考和討論,挖掘文本的深層內涵。讀者要經過四個階段: 預感(anticipating )、想像(picturing)、交流(interacting)和評價(evaluating)。(樣本附於本文末尾)
引導學生課外英語閱讀,關注課程與教材的創生,體現了我們學校龍頭課題「生態課堂」的開放性。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是一個廣義的課外泛讀閱讀單元。學生實際閱讀時間為四周,中間跨越了期中考試、考前複習周,到完成各種閱讀任務,到今天是兩個月。每周讀三章,完成閱讀日誌,教師在下一周抽半節課與學生討論閱讀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把握情節、解析難點。如在前三章閱讀中,故事中的人物紛紛登場,一時讓人眼花繚亂。請每位同學繪製一張人物關係圖,梳理人物關係,解讀部分關鍵人物和場景,如: 暗中幫助Phantom 傳遞信息的Madame Giry;Phantom向劇院經理索要的私人包廂Box Five。又如第8章兩萬法郎失蹤案,學生對於Phantom怎樣藉助Madame Giry用兩個相同的信封偷梁換柱偷錢的過程比較困惑,沒有讀懂,這就是課上我們討論的重點。半節課的討論時間還是比較緊的,能看出哪些同學讀得認真,這些同學可以幫助小組其他成員。
全書閱讀完畢,學生撰寫了閱讀感想,自由寫作,角度自擬。在第五課時,我們小組分享了閱讀感想。對於人物分析和刻畫,我們又設計了work sheet,請學生總結一下Phantom的外貌、性格、自己對他的評價。迄今為止,我們完成了「讀—想—寫」。
How to Read a Book一書指出,讀者閱讀中必須提出四個基本問題:(1)整體來說,這本書到底在談些什麼? (2)作者細說了什麼? 怎麼說的? (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 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
基於對這四個基本問題的回答,有了今天的第六課時,設計思路是「讀—想—說」。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複述故事情節,達到有效語言輸出;學習分析人物,觸類旁通,運用到個人生活中。本節課分三個部分:提取之前閱讀小說輸入的信息,經過加工為自己的語言輸出,口頭小組複述精彩環節;運用think-pair-share策略,通過小組活動,以內容為基礎,引導學生開口,對打動人心的情節和人物進行討論,也是對之前作業內容的回顧和交流。最後部分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經驗與所讀作品相聯繫,通過對「故事」的解讀和體驗,在理解世界的同時也理解自己,在對「他人的世界」的感悟和體驗過程中,擴展自己的世界,從中獲益,體現作品的育人價值。
Reading Log Samples
⬆ 讓學生做當天的閱讀筆記:
1. 你今天讀了什麼?
2. 有什麼感受?為什麼?
3. 你最喜歡的人物,在他們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
4. 如果這些事情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有什麼感受?
5. 關於今天所讀的,有什麼問題?
6. 你估計這個故事後面會怎樣發展?(如果沒讀完的話)
⬆ 邊讀邊摘錄好詞、好句,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學習語言。
⬆ 全書閱讀完畢,完成至少100字以上的閱讀筆記,角度自擬,並給出三條理由。要求選取一個點,而非泛泛而談。
⬆ 選取一到兩個人物進行人物分析,用3-6個詞概括此人,談談自己對這個人物的看法。記錄自己閱讀的書目,包括評分,自我激勵。
學生感悟
同學們書寫了對於小說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感想,聯繫生活實際,暢談對於愛、以貌取人的想法。
In this novel, we have an indecisive heroine whose name is Christine. Because of her indecisiveness, many things happened that shouldn’t have happened. If Christine had refused the Phantom in the first place, Raoul wouldn’t fight against the Phantom. So, be decisive. Be calm. Look before you leap. I have seen so many people lose their opportunities because of indecisiveness. Be brave to say no.
高一(5)班 王遠芃
I think Raoul is inconsiderate, because he said he loved Christine but he never gave Christine any understanding and compassion, just like the parents nowadays, they say they love their children, but they do not understand them. They always think the scor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ey do not care about what their children want or think.
高一(1)班 徐思涵
In this novel, we can see that Erik loved Christine deeply, but his love was too extreme. In his mind, love is to possess others and to control others. From my point of view, real love is to understand the one you love, to be tolerant of her to let her do what she really wants to do instead of forcing her.
高一(1)班 施雨祺
The Phantom is actually a rare genius, who can only live beneath the opera house, deep in the darkness. Why? Because of his ugly and even scary appearance. People in the Opera House regarded Phantom as the devil. Even Christine changed her attitude after seeing the true face of him. lt is the same in modern society. Good appearances are very helpful on many occasions, while sometimes many true talents are ignored just because of their appearance. It’s wrong to judge others by their appearance.
高一(5)班 周瀟然
Erik became extreme and twisted because he wasn’t accepted by others because he was too ugly. In our life, there are many people who can’t be accepted by others because of a variety of reasons. Then they may commit crimes and use extreme means to make others accept him. At this point, some people like Raoul and Christine may be attacked and hurt. At the same time, they grow and learn a lot after these traumatic experiences. In addition, we always judge a person from his appearance in the life. We should deny this kind of perspective in order not to neglect a really excellent person. As a famous saying goes, 「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高一(1)班 張洋洋
本文圖片由華東師範大學附屬天山學校提供
(以上內容縮減版已刊載於《上海英語教研》2019年6月刊)